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田螺泥鳅混养技术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田螺和泥鳅能一起养吗(泥鳅黄鳝田螺能不能一起混养)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田螺和泥鳅能一起养吗

当然可以

将田螺和鳅混养,不用再喂其它饲料,田螺和泥鳅都能正常生长。因为田螺能丰富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蚬子、丝蚯蚓等,还产生幼螺。

这些都是泥鳅的天然饲料,泥鳅所排泄的粪便又是田螺的好饲料,田螺除了吃泥鳅的粪便外,还捕食水中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和丝状藻、硅藻、*藻、蓝藻、金藻等水生植物。田螺和泥鳅混养,每亩鱼塘放养田螺100~150公斤,放养泥鳅15000~20000尾,养殖8~10个月,可收获田螺3500~4000公斤,泥鳅2000~2500公斤。

田螺和泥鳅能一起养吗

扩展资料:

田螺主要摄食**为齿舌,用于刮取水底和附生的食物。田螺食性杂,在自然环境中,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等,也滤食浮游生物,并且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3]

田螺在水温15℃左右开始活动与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8℃,30℃以上时,田螺会将肉体缩人螺壳内,群集于荫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水温超过40℃时田螺会死亡。对于干旱和寒冷有较强的适应性,水温低于8c|C时田螺便潜入泥*中冬眠,待来年开春水温回升到15℃左右时,田螺才重新出*活动和摄食。田螺对水中溶氧很敏感,当水中溶氧量降到3.5毫克/升时,它们摄食不振;1.5毫克/升时,开始死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田螺

田螺怎么饲养?

泥鳅养殖可以套养田螺吗

泥鳅养殖可以套养田螺。
将田螺和泥鳅混养,不用再喂其它饲料,田螺和泥鳅都能正常生长。因为田螺能丰富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蚬子、丝蚯蚓等,还产生幼螺,这些都是泥鳅的天然饲料,泥鳅所排泄的粪便又是田螺的好饲料,田螺除了吃泥鳅的粪便外,还捕食水中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和丝状藻、硅藻、*藻、蓝藻、金藻等水生植物。田螺和泥鳅混养,每亩鱼塘放养田螺100~150公斤,放养泥鳅15000~20000尾,养殖8~10个月,可收获田螺3500~4000公斤,泥鳅2000~2500公斤。

锦鲤和金鱼能混养吗

如何人工养殖田螺?

只想提供你要的信息: 一、田螺生殖与习性。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田螺从越冬的孔*中爬出摄食生长,到4月份开始繁殖,7-8月份是田螺繁殖的旺盛季节。1-2龄雌螺可产仔螺20-30个,4龄以上雌螺可产仔螺40-50个。仔螺出生后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到性成熟,每年4-9月是产仔季节。田螺属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性植物的幼嫩茎叶等。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夜间摄食旺盛。 二、养殖场地。田螺生活力强,对养殖场地要求不严。在农村有许多活水源的沟渠、水田、泽地、休耕田、鱼塘以及缓流溪滩、茭白地、慈姑田等都可利用来养田螺。为了实行商品化生产,还可建池养殖。田螺池可以是土池,也可建水泥池,一般商品螺池面积以100平方米左右为宜,苗种池以40平方米较好,便于饲养管理。池深70-80厘米,池底铺 20厘米肥土,供田螺栖息和生活。水深保持40-50厘米,池的两端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均应安置铁丝网或塑料网防逃。利用稻田养殖田螺,不能施农药,也不能犁耙,要施有机肥,少施化肥。 三、种螺投放。人工养殖田螺,种苗可从两条途径获取:一是到稻田、池塘、沟渠收捡。选择壳色淡、壳薄、体圆、个大、螺壳无破损壳口圆片盖完整的作种螺;二是可从市场上采购商品螺。从中选出个体重 15-20克,色体淡褐体圆、尾钝的鲜活雌雄螺为种螺。田螺雌雄有别,雌螺个大体圆,头部左右两侧触角大小相同且向前方伸展;雄螺个小而长,头部右触角较左触角粗而短,末端向右内弯曲,弯曲部分为***。大部分地区3-11月均可以捉放养殖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50个种螺。在天然水域内,每平方米投放20-30个种螺即可。 四、饲养管理。1、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肥,以培养浮游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底肥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甘薯、蚯蚓、血粉、玉米、豆饼、鱼虾杂碎及动物内脏、下脚料。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 天投喂1次。投喂时间为每天上午,如发现田螺壳口圆片陷入壳内,说明饲料不足,螺饥饿,应增加投喂量;如田螺壳口圆片盖收缩,肉质溢出,则田螺缺钙,应在饲料中添加淡鱼粉、贝壳粉等。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2、水质调节。田螺最适应的池水pH值为7-8。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隔10-15天施1次,水深保持25-30厘米,繁殖季节保持池水流动,特别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为好,水质不洁净要及时换注新水。3、越冬管理。冬季气温低,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自来水不宜养殖田螺,若无其他水源,则必须将自来水在水池中储放2天以上再使用。同时要防止猫、鼠等天敌危害田螺。 五、捕捞上市。田螺经过1年的精心饲养,一般个体可达10克以上。每年6月上旬、8月中旬和9月上旬是田螺繁殖产卵的高峰期,捕捞商品螺应避开产卵高峰期,分批捞取或排干池水捡拾。捕捞时,要选择个体大的田螺作为亲螺培育,为下年繁殖仔螺作准备。商品螺可用竹箩装载,经常洒些水,保持湿润,几天内不会死亡。

黄鳝可以与田螺混养吗

田螺、泥鳅、黄鳝这三个均为名特水产养殖品种,尤其是后二者目前养殖的规模不断在增加,全国各地均有人养殖,其养殖效益也不错。这三个品种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是可以进行混养的,但最好是后二个品种中以一个品种为主再混养田螺则更佳。以下详细加以说明:
1、生活习性:黄鳝为底栖生活的种类,适应力强,在各种淡水水域中均能生存,湖汊、稻田、塘堰、沟泄、池沼、水库等静水中数量较多,水流较缓的溪流,江河缓流处也有。喜栖于腐植质多的水底淤中,常钻入泥底或田堤、堤岸和水边乱石缝中孔隙内营*居生活。泥鳅也喜栖息于沟港、湖沼、池塘、稻田的水底,水温过高或过低时潜入泥中,泥鳅除用鳃呼吸外,还用皮肤和肠呼吸,当天气闷热水中缺氧时便浮至水面吞气,从*门排出废气。田螺则一般生活于水较浅的稻田、河沟、池塘、湖汊中,水过浅或水温过低时也会潜入泥土中。
2、食性;黄鳝是肉食性种类,平时以小鱼虾、蚯蚓、水生昆虫、等为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投喂蚯蚓效果较好,也可投喂蚌肉禽畜内脏;现大规模养殖很多是将其驯化成摄食颗粒饲料。泥鳅为杂食性种类,其饵料有浮游动物、小型甲壳类、昆虫、扁螺和高等植物碎屑;人工养殖时可投喂米糠、麸皮、豆饼、螺蛳、蚯蚓、蚕蛹粉和粪类等。田螺一般多以底层的腐殖质和有机碎悄为食,人工养殖条件下多以施有机肥为主。
从以上三个品种的生活习性和食性可看出,将它们进行混养殖并无太大的冲突,只有当黄鳝的规格过大而泥鳅的规格过小时才有可能出现残食现象,相近的规格则从食性上无大矛盾。但黄鳝和泥鳅同属底栖或*居的种类,二者在同池养殖似无太大的必要,而其中之一与田螺混养,则较为理想,田螺可充分利用养殖水体中的残剩有机质和残饵,繁殖的小田螺也可作为鳝鳅的饲料,相互得利。
如果您混养田螺是为了直接上市,则也是一较好的想法,但必须充分注意三者之间的混养密度;如果您混养田螺的目的是为了作为黄鳝和泥鳅的饲料,则最好是养殖繁力更强生长更快适应性更强的福寿螺(即苹果螺),此法在养殖者中是用得较多的一种;或可通过在池埂空地养殖蚯蚓等作为饵料。

田螺和泥鳅能一起养吗

当然可以

将田螺和鳅混养,不用再喂其它饲料,田螺和泥鳅都能正常生长。因为田螺能丰富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蚬子、丝蚯蚓等,还产生幼螺。

这些都是泥鳅的天然饲料,泥鳅所排泄的粪便又是田螺的好饲料,田螺除了吃泥鳅的粪便外,还捕食水中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和丝状藻、硅藻、*藻、蓝藻、金藻等水生植物。田螺和泥鳅混养,每亩鱼塘放养田螺100~150公斤,放养泥鳅15000~20000尾,养殖8~10个月,可收获田螺3500~4000公斤,泥鳅2000~2500公斤。

扩展资料:

田螺主要摄食**为齿舌,用于刮取水底和附生的食物。田螺食性杂,在自然环境中,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等,也滤食浮游生物,并且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3]

田螺在水温15℃左右开始活动与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8℃,30℃以上时,田螺会将肉体缩人螺壳内,群集于荫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水温超过40℃时田螺会死亡。对于干旱和寒冷有较强的适应性,水温低于8c|C时田螺便潜入泥*中冬眠,待来年开春水温回升到15℃左右时,田螺才重新出*活动和摄食。田螺对水中溶氧很敏感,当水中溶氧量降到3.5毫克/升时,它们摄食不振;1.5毫克/升时,开始死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田螺

田螺怎么养殖周期是多长

田螺和泥鳅能一起养吗

当然可以

将田螺和鳅混养,不用再喂其它饲料,田螺和泥鳅都能正常生长。因为田螺能丰富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蚬子、丝蚯蚓等,还产生幼螺。

这些都是泥鳅的天然饲料,泥鳅所排泄的粪便又是田螺的好饲料,田螺除了吃泥鳅的粪便外,还捕食水中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和丝状藻、硅藻、*藻、蓝藻、金藻等水生植物。田螺和泥鳅混养,每亩鱼塘放养田螺100~150公斤,放养泥鳅15000~20000尾,养殖8~10个月,可收获田螺3500~4000公斤,泥鳅2000~2500公斤。

扩展资料:

田螺主要摄食**为齿舌,用于刮取水底和附生的食物。田螺食性杂,在自然环境中,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等,也滤食浮游生物,并且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3]

田螺在水温15℃左右开始活动与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8℃,30℃以上时,田螺会将肉体缩人螺壳内,群集于荫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水温超过40℃时田螺会死亡。对于干旱和寒冷有较强的适应性,水温低于8c|C时田螺便潜入泥*中冬眠,待来年开春水温回升到15℃左右时,田螺才重新出*活动和摄食。田螺对水中溶氧很敏感,当水中溶氧量降到3.5毫克/升时,它们摄食不振;1.5毫克/升时,开始死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田螺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