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水产投饲机常见问题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专利号98113042.9 有没有这个专利号??(98163965.0国家专利号)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专利号98113042.9 有没有这个专利号??

名称: 偏瘫扶正丸

申请(专利)号: CN98113042.9 申请日: 1998.12.11

公开(公告)号: CN1256926 公开(公告)日: 2000.06.21

专利号98113042.9 有没有这个专利号??

主分类号: A61K35/78 范畴分类: 16D

分类号: A61K35/78

优先权:

申请(专利权)人: 孔宪斌

地址: 715409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芝西村

国省代码: 陕西;61

发明(设计)人: 孔宪斌;孔庆鲁

国际申请:

国际公布:

进入国家日期:

专利代理机构: 陕西省发明专利服务中心

代理人: 李中群

分案申请号:

颁证日:

摘要:

本发明根据祖国传统医学辨证论治思想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以全虫、白花蛇、天麻、麝香、牛黄、当归等多味中草药物经过加工制成丸粒,该偏瘫扶正丸在临床上具有活血化淤、祛邪扶正、熄风开窍、祛痰除湿的功效,在对中风及其后遗症以及冠心病、风湿、类风湿等病症的治疗和预防方**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地减少或消灭中风类病症对人类健康的威肋。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的偏瘫扶正丸,其特征在于它由包括全虫、

白花蛇、天麻、麝香、牛黄、当归(酒炒)、川芎、黄芪(蜜灸)、桃仁、地龙、

红花、僵蚕、肉苁蓉、续断(盐炒)、胆南星、陈皮、水蛭、丹参(酒炒)、蜈蚣

在内的诸味药物加工而成。

养花鲢鱼吃什么饲料

  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吃浮游植物,亦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适宜在肥水中养殖。

  花鲢鱼食欲与水温成正比。鲢鱼喜高温,最适宜的水温为23℃~32℃。炎热的夏季,鲢鱼的食欲最为旺盛。要想养好鲢鱼要先知道这点花白鲢专用饲料,同时投人畜粪,提高肥力。

  花鲢鱼周身是黑白相间的,而白鲢鱼全身都是白色;花鲢鱼的味道要比白鲢鱼的味道更好吃,鱼肉更鲜美。

  花鲢鱼的养殖方法: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鱼种池的面积要求较大,一般为4-8亩,水要较深,一般1.5-2米。放养前应施有机肥料以培养,对于花鲢基肥应适量施用,控制车轮虫高峰期下塘。

  2、夏花放养:放养时间一般为5-6月份,放养方式有单养和混养两种,一般采用混养,因为这个阶段鱼类的习性逐渐显示不同,对外界的环境要求也不同,根据各种鱼类的习性和对水质的适应性不同进行搭配混养,不但给予各种鱼类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水体的利用率和对食料较经济的利用。鱼种池一般是2-3种混养,本实验混养少许白鲢、鲤鱼。

  3、饲养管理:此时花鲢还是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池水要求肥沃,浮游生物量要多,池塘除去放养前施基肥外,夏花放养后还要施绿肥及熟粪肥,结合定期注新水使水保持褐绿色。饲养时人工投饲注意“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便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此时投饵数量要少一些。

  4、日常管理:每天早晨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经常消除池边杂草和水中**杂物,清扫食台和进行食台、食物消毒。以保护池塘卫生;拉网检查不仅利于肥水,而且便于检查鱼的生长鱼病等情况,从而合理确立投饵量和鱼病防治方法,做好防逃、防盗和鱼病、敌害防治工作。

  5、并塘和越冬:秋末冬初,水温下降至10度以下,鱼已不摄食,这时须将鱼捞出,集中蓄养在较深的鱼池中越冬,主意在并塘前一周停止投饲,选天气晴朗的日子拉网出塘,并塘时拉网和操作必须小心细致,以免鱼体受伤和在越冬期间发生水霉病,蓄养池水深在2米以上,向阳背风,少污泥,并塘后应在结冰时防止缺氧,严防水鸟的危害。

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如何应用?

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如何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头与传感器,1.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光照、降雨量、风速、风向、大气压力、气体浓度等数据,并通过设定相关报警阈值,实现即时报警,2.精准控制种植环境指标。实时监测土壤水张力、土壤温湿度、水位、溶氧量、pH值等通过设定报警阈值,当土壤数据异常时,如湿度过高,系统自动发出预警消息提醒工作人员。3.通过高清**机采集虫情图像,可远程查看田间虫情,并制定防治措施。4.高清**头可720度旋转、拉近、拉远,查看园区实时生产情况。5.在手机上即可远程手动控制多个大棚的设施设备,包括风机、外遮阳、内遮阳、喷滴灌、侧窗、水帘、阀门、加温灯等。6.系统可制定科学灌溉方案,并进行远程自动控制,实现无人值守自动灌溉节水节肥30%~50%;节约人力时间成本50%以上。7.在手机上即可远程控制禽畜养殖场、水产养殖场的设施设备,包括投饲机、增氧机、降温设备、供暖设备等,万头禽畜,万尾鱼虾,轻松管理。

简述水产配合饲料和畜禽配合饲料的异同点

饲料的优点1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膨化过程中的热、湿、压力和各种机械作用,使淀粉分子内1,4—糖苷键断裂而生成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及麦芽糊精等低分子量产物,膨化加工可使淀粉糊化度提高,纤维结构的细胞壁部分被破坏和软化,释放出部分被包围、结合的可消化物质,同时脂肪从颗粒内部渗透到表面,使饲料具有特殊的香味,提高了适口性,因而摄食率提高。另外,植物性蛋白饲料中的蛋白质,经过适度热处理可钝化某些蛋白酶***如抗胰蛋白酶、脲酶等,并使蛋白质中的氢键和其他次级键遭到破坏,引起多肽链原有空间构象发生改变,致使蛋白质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分子成纤维状,肽链伸展疏松,分子表面积增加,流动阻滞,增加了与动物体内酶的接触,因而有利于水产动物的消化吸收,可提高营养成分消化利用率10%-35%。2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膨化浮性鱼饲料在水中稳定性能好。以挤压膨化加工而成的饲料颗粒,是靠饲料内部的淀粉糊化和蛋白质组织化而使产品有一定的黏结或结合力,其稳定性一般达12h以上,最长可达36h,故可减少饲料营养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及沉淀损失。有数据表明,一般采用膨化浮性鱼饲料比粉状或颗粒饲料可节约5%-10%,并能避免饲料在水中残留,减少水体污染。3减少病害的发生饲料原料中常含有害微生物,如好气性生物、嗜中性细菌、大肠杆菌、霉菌、沙门氏菌等,动物性饲料原料中的含量相对较多。而膨化的高温、高湿、高压作用可将绝大部分有害微生物**。有资料显示,每克原料中大肠杆菌数达10000个,膨化后仅剩不到10个,沙门氏菌在经85℃以上高温膨化后,基本能被**,这就有助于保持水质和减少水产养殖不利的环境因素,同时降低水产动物的死亡率。4提高养殖密度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养殖密度的提高,就意味着养殖者所得到的回报率越高。当单位水体的养殖密度提高后,鱼类在养殖水体中的空间缩小了,对水质的要求也就要大大高于自然环境的水平。因为使用膨化配合饲料能降低饲料系数,使排入水体中的残饵和排泄物大大降低,便有可能使养殖密度大幅度提高。5延长饲料贮藏期挤压膨化加工通过降低细菌含量和**作用,从而使原料稳定性提高。挤压膨化产品干燥、**时,已将饲料水活性(AW)降低到0.6,甚至达到0.4,这相当于水分含量在8%~10%,更好地提高了饲料的贮存稳定性。6投饲管理方便水产膨化饲料能较长时间悬浮于水面(水中),投饲时不需专设投饲台,只需定点投饲即可。鱼摄食时需浮十水面,能直接观察鱼的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并能及时了解鱼类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因此,采用水产膨化饲料有助于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既节约大量时间,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7可以满足不同摄食习性的动物需要膨化饲料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漂浮性、缓慢沉降性、迅速沉降性3种类型。目前,约80%的鱼饲料为沉降饲料,如虾、**哈鱼、鲑、黄尾金*鱼都喜欢沉降饲料,而鲇鱼、罗非鱼、鳗、大部分鱼类的幼鱼则喜欢漂浮饲料,鲇鱼、罗非鱼对沉降饲料和漂浮饲料同等喜好。此外,膨化饲料还能满足一些特殊的要求,如低水分饲料、高纤维饲料等。

罗非鱼养殖周期多少?

罗非鱼的养殖周期是五六个月左右。罗非鱼一般是在开春之后进行鱼苗投放,4月中旬左右,这时气温逐渐回升,水温慢慢稳定,达到15度或以上。养殖罗非鱼要注意鱼塘的水位变化,水位过低会影响罗非鱼的生长。气温的变化能够影响水质的肥度,温度过高的时候可以减少施肥,或者加入新水调节水质,以保证水中有足够的氧气溶解量。水温过高的时候还可以使用增氧机进行增氧。

要注意鱼病的控制和预防,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池塘和鱼群进行消毒杀菌。根据天气的变化或者鱼群的生长情况,合理的进行投喂。在养殖期间要将已经达到上市要求的鱼群清理出塘,降低池塘里的密度,这样能让规格小的鱼群更快的生长。

扩展资料:

一、罗非鱼繁殖能力

罗非鱼性成熟早,产卵周期短,口腔孵育幼鱼,繁殖条件要求不高,大水面积静止水体内自然繁殖。罗非鱼6个月即达性成熟,重200克左右的雌鱼,怀卵量多在1000~1500粒左右,繁殖期间,雄鱼有美丽的婚烟色彩,腹部有*门和泌尿生殖孔两个口,挤压腹部有白色**流出,雌鱼腹部有3个孔,即*门、生殖孔和泌尿孔。

水温18~32℃,成熟雄鱼具有“挖窝”能力,成熟雌鱼进窝配对,产出成熟卵子并立刻将其含于口腔,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在雌鱼口腔内发育,水温25~30时4~5天即可孵出幼鱼。幼鱼至卵黄囊消失并具有一定能力时离开母体。

二、习性

罗非鱼具有食性杂、耐低氧、不耐低高温,繁殖强等特点:

罗非鱼食性广泛,大多为植物性为主的杂食性,甚贪食,摄食量大;生长迅速,尤以幼鱼期生长更快。罗非鱼生长与温度有密切关系,生长温度16~38℃,适温22~35℃。是一种广盐性鱼类,海淡水中皆可生存;耐低氧,一般栖息于水的下层,但随水温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罗非鱼

渔业论坛小瓜虫病怎样治

淡水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1chthyophthinus multifiiis),它们引起致死性体外寄生虫病,因为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故又称“白点病”。该病对淡水养殖鱼类危害很大,虫体能快速致死病鱼,所以要控制该病,必须进行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当然,对该病的最好的预防措施是防止鱼体感染和发病。

一、虫体

顾名思义,发生白点病后,病鱼皮肤上出现明显的白色小点,好像身上撒了一层盐的结晶,且粗糙不平。

成熟的虫体较大,直径可达1毫米,肉眼可见。虫体通常引起鱼的皮肤分泌大量的粘液,粗看好象真菌感染引起的菌丝样外观。但多数情况下,病鱼的头部和病死的鱼才能见到明显的白点。一些病例则在鳃上较明显。由于虫体的寄生,常引起病鱼因皮肤瘙痒不适而在池底和池壁上蹭擦,有时在水面作短时的翻肚运动。疾病后期,病鱼常出现窒息和**在流水的四周,通常不吃食。

显微镜下,虫体呈圆形,作阿米巴样的滚动运动。虫体**有“C”形核。感染期幼虫却没有这种“C”形核,但能在水中作逆水游动。这种幼虫一旦遇到鱼体,即钻入鳃或皮肤的上皮层。一旦幼虫钻入宿主鱼皮肤或鳃之后,药物就难以进入对它们起作用了,因此时有皮肤、鳃的上皮和粘液的保护。所以,适时**感染期幼虫对防治该病是极其重要的。

二、生活史

多子小瓜虫是一种原虫,由感染鱼或携带虫体的其它生物、器械带入鱼塘。也可随鱼塘的引入水源进入鱼池。成熟的虫体离开病鱼后立即形成胞囊,粘附在鱼池底、壁或其它固体表面,胞囊内逐渐**成许多小个体,即幼虫母体,通常一个胞囊能形成2000多个幼虫母体,最后破囊而出,变成感染性幼虫,此期虫体周身长有丰富的纤毛,借此游向鱼体,依靠头上的穿刺腺钻人宿主鱼的皮肤和鳃。如果在1~2天内没有发现宿主鱼,幼虫会自行死亡。

所以小瓜虫实际上是一种专性寄生虫,只有依赖宿主才能生存。进入上皮层后,虫体变圆,成为滋养体,此时由于有宿主上皮层和粘液的保护,一般化学药物很难**它们。仅在胞囊期和幼虫期,才对药物敏感和易于被**。小瓜虫完成其生活史所需要的时间随水温的变化而不同,虫体通常在20~25℃最易感染宿主鱼,但在低水温如1℃也可以感染。在30℃以上,虫体不能发育,所以,在炎热的夏天,通常不会发生白点病。在24℃时,生活史为4天,但在7℃以下,往往需要5周以上。

研究者还发现,虫体能够在上皮细胞层下面进行复**,这是多子小瓜虫三期生活史的一个旁路发育阶段,这时可以看到大小相似的复**虫体细胞在宿主的上皮层下面呈排或呈丛**。当虫体发育到这种情况时,则很难**它们,因为这种虫体通常不会离开宿主。三、致病作用科学家们还没有准确了解虫体致死宿主鱼的真正原因。但一些现象可以提供一些线索。鳃、皮肤上皮细胞因为虫体的入侵常常增厚,其结果是妨碍了鳃丝对氧的摄入,鳃丝、鳃片的变形也限制了氧气的流通,虫体寄生占据空间也妨碍鳃丝上氧气的通过,这些都对鱼的呼吸形成障碍。鳃上皮的脱离也可以导致鱼体的电解质、营养物和体液的丧失,使鱼体营养失调、渗透体系受到破坏。再者就是细菌和真菌也容易继发感染。

四、预防

尽管有严格的预防措施,小瓜虫也可能进入鱼的养殖系统。但是还是要防止野生鱼类进入养殖体系,因为几乎所有淡水鱼类都可以感染小瓜虫。鱼池的排水管口应该高出外面水塘水面0.6米以上,因为有些野生鱼类可以逆水从排水管进入养鱼池。进水口必须要安装过滤膜,虽然过滤膜尚不能阻隔虫体的直接进入,但它能够防止携带虫体的野生鱼类进入。鱼塘灌满水之后,至少要自净3天以后才能放入鱼苗,因为即使随水源引入幼虫,在它们没有找到宿主感染时,2天后会自行死亡,如果水温较低(低于10℃),则自净时间相应延长。也可以用硫酸铜泼洒鱼塘,**水中的虫体、幼虫或胞囊。

需要注意的是,对新引进的鱼苗必须仔细检查其有无病状或寄生虫存在,最好送少量鱼苗到专门的鱼病实验室进行检查。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新引进来的鱼苗进行隔离饲养1周,并及时观察有无异常表现。曾经在病鱼塘使用过的工具、器械,一律要进行消毒或强烈阳光下曝晒,否则不能再在健康鱼塘使用。

如果一个鱼塘曾经发生过白点病,那么在重新养鱼之前,鱼塘必须要进行处理:彻底干塘,撒生石灰(200千克/亩塘),并且在烈日下曝晒一周,曝晒时池塘表面温度需要在40℃以上。

此外,保证饲养鱼的营养和饲养管理也非常重要,营养**、免疫功能低下的鱼。很容易发生白点病。

五、治疗

在鱼体上寄生的小瓜虫,不是各个生长时期都对药物同样的敏感,只有那些基本成熟,即将脱离鱼体的虫体才对药物敏感,因为此时它们外面的保护层(上皮细胞和粘液)很薄,药物容易渗透进去;而在其它时期(早、中期)的滋养体,由于外面包被一层较厚的宿主保护层,药物难以渗透,所以很难将它们**。因此,在治疗上,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一种即使对虫体很有效的药物,都需要连续使用3~7个疗程,才能完全**虫体,两疗程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间隔期的具体长短视水温而定。

评定药物的治疗效果,需要在3个疗程之后,根据在显微镜下检查鳃丝中有无虫体或虫体是否死亡来判定。同时决定是否继续进行更多的疗程治疗。

目前,被推荐用于食用鱼白点病的治疗药物主要是福尔马林、硫酸铜(或络合铜)和高锰酸钾三种。其中硫酸铜最廉价。

(1)福尔马林 福尔马林是37%的甲醛和5%~15%的甲醇混合水溶液,甲醇的作用是防止甲醛的分解。

病鱼可用125~250毫升/立方米的福尔马林浸泡1小时(水温21℃),治疗浓度不能超过167毫升/立方米。治疗时要充分充氧,治疗后立即换清洁的水,并充氧。有人用150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浸洗鱼种10~15分钟。可以用福尔马林泼塘,浓度是15~25毫升/立方米,即1亩塘(1米水深)用福尔马林10~16升。

(2)硫酸铜 国内多数资料报道:硫酸铜不能用于治疗小瓜虫病,因为硫酸铜对小瓜虫不但无效,而且还能**小瓜虫更快形成胞囊,加快虫体繁殖速度,加剧病情等等。但国外一直将硫酸铜作为治疗小瓜虫病的最适合的药物,国内也有少数报道肯定硫酸铜在小瓜虫病治疗上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硫酸铜后,很多藻类会被**,导致水中的溶氧量变低,特别是在高水温时更是如此,鱼可能因缺氧而死亡。

此外,如果应用硫酸铜泼塘,一定要进行逐级稀释,方能保证浓度的均一性。尽量使用络合铜替换硫酸铜治疗小瓜虫病,其优点有以下几点:①络合铜不像硫酸铜那样容易沉淀或被珊瑚、池底淤泥等吸附;②络合铜在pH2.0~8.5范围内更加稳定,不易与其它化合物如碳酸盐起反应,保持其疗效;③络合铜的毒性比硫酸铜低。

(3)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剂,能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其中包括鱼体上的寄生原虫和体表寄生虫。治疗浓度取决于水体中有机化合物的含量,一般最小治疗浓度是2克/立方米。如果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过多,则需要20克/立方米。较简单的决定高锰酸钾的治疗浓度的方法是首先用2克/立方米的浓度,使水体变成葡萄酒红色,且颜色保持8小时以上者,则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如果随着时间延长,水体颜色变浅,则需要继续加入药物,使水体保持葡萄酒红色。要使高锰酸钾充分溶解且均匀,不然,容易使鱼体中毒。用10克/立方米浓度的高锰酸钾进行短时(20分钟)浸泡治疗小瓜虫病也是有效的。

(4)食盐 食盐溶液浸泡也是治疗淡水鱼小瓜虫病的较好方法,2‰~3‰浓度的盐水浸泡用于治疗和预防均有效。但有些地方也出现了耐盐虫株,它们可以抵抗3‰甚至5‰的盐溶液浸泡。

新手养殖水产怎么学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学什么,
足矣,感觉好像还不错建议你养殖南美对虾,这是现在非常热门的养殖项目每年夏天当南美白对虾养殖进入了高温期管理阶段,池内对虾养殖密度大,对虾生理机能旺盛,
对虾处于生长的高峰期;饵料投喂量大,池内残饵和排泄物不断增多,水质污染加重,水色透明度降低;藻类、细菌等生物繁殖旺盛,生物量大,水体容易出现温跃层、氧跃层等分层,
易使池塘水体产生氧债而致的缺氧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尤其在台风、暴雨时候,对虾养殖池塘常会出现水质恶化,并伴随着泛塘,引起养殖对虾大批死亡;红体病、白斑病和红腿病等疾病高发,其中水环境的突变,容易对虾应急反应,
导致产生红体病的情况比较常见。根据以上高温水质特点,为确保南美白对虾的健康养殖,顺利度过难关,获得高产丰产,结合3年来水产养殖病害测报资料积累,提出以下高温季节养殖管理要点。
1 适时换水,科学增氧 有条件的地方,要根据水质变化,适时适量换注新水,换水以少量多次的方式,切忌大排大灌,并适当提高水位,
尽量保持在1.5m以上,使中下层水温仍能保持在32℃以内。一般虾场的日换水量为池水的8%~10%,如提高到20%,对虾生长速度则明显提高;日换水量提高到30%,对虾在盛夏出现的生长低谷基本消失。
随着水温升高和对虾的成长,要不断增加水深,尤其在养殖中后期,水位一定要增高到1.8m~2m,高温期要保持2.2m以上。为此,在大潮期,要保持每d换水1次;在低潮和枯水期,
要进行机械排灌,最好使换水量在30%~50%之间,达到了降低水温的目的。在换水时,要防止携带对虾暴发**毒的**侵入,最好在进水口用80目网片滤水。
到了夏季,由于水温高,容易出现温跃层、氧跃层等分层现象,导致虾塘缺氧,针对高温期池塘水体的这个特点,应坚持每天凌晨、中午开机增氧数小时,及时消除水体分层,避免形成氧债。
由于天气多变,每天要注意天气预报,作好雷雨大风的防范,发现缺氧预兆应及时注水、开机增氧或抛洒颗粒氧等,以免泛池死虾。有条件的池塘在安装增氧机基础上,可使用纳米管底层充氧机,未装增氧机的池塘,
可使用水泵搅动-亡下层水体。高温期间通过对宁海长街等地养殖池塘水质的现场测定,大部分池塘氧跃层明显,池塘中底层的溶解氧低于4mg/L,有的只有1.5mg/L,长期处于低氧和缺氧状态,这是导致夏季白对虾养殖摄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疾病发生和浮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 调节水质、改良底质
养殖南美白对虾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黄褐色,这此绿藻或硅藻是池塘微生态环境中一种良性生物群落,对水质起到净作用。到养殖中后期一般池塘水色发生变化,
水色度深,主要是绿藻或硅藻繁殖所需的镁离子不足所致。每10~15d全池泼洒2×10×E-6~3×10×E-6浓度的磷酸氢钙1次,20×10×E-6浓度的白云石粉1次,可以调节养殖水环境营养盐类的平衡,
补充水体中钙、镁、磷的含量。一般每隔3~5d全池泼洒沸石粉1次,用量每亩10~15kg,晴天上午,溶解后泼洒;每隔7~10d,使用一次有益微生物。目前,常用的生物制剂有光合细菌、EM原露、
鱼虾生长素(CBS)、活水宝(芽孢杆菌)等,常用的底质改良剂有沸石粉、优得净或(1+1)底改净、颗粒氧等,光合细菌可与沸石粉一起使用,
芽孢杆菌应在晴天上午使用,使用应同时开动增氧机或使用增氧剂。南美白对虾适宜的pH值为7.8~8.5。但养殖的中后期曾出现过9.2的峰值,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特别注重调控pH值,不宜过高,否则会增加氨氮的毒性,抑制虾的生长。对pH值较高(pH值:8.6~9.0)的池塘可使用"绿威"(复合多元有机酸盐,用量1×10×E-6~2×10×E-6浓度)、醋酸(1×10×E-6~2×10×E-6浓度)
等全池泼洒,调节pH值;对pH值很高(pH值:大于9.0),同时透明度低,藻类密度高的池塘,先用"绿威"1×10×E-6~2×10×E-6浓度,2h后,
再用复合高铁酸锶0.15×10×E-6~0.3×10×E-6浓度全池泼洒。若突降暴雨或持续*天引发pH值降低至7.5以下,则全池泼洒生石灰每亩6~8kg。
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中,随着虾体的增长,对水中溶氧量的需求量也越大,因此应逐渐延长开启增氧机的时间,
对精养池和高密度高产养殖池,必要时需24h开机,以保证池水溶氧量在5mg/L以

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养殖业是指用放牧、圈养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饲养畜禽以取得动物产品或役畜的生产部门。它包括牲畜饲牧、家禽饲养、经济兽类驯养等。

畜牧业主要包括牛、马、驴、骡、骆驼、猪、羊、鸡、鸭、鹅、兔、蜂等家畜家禽饲养业和鹿、貂、水獭、麝等野生经济动物驯养业。它不但为纺织、油脂、食品、制药等工业提供原料,也为人民生活提供肉、*、蛋、禽等丰富食品,为农业提供役畜和粪肥。

二、条件不同:

养殖业的条件:草场面积较大,质量较好,类型较多;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生产潜力很大,能做到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广大农民具有从事养殖业生产的经验和技能等。养殖业的类型很多,其中按饲料种类、畜种构成、 经营方式,可分为牧区养殖业、农区养殖业和城郊养殖业。

发展畜牧业的条件是:自然条件适宜,即光、热、水、土适合各类牧草和牲畜的生长发育,草场面积较大,质量较好,类型较多;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生产潜力很大,能做到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广大农民具有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经验和技能等。

三、作用不同:

养殖业:①能经济地为人类提供优质动物蛋白食品。在动物饲养中,鱼类是水生变温动物,较之陆生恒温的家畜、家禽能量消耗少,饲料转化效率高,产品中动物蛋白质含量也高。②能为工业提供原料,是医药工业、化学工业、饲料工业等的重要原料来源。

畜牧业: ①提供肉、奶、蛋类等动物性食品。 ②为工业提供羊毛、山羊绒、皮、鬃、兽骨、肠衣等原料。 ③通过畜产品出口取得外汇。 ④促进畜牧业投入品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劳动就业机会。 ⑤为农作物生产提供有机肥料。 ⑥增加农民收入。 ⑦为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提供畜力。

扩展资料:

大牧场放牧业和畜牧业的分布: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因而形成了这种农业地域类型。

依据畜牧业区划的分区原则与指标,在充分考虑自然环境、饲养技术、饲料资源、和社会需要以及民族习惯与生产特点等的地区差异的基础上,中国畜牧业划分为七个畜牧业地域类型区,即青藏高原区,蒙新高原区,黄土高原区,黄淮海区,东海区,西南山地区,东北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畜牧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养殖业

水产配合饲料配方怎么设计出来的

饲料配方的设计并非将几种原料相互搭配,使各项营养指标满足饲养需要那么简单。设计配方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不仅要满足营养需要,还要考虑市场需要,以及原料选择、设备性能、饲料的物理性质等。
(1)确定营养标准 我国目前已经颁布了鲤鱼、草鱼和尼罗罗非鱼饲料的营养标准,对饲料的各种营养指标提出了较为详细和科学的推荐值,为设计配方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标准。此外,还颁布了中国对虾、鳗鱼配合饲料的饲料标准。饲料标准与营养标准不同,它主要规定了饲料作为一种商品的品质,对饲料的营养指标只有粗略的要求。饲料标准对设计饲料配方的帮助远远不如营养标准。
设计饲料配方首先要清楚饲料的使用对象,搞清楚是什么品种,什么阶段,然后再找相应的营养标准。如需要设计饲料配方的鱼种没有国家推荐的营养标准,可以参考国外的营养标准,如美国NRC。如果国内、国外都没有标准,就需要在有关杂志、书籍上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研究结果,或者借鉴类似鱼种的营养标准。比如目前没有鲫鱼的营养标准,则可以参考同为温水性鲤科鱼类的鲤鱼的标准,并根据文献中有关鲫鱼的研究结果拟订鲫鱼的营养标准。但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是相似的品种,其营养需要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引用其他鱼类的标准时一定要慎重。
我国面积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养殖方式、养殖水平及市场情况差别很大,无法用一个营养标准或饲料标准把全国的饲料生产统一起来。所以,饲料生产厂家需要参照国家推荐的营养标准或饲料标准,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各自的企业标准,以指导鱼饲料生产。
(2)市场需要 鱼虾饲料的营养标准应以鱼虾的营养需要为依据,但有些地区鱼饲料的市场价位很低,如完全按营养需要设计配方,则会使饲料成本过高,用户无法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先规定了饲料成本价再照此成本设计配方。因此,不得不牺牲某些营养指标或物理指标来满足成本的要求,这就要求设计者对鱼的营养、饲料、养殖和鱼的生物学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方能正确地决定指标的取舍。
此外,不同的养殖模式对饲料的要求也不一样。同样的饲料,一般在亩产低的池塘中的效果要比在亩产高的池塘中的效果好,在水质好的池塘中的效果要比在水质差的池塘中的效果好,料肉比要低。所以,设计饲料配方时,还要考虑饲料使用对象的条件,不能闭门造车。
(3)原料性能 设计配方实际上就是在组合饲料原料,饲料配方的设计意图要通过原料来实现,这就要求配方设计者一定要熟悉各种原料,包括其来源、质量、特点、利用率和性能价格比等。蛋白质原料的粗蛋白往往变化范围比较大,应该每批都化验粗蛋白含量,设计配方时应使用原料的实测值。
选择原料时,除考虑原料的蛋白质含量和价格,还应注意营养素的利用率及其毒素和抗营养因子,适口性也是要考虑的因素。豆粕要检测脲酶活性,不能用生豆粕。鲤科鱼类对抗营养因子的耐受性虽高于冷水鱼,但也有一定限度。饲料中棉粕含量应在30%以下,以保证游离棉酚不高于400毫克/千克,并加入适量硫酸亚铁以减弱游离棉酚的毒性。未脱毒的菜籽粕对鲤鱼有害,应限量使用。鲤鱼对硫代葡萄糖苷的耐受限为400毫克/千克,如有条件应使用脱毒的棉粕和菜粕。棉菜粕中除含有毒素外,适口性也较差。对虾十分喜欢花生的味道,所以虾饲料种要考虑添加一些花生粕。鲫鱼和团头鲂属于偏草食的杂食性鱼类,饲料中可多用些植物蛋白。
除营养方面,原料的保存性能也需考虑,高温多雨季节要尽量避免使用花生粕、全脂米糠等容易霉变、酸败、生虫的原料。
选择原料还要注意原料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可靠性。活性饲料酵母(含酵母饲料)、国产肉骨粉的质量很不稳定,各个厂家甚至同厂家不同批次的产品的质量都可能有较大变化,使用时要特别慎重。某些非常规原料的供货没有保证,要避免使用,否则经常更换原料将影响饲料质量的稳定。
(4)饲料的物理性状 与畜禽饲料相比,鱼虾饲料的颗粒质量更加重要,鲤鱼使用颗粒料的料肉比要比粉料低一半。饲料的黏合性是设计饲料配方时要考虑的问题,虾料要求水中稳定时间达到2小时,设计配方时就要采用专用的黏合剂。驯化好的鲤鱼摄食速度很快,饲料投下马上被吞食。因此,鲤鱼饲料对水中稳定性要求不高,配方中通常不专门加入黏合剂,但是要求有一定比例的淀粉。只要饲料中淀粉含量较高,设备又符合生产鱼饲料的要求,就能制出合格的颗粒。
除了黏合性,原料的其他特性也会对饲料的物理性状产生影响,如制粒性、容重、含水率、粉碎性能等。从原料的制粒性来看,麸皮<鱼粉<豆粕<面粉。一般而言,原料含油或粗纤维越多,制粒性就越差;含淀粉越多,制粒性就越好。当然,不同种类的淀粉的黏合能力不同。
(5)设备工艺条件 饲料是靠设备通过一定的工艺生产出来的,设备条件对饲料产品的质量有影响,也对配方设计有一定的制约。例如,有无喷油设备会决定配方中能否加油;粉碎粒度对饲料的黏合性有影响,粉碎得越细,黏合性越好,如果粉碎机的粉碎粒度不好,就应该考虑多加一些黏合剂;如果调质器不够长,调质不充分,或环模比较薄,就要注意少用一些制粒性差的原料,以保证饲料的黏合性;另外,还要考虑配料仓的多少来确定选用原料的种类,考虑配料秤的精度来确定原料的最小用量。
总之,设备和工艺与饲料质量和配方是密切相关的。配方设计人员要了解生产设备和工艺,既要发挥设备优势,又要弥补设备的不足。
八、特种动物饲料的加工与调制近年来,由于家畜、家禽养殖利润下滑,有些养殖户看上了特种动物的饲养。但是,由于特种动物的饲养技术、营养需要、饲料加工和调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和动物疾病。养殖户在饲养管理方面均能比较细心,但在动物本身的生活习性、饲料加工和调制等方面的知识较少,为提高特种动物养殖户在饲料加工和调制方面的知识,更加经济地饲养特种动物,特就当今养殖量较大的特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营养需要及饲料加工和调制技术进行介绍。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