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淡水湖养殖技术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水库散养花鲢的正确方法?(水库散养花鲢的正确方法图解)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水库散养花鲢的正确方法?
花鲢是淡水鱼的一种。花鲢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花鲢的养殖技术: 以往湖泊、水库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左右大规格鱼种,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0.15—0.5公斤/尾甚至1.0kg大规格鱼种。 放养时间:应选择在水温5~10℃的冬季或初春时进行。此时有利于鱼种的高密度运输,可以减轻运输中的伤亡;鱼种和凶猛鱼类的活动能力减弱,凶猛鱼类对放养鱼种的危害也相对减轻。 放养地点:应选择在水库上游水浅、避风、向阳的肥沃库湾处。这样,远离水库下游的溢洪道、泄洪洞,放养鱼种的逃逸机会可以减少,对大水面环境的适应时间可以缩短,生长可以加快,存活率可得到提高。 放养天气:应选择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不要在刮大风、下雪、结冰的日子放养。 检疫与消毒:鱼种放养入库前必须进行鱼病检疫和鱼种消毒。严禁放养带有传染病的鱼种入库。 精心操作:经长途运输的鱼种运到水库后,应先用库水缓缓加进装鱼容器中,待容器内水温与库水温差不大时,再将鱼种慢慢地投放入库。鱼种放库后,放养人员还应站在库边或船上,用船桨轻轻地搅动库水,缓缓地驱赶鱼种游向大水面。
淡水湖适合养殖什么虾?
适合在淡水池塘养殖的优良虾类品种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原来就生活在天然淡水中的虾类,如克氏原螯虾、澳洲淡水龙虾、日本沼虾、海南沼虾、罗氏沼虾、秀丽白虾、安氏白虾、细足米虾、中华米虾(黑壳虾)、中华新米虾(草虾)和中华小长臂虾等,,这类淡水沼虾或螯虾类可以直接养殖在淡水池塘中,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效益好等特点。第二类是本来生活在海水中、经过淡化驯化后可以在淡水中养殖的广盐性虾类,如刀额新对虾、南美白对虾和南美蓝对虾等,但是其繁殖活动仍然要在海水中进行,这类虾适合规模化、工业化、高密度养殖,养殖效益离,是当前工厂化莽殖的主要品种。第三类是在天然海水中生存的海水对虾,虽然也是广盐性虾,但是不能在极低盐度或纯淡水中生存,可以在半咸水或盐度较低的水体中生存,如斑节对虾、脊尾白虾、中国明对虾和日本囊对虾等。
如何养殖海鸥?
人工养殖还没有发现! 科(Laridae)鸥亚科(Larinae)40馀种体粗壮、脚具蹼的海鸟。在北半球繁殖的种类最多,从温带至北极地区约有30种。在内陆营巢的种类,冬季亦常到沿海。成鸟大多为灰或白色,头部有各异的斑点。繁殖期头部或纯白,或全黑、全灰或全褐;冬季头部出现条纹或不清晰的斑点。喙坚硬,略呈钩状,有些种还具一个色斑。喙和腿的颜色及翅型是分类的根据。鸥以海滨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以及耕地里的蠕虫和蛴螬为食;也捕食岸边小鱼,拾取岸边及船上丢弃的剩饭残羹。有些大型鸥类掠食其他鸟(包括其同类)的卵和幼雏。 一般认为鸥可分为几个属,但许多学者视之为一个大属∶鸥属(Larus)。 黑头鸥(L. ridibundus) 头暗色,腿深红色,繁殖於欧亚和冰岛,向南到印度和菲律宾越冬;通常在田野里寻食,主要食物是昆虫。北美洲的小黑头鸥(L. philadelphia,博纳帕特氏鸥)头和喙黑色,翕灰色,腿粉红至红色。於树上营巢,捕食水塘的昆虫;冬季仍能跳入海中捕鱼。北美的加利福尼亚鸥(L. californicus)於内陆繁殖,到太平洋海滨越冬;据说曾拯救了盐湖城区早期的摩门居民的庄稼,使之免遭摩门蟋蟀(一种长角蝗虫)的破坏,因此成为犹他州的州鸟。富兰克林氏鸥(L. pipixcan)大群繁殖於北美内陆沼泽地,越冬於南美洲太平洋沿岸。 极北鸥(L. hyperboreus) 身体大部分呈白色,脚淡粉红色,嘴**具一红斑;有时向南至夏威夷和地中海越冬。 大黑背鸥(L. marinus) 翼展1.6公尺(63吋),是最大的鸥;几乎周极分布,但不见於拉布拉多和日本之间。 银鸥(L. argentatus) 分布北半球,是最普通的大西洋鸥类,翕灰色,腿和脚呈肉色,翅尖具黑色和白色斑点;为腐食性,以沿海水中的垃圾和污物为食。 黑背鸥(L. dominicanus)广泛分布於南半球(包括南极),背黑色。 笑鸥(L. atricilla) 中等体型,头黑色,喙和脚红色,常发出刺耳的似笑一般的鸣声,繁殖自缅因州到南美北部,向南到巴西越冬,虽是海滨种,但常深入内陆淡水区;笑鸥是既在加勒比海又在北大西洋繁殖的唯一鸥类。小鸥(L. minutus)分布於欧洲,偶见於北美,头黑色,翼展约60公分(24吋),是最小的鸥。 太平洋鸥(L. pacificus) 繁殖於塔斯马尼亚和澳大利亚南部一带。环嘴鸥(L. delawarensis)是北美内陆湖泊的常见种,常集成大群在耕地上觅食。西印度洋的灰鸥(L. hemprichi)头顶暗褐色,翕淡灰褐色。罗斯氏鸥(Rhodostethia rosea)白色微带粉红,美观优雅,繁殖於西伯利亚北部,活动范围可远至北冰洋。萨宾氏鸥(Xema sabini)在北极极多,尾叉形,像鹬那样跑步啄食。燕尾鸥(Creagrus furcatus)见於加拉帕戈斯(Galapagos)群岛,是有深叉形尾的唯一鸥类。
小龙虾养殖方法和环境?
(1)池塘清整。饲养龙虾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埂顶宽1米以上,坡度1:3,面积以3—8亩为宜,长方形,水深1—2米。新开挖的池塘和旧塘要视情况加以平整塘底、清除淤泥和晒塘,使池底和池壁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尽可能减少池水的渗漏。在清整的同时,用60—80厘米高的网片将池塘四周池埂封闭,网片的上端还要用20—25厘米的塑料薄膜封闭,以免敌害生物进入和以后龙虾逃逸。
龙虾为底栖爬行动物,决定其池塘产量的不是池塘水体的容积,而是池塘的水平面积和堤岸的曲折率。即相同面积的池塘,水体中水平面积越大,堤岸的边长越多则可放养虾的数量越多,产量也就越高。因此可在靠近池埂四周1—20米处用网片或竹席平行搭设2—3层平台,第一层设在水面下20—30厘米处,长2—3米、宽30—50厘米,两层之间的距离为20—30厘米,每层平台均有斜坡通向池底;平行的两个平台之间要留1—2米的间隙,供龙虾到浅水区活动。同时在池塘中间设置一定数量的垂直网片。清塘消毒。池塘清塘消毒,可有效杀灭池中的敌害生物如鲶鱼、黑鱼、蛇、鼠等,争食的野杂鱼类如鲤、鲫鱼等;以及致病菌。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①生石灰消毒:生石灰有干法消毒和带水消毒两种。干法消毒法:每亩用生石灰50-100千克,全池泼洒,再经3—5天晒塘后,灌入新水。带水消毒法:每亩水面以水深1米计算,用生石灰125—150千克溶于水中后,全池均匀泼洒。
②漂**消毒:将漂**完全溶化后,全池均匀泼洒,用量为每亩20—30千克(含有效氯30%)。)种植水草。龙虾食性杂,摄食的水草有伊乐藻、金鱼藻、轮叶黑藻、凤眼莲和水花生等。沿池四周浅水处10%—20%左右面积种植水草,既可供龙虾摄食,同时为虾提供了隐蔽、栖息的理想场所,也是龙虾蜕壳的良好地方。“虾多少,看水草”,在水草多的池塘养虾成活率高。但水草的种植面积也不能过多,否则会因水草过度茂盛,在夜间使池水缺氧而影响龙虾的正常生长,同时也影响捕捞。一般种植水草的面积以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1/4为宜。此外,池中底部可用水草扎成草堆,每隔5米放一堆,每堆5-10千克水草,沉于水底,每亩放20—40堆,每堆用绳子系住,绳子另一端漂浮于水面或固定于水面。
(4)进水施肥。水源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无有机物及工业重金属污染。向池中注入新水时,要用20-40目纱布过滤,防止野杂鱼及鱼卵随水流进入饲养池中。同时施肥培育浮游生物,为幼虾入池后直接提供天然饵料。往虾池中施肥,最好选用有机肥料,如施发酵过的有机草粪肥,施用量为每亩100—200千克,使池水有一定的肥度。在幼虾放养的初期,池水水位较浅,水质较肥;在饲养的中后期,随着水位加深,要逐步增加施肥量。具体要视水色而定,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5-4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