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养殖翘嘴红?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翘嘴鱼怎么养(翘嘴鱼的养殖技术)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翘嘴鱼怎么养
翘嘴红成鱼养殖模式与技术
翘嘴红俗称翘嘴 、太湖白鱼等,营养丰富且可入药,市场需求量日趋增大。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这一名贵品种,近几年我们进行了翘嘴红的苗种繁育和商品鱼养殖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翘嘴红的成鱼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一、养殖模式与效益分析
1. 池塘主养。池塘面积2~10亩、水深1.2~2.5米为宜,要求池底平坦,进排水方便。鱼种放养前,清除过多的淤泥,消毒、晒塘并改善底质,然后注水、施肥培水。每个池塘配备1.5~3千瓦增氧机1~3台,池内四周用竹帘等材料搭建2~4个饲料台。亩放翘嘴红 鱼种800~1200尾,要求大小均匀、体质健壮、活动力强、无伤无病,另放尾重100克的鲢鱼100尾和尾重50克的鳙鱼20尾左右。此模式一般亩产商品鱼500千克,亩纯效益5000元左右。
2. 蟹池套养。这是翘嘴红养殖的较佳模式,是根据河蟹和翘嘴红之间栖息习性不同而设计的,可提高水体利用率、清除蟹池中的野杂鱼,适合于以养蟹为主且养殖规模大的水面。蟹池要求建围栏设施,有条件的可配置微孔增氧设备,每亩放养100~160只/千克的蟹种500~800只,套放15厘米以上的翘嘴红鱼种30~50尾。此模式一般河蟹亩产量40千克,翘嘴红成鱼30~50千克,亩纯效益2000元以上。
3. 亲鱼塘搭养。在充分利用有效水体和不影响亲鱼生长的情况下,适当搭养翘嘴红 ,既可消灭池中小杂鱼,又可增加经济收入。翘嘴红的搭养时间一般在四大家鱼人工繁殖后,每亩搭养翘嘴红 鱼种40~50尾,亩产商品鱼20~30千克,如以鲢鱼或鳙鱼为主的亲鱼池,每亩搭养数量还可增加。以后备亲鱼为主的池塘,可在6月底7月初每亩投放青鱼夏花鱼种1000尾,不但为翘嘴红提供鲜活饵料,少量存活下来的会成为较大规格的青鱼鱼种。此模式每亩亲鱼池可增效500~1000元。
二、饲养管理措施
1. 饵料投喂。翘嘴红宜投喂活饵料鱼,冰鲜鱼或粗蛋白含量达35%~40%的人工配合饲料。饵料鱼体长应为翘嘴红体长的1/5~1/3,一般5~7天投放1次;冰鲜鱼或配合饲料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为在池鱼总重量的2%~5%,注意冰鲜鱼与配合饲料不可同时使用。饲料要定点投喂,每次投饵一般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
2. 水质调控。翘嘴红不耐低氧,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新,水体透明度掌握在30厘米左右,pH值7~8之间。平时可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适时开机增氧,改善水质环境。8~9月份的高温季节,特别是主养池塘,需每周注换水1次,换水量为池水量的20%左右。
3. 巡塘管理。坚持每天观察鱼体活动、水质变化及天气情况,定期检查鱼的生长情况,特别是*雨、闷热等容易出现浮头的天气,要勤巡塘,多观察,发现有浮头预兆时及时采取增氧等措施。平时要清除残饵、死鱼、污物等。
4. 鱼病防治。鱼种选择在晴天投放,放养时用2%食盐水浸洗鱼种10~15分钟。春季若发生车轮虫或指环虫等寄生虫病,可用0.5毫克/升硫酸铜防治。细菌性鱼病可从4月开始进行预防,每隔半个月用二溴海因0.1毫克/升或溴氯海因0.2毫克/升全池泼洒消毒1次,治疗用二溴海因0.3毫克/升或溴氯海因0.45毫克/升全池泼洒,隔天再用1次。
三、注意事项
1. 搭建饲料台。翘嘴红在水体的中、上层摄取食物,一般不吃沉底的饲料。因此,可在池内离水面60~70厘米水层处,设置一个3米×3米的食台,以防饲料沉底造成浪费,败坏水质。
2. 谨慎用药。翘嘴红对某些药物(如敌百虫、三氯异氰尿酸、生石灰等)非常敏感,尤其是混养塘口,用药时须慎之又慎。
3. 捕捞与运输。翘嘴红性急躁,善于跳跃,在捕捞时要用竹竿把拉网举起来,使网高出水面1.4米以上,否则鱼会跳到网外。苗种运输时,要带水操作,且水中不能混有水生生物,尤其是水生动物。运输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较强震动、颠簸,并要防止水温变化过大过快。
希望能帮助到您!更多的技术还是建议您去买光盘。或者书籍。和一些养殖网站上去寻找。
翘嘴鱼怎么钓?
夏秋季钓翘嘴鱼之调漂:调漂前,我们要分析当地水域翘嘴鱼的大小加以判断,不过一般而言,小型江河支流小翘嘴比较多,所以,我们选漂尽量选择那种吃铅量比较小的漂类,比如纳米新型材料,芦苇,羽毛漂,选小号。由于夏末秋初翘嘴鱼类在水中非常活跃,建议漂数调3钓2(预计饵料重1目,实际是调2钓1),漂灵敏度高,翘嘴黑漂非常频繁。夏秋季钓翘嘴鱼之钓法:翘嘴鱼由于本身喜欢吃活性昆虫,所以我们在日常垂钓中要常使饵料‘活’起来,我们可以用逗钓的方式进行诱钓,也就是饵料时常在水中拉动,这样去诱,其实原理跟路亚钓法相同,如有不懂可以去网上查阅路亚钓鱼的原理。
翘嘴鱼又叫翘嘴红鲌,这种鱼类生性较猛,夏末秋初活跃鱼种,淡水鱼类,水中上层鱼类,由于体型较大,肉味鲜美,吃饵黑漂效果明显,所以,翘嘴鱼是钓鱼人非常乐意钓的一种鱼类。下面,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来学习怎么钓翘嘴鱼。
夏秋季钓翘嘴鱼之鱼层:钓鱼者无论在哪个水域都要清楚鱼群的水层,鱼群水层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需要我们下钓测试,我们可以这么操作,首先挂底,其次浮钓中层,最后浮钓上层,分析翘嘴鱼的鱼层做判断。
翘嘴红鲌混养如何进行施肥?
翘嘴红鲌喜肥水,池塘饲养除了施足基肥外,还要及时施追肥,追肥应按“多施、勤施、看水施肥”的原则来进行。一般每周施粪肥150~300千克或绿肥50千克,施粪肥必须经发酵腐熟后加水稀释泼入塘中;施绿肥采取池边堆放浸沤。使用化肥,如尿素为1.5~2.5千克,过磷酸钙为3千克。在早春和晚秋,水温较低,有机物质分解慢,肥力持续时间长,追肥应量大次少;晚春、夏季、早秋水温高,鱼吃食旺盛,有机物分解快,浮游生物繁殖量多,鱼类耗氧量大,加上气候多变,水质易发生变化,追肥应量少次多。池塘施肥主要看水色来定,如池水呈油绿色、褐绿色、褐色和褐青色,水质肥而爽,不混浊,透明度25~30厘米,可以不施肥。如果水质清淡,呈淡**或淡绿色,透明度大,要及时追肥。如果池水过浓,变黄、发白和发黑等,说明水质已开始恶化,应及时加换新水调节水质。同时,通过合理投饲和使用生石灰,调节池水肥度。另外,定期加注新水,对改善水质、促进鱼类食欲和生长、保证健康养殖都有重要意义。
在网箱中,翘嘴红鲌鱼种如何放养?
(1)入箱规格:网箱养殖密度高,如果投放小规格鱼苗,即使是投喂人工饵料,还存在着驯食的过程以及小规格苗种对人工饲料的不适应等问题。投放的规格越大,经过驯食的鱼种进箱后就可以投喂人工饲料,生长亦快。(2)入箱密度:放养密度,应结合水质条件、水流状况、溶氧高低、网箱的架设位置以及饲料的配方和加工技术等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放养100~150克左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160~250尾/米3。
放养密度还应根据水质状况而定,水体透明度不小于80厘米的养殖水域,单位体积的产量可设计为200千克/米3;水体透明度大于100厘米的养殖水域,单位体积的产量可设计为300千克/米3。放养密度可按以下公式计算:放养密度=每立方米水体设计产量÷收获时个体重。
如果第一次进行小网箱养鱼,建议放养量以收获时每立方米达到300千克计算,若收获时鱼的平均尾重达到1000克,那么:放养密度=300千克/米3÷1.0千克=300尾/米3。一般在放养后的7~10天内,鱼种有1%~2%的死亡率。但是,如果鱼种的健康状况良好,没有大规模的疾病侵袭,而且在饲养过程中,操作仔细,鱼种的成活率可以达到100%。
翘嘴红鲌的网箱饲养,目前常采用四级放养。第一级从3厘米长养到8厘米左右;第二级从8厘米长饲养至12厘米;第**从12厘米左右饲养至17厘米,第四级17厘米饲养至成鱼上市。第一级入养密度为400~600尾/米2;第二级为300~400尾/米2;第**200~350尾/米2;第四级放养密度为饲养至商品鱼上市为准,通常为100~150尾/米2。
80∶20池塘养殖翘嘴红鲌的水质管理要注意什么?
水质问题是池塘养鱼中最重要的限制因子,也是最难预料和最难管理的因素。池塘中鱼类的死亡、疾病的流行、生长**,饲料效率差及其他一些类似的管理问题大多与水质差有关。水质管理的目标是,为池塘中的鱼类提供一个相对没有应激的环境,一种符合鱼类正常健康生长的起码的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标准的环境。配备增氧机:每口池塘配备增氧机1台,5~10亩池塘配功率1.5千瓦的增氧机,1~4亩可选择功率较小的增氧机。
温度要适宜:最适合于翘嘴红鲌生长的水温是26~30℃。水温在20℃以下,鱼的生长就很差。超过35℃鱼类的生长和饲料效率会急剧降低,甚至停止生长,或会患病和死亡。
控制含氮废物:氨和**酸盐是蛋白质经鱼消化后产生的含氮的废物。这些废物在集约化高密度养鱼生产系统中可能会成为问题,但在为80∶20池塘养鱼建议的放养密度和生产水平中是不应该成为问题的。控制池塘中含氮废物最实用的管理技术是限制投入池塘的饲料量,这要通过限制养鱼生产的放养密度等来实现。
施放石灰石:在池塘中适当施放石灰石,会减少低溶氧发生,pH的昼夜变动也不会太剧烈,池塘水的pH在晚间,尤其是黎明时,偏酸性;在白天,尤其是中午时,偏碱性。较理想的pH变动范围为6.5~8.5。
混养翘嘴红鲌的原则是什么?
我国目前养殖的鱼类,从其生活空间看,可相对分为上层鱼类、中下层鱼类和底层鱼类三类。上层鱼类如鲢鱼、鳙鱼,中下层鱼类如草鱼、鳊鱼、鲂鱼等,底层鱼类如青鱼、鲤鱼、鲫鱼、鲮鱼、罗非鱼等。从食性上看,鲢鱼、鳙鱼吃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草鱼、鳊鱼、鲂鱼主要吃草,青鱼主吃螺、蚬等软体动物,鲤鱼、鲫鱼(鲤也吃软体动物)能掘食底泥中的水蚯蚓、摇蚊幼虫以及有机碎屑,鲮鱼、罗非鱼能吃有机碎屑及着生藻类。池塘单独养殖上述鱼类,水体中的空间和饵料生物(如小鱼、小虾等)没有完全利用,完全可以套养翘嘴红鲌这种底栖性、杂食偏动物食性的鱼类。在成鱼养殖池中混养翘嘴红鲌时,对主养鱼类没有特别的要求,如温和性的四大家鱼,肉食性的鳜鱼、鲈鱼等均可。池塘套养翘嘴红鲌时应充分考虑翘嘴红鲌的小个体、杂食性偏动物食性、底栖性以及昼伏夜出等特点,确定套养原则。
一,如果翘嘴红鲌套养在主养肉食性鱼类的池塘,对主养鱼类和翘嘴红鲌的规格都有一定的要求。翘嘴红鲌和主养鱼类同为肉食性鱼类,若两者规格相差较大,都有将对方作为饵料的危险。如果两者同为当年繁殖的鱼种,主养鱼类生长速度快,应当限定其最大规格;如果翘嘴红鲌为隔年鱼种,应当限定主养鱼类的最小规格。若主养鱼类为鳜鱼、鲈鱼,当翘嘴红鲌下塘时,要求鳜鱼、鲈鱼小于4厘米;若主养鱼类为大口鲇、斑点叉尾<img class="scrollLoading" src="http://47.94.224.236/baidu/qiaozuihbyzsyjswd/19787109121546010001_0091_1.gif$,当翘嘴红鲌下塘时,主养鱼类应不大于6厘米。
二,翘嘴红鲌为杂食性偏动物食性鱼类,食性与鲤鱼、鲫鱼、鲮鱼、罗非鱼等基本相同,而且栖息空间也相似。如果池塘主养这些鱼类,只能套养少量的翘嘴红鲌,只要对主养鱼类投喂足量的饲料,才能不影响翘嘴红鲌的生长;如果池塘准备混养这些杂食偏动物食性的鱼类,完全可用翘嘴红鲌来取代,可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80∶20池塘养殖翘嘴红鲌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80∶20池塘养殖模式是由美国墨奥本大学教授史密特博士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而设计的。与传统的混养模式相比,80∶20池塘养殖模式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逐渐为广大渔(农)民所接受,已从试验转向大面积推广。2004年全国80∶20池塘养殖规模达到200余万亩,平均亩产550千克,亩效益2000元左右。80∶20池塘养鱼的概念是,池塘养鱼收获时,80%的产量是由一种摄食颗粒饲料、较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的鱼类所组成,而其余20%的产量则是由被称为“服务性鱼”的鱼类所组成。这种养殖模式的基础是投喂颗粒饲料。
80∶20池塘养鱼模式在生产实践中,可以用于从鱼苗养至鱼种,也可以用于从鱼种养至商品鱼。任何一种能够吞食颗粒饲料的池塘养殖鱼类都可以作为占80%产量的主养鱼,翘嘴红鲌是非常合适的养殖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