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轮虫养殖中会出现的问题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轮虫的生活史(轮虫的生活史中可产生三种卵)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轮虫的生活史
轮虫的雌体在正常情况下所产的卵不需要受精,立即发育孵化为雌体,这种卵称非需精卵(夏卵),产非需精卵的雌体称不混交雌体。不混交雌体和非需精卵的细胞核中都含有双倍的染色体。这种只依靠雌体繁殖后代的方法称孤雌生殖。轮虫在环境条件适合它们生活的情况下都进行孤雌生殖。孤雌生殖的特点是生殖量大,生殖率高,种群发展迅速。当环境条件恶化时一些种类进行两性生殖,此时不混交雌体所产的卵在成熟前经减数**,卵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为单倍体,这种卵称需精卵,需精卵的发育有两个去向,未经受精的需精卵发育为雄体,经受精的需精卵称受精卵,又称冬卵或休眠卵。休眠卵有厚的卵壳保护,能顽强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如干燥、低温、高温或水质化学变化等。休眠卵沉到水底待休眠期满且温度、溶氧、渗透压等水质条件合适时才发育孵化出不混交雌体,而绝不孵化出混交雌体。休眠卵孵化出的雌体叫“干母”。
轮虫和水藻是多细胞还是单细胞
轮虫是多细胞生物,水藻是单细胞生物。
轮虫,是轮形动物门的一群小形多细胞动物。一般体长100-300μm。多数轮虫身体由头、躯干和足三部分组成(有的无足,在前端有纤毛,形似转轮而得名。分布广,多数自由生活,有寄生的,有个体也有群体。废水生物处理中的轮虫为自由生活的。身体为长形,分头部、躯干及尾部。头部有一个由1-2圈纤组成的、能转动的轮盘,形如车轮故叫轮虫。轮盘为轮虫的运动和摄食**,咽内有一个几丁质的咀嚼器。躯干呈圆简形,背腹扁宽,具刺或棘,外面有透明的角质甲腊。尾部末端有分叉的趾,内有腺体分泌粘液,借以固着有其他物体上。雌雄异体。卵生,多为孤雌生殖。
水藻共约为2100属,27000种。根据所含色素、细胞构造、生殖方法和生殖**构造的不同,分为绿藻门、*藻门、轮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蓝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
按色素的颜色划分,藻可分为3类:绿藻、褐藻和红藻。绿藻(如海莴苣和水绵)只有绿**素━━叶绿素;褐藻(如墨角藻属植物)只有褐色和黄**素;红藻则含有红色和蓝**素(藻蓝素)。藻类用色素来获得能源,它们的生长也需要水和光。褐藻只能生长在海水中,绿藻和红藻也可以生长在淡水中。有些藻类设法离开了水,如绿球藻属生活在树皮或潮湿的旧墙上。
稀有种类
螺旋藻、四角藻、集星藻、月形藻等属为稀少种类。
哪里可以学轮虫养殖技术
这个好像不用学吧,轮虫在自然水体中就存在,可以再池塘中添加大量的腐熟的鸡粪就可以生出大量的轮虫,我们这边有专门养殖轮虫的,分为淡水轮虫和咸水轮虫,咸水的价格高于淡水轮虫。
轮虫培养
请问如何获得(买到)轮虫、枝角类(水蚤)、桡足动物等的**或卵?(去哪买?去哪抓?)
你从脏一点的河里,把最上面一层漂到桶里,弄点水用显微镜看
杀轮虫的时间什么时候杀轮虫效果好
华北地区养殖水体主要以北京排污河的生活污水为主,河水受到地区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水质较肥,水体中原生动物较多,历年来以养殖鲤鱼为主。 鲤鱼养殖对水体的要求相对于我们国内养殖的草鱼来讲要求较低,除了近3年来在局部区域爆发鲤鱼疱症**造成大面积死亡外,鲤鱼的养殖成活率能够达到95%以上,养殖户对鲤鱼池塘的水质调控观念落后。轮虫大批量繁殖会引起池塘缺氧,造成养殖品种长时间浮头,不正常摄食,甚至发生更为严重的泛塘事故。北方地区的养殖管理意识相对落后,水体环境差以及池塘条件差,这些因素都给轮虫的生长,提供了绝适宜的条件,一旦轮虫大量繁殖,养殖户们只有选择进行杀虫抑制,反复用药后鱼不正常吃食、藻相异常、花白鲢产量低、药物费用增加。 如何有效控制轮虫数量,降低池塘养殖风险,天津海大从2010年进入北方市场开始,就持续关注和探索解决轮虫爆发的问题。通过优质客户处理轮虫大量繁殖的操作方式,利用海大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对轮虫的防控起到了较好的控制,有效地促进了养殖户养殖安全性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 轮虫虽在一年中都有爆发的情况,但养殖进入5月份后会出现连续的气温变化,白天平均气温28.8度,是轮虫的最适繁殖温度。加上5月每年都会出现连续反复的气温变化,水体上下水体产生对流,会将池塘底部中轮虫休眠卵带到水体表层,给轮虫爆发提供了条件。水体上下对流的情况下,会将池塘底部的有机碎屑带到水体表层,给轮虫提供了食物。天气异常的情况下,藻类会出现不同程度死亡,产生有机碎屑给轮虫提供食物。 显微镜镜下观察轮虫的摄食情况,视频发现轮虫主要吸食水体中有机碎屑和小型藻类占到80%,吸食其它占到20%左右。轮虫爆发和常规指标中的总碱度、Ga离子含量没有直接相关的因素。轮虫爆发的关键因素取决于池塘透明度(有机碎屑含量),解决轮虫爆发的关键控制点就是要控制水体中有机碎屑的含量,稳定水体减少水体的变化次数,保障藻类的正常生长,使池塘水体保持良好的状体可以有效控制轮虫的爆发。 二、建立鉴别轮虫数量的标准 1、检测方式:早上5:00—7:00,下午18:00—19:00用矿泉水瓶取岸边20厘米以下水体,上下颠倒矿泉水瓶后,用吸管取水样1滴(大约0.5ML)在40倍显微镜下观察。 2、判断标准:一滴水少于5个轮虫为正常情况,10个以上客户一般会直接使用杀虫类产品对轮虫数量进行控制。 三、轮虫爆发的原因分析 1、轮虫的天敌被杀灭:枝角类、桡足类,在被药物杀灭后,要生长出新的枝角类、桡足类的时间远远比轮虫的生长时间长,这就给轮虫的爆发提供了优良的存条件,这是轮虫持续爆发的原因之一。 2、养殖条件提供了轮虫滋生的温床:池塘的承包期短,淤泥30—80厘米,由于清淤成本高,很难做到对池塘进行有效的清淤,加上轮虫在恶劣的环境下产生休眠卵,多沉浸于水底,混杂在泥沙之中,在池塘的底泥中休眠卵数量大,遇到天气突变在合适的水温、PH值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休眠卵即开始孵化。 3、水体中食物丰富:华北地区水质污染严重,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有机碎屑和适合轮虫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 4、水体中藻类个体小:轮虫爆发的池塘水中的藻类以一些小型藻类为主,藻类单一,如小球藻等,由于个体较小,营养丰富,是轮虫的天然饵料,当天然饵料丰富时轮虫易大量繁殖。 5、轮虫的生命力很强:轮虫卵有很坚固的外壳,可以抵抗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大部分药物,杀灭次数增多轮虫卵的外壳也越来越厚,一旦暴发过轮虫(华北区域客户俗称背包轮虫),便会有轮虫卵沉入池底,为以后的杀灭带来困难。 6、摄食轮虫的养殖品种放养密度小,规格小:轮虫虽为敌害生物,但同时也是鱼、虾苗的优良饵料,特别是花白鲢的放养规格和尾数不够时,花鲢对轮虫的摄食量相应减小,配合鱼海大虾混养模式的池塘轮虫爆发的几率相应降低,虾苗在一定的阶段也能够起到控制轮虫大量滋生的效果。 四、轮虫防控的技术来源 憋:使用药物杀灭轮虫只是解决当期的问题,杀灭后轮虫大量繁殖的次数。通过拜访、收集、**优质养殖户在轮虫防控上的措施,发现他们大都在第一波轮虫爆发的时候选择了“憋”的处理方式。 将主动杀灭改变为外界持续增氧控制,不轻易使用杀虫产品进行控制。特别要注意到,在轮虫爆发时我们要充分的检测水质,观察轮虫的情况,以及天气情况。如果连续的*雨天最好不要冒险,前期使用此方案(先憋不杀)的优质养殖户,在后期轮虫爆发次数明显减少,如果已经杀过轮虫后的池塘,就不好憋;水肥以及有机质少的池塘好憋,并且风险小;对于水瘦并且浑浊的池塘,最好不要憋,风险较大;天气不好的情况下也不要憋。在5月份前采用憋死轮虫的方式,加上坚持使用分解型生物制剂调水,轮虫爆发的次数明显减少。 A、采用使用外界持续增氧(增氧机和增氧片)来坚持不杀灭轮虫的优势: 1、杀虫药物的减少有利于花白鲢的生长和增效。 2、降低药物费用。 3、减少了因使用药物剂量和时机不准确导致的养殖品种中毒和泛塘的危险。 B、轮虫防控的关键技术思路 1、4—6月使用分解生物制剂调水减少水体的有机质,控制轮虫的食物。 2、7—9月强效改底并稳定水体,主要是解决北方地区雨量集中的“七下八上”阶段水体稳定性差,和足量投喂后残饵粪便多的环境问题。 五、海大轮虫防控技术的阶段性成果 我们**运用海大技术方案控制轮虫的养殖户,当年杀轮虫杀灭次数能够比往年平均少2.27次,下降58%.和周边非海大客户比较次数少4.27次,同比下降71.2%。 运用海大技术方案控制轮虫的养殖户年平均调水改底10.8次,轮虫杀灭次数平均1.65次,优质的养殖户能够做到全年不杀轮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