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农进6号蚯蚓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蚯蚓在土壤里有什么好处?(蚯蚓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蚯蚓在土壤里有什么好处?

蚯蚓是衡量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

蚯蚓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无机盐,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并改土壤善结构,还能中和酸性或碱性土壤,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适于农作物的生长。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土壤健康指标是很差的。因为蚯蚓不仅能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肥力还能改土壤善结构。

蚯蚓是土壤肥力转化师,是象征土壤质量好坏的生物体,农田里没有蚯蚓代表着土壤已经出问题了!那么你是否留意过,土壤里已经好久没看到蚯蚓了?

蚯蚓在土壤里有什么好处?

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大雨过后,水淹,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氧气,有利于根系的呼吸和生长。

为什么我们现在在耕地里看不到蚯蚓

五十年代以来,农作物施肥主要靠化肥。由于我们长期的偏重于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和杀虫剂,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劣变,土壤肥力下降,加速表土冲蚀,土壤板结,化学特性劣化(土壤酸化,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的流失等)以至于造成土壤中的蚯蚓生存环境被破坏从而导致蚯蚓的减少或灭绝,蚯蚓减少可代表土壤生态被破坏,土壤质量降低!

土壤离不开它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有:消费者、分解者和调节者。

蚯蚓能破碎、分解和混合有机质。蚯蚓的取食活动加强了植物残体分解中的生物过程,富含易水解氮的蚓粪又加快了周围凋落物的矿化过程。

蚯蚓活动能改变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使土壤有机质呈斑块状分布,并能将有机质与矿质土混合,形成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微粒。

蚯蚓能提高土壤中可利用氮和磷的水平。蚯蚓活动能提高土壤矿化氮的浓度,原因是蚯蚓消费了大量的土壤微生物,加速了微生物组织的矿化和周转。

蚯蚓的掘*行为及取食偏好与土壤有机磷源的特性关系密切,蚯蚓的活动便于磷向下移动,提高了磷在土壤中的斑块分布,同时在蚯蚓粪或洞*等“热点”区域能显著改变磷的状态,如可溶性、有机磷库、碱性磷酸酶活性等。

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蚯蚓对土壤结构、团聚体形成以及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所需的物理条件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蚯蚓主要通过其排泄物及孔道影响土壤结构,能促进了土壤团聚过程,使空气和水容易抵达植物的根部。

蚯蚓的活动还能对土壤pH值、**还原状态、土壤温度等土壤调节因子有所影响。如蚯蚓排泄物pH值明显高于周围土壤,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对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动物的影响

对植物的影响:蚯蚓对土壤中可利用氮、磷有重要影响,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还可能使植物体内化学物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对植物种子的散布、埋藏以及植物幼苗的恢复和空间分布均有明显的影响。

对微生物的影响:在有蚯蚓作用的土壤中微生物总量减少,而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增加。而且通过蚯蚓肠道后,虽然微生物总量减少,但有活性的微生物生物量增加。

对其他土壤生物的影响:蚯蚓的活动也常有利于其他土壤动物的生存,比如它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跳虫的丰度和多样性。蚯蚓能通过很多途径,如直接摄食土壤和凋落物中的线虫,或通过蚓粪间接改变线虫群落结构。蚯蚓粪中几乎没有植物寄生性线虫,但食细菌线虫比例明显升高。

另外:蚯蚓粪含氮磷钾分别为1.4%、1%、1%,含腐殖酸46%,含23种氨基酸,丰富的蚯蚓蛋白酶,每克蚯蚓粪有105×8个有益微生物(老化土壤只有105-106个),并具颗粒均匀、透气保水、无味卫生、肥效持久等特点。含水85%的20厘米厚蚯蚓粪在酷暑中晒15天,含水量仍可以达到45%,大大增强土壤的抗旱能力。蚯蚓粪中的蚯蚓酶还可以**土壤中的**、有害菌和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的物质。蚯蚓粪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生物肥。除此之外,蚯蚓还能降解、疏散土壤中的污染物。

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

蚯蚓生长周期多长?

蚯蚓的生长周期:

生长周期为平均3个月,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长到10厘米左右大概要半年。

拓展资料:

生活习性

六喜

1.喜*暗:

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况下进行的。

2.喜潮湿:

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

3.喜静:

蚯蚓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生活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

4.喜温暖:

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低于8℃即停止生长发育。繁殖最适温度为22~26℃。

5.喜酸甜: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真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天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食物通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

6.喜独居:

蚯蚓具有**两代不愿**的习性。尤其高密度情况下,小的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掉、搬家。

六畏

1.畏光:

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如*湿的早晨有蚯蚓出*活动就是这个道理。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阳光中含有紫外线。据阳光照射试验,蚯蚓进行阳光照射15分钟66%死亡,20分钟则100%死亡。

2.畏震:

蚯蚓喜欢安静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动。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宜建蚯蚓养殖场。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

3.畏浸性

4.畏盐

5.畏辣

6.畏冷热

蚯蚓能钓什么鱼

怎样调配蚯蚓基料

蚯蚓饲料及基料的配制
蚯蚓的养殖成功与失败,饲养基制作的好坏起着关键的决定性作用,饲养基是蚯蚓
养殖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关键,蚯蚓繁殖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饲养基的质量。
蚯蚓养殖有“基料”和“饲料”之分。基料是蚯蚓生活的基础之料,它是蚯蚓的
栖身之所,又是蚯蚓的取食之地。因此,基料要求发酵腐熟,适口性好,具有细、
烂、软、无酸臭、氨气等**性异味,营养丰富、易消化等特点。合格的饲养基料
松散不板结,干湿度适中,无白蘑菌丝等。饲料即制作基料所用的各种动物粪便和
各种植物茎叶、秸秆,以及能直接饲喂蚯蚓的,为蚓床直接添加的能源和营养饲料。
如:烂瓜果、洗鱼水,鱼内脏等甜、腥味等蚯蚓喜食之物。 第一节 饲料的种类
蚯蚓的饲料十分广泛,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动物饲料;二是植物性饲料:
三是垃圾性饲料。以下逐一介绍。 1、动物性饲料:即牛粪、马粪、猪粪、鸡粪
等各种畜禽粪便。在各种畜禽粪便中,鸡、鸭、羊、兔等粪便属氮素饲料,在配制
饲养基时不宜超过粪料的四分之一,氮、碳适中的饲料对蚯蚓生长发育有利。
2、植物性饲料:即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秸秆,各种野草、树叶等均可配制
饲养基,都是蚯蚓较好的植物性饲料。 3、垃圾性饲料:即指城市生活垃圾中的
烂菜叶、烂水果、西瓜皮、烂西红柿、废纸及一些工业废弃物,如:糖渣、糠醛渣、
酒糟、啤酒渣、锯沫(木屑,属碳性饲料)均属蚯蚓垃圾性饲料。 第二节 饲料的配制
各种饲料经过合理配制才能形成氮碳比例合理,营养丰富而且全面的,有利于蚯蚓生长、
繁殖的高效饲料或饲养基。 以北星2号、大平2号蚯蚓为例,其饲料、饲养基的氮碳比在
20—30之间,饲料中蛋白质不可过高,因蛋白质分解时会产生恶臭气味,口感不好,影响
蚯蚓采食,给蚯蚓的生长和繁殖造成**影响。配制饲养基时,鸡、鸭、羊、兔粪便等氮素
饲料,不宜单独使用,不能超过畜禽类粪便的四分之一,否则氮素饲料成分超标,会产生
大量臭味和氨气,不利于蚯蚓采食,影响蚯蚓的生长和繁殖。必须搭配碳素饲料,如:木屑、
杂草、树叶等。 饲料搭配的原则是:氮碳比例合理,使氮碳比调整在20—30之间。一般配制
原则数据为:粪料60%,草料40%,鸡、鸭、羊、兔粪便等氮素饲料少于其它粪料,以不超过
四分之一为准,饲料品种尽量多样化。蚯蚓是杂食性动物,要求有营养丰富而全面的有机物质,
蚯蚓的生长繁殖需要大量的氮素营养,但蛋白质又不能过高,超标反而有害。 第三节 基料的
堆制与发酵 基料是蚯蚓生活的基础之料,也是蚯蚓的栖身场所,又是蚯蚓的取食基地,所以
堆制饲养基时要合理的搭配和严格的发酵,使基料彻底腐熟,适口性好。具有细、烂、软、
无酸臭、氨气等**性气味,营养丰富,易消化等特点。合格的基料松软不板结,干湿度适中,
无白蘑菇菌丝,基料的堆制方法如下:用各种畜禽粪便(粪便料)60%,用各种植物秸秆杂草、
树叶(草料)40%,鸡、鸭、羊、兔等粪便(氮素饲料)不宜单独使用,不宜超过各种畜禽粪料
的四分之一。草料须切成3—4寸长短,干粪及工业废渣等块状物应大致拍散(有毒物质不能使用)。
然后堆制,先铺草料后铺粪料,草料每层20厘米,粪料每层厚10厘米,堆制6—8层约1米高左右,
长度宽度不限,料堆松散,不要压的太实。做成圆形或方形的料堆后,用洒水桶在料堆上慢慢喷水,
直到四周有水流出停止,用稀泥封好或用塑料布覆盖。料堆一般在第二天开始升温,4—5天后温度
可升到60℃以上,冬季早晚可见“冒白烟”。10天后进行翻堆,第二次重新制堆。即上层翻到下层,
四边的翻到中间。把料抖散,把粪料和草料拌匀。发现有白蘑菇菌丝说明堆料过干,需加水调制。
10天后再翻堆,进行第三次重新制堆,基料经过一个月的堆制发酵即可腐熟。 这三次制堆共一个
月的堆腐过程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是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①、
前熟期(糖料分解期):基料堆制好喷水,3—4天里面的碳水化合物、糖类、氨基酸被高温微
生物利用,温度上升到60℃以上,大约10天左右温度下降。前熟期(糖类分解期)即可完成。
此时可翻堆进行第二次制堆。 ②、纤维素分解期:第二次制堆后添加水分,使水分保持在
60—70%之间,纤维细菌开始分解纤维素,10天后即可完成。此时可再次翻堆,进行第三次
制堆。 ③、后熟期(木质素分解期):第三次制堆后,加水封堆开始进行木质素分解,
主要是蘑菇菌参与分解。发酵物质为黑褐色细片,木质素被分解。在发酵的过程中,各种
微生物交互出现、死亡,这时微生物逐渐减少,微生物遗体也是蚯蚓的好饲料,这时基料
的全部发酵过程已经完成。这时就可以进行饲养基的鉴定和试投。 饲养基腐熟标准是:
黑褐色、无臭味、质地松软、不粘滞,PH值在5.5—7.5之间。 饲养基投放时,为了稳妥
起见,可用20—30条蚯蚓作小区试验。投放一天后进去的蚯蚓无异常反应,说明基料已经
泡制成功,如发现蚯蚓有死亡、逃跑、身体萎缩或肿胀等现象就不能使用,应查明原因或
重新发酵。如来不及发酵,也可以在蚓床的基料上再加一层腐殖质丰富的菜园土或山林土
等肥沃的土壤为缓冲带,将蚯蚓放入缓冲带中,等到蚯蚓能适应时,并已有绝大多数已进入
下层的基料时,再将缓冲带撤去。

蚯蚓会叫吗? 急!

蚯蚓是不会叫的。
蚯蚓又名地龙,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蚯蚓(earthworm)是环节动物之一,世界上有蚯蚓3000余种,我国亦有200多种[2]。全国广泛分布的有环毛蚓、爱胜蚓、异唇蚓、杜拉蚓等品种。因为蚯蚓没有满足此功能的所必需的**,所以是不会叫的。

用蚯蚓钓鱼好不好?

看你在什么地方钓和钓什么鱼?,蚯蚓是万能饵,肯定是钓鱼爱好者必备的饵料,如果你在野外河里钓鱼的话,蚯蚓会招来很多小鱼光顾的
。是个很头痛的问题,所以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小鱼的干扰,例如,坠子加重一些,钓深水,或者是晚上钓鱼等。如果是水库的话,那要稍微好一些。鱼塘的话就更不用说了,蚯蚓是钓鲫鱼的不二选择。用蚯蚓钓鱼一般是针对的鲫鱼和鲤鱼以及一些夜间活动的肉食性鱼类(黄腊丁这类),可以说主要是针对鲫鱼,其它草鱼和鲢鱼对这个不感兴趣,只是偶尔会光顾。野钓的话常用蚯蚓,但是也要备一些其它鱼饵,这个主要是根据野生鱼食性不好判定而准备的。鱼塘的话,如果你是主攻鲫鱼,那就用蚯蚓,如果是其它的鱼,那建议你还是用老板投喂的饲料或者是一些特殊鱼饵(南瓜花、青草、蝗虫、蝈蝈等)。关于蚯蚓的选择也是有要求的,那种从垃圾堆捉到的蚯蚓为最佳,该种蚯蚓的体貌特征为体色大红色,头部肥大、只会爬行,不会随处乱蹦,好处就是在水里存活的时间较长,具有较长的诱鱼效果,体液较腥臭,鱼比较的喜欢。希望对你有帮助。

用蚯蚓钓鱼好不好?

不好,蚯蚓钓鱼首先对环境不好,大家众所周知蚯蚓是益虫,我想这个我就不多解释了吧,其次,您钓鱼时不知道所钓的水域里是什么鱼,蚯蚓会不吃,这会影响你的钓获,再来,蚯蚓本身没什么诱鱼效果,只适合老年人用传统钓法,所以我建议你不要用蚯蚓吧,龙王恨渔饵比较好钓鱼,大品牌,信的过。

菜地里面有很多的蚯蚓,这样的土地是好还是坏?

而菜地的土壤,人们拿来种菜,平常进行施肥、浇水等管理,对土壤本身影响也比较大,若是菜地不常施肥,土壤变贫瘠,想有蚯蚓都难,而若是老施化肥,土壤也会变差,我家的菜地农药打的比较少,能不打的尽可能不打。所以每次回老家休假,都特别喜欢吃妈妈种的菜,有蔬菜本生特有的芳香。蚯蚓在干燥的土壤中无法生存,无法活动,土壤潮湿,又不太湿又不干燥,这是作物生长的好条件。

这些蚯蚓在地里钻来钻去,可以起到给地很好的松土的作用,这样长在地里的菜能吸收到更多的营养物质,菜根还能更容易生长和吸收到氧气。他们可以称得上是滋养土地的好帮手了!据说蚯蚓这类小软体动物,主要以含营养的土为食,不吃庄稼和植物。对农作物无害。除了水漫浸淹的情况下,它需要出来透透气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土里面生活

大家都知道,蚯蚓是一种喜欢生存在肥土里的爬行动物,平时靠吸食土壤中肥料中的营养成分为生,它们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使你所种植的蔬菜根系特别容易生长发达,大量吸收土壤说明蚯蚓适合生长的土质是:土地肥沃、蓬松酥软的土壤里,这些土质一般肥力高、透气性好、含氧量充足,微生物质和营养物质均比较丰富。而在那些农药、化肥残留物比较重,

目前已知的蚯蚓有2000多种,1837年被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蚯蚓又名活地龙、曲蟮、地屎虫等,被人们尊称为“土壤清道夫毕竟蚯蚓在土里面行走,对**的土有很多很深的孔,这是蚯蚓堵的路线,这样能够使空气进一步渗透到地底下去。会使得农作物在地底下生长非常的有利,能够吸收到充足的养分。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