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泥鳅在水面游水什么病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泥鳅鱼有哪些价值(泥鳅和黑鱼哪个营养价值高)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泥鳅鱼有哪些价值
鳅鱼营养和药用价值 -------------------------------------------------------------------------------- 作者:农夫
泥鳅鱼营养价值
泥鳅(英文名:Oriental weatherfish ),又名“鳅鱼”,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泥鳅不但肉质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民间有“天上斑鸠,河里泥鳅”的美谚。泥鳅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既是美味佳肴,又是益寿药品,被人们誉为"水中人参"。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8.4-22.6克,脂肪2.9克,碳水化合物1.7克,灰分1.8克,维生素A14微克,硫胺素0.10毫克,核黄素0.33毫克,尼克酸6.2毫克,维生素E0.79毫克,钾282毫克,钠74.8毫克,钙459毫克,铁3毫克,锌2.76毫克,磷243毫克,硒35.30微克。其中维生素B1的含量比鲫鱼、黄鱼、虾类高,维生素A、C也较其他鱼类高。
祖国医药学认为,泥鳅味甘,性平,有调中益气,祛湿解毒,滋*清热,通络,补益肾气等功效。泥鳅能治疗糖尿病,**,肝炎,痔疮,癣疥,盗汗,水肿等病症。泥鳅身上的粘液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通淋等功效。
《医学入门》中称它能“补中、止泄”。《本草纲目》中记载鳅鱼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对解渴醒酒、利小便、壮阳、收痔都有一定药效。
现代研究发现,泥鳅所含脂肪中有类似二十碳五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其抗氧能力强,有助于人体抗衰老。泥鳅身上的滑粘液,临床应用中称其为“泥鳅滑液”,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用来治疗小便不通、疮疖痈肿等症;泥鳅含有可以强精的西河洛克蛋白质,经常食用具有强肾壮阳的功效;药理发现,泥鳅还具有降低转氨酶,防治肝炎有一定疗效。
泥鳅有哪些病虫害
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烂鳍病、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及农药中毒等。
烂鳍病患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及*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溃烂,鱼体两侧自头部至尾部浮肿,并有红斑。防治方法:用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泼洒,连用2天即可。
赤鳍病患病泥鳅的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肌肉开始腐烂,*门部位发红,继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并逐渐变为深红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不摄食,直至死亡。本病主要流行于夏季。防治方法是避免鱼体受伤,并苗种放养前应用4%的食盐水浸浴消毒。
水霉病每立方米水中放食盐400克加小苏打400克充分溶解后,用此浓度的溶液洗浴泥鳅卵1小时;在捕捉、运输泥鳅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用4%的食盐水浸洗患病泥鳅5~10分钟。
车轮虫病病原为车轮虫,寄生于泥鳅鳃部和体表。泥鳅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流行于5~8月。预防措施是用生石灰清塘。治疗方法为全池泼洒原虫净。
舌杯虫病病原为舌杯体,寄生于泥鳅的皮肤或鳃上,平时摄取周围水中的食物作为营养,对泥鳅没有多大影响。但若大量寄生在鳅苗上,会造成鳅苗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其死亡。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5~8月较为普遍。预防主要是应在鳅种放养前用8克/米3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发病后治疗则用0.7克/米3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气泡病本病多由于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而引起,主要危害鳅苗。患病鳅苗浮于水面。防治办法:每亩用食盐4~6千克全池泼洒;立即冲入清水或黄泥浆水;及时清除池中**物,不施用未发酵的肥料;掌握好投饵量和施肥量,防止水质恶化。
养殖泥鳅得了气泡病时什么原因引起的怎样防治
泥鳅得气泡病有两种,一个是水中氧气过高,导致部分氧气从鳃部静脉进入体内,这是常见的静脉内气泡病,在显微镜下很容易观察到;另外一种是泥鳅吃了大量的高蛋白饲料,在泥鳅肠道内消化缓慢,在肠道内发酵产气,出现肠道气泡病。目前泥鳅养殖中最常见的就是肠道气泡病,解剖泥鳅时,肠道明显鼓胀、饲料分段。
这个病本身不会导致死亡,但是该病发生后常会出现肠炎病,这是导致泥鳅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无法消灭致病因,所以泥鳅经常会出现死亡。
求问泥鳅为什么浮到水面上来?
因为缺氧。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门排出。
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泥鳅的呼吸方式很特殊,有三种呼吸方式。一种是鳃呼吸,一种是皮肤呼吸,一种是肠呼吸。前两种不再赘述,重点说肠呼吸。
肠呼吸是泥鳅特有的呼吸方式,当水体中的溶氧不足时,便可以游到水面吞一口气再游到水里。泥鳅的肠壁很薄,上面布满了丰富的毛细血管,泥鳅把气吞到肠道之后,其中的氧气会进入毛细血管中运送到身体各部位,剩下的废气就通过*门排出体外。
所以泥鳅的肠道不仅有消化作用,而且还承担着重要的呼吸作用。有资料说,泥鳅耗氧量的1/3是由肠呼吸取得的。
正因为如此,当泥鳅肠道的消化与呼吸功能同时进行时,就会出现肠呼吸过后的废气被肠道里的饲料阻挡,不能及时排出去,就出现所谓的胀气。引起泥鳅胀气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水体的溶氧不足,所以泥鳅缺氧时会浮出水面呼吸。
扩展资料:
泥鳅的养殖:
饲养管理:
泥鳅为杂食性,天然饵料有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螺蛳、蚯蚓、动物内脏、藻类、米糠、豆渣等。投喂时注意动、植物饵料合理搭配,投饲应做到四定。
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可不投。在饲养中,应注意施肥,每隔4~5天向鳅池泼洒粪肥1次,每平方米50~100克,保持水体透明度15~25厘米,并及时换水。
鳅池每周换水2次,每次换水30厘米(若池内有微流水条件者,无须常换水,但要防止水质恶化)。晒水池要经常蓄满自来水,以便水源充足。
病害防治:
1、气泡病
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引起。症状 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 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2、车轮虫病
症状 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镜检有车轮虫。防治方法 0.7×10溶液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3、赤鳍病
由短杆菌感染所致。有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及*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防治方法 用1×10⁻⁶溶液浓度的漂**全池泼洒。当泥鳅长至体长5厘米时,完成泥鳅苗种培育阶段,进入成鳅养殖阶段。
中国现在温度适中的最近的地方?
现在温度适中的地方都是南方,例如广州,三亚。泥鳅侧翻在水上面是怎么回事。求解,求解。怎么办
看起来不太好,好像是缺氧了。如何预防和治疗泥鳅潭水霉病?
① 苗种下塘前要注意不要受伤,尤其是自然苗在捕捉、运输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② 泥鳅从卵到苗种阶段必须带水操作,动作应规范轻巧,避免鱼卵和鱼体受伤。
③ 用2毫克/升亚甲基蓝浸洗鱼卵3~5分钟。
④ 彻底清塘,灭绝病菌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治疗方法:
① 用0. 5~0.
8毫克/升亚甲基蓝浸洗病鱼20分钟。
② 用2%~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病鱼5~10分钟。
③ 在孵化过程中,鱼卵易发生此病,可用1毫克/升亚甲基蓝溶液浸泡30 分钟。
④ 用0.
04%食盐水和0. 04%小苏打合剂溶液洗浴病鱼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