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藿香在哪里生长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藿香叶子怎么吃(藿香叶子怎么吃法)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藿香叶子怎么吃
主料:藿香叶1把、面粉3大匙、花生油3匙
辅料:盐1匙
1、藿香叶洗净备用
2、活好面糊之后醒一会儿,30分钟左右即可
3、把洗好的藿香叶放入面糊里翻个,并且要不断搅拌均匀
4、锅里倒油,油热放入带有面糊的藿香叶
5、两年炸至微黄捞出即可
6、炸藿香叶成品
种植藿香要怎么管理?
(1)间苗、补苗。在气温13~18℃,土壤湿度适宜时10~12天出苗。当苗高10~12厘米时进行间苗,去弱留强。条播可按株距10~12厘米,两行错开定苗。*播的每*留壮苗3~4株。育苗移栽的成活后,发现缺株,应选*天进行补苗。栽后浇2次稀薄人畜粪水,以利成活。(2)中耕除草和追肥。每年进行3~4次中耕。第一次于苗高3~5厘米时进行松土,并用手拔除杂草。松土后,每公顷施稀薄人畜粪水15000~22500千克。第二次于苗高7~10厘米,第一次间苗后,结合中耕除草,每公顷施人畜粪水22500千克;第三次在苗高15~20厘米时,中耕除草后,每公顷施人畜粪水22500~30000千克,或尿素60~75千克兑水稀释后浇施;第四次在苗高25~30厘米,中耕除草后,每公顷施人畜粪水30000千克,或尿素90~120千克兑水浇施。封行后不再进行中耕。每次收割后都应中耕除草和追肥1次。苗高25~30厘米时,第二次收割后进行培土,特别是收割后培土,保护根部越冬。
(3)排灌水。雨季要及时疏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引起植株烂根。旱季及时灌水,抗旱保苗。
5.采收4~6月采摘嫩茎叶或幼苗;现蕾开花时,**序洗净,切段;或7~8月盛花期收获。选晴天齐地面割下,运回迅速晒干、炕干或*干备用。每公顷产4500~7500千克。藿香以茎枝色绿、干燥、叶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霍香是什么植物?
藿香,又名合香、苍告、山茴香等,藿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0.5~1.5m,四棱形,粗达7~8mm,上部被极短的细毛,下部**,在上部具能育的分枝。叶心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4.5~11cm,宽3~6.5cm,向上渐小,先端尾状长渐尖,基部心形,稀截形,边缘具粗齿,纸质,上面橄榄绿色,近**,下面略淡。
轮伞花序多花,在主茎或侧枝上组成顶生密集的圆筒形穗状花序,披针状线形,长渐尖,苞片形状与之相似,花萼管状倒圆锥形,边缘波状,基部宽,侧裂片半圆形。雄蕊伸出花冠,花丝细,扁平,**。
扩展资料:生长习性
喜高温、阳光充足环境,在荫蔽处生长欠佳,年平均气温19~26℃的地区 较宜生长,温度高于35℃或低于16℃时生长缓慢或停止。
喜欢生长在湿润、多雨的环境,怕干旱,要求年降雨量达1600mm以上。幼苗期喜雨,生长期喜湿度大的环境。
雨量较少地区要注意灌溉。苗期喜荫,需搭棚或盖草,成株可在全光照下生长。根比较耐寒,在北方能越冬,次年返青长出藿香;地上部不耐寒,霜降后大量落叶,逐渐枯死。
你知道藿香是什么样的吗?
霍香的种植方法和种植时间是什么?
藿香一般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种植,3-4月、9-10月最合适。可以选择沙壤土,将温度控制在18~25度。平常主要以氮磷钾肥料为主来添加,浇水根据生长情况而定。1、温度:
一般种植霍香全年的平均温度要达到19~26度左右。而适合霍香生长的温度是在15~25五度,在出苗的时候,种植地的温度要保持在20~25度之间。
2、水肥管理:
在施肥的时候要结合浇水和中耕进行,这样有利于养分的吸收,同时保持土壤的湿度,维持植株正常生活藏所需的水分供给。最后要注意的是在降雨量较多的时候,及时的排水,防止水灾危害。
3、植株密度:
一般春季播种的话,每亩的播种量一般是五百到八百克,而秋季播种,每亩的播种量则是500~600克。从上面的播种量也就可以看出,秋季播种的密度会比春季要大。春季播种的行间距一般是25~30cm之间,而秋播的行间距一般是30~35cm之间。
怎样种植藿香
藿香正气草,别名:藿香。科属:唇形科藿香属
栽培技术:
一、选地
宜选向阳、低山、丘陵、平坝、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较肥沃的砂质土壤或壤土。
二、整地
清明至谷雨将选好的地,每亩施厩肥2500kg,深耕30-45cm,细耙,整地作畦,南方宜作高畦,高约12-18cm,北方宜作低畦,畦的长度视地形而定,以便于灌溉、排水和管理。
三、育苗方法
有种子繁殖(新藿香)和宿根移栽(老藿香)两种繁殖方法。新藿香是用种子繁殖,当年7月可收全草,老藿香是指留种的新藿香收过种子后,让其老根在原地越冬,翌春新苗出土后移至大田而获全草。一般认为新藿香叶子较多,切成的片子质量较好;老藿香梗子多,切成的片子质量较差。因而生产上多采用种子繁殖,种子繁殖分春播和秋播。
(一)南方秋播 9-10月于整好的畦面按株行距各3Ocm开*,深3-6cm,*大,底平,施入人畜粪水后,每亩用种子0.5kg,拌草木灰,均匀撒播于*内。如久晴不雨应及时浇水。秋播当年出苗,生长期长,产量较高。
(二)北方春播 3-4月顺畦按行距25-33cm划1-1.3cm深的小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6-1Ocm,用脚踩一遍,土壤过于则应浇水。春播产量较低,每亩用种量0.5-0.8kg。
(三)宿根移栽(老藿香)宿根在第二年雨水(2月中旬)后出苗,到惊蛰(3月上旬)用剪刀紧贴地面剪掉冬季枯死的地上残茎,然后浇一次薄粪水,促进新苗生长,到谷雨(4月20日)前后苗高9-15cm时,即可将苗挖起,带土移栽大田,应于雨天或*天随挖随栽,以利成活。移栽按行、株距为3Ocm×24cm,每亩栽6000株。栽好后立即浇1次稀薄的粪水,促进成活。
四、田间管理
(一)间苗、补苗、中耕除草 播种繁殖当气温在13℃-l8℃,土壤有足够温度,约10天左右出苗,不论*播、条播,当苗高6-1Ocm时应进行间苗或补苗。条播按株距10-l5cm留苗,*播按每*留苗3-4株。如缺苗应随时补苗。在间苗补苗的同时注意松土锄草,在第一年第一次收获前应进行中耕除草3次。第一次在苗高3cm左右,第二次在苗高12-15cm,第三次在苗高21-24cm时进行。中耕除草的同时结合追肥。封垄前应注意培土,以防植株倒伏。
(二)施肥 可与中耕除草结合进行,由于藿香茎叶均作药用,故施肥应以“全肥”为好(包括氮、磷、钾)如人畜粪、油饼等均可。每次每亩酌施稀薄的人畜粪水1000kg,也可每亩施硫酸铵10-l3kg,施肥后应浇水。
(三)灌溉、排水 藿香一般情况下不需灌水。若地势较高、干旱无雨时或少雨地区,则需适时浇水。反之位置较低、梅雨季节则应注意排水,以防烂根。同时在封垄前一定要清理沟道。
(四)收获后的管理 藿香系多年生宿根植物,老根不易死亡,因而6-7月份第一次收割后,应即时中耕施肥;半月后主根萌发新芽,在苗高21-24cm时,再中耕施肥1次,到10月份又可得到收获(但产量不高,且大部不易开花)。第二次收割后应即时中耕,并施冬肥,每亩用人畜粪1500-20OOkg,施肥后培土,厚约6-9cm,以保护主根越冬,翌年即从根部萌发2-5个芽。接头一年的管理方法进行中耕除草、施肥等。若管理好,其产量可超过第一年很多。藿香只能连续收获2年,第三年大部分植株的老根已死,一般全部翻耕,另种其他作物。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一)病害防治
1. 褐斑病 危害叶片。在叶正面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淡褐色,边缘暗褐色,并生淡黑色霉状物。一般在5、6月开始发生,雨季较重。防治方法:及时摘除病叶烧毁;实行轮作;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
2.枯萎病 由烂根中分离出Rhizoctonia solani Kuhn、Fusarium solani(Mart.)App.etWollenw.和F.semitectum Berk.et Rav.等病原菌。常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梅雨季节。被害植株的叶子和梢部下垂,青枯,根部腐烂。低洼易积水或沟浅排水**的地块容易发病。防治方法:雨后及时疏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并用70%***粉剂10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液500倍液浇灌病*及邻近植株根部,防止蔓延。
3.斑枯病Septoria lophanthi Wint 叶片两面病斑呈多角形,初时直径1-3mm,暗褐色,叶色变黄,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枯死。6-9月发生。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喷洒50%瑞毒霉1000倍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收获前2周之内不再喷药。
(二)虫害防治
1.红蜘蛛 Tetranychus telarius Linne 为藿香和紫苏上常见的虫害,6-8月天气干旱,高温低湿时发生最盛。成虫细小,一般为橘红色或**。常**在叶背刺吸汁液。被害处最初出现黄白色小斑,后来在叶面可见较大的黄褐色焦斑,扩展后全叶黄化失绿,叶片脱落。防治方法:收获时收集田间落叶,集中烧掉;早春清除田埂、沟边和路边杂草;发生期及早用40%乐果*剂2000倍液喷杀。收获前半个月内停止喷药,以保证药材无农药残留。
2.银纹夜蛾 Plusia agnata Standinger 幼虫食害叶片,咬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叶片被吃光,只留叶脉。幼虫5-10月为害。老熟幼虫体长3Omm;头小腹粗,头黄绿色,体绿色,体背有白色细纵线数条;第一和第二对腹足退化,行走时体背拱曲。幼虫白天潜伏在叶背,晚上和*天多在叶面取食。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5%二二三*剂250倍液或25%杀虫脒水剂300-350倍液喷雾。
3.朱砂红叶满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 6-8月天气干旱、高温低湿时发生。**在叶背刺吸汁液,被害处最初出现小斑,后来在叶面又可看到较大的黄褐色焦斑,扩展后,全叶黄化失绿、脱落。防治方法:收获时收集田间落叶,集中烧毁;早春清除田埂、沟边和路边杂草;发生期喷40%**乐果*剂2000-2500倍液,但收获前半个月停止喷药。此外,尚有豆毒蛾、黄腹灯蛾、叶跳甲、蟋蟀、地老虎等为害,可用90%晶体敌百虫或二二三*剂防治;地老虎等可人工捕杀。
霍香是什么?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藿香,学名: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O. Ktze.;又名:合香、苍告、山茴香等,属管状花目,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0.5~1.5m,四棱形,粗达7~8mm,叶心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花冠淡紫蓝色,长约8mm,成熟小坚果卵状长圆形,长约1.8mm,宽约1.1mm,花期6~9月,果期9~11月。
园林
由于藿香本身是一种具有芳香味的植物,全株都具有香味,所以常常将藿香与其他具有芳香味的植物进行搭配,运用到一些盲人服务绿地,可以提高盲人对植物界的认识。[7]
藿香绿化带多用于花径、池畔和庭院成片栽植。[3]
营养
藿香是高钙、高胡萝卜素食品,每100g嫩叶含水分72g、蛋白质8.6g、脂肪1.7g、碳水化合物10g、胡萝卜素6.38mg、维生素B1 0.1mg、维生素B20.38mg、尼克酸1.2mg、维生素C23mg、钙580mg、磷104mg、铁28.5mg、全草含芳香挥发油0.5%、油中主要为甲基胡椒酚(约占80%)、柠檬烯、α-蒎烯和β-蒎烯、对伞花烃、芳樟醇、I-**烯等,对多种致病性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芳香挥发油是制造多种中成药的原料。[4]
食用
藿香的食用部位一般为嫩茎叶,其嫩茎叶为野味之佳品。可凉拌、炒食、炸食,也可做粥。藿香亦可作为烹饪佐料或材料。因其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是一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烹饪原料,故某些比较生僻的菜肴和民间小吃中利用其丰富口味,增加营养价值。[3]
谢谢你的采纳!
藿香的生长习性
喜高温、阳光充足环境,在荫蔽处生长欠佳 ,年平均气温19~26℃的地区较宜生长,温度高于35℃或低于16℃时生长缓慢或停止。喜欢生长在湿润、多雨的环境,怕干旱,要求年降雨量达1600mm以上。幼苗期喜雨,生长期喜湿度大的环境(但是土壤湿度过大,也会烂根死亡)。雨量较少地区要注意灌溉。苗期喜荫,需搭棚或盖草,成株可在全光照下生长。根比较耐寒,在北方能越冬,次年返青长出藿香;地上部不耐寒,霜降后大量落叶,逐渐枯死。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而疏松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为佳。怕积水,在易积水的低洼地种植,根部易腐烂而死亡。种子寿命2~4年,故隔年籽可以播种,种子萌发需要光照条件,发芽适温18~22℃,发芽天数7~10天。这是什么植物?
栝楼(拉丁学名: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是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攀缘草本,长可达10米。根状茎肥厚,圆柱状,外皮**。茎多分枝,**;叶互生,近圆形或心形,雌雄异株;雄花数朵总状花序,少有单生,花冠裂片倒卵形,雌花单生,子房卵形,果实近球形,熟时橙红色,花果期7-11月。分布于中国辽宁、华北、华东、中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和云南。
藿香草该怎么养啊
藿香栽培技术:
一、选地
宜选向阳、低山、丘陵、平坝、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较肥沃的砂质土壤或壤土。
二、整地
清明至谷雨将选好的地,每亩施厩肥2500kg,深耕30-45cm,细耙,整地作畦,南方宜作高畦,高约12-18cm,北方宜作低畦,畦的长度视地形而定,以便于灌溉、排水和管理。
三、育苗方法
有种子繁殖(新藿香)和宿根移栽(老藿香)两种繁殖方法。新藿香是用种子繁殖,当年7月可收全草,老藿香是指留种的新藿香收过种子后,让其老根在原地越冬,翌春新苗出土后移至大田而获全草。一般认为新藿香叶子较多,切成的片子质量较好;老藿香梗子多,切成的片子质量较差。因而生产上多采用种子繁殖,种子繁殖分春播和秋播。
(一)南方秋播 9-10月于整好的畦面按株行距各3Ocm开*,深3-6cm,*大,底平,施入人畜粪水后,每亩用种子0.5kg,拌草木灰,均匀撒播于*内。如久晴不雨应及时浇水。秋播当年出苗,生长期长,产量较高。
(二)北方春播 3-4月顺畦按行距25-33cm划1-1.3cm深的小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6-1Ocm,用脚踩一遍,土壤过于则应浇水。春播产量较低,每亩用种量0.5-0.8kg。
(三)宿根移栽(老藿香)宿根在第二年雨水(2月中旬)后出苗,到惊蛰(3月上旬)用剪刀紧贴地面剪掉冬季枯死的地上残茎,然后浇一次薄粪水,促进新苗生长,到谷雨(4月20日)前后苗高9-15cm时,即可将苗挖起,带土移栽大田,应于雨天或*天随挖随栽,以利成活。移栽按行、株距为3Ocm×24cm,每亩栽6000株。栽好后立即浇1次稀薄的粪水,促进成活。
四、田间管理
(一)间苗、补苗、中耕除草 播种繁殖当气温在13℃-l8℃,土壤有足够温度,约10天左右出苗,不论*播、条播,当苗高6-1Ocm时应进行间苗或补苗。条播按株距10-l5cm留苗,*播按每*留苗3-4株。如缺苗应随时补苗。在间苗补苗的同时注意松土锄草,在第一年第一次收获前应进行中耕除草3次。第一次在苗高3cm左右,第二次在苗高12-15cm,第三次在苗高21-24cm时进行。中耕除草的同时结合追肥。封垄前应注意培土,以防植株倒伏。
(二)施肥 可与中耕除草结合进行,由于藿香茎叶均作药用,故施肥应以“全肥”为好(包括氮、磷、钾)如人畜粪、油饼等均可。每次每亩酌施稀薄的人畜粪水1000kg,也可每亩施硫酸铵10-l3kg,施肥后应浇水。
(三)灌溉、排水 藿香一般情况下不需灌水。若地势较高、干旱无雨时或少雨地区,则需适时浇水。反之位置较低、梅雨季节则应注意排水,以防烂根。同时在封垄前一定要清理沟道。
(四)收获后的管理 藿香系多年生宿根植物,老根不易死亡,因而6-7月份第一次收割后,应即时中耕施肥;半月后主根萌发新芽,在苗高21-24cm时,再中耕施肥1次,到10月份又可得到收获(但产量不高,且大部不易开花)。第二次收割后应即时中耕,并施冬肥,每亩用人畜粪1500-20OOkg,施肥后培土,厚约6-9cm,以保护主根越冬,翌年即从根部萌发2-5个芽。接头一年的管理方法进行中耕除草、施肥等。若管理好,其产量可超过第一年很多。藿香只能连续收获2年,第三年大部分植株的老根已死,一般全部翻耕,另种其他作物。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一)病害防治 1. 褐斑病 危害叶片。在叶正面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淡褐色,边缘暗褐色,并生淡黑色霉状物。一般在5、6月开始发生,雨季较重。防治方法:及时摘除病叶烧毁;实行轮作;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 2.枯萎病 由烂根中分离出Rhizoctonia solani Kuhn、Fusarium solani(Mart.)App.etWollenw.和F.semitectum Berk.et Rav.等病原菌。常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梅雨季节。被害植株的叶子和梢部下垂,青枯,根部腐烂。低洼易积水或沟浅排水**的地块容易发病。防治方法:雨后及时疏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并用70%***粉剂10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液500倍液浇灌病*及邻近植株根部,防止蔓延。
3.斑枯病Septoria lophanthi Wint 叶片两面病斑呈多角形,初时直径1-3mm,暗褐色,叶色变黄,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枯死。6-9月发生。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喷洒50%瑞毒霉1000倍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收获前2周之内不再喷药。
(二)虫害防治 1.红蜘蛛 Tetranychus telarius Linne 为藿香和紫苏上常见的虫害,6-8月天气干旱,高温低湿时发生最盛。成虫细小,一般为橘红色或**。常**在叶背刺吸汁液。被害处最初出现黄白色小斑,后来在叶面可见较大的黄褐色焦斑,扩展后全叶黄化失绿,叶片脱落。防治方法:收获时收集田间落叶,集中烧掉;早春清除田埂、沟边和路边杂草;发生期及早用40%乐果*剂2000倍液喷杀。收获前半个月内停止喷药,以保证药材无农药残留。
2.银纹夜蛾 Plusia agnata Standinger 幼虫食害叶片,咬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叶片被吃光,只留叶脉。幼虫5-10月为害。老熟幼虫体长3Omm;头小腹粗,头黄绿色,体绿色,体背有白色细纵线数条;第一和第二对腹足退化,行走时体背拱曲。幼虫白天潜伏在叶背,晚上和*天多在叶面取食。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5%二二三*剂250倍液或25%杀虫脒水剂300-350倍液喷雾。 3.朱砂红叶满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 6-8月天气干旱、高温低湿时发生。**在叶背刺吸汁液,被害处最初出现小斑,后来在叶面又可看到较大的黄褐色焦斑,扩展后,全叶黄化失绿、脱落。防治方法:收获时收集田间落叶,集中烧毁;早春清除田埂、沟边和路边杂草;发生期喷40%**乐果*剂2000-2500倍液,但收获前半个月停止喷药。此外,尚有豆毒蛾、黄腹灯蛾、叶跳甲、蟋蟀、地老虎等为害,可用90%晶体敌百虫或二二三*剂防治;地老虎等可人工捕杀。
六、采收
第一次采收于6-7月,在大部分花序抽出而未开花时进行,如收获过早则香气差;采收过晚则植株下部叶子越来越小,影响规格。第二次采收时期约于10月份进行。选择晴天,用镰刀齐地割下。
七、产地加工
将割取的全草薄摊晒至日落后,收进堆叠过夜,次日再晒,也于日落后收进。第三日晨理齐,捆扎包紧,以免走失香气。
八、贮藏
存放于干燥处,防潮湿及霉变。
概述 栽培品种 育种与繁殖 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