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养殖土螺的技术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螺苗养殖全过程?(螺苗养殖全过程图)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螺苗养殖全过程?
(1)先是幼螺伺养箱的准备幼螺饲养箱通常采用 立体式,多层箱体相互叠加,每层箱高10厘米,一般规 格为20厘米X17厘米X10厘米,养殖土(营养土)5厘 米厚,留有空间5厘米,有条件的可在箱底下面铺设一层 3厘米左右的碎石子和鹅卵石,以增加养殖土的透气性和 透水性。(2)其次是加强饲养管理幼螺孵出后,通常藏在松 软的泥土里两天后才陆续爬到土表活动,此时应把幼螺及 时转移到幼螺伺养箱内饲养。刚孵化出的幼螺壳特别薄, 体质娇嫩,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很差,在转移幼螺的过程 中,不能用手抓捏或用夹子来夹取,只能用菜叶或湿布盖 在土表,上面撒些诱饵,诱集幼螺爬到菜叶或湿布上,再 把它们一起转移到幼螺饲养箱内,以免碰伤幼螺。幼螺生长特别快,饮料要求新鲜多汁,含营养成分丰 富,2〜3天更换一次食物种类。根据需要可以多投喂一 些鲜嫩多汁的瓜果、菜叶,辅以部分麦面、米糠、米粉、 钙粉或鸡蛋壳粉等精料,有条件的还可在菜叶上面洒些牛 奶等,如果适当投喂一些干酵母粉,将对幼螺的生长有很 大的促进作用。(3)再次要掌握合理的饲养密度随着幼螺的生长, 饲养密度应逐渐由密到稀,以免发生拥挤、取食困难而被 迫休眠,从而造成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放养密度以每平 方米面积投放幼螺2000〜3000只为宜。(4)最后就是要保证合适的温度与湿度幼螺对外界 环境抵抗力较弱,所以要特别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室 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0〜30°C之间,昼夜温差不得超过 5°C,原则上要求室内湿度在70%〜80%的范围内。
山坑螺养殖方法?
自然水域饲养,可隔一段时间投放适量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
高密度精养下,则需要投放人工饵料,可简单用米糠、麦麸、豆粉以40%、30%和20%的比例配合成螺的上等饲料。
米螺怎么养殖?
饲养环境可以用专池养殖的池塘,要满足面积小、土质松软、水源充足三个特点。在池塘内可以种些茭笋、慈菇等水生植物,这样既能提高池塘利用率,又能为田螺生长创造隐蔽的生长环境。三、饲养最佳温度、深度1、最佳温度田螺饲养最佳水温在20-26度范围内,而且田螺在最佳温度里摄食量也旺盛。当水温位于30-33度时,田螺会出现潜土现象,主要是由于气温高,而进入土里避暑,这样不食不动,不利于田螺生长,而且肉质也不好,因此在养殖户一定要控制好水温,保证水温处于26度以下。2、深度田螺养殖深度一般情况在30cm,但冬季由于温度低,可以下降至20cm左右进行饲养,这样不仅能满足田螺生育,还能防御敌害。
苏螺养殖方法?
苏螺养殖很简单,水温25度到28之间最好,过滤打上或者水妖精也是可以的,最好是喂蔬菜,它最爱吃南瓜、胡萝卜、菠菜、大头菜、小白菜,定期可以喂食肉食的、因为它是杂食的螺,可以喂冷冻杀菌处理的红虫,丰年虾,黑壳虾去头,千万别喂猪肉类的有油会导致螺死亡,苏螺是一个神奇的品种,马来螺和苏螺本是近亲,胎生的螺生存能力不敌卵生的,因为就是胎生的繁殖能力有限最多一次下三只螺苗,卵生的螺比较牛擦的一次最少几十只,但是生存条件优越苏螺会活的极好。
山坑螺养殖?
1.养殖环境山坑螺具有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等特点,人工养殖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即可,养殖环境可以选择在农村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另外也可以用养殖池饲养。养殖池饲养,要求底泥厚度在10-15cm,水体开阔,水面栽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四周可栽种藤瓜菜搭棚遮荫,池里可以放入竹尾、石块、草地等供山坑螺隐蔽栖息。2.投放前清池山坑螺投放前,可先用生石灰清除土鱼虾和其他杂螺,一般亩用60公斤~80公斤,3-4天后可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供山坑螺摄食。3.种螺来源可以市场购买或者是土菜采集,选择壳薄、色泽淡褐、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可每平方投放种螺1-2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放量2-3倍,山坑螺养殖,可以单独饲养,也可以套养鲢、鳙鱼种或泥鳅混养方式。4.饲养管理自然水域饲养,可隔一段时间投放适量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高密度精养下,则需要投放人工饵料,可简单用米糠、麦麸、豆粉以40%、30%和20%的比例配合成螺的上等饲料。日常投喂可根据气候以及吃食情况,按时投喂,一般20℃~28℃时,食欲旺盛,可2天投喂一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可一周投喂2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5.日常管理要注意农药、化肥等污染流入到饲养水源中,还要防止鸭、蛇、鼠、鸟等侵入食用山坑螺,在高温时节,要注意控制水温,保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山坑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次~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山坑螺越冬。
赤琥珀螺怎么养?
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放养量与饲养管理1、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3、水质调节。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如何选择和处理蜗牛的养殖用土?
蜗牛与其他陆生软体动物一样,有在土壤中栖息、产卵、孵化的习性,也是土壤动物之一,并且喜欢食取土壤中的腐殖质和吸吮水分,尤其是幼螺更是如此。因此在人工养殖蜗牛时,蜗牛饲养土的消毒处理及铺放厚度是特别重要的。饲养土消毒处理(1)高温处理①日光消毒:将配制好的饲养土放在清洁的水泥地上或木板上或铁皮上或塑料薄膜上,薄薄摊一层,暴晒3~15天,即可**大量病菌孢子、菌丝和害虫卵、害虫、线虫等。 ②蒸汽消毒:有锅蒸消毒和消毒柜消毒两种方法。 锅蒸消毒:把饲养土放人蒸笼内,加热到60~100℃,持续30~ 60分钟。 消毒柜消毒:将一个大汽油桶或箱子等带盖容器改装成蒸汽消毒柜,从其壁上通入管子,与蒸汽炉(暖气锅炉等)接通。然后将饲养土装入柜(桶)内,打开进气管阀门,让蒸汽进入土层间隙(注意不要封盖太严,以防**)。30分钟后可杀灭大部分细菌、真菌、线虫和昆虫,并使大部分杂草种子丧失活力。 ③水煮消毒:把饲养土倒人锅内,加水煮开30~60分钟,然后滤去水分,晾到温度适中即可。 ④沸水消毒:将饲养土倒人铁桶内,灌人100℃沸水至淹没泥土为止,然后加盖封闷**,以**泥土中的蚂蚁、蜈蚣、杂虫卵、病菌,破坏残留农药。第二天将桶内泥土倒出,滤水并搓碎、晾干,即可晡放在饲养箱、池内。 ⑤火烧(炒灼)消毒:将饲养土放人铁锅或铁板上加火灼烧,待土粒变干后再烧0.5~2小时,可将土中的病菌、害虫彻底杀灭干净。 (2)药剂处理①甲醛(福尔马林):有3种处理方法。 处理1:每平方米饲养土中均匀洒上40%甲醛400~500毫升加水50倍配成的稀释液,然后堆土,上盖塑料薄膜,密闭24~48小时。 去掉覆盖物,摊开土,待甲醛气体完全挥发后便可。 处理2:用0. 5%甲醛喷洒饲养土,拌匀后堆置,用塑料薄膜密封5~7天,再揭去薄膜,令药味挥发。 处理3:砂石类饲养土可直接用50~100倍甲醛液浸泡2~4小时,排出药液后再用清水冲洗2~3遍。 ②硫黄粉:有2种处理方法。 处理1:每平方米饲养土施入硫黄粉80—90克混匀即可。 处理2:在翻耕后的土地上,按每平方米25~30克的剂量撒人, 并翻地,可**病菌。 ③石灰粉:用石灰粉进行饲养土消毒,既可杀虫灭菌,又能中和土壤的酸性。有两种处理方法。 处理1:每平方米饲养土施入石灰粉90~120克,并充分拌匀。 处理2:在翻耕后的土地上,按每平方米30~40克的剂量撒入石灰粉消毒。 ④多菌灵:每平方米饲养土施50%多菌灵粉40克,拌匀后用薄膜覆盖2~3天,揭膜后待药味挥发掉即可。 ⑤代森锌:每平方米饲养土施65%代森锌粉剂60克,拌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2~3天,揭膜后待药味挥发掉即可。 ⑥氯化苦:将饲养土或基质一层层堆放,每层20~30厘米,每层每平方米均匀洒布氯化苦50毫升,最高堆3~4层,快速堆好后用塑料薄膜盖好密闭。气温在20℃以上时保持10天,15℃以上时保持15天,然后揭去薄膜,多次翻动,使氯化苦充分散尽即可。 ⑦N-甲基萘及甲胺酸酯混合剂:将5%的N-甲基萘及甲胺酸酯、6%蜗牛敌、5%二嗪农、3%马拉松混合液施人饲养土中,拌匀,可**土中的蚂蚁、蜈蚣、步行虫、埋葬虫和杀灭霉菌等。 ⑧辛硫磷:蜗牛饲养地土壤中**害虫危害严重时,可用50% 辛硫磷0.1千克,加饵料10千克制成毒饵,撒在饲养地上诱杀。 ⑨敌百虫:蜗牛饲养地土壤中**害虫危害严重时,可用90% 敌百虫晶体0.5千克,加饵料50千克制成毒饵,撒在饲养地上诱杀。 ⑩其他:如石灰氯、溴甲烷、苯菌灵等也可用作土壤消毒。 注意:进行药剂消毒时要戴上口罩和手套,防止药物吸人口内和接触皮肤,工作后要漱口,并用肥皂认真清洗手和脸。 (3)器械处理①微波消毒机:用30千瓦高波放射装置和微波放射板组成的微波消毒机,对饲养土消毒。 ②火焰土壤消毒机:该机以汽油作燃料加热土壤,可使土壤温度达到79~87℃,既能**各种病原微生物,又能**害虫。
田螺怎样生长?
田螺的生长周期: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所以一般生长周期在9的月左右,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关于田螺的养殖方法:1、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2、水质调节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3、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4、日常管理
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长螺如何养?
一、田螺养殖场地选择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
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1、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3、水质调节。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