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乌鱼养殖问题解决方案有哪些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乌鱼养殖技术?(乌鱼怎么养殖)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乌鱼养殖技术?
1、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的地方建设池塘,池塘四周需做好防逃措施,塘内要进行彻底消毒,然后注水,水深要达到2米左右。2、注水经过10天后开始放苗,投放密度为1500-2000尾/亩,投放后要对鱼苗饲喂新鲜的动物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3、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换水,水质要保持中性或弱碱性。4、池塘面积需达到3-5亩,放养的鱼苗规格达到75-100克/尾。
乌鱼养殖?
专养乌鱼的池塘面积,一般以1~2亩为宜,便于管理,水深1~1.5米,池底部最好为泥质。水源应充足,池内的通常设备如进水口、排水口之类应当俱全,池水PH值宜中性或微碱性,透明度为50厘米左右。一般在放养乌鱼种前10~15天应进行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清毒时,一般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带水清塘消毒时,一般水深1米每亩用生石灰125~150千克。同时在池塘中还应需有1/5左右的水面或池塘四周水面种植80~100厘米宽的水浮莲,以便在夏季水温较高时,以供遮挡阳光,便于乌鱼避暑和躲藏,同时还能净化水质,有利乌鱼的生长。二、鱼种放养一般亩放鱼种6000尾至8000尾。投放的鱼苗种规格整齐一致,还应注意选用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游动活泼正常、没有损伤的鱼种。此外,在专养乌鱼的池塘中,还可混养少量的鲢、鳙、鲤等鱼,这样能起到控制池塘水质的作用,并能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但混养的家鱼个体应大于乌鱼种的一位以上为宜。三、饲料和投饲1.鲜饵料乌鱼为肉食性鱼类,目前仍以小杂鱼为主,淡水和海水小杂鱼都可以。养殖初期,对于规格较大的野杂鱼就经切碎后投喂,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总重量的5%,并视摄食情况予以调整,一般料肉比为1∶4左右。2.人工配合饲料目前,正在研制和试喂人工配合饲料,需要经过幼鱼驯养阶段。根据乌鱼的营养需求,其粗蛋白的含量应达到40%以上。作为乌鱼的人工配合饲料的原料,一般采用鲜鱼肉、鱼粉、豆粕、蚕蛹、玉米粉、米糠、麦麸、骨粉、酵母粉等,另加少量维生素,适量微量元量和抗生素及诱引剂混合成团块或制成颗粒饲料后投喂。3.投饵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每日投喂2~3次,即上午、下午各一次,摄食旺盛时,傍晚可再投喂一次。投喂时,将小杂鱼投放到吊在池水中的食台上,让鱼取食,以减少饲料的失散,同时也便于观察乌鱼的摄食情况,或采用边吃边投的方法,直到停止摄食为止。四、日常管理1.巡池每天早晚要巡池,细心观察乌鱼摄食和活动情况,注意水质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换水尤其在夏天温度高时,要注意经常加注些新水,保持水质新清,以促进乌鱼的正常生长。3.防逃乌鱼体长超过10厘米时,跳跃能力逐渐增加,尤其是在雷阵雨天气,换水时或清晨,最容易发生逃鱼等情况。因此,池埂离水面高度一般应大50厘米,以防止乌鱼逃逸。4.分养饲养前期的1~2个月,应及时用网将生长特别快、个体大的乌鱼捞起,另池养殖,以免个体大的乌鱼残食小个体的鱼苗,做到使同池塘养殖的规格尽可能相同。5.防病乌鱼虽然抗病力较强,但在高密度养殖后,也容易发生疾病。主要是出血病,其症状是:鱼的吃食量明显减少,鱼体表现出块状或点状出血,如不及时治疗,病鱼可在3~5天内陆续死亡。治疗以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平时在池塘中应定期用生石灰等进行全池泼洒消毒,做到以防为主。
乌棒鱼怎么养?
养殖方法
1.鱼池选择鱼池要求通风向阳,水源充足,面积1亩~5亩,水深1米~1.5米,四周种植一些水浮莲或水花生,并在较低的地方用网片围拦,这样既可防止乌鱼外逃,又可隐蔽、遮荫,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乌鱼的生长。2.清塘消毒鱼池选定后,先将池水排干,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40公斤~150公斤化水,全池均匀泼洒,并用耙等工具翻动淤泥,充分消毒。乌鱼种放养前一周,将池水注至1米深,并施适当基肥培肥水质。3.鱼种放养鱼种来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野生的,一种是人工繁育的。但不管哪一种来源的鱼种,下塘前均要进行筛选,将规格基本一致的鱼种用3%~5%的食盐水洗浴5分钟~10分钟,然后放入同一个鱼池。放养密度视水源、注排水条件、饵料鱼来源等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3厘米~5厘米长的鱼种,667平方米放养6000尾~10000尾;10厘米~15厘米长的鱼种,放养4000尾~6000尾;20厘米左右的鱼种,放养约2000尾。若水源、注排水条件好,饵料鱼来源充足,放养密度还可适当加大一点。4.饵料投喂人工精养黑鱼,主要以低值新鲜小鱼虾为主要饵料。因野生或一些人工繁育的鱼种是吃活饵的,所以鱼种下池后应先停喂一两天,然后每天上午沿池四周投喂适量的死饵进行驯化,以后逐步移到池塘一处投喂。鱼吃食死饵习惯后,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4时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10%,并根据天气、水温、生长、摄食等情况灵活掌握。饲料选用正规单位生产的粉状饲料,其粗蛋白含量为45%,粗纤维3%,饲料的主要原料为鱼粉、骨粉、大豆粕、面粉、维生素及矿物质预混料等。辅以蚌肉、 小鱼等鲜活饵料。5.日常管理黑鱼在天然水体中或稀养情况下是不易发病的,但在人工精养情况下,若防治不当,则会暴发鱼病,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笔者几年的实践情况看,乌鱼常见病有水霉病、腐皮病、腹水病、烂鳃病等。若防治措施得当,鱼很少发病或不发病。因此,在乌鱼养殖过程中,应经常查看水质、鱼情、打捞残饵、防止外逃等,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6.捕大留小,适时上市因乌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饵料不足时会自相残杀,所以,每隔1个月左右,就要捕大留小1次。若规格相差较大,且数量较多,可分养到其他同种规格的鱼池或网箱中。市价较好时,可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上市销售。这样,既可卖得好价钱,又有利于小规格鱼的生长。一、生说习性产卵前,雌雄亲鱼共同衔取水草或植物碎片构筑鱼巢。巢的大小视其个体大小而定,巢略呈环状,卵产于巢中。产卵后,一对亲鱼或仅雄鱼潜伏于鱼巢中,或巢的附近守护鱼卵,不让别的鱼类或蛙类靠近,以免受其伤害。刚孵出的仔鱼,卵黄囊使其身体前段显著膨大,而侧卧于水面轻轻浮动,亲鱼则守护于仔鱼下方。随着仔鱼的发育,卵黄囊的消失,幼鱼能作垂直游动,但只限于鱼巢附近。亲鱼的防御活动更为强烈,若有其它鱼类或蛙类企图对幼苗偷袭,亲鱼将全力以赴驱赶之。
乌鱼子的最佳养殖方法?
1、养殖方法
(1)池塘建设
①池塘面积根据养殖规模来决定,适宜水深为2米左右,塘埂需高出水面50厘米左右,池塘周围需做好防逃措施,避免进入雨季后乌鱼外逃。
②要求养殖场地具有充足的水源,且水质要清新,池水的溶氧含量需达到5毫克以上/升,透明度需超过30厘米。
(2)消毒处理
①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通常以干塘消毒为宜),之后注水,10天后投放鱼种。
②池塘内可种植一些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便为乌鱼提供隐避、栖息的环境。
(3)投放鱼苗
投放时间一般为7月份初,适宜投放密度为1500-2000尾/亩,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4)合理饲喂
①饲养期间可投喂新鲜的动物饲料(以小型野杂鱼为主),或人工配合饲料。
②投喂时要求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若投喂冰鲜的小杂鱼,需事先进行浸泡消毒(并且要切成块),等温度接近池水温度后才能喂食。
2、养殖条件
(1)养殖池塘以3-5亩为宜,水深以1.5-2米为宜,同时要求池塘方便排水、注水,期间要提供充足的水源。
(2)放养的鱼苗规格可根据市场商品鱼的规格做出调整,一般规格为75-100克/尾,具体放养密度可根据饲料来源、饲养方法等因素做出调整。
乌鱼怎么养殖长得快?
要想在短时间内尽快把鱼培育好,所投喂的饵料要保证营养充足,尽可能投喂黑鱼喜食的鲜活饵料,如海淡水野杂鱼、虾、姗鲜、蛙类。这些活饵不足时,还可投喂螺现、蚕蛹以及屠宰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在投喂“死饵”时,应采取驯化投饵,以击拍声为信号,使鱼形成条件反射,上浮集群抢食。投喂时要坚持“四看”与“四定”的原则,做到使亲鱼吃好又不留残饵。
乌鱼养殖技术及成本?
乌鱼的养殖技术1、池塘建设(1)池塘面积一定要根据养殖规模决定,适宜水深一般是2米左右,塘埂一定要高出水面50cm左右,池塘周围也要做好防逃措施,避免进入雨季后乌鱼出现外逃。(2)养殖场地一定要具有充足的水源,而且水质也要清新,池水的溶氧含量一定要达到5毫克以上/升,透明度需超过30cm。乌鱼养殖成本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是场地(包括租赁和改建),一亩约需5500元,其二是种苗,一亩约需2000元,其三是饲料,一亩约需6000元,其四是鱼药、消毒剂、网具、水电费等,一亩约需2000元,合计约15500元,从第二年起成本可降到10000元以内,原因是从第二年起不需要场地改建、网具等成本。
乌鱼家庭养殖方法?
池塘选择:池塘在2-5亩左右,水深2米左右,池底淤泥不宜过多,在池塘的进出水口必须设置防逃网,防止养殖过程中黑鱼出逃。
鱼种投放:放养鱼苗前,必须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黑鱼的放养密度要根据养殖面积、饲养技术和饲料等各种因素来决定。
饲料投喂:每天必须定点定时投喂,可以在上午10点与下午3点投食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