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水产用盐参照标准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食盐的标准代码是多少(食盐的国标代号)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食盐的标准代码是多少

食盐的标准代码是“GB 2721”和“GB/T 5461”。

2721食盐标准下,包括5类食盐,分别是:食用盐: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用于食用的盐。精制盐:以卤水或盐为原料,用真空蒸发制盐工艺、机械热压缩蒸发制盐工艺或粉碎、洗涤、干燥工艺制得的食用盐。

粉碎洗涤盐:以海盐、湖盐或岩盐为原料,用粉碎、洗涤工艺制得的食用盐。日晒盐:以日晒卤水浓缩洁净工艺制得的食用盐。低钠盐:以精制盐、粉碎洗涤盐、日晒盐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原料,为降低钠离子浓度而添加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如氯化钾等)经加工而成的食用盐。

食盐的标准代码是多少

注意事项:

首先要购买合格的不过期的食盐。食盐不适宜长期存放,快吃完了再去买是最好的。食盐最好是放在棕色玻璃瓶或瓷缸中保存,尽量不要用塑料起名盛放,记得要放在*凉干燥的地方。

在做菜时,盐不要放得太早,菜快熟了或汤快要熬好是才放盐,这样食盐的营养价值才不会损失。另外,不要用油直接炒食盐,这样也会导致营养成分丧失。

食用盐的食用标准是什么?

水产养殖对水源、水质有什么要求?

1、 温度;18—35℃为正常温度,25—32℃为最适宜生长温度。
2、 PH值;6.5—8.5,低于6.5肥效不能正常发挥优势,氨氮、硫化氢等毒性增大,易缺氧浮头。 3、 盐度;0—1%,盐分过高会影响淡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
4、 氨氮;0—0.02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鳃,高于0.5时会引起无法进食和呼吸,直至死亡。 5、 硫化氢;0—0.1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中枢神经,高于0.5时会引起患病或死亡。
6、 **酸盐;0—0.02mg/L,过高会引发出血病,是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子,高于0.5时会引
起患病或死亡。
7、 有效磷;0.2—1mg/L,低于0.2水体中的优质藻类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水华,不利于鳙、
鲢、蚌的生长。
8、 透明度;20—30cm,过高肥度不够,过低影响光合作用。
9、 溶解氧;≥3mg/L,小于3mg/L会影响鱼类的摄食,小于2mg/L时会出现浮头,小于1mg/L会出
现泛塘,直到大量死亡。

养殖用水的诸多化学性质中,对鱼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溶解气体与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质。 一、溶解气体
水中溶解有多种气体,它们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由空气中直接溶解入水体,二是由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以及底质或水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而在水体中产生,水中气体的溶解是因水体环境而出现差异,其差异如下。
与水体温度成反比,水温升高,气体的溶解降低。 与大气压成正比,气压增大,气体溶解度相应也增大。 与水中杂质浓度成反比,杂质多的水会降低气体的溶解度。
1、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少而多变,淡水水体中溶解氧的饱和度仅为8—10mg/L,不到空气中氧含量的1/20,海水溶解氧的含量更少。这表明水中鱼类的呼吸条件较差,不时都有面临缺氧窒息的威胁。由此可见,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动态规律对水产养殖的重要。
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大气中的氧与水面接触溶解入水中,二是水生植物在光合作时所释放的氧气,大气中溶入水中的氧不到植物光合作用所产氧量的1/10。
2、硫化氢;硫化氢是在缺氧条件下,由含硫有机物分解而形成的,或者是在富有硫酸盐的水中,由硫酸盐还原变成硫化物,然后再生成硫化氢。
硫化物和硫化氢对鱼类都是有毒的,硫化氢的毒性最强。一般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大部分以硫化氢形式存在,当水中溶解氧增加时,硫化氢即被**而消失。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就是与血红蛋白中的铁化合,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的能力,造成鱼组织缺氧。因此,在养殖中要特别注意硫化氢的存在。
3、氨氮;氨氮在氧气不足时由有机物分解而产生,或者由于**合物被反消化细菌还原而生成。水生动物代谢的最终产物都是以氨的状态排出。氨氮对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是有毒的,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抑制鱼类的生长,必须密切注意

鱼塘水**酸盐正常是多少

**酸盐产生的预防
1.定期清淤 清除池底的淤泥,减少池中的有机物,从而也减少了有机物分解产生氨后而形成的**酸盐;对在黑土、草炭土上修建的鱼池,更要注重清淤改造。
2.加强水质的管理常言道"要养好一池鱼,首先要养好一池水"。要保持水质的良好,始终达到"肥而爽"。①pH值不高的池塘要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夏季每半月用10~15公斤/亩生石灰水泼洒消毒;②投放鱼虾菌乐或利水素,用以改良水质;③要合理地使用增氧机,不能单纯把它当成"救鱼机",通过增氧机的搅动,可以使水体中的游离氨态氮释放出来,减少产生**酸盐的因素。
3.合理放养 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以保证在养殖过程中,不至于因水体长期处于低氧状态而产生氨、氮,从而造成**酸盐含量的增加。
4.科学投饲 要选择利用率较高的环保型饲料,降低饲料系数,减少废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水质。如果饲料系数降低0.2,一口10亩的池塘,亩产吃食性鱼类500公斤,就可以减少1000公斤饲料的投喂量,也就是减少向池塘中排放1000公斤的有机物,既降低了养鱼的饲料成本,又降低了产生**酸盐的因素。在投喂方法上要坚持"吃八分饱"的原则,减少因消化**而增加的废物排放对水质产生的污染。
5.合理施肥 根据养殖方式,合理确定施肥的种类和数量。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的精养鱼塘,应避免使用有机肥作为追肥,同时还应适当调整氮磷肥的施用比例,减少氮肥的施用,增加磷肥和钾肥的施放比例。
四、**酸盐的转化与处理
1.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进**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酸盐的含量。
2.使用氨离子螯合剂、活性炭、吸附剂、腐植酸聚合物等,复配合成的水质吸附剂如降硝宝,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酸盐。
3.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如EM原液,通过微生物分解**酸盐。

食用盐的食用标准是什么?

食用盐标准解读

对食用盐产品,国家制定了GB5461《食用盐》和GB2721《食盐卫生标准》两个强制性质量标准。要求——

感官指标:白色,味咸,无异味,无明显的与盐无关的外来异物。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具体要求见下表:€

其中——

氯化钠:是食用盐的主体物质。氯化钠含量低,表明食用盐纯度低,杂质含量高。

水分:食用盐中水的含量。

水不溶物:食用盐中的水不溶杂质,如泥土等。

水溶性杂质:指可溶于水的其他非氯化钠类无机盐,如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镁、硫酸钙、硫酸钠等。

碘:指碘剂的添加量。现在用的碘剂主要是碘酸钾。食用盐产品中碘含量达不到国家标准规定,就达不到补碘的目的。

铅、砷、钡、氟:为有害元素,国家标准中对此规定了限量。在标准规定的限量内是安全的。

食用盐的食用标准是什么?

国家有关食用盐的标准有哪些?

国家有关食用盐的标准主要有GB 272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GB/T 5461-2016《食用盐》、NY/T 1040-2012《绿色食品 食用盐》、QB 2019-2005《低钠盐》、QB /T 2020-2003《调味盐》等标准。

冷冻水产品中复合磷酸盐的使用标准(按GB2760)

GB 276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第45页,集体请查看!!!

新手怎么养殖水产

一、养殖场地选择
四大家鱼的成鱼养殖通常选择5~10亩左右长方形或多边形鱼塘。养殖青鱼、草鱼最适水深1.5~2m,鲢鱼、鳙鱼1.4~1.6m。鱼塘最佳走向为东西向,通风向阳,进水口与出水口呈对角分布,底部略高于出水口,坡比为1∶100,便于自然增氧。鲢、鳙鱼池池底需有20cm深淤泥,青、草鱼池池底则可以不含淤泥。
二、四大家鱼种苗的识别
刚孵出的仔鱼,一般叫水花,按季节分为“春花”和“夏花”两种,通常春花成活率高于夏花。“四大家鱼”水花识别可归纳为“青驼背”“鲢灰身”“草桔红”“鳙暗黑”。具体识别方法是:青鱼头较尖,身体和鳍为灰黑色,鳞片不明显;鲢鱼体色银白,头比鳊鱼小,胸鳍尖端仅达腹鳍基部;草鱼体色淡黄,吻端钝圆,鳞片清楚;鳙鱼体色黑而稍带**,头大,胸鳍尖端越过腹鳍基部。四大家鱼水花长至一寸时称为寸片,可以用作鱼种。
三、种苗的选择和放养
1.鱼种选择
成鱼养殖中,通常应选择色泽鲜艳、肌肉丰满、个体重无病伤、规格整齐、游动活泼的鱼种,反之如果体色暗黑、鱼种瘦弱、游动缓慢则不应作为养殖鱼种。
2.鱼种放养前准备及具体做法
(1)放养前准备 放养鱼种的鱼塘分为精养塘和粗养塘两类。没有养过成鱼的粗养塘,要全面清塘和消毒后才能投放鱼种。养鱼一年以上的精养塘要全面清淤,为鱼种提供适宜生活环境。
(2)具体做法 如果主养鲢、鳙鱼,清塘消毒1~2d后即施放底肥,投放磷氮比例一般为5∶2,即每亩养殖池塘投放50kg过磷酸钙、20kg碳酸氢铵,25kg左右的草木灰来培肥水质,如果主养草鱼在清塘7d后方可投放鱼种。如池塘为精养塘,应彻底清淤后再施肥,且仅限于施少量磷肥和草木灰。冬季放养鱼种池水深度不低于1.8m,便于保温越冬;春放时,如有可靠水源,初次注水不应超过80cm深,以便水温迅速升高,促进鱼群摄食饵料。
四、种苗搭配及放养
1.鱼种放养及搭配
鱼种的放养需根据主养鱼种进行不同搭配,在无流水养殖条件下,投放密度不宜加大,以免影响商品鱼规格和品质而降低养殖效益。如果主养草鱼,一般需按16∶7搭配鲢鳙鱼苗(即每亩投放800尾草鱼苗搭配350尾鲢鳙鱼苗)以便收获时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鱼种的放养时间
四大家鱼的放养方式和具体放养时间主要由水温确定,在南方一般采取春放模式,即3月5日-3月15日投放鱼种,此时水温为6~10℃,四大家鱼活动能力较弱,容易捕捞,操作过程中可减少鱼体损伤。
五、成鱼养殖池塘管理
1.清塘、去杂。放养四大家鱼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清塘、除杂、培肥水体,同时搭配好主养鱼种和其他品种放养比例。
具体操作步骤为:抽水—去杂—清淤—播撒生石灰消毒—注水—施肥—投放鱼苗。即先抽干池水,清除野杂鱼及部分污泥,每亩泼洒150kg生石灰。7d后,可注入0.8m深池水,并施250~300kg/亩腐熟粪便作底肥,晾晒12d左右再投放鱼苗,促进鱼苗早开食或增加摄食。
2. 早施饵肥。主要目的是迅速满足
成鱼营养需求。当水温达到6~8℃时,鲢、鳙亲鱼池必须抓紧施肥,以便饵料生物迅速繁殖生长,培肥水质。同时可根据水色,适当追肥。养成“看水色、看天气、看鱼的活动情况”决定施肥数量的好习惯。
①看水色,关键在于掌握四字原则:即水体的“肥”“活”“嫩”“爽”,首先看水色是否为鲜嫩的淡黄绿色,透明度是否高于25cm,水体颜色是否会在1天中出现多次变化,如出现一日三变或多变就表示水体为鱼种生存的最适养殖水体,就不应再投放饵肥;②看天气,指看是否可能出现闷热或暴雨天气,是否会发生气温突变,避免水温骤变引发鱼群感冒;③看鱼群活动,指观看鱼群是否出现浮头或萎靡不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饵料投放
1. 投饵量及投饵计划
(1)投饵量一般可通过公式计算。即全年投饵量=池塘的鱼产量×饲料百分比×饲料饵料系数×鱼塘面积,计算公式:
Q=PrKA式中:
Q-某种饲料全年的用量(kg);
P-池塘的鱼产量(kg/亩);
r-该种饲
料的搭配比例(%);
K-该种饲料的饲料系数;A-鱼池总面积(亩)。
(2)投饵量确定。一年中各月的投饵计划,主要是根据水温、鱼类生长情况和饲料供应情况来制定。鱼类摄食量通常与水温变动成正相关,与饵料系数及鱼类的体重成反相关,即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摄食量越大,鱼类生长明显,反之超过或低于适温,则必须减少饵料投放。主要需遵循“早开食”“晚停食”“抓中间”“带两头”的投喂规律,即精青饲料放在鱼类摄食旺盛、生长最快的季节投喂。南部属于**带气候,鱼类的适温季节为5月下旬-9月下旬,5月份以前及10月份以后投喂饵料的比例应相应减少,1-3月份则不应投喂饲料。每日投饵量,应根据季节、天气、水色和鱼类摄食情况而定,具体做法:①颗粒饲料投喂量以鱼群20min内吃完为佳;糊状饲料投喂量以鱼群1h内吃完为最佳;青饲料则应当天吃完,以免污染水质;如果投放青鱼饲料(如螺蛳、蚌、蚬、蛤等)则没有数量和时间限制,以下次投饵前吃完即可。②根据天气确定投饲量:如果水温为适温,天气晴朗且水中溶氧量高,应适当多投;反之则应少投或不投,以免污染水质。③根据水质好坏确定投饲量:如果水体气味清新,清爽,透明度高,且鱼类活动积极应适量多投;反之则应少投或不投。如水质已被污染,应立即捞出**物,开动增氧机,补充新鲜水,以便水质变好。

食用盐的食用标准是什么?

水产用盐参照标准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