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水产养殖氨氮范围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养龙鱼的水质,氨氮,亚硝酸盐,余氯,PH分别要求多少啊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养龙鱼的水质,氨氮,**酸盐,余氯,PH分别要求多少啊
龙鱼对水温、水质要求很高。龙鱼的生存需要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质,硬度要求软水。PH值6.5-7.5之间,DH值3-12。水温24-28摄氏度都可以。要注意饵料的投喂不要过量,并且必须及时的抽取残饵。
池塘养鱼氨氮的标准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标准中规定非离子氨氮含量应不超过0.02
mg/l,但在实际养殖环境中往往很难达到,根据有关研究结果,池塘中非离子氨氮含量应该控制在0.2
mg/l以下。
如果超过这个值,鱼很容易中毒死亡。
水产养殖对水源、水质有什么要求?
1、 温度;18—35℃为正常温度,25—32℃为最适宜生长温度。
2、 PH值;6.5—8.5,低于6.5肥效不能正常发挥优势,氨氮、硫化氢等毒性增大,易缺氧浮头。 3、 盐度;0—1%,盐分过高会影响淡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
4、 氨氮;0—0.02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鳃,高于0.5时会引起无法进食和呼吸,直至死亡。 5、 硫化氢;0—0.1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中枢神经,高于0.5时会引起患病或死亡。
6、 **酸盐;0—0.02mg/L,过高会引发出血病,是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子,高于0.5时会引
起患病或死亡。
7、 有效磷;0.2—1mg/L,低于0.2水体中的优质藻类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水华,不利于鳙、
鲢、蚌的生长。
8、 透明度;20—30cm,过高肥度不够,过低影响光合作用。
9、 溶解氧;≥3mg/L,小于3mg/L会影响鱼类的摄食,小于2mg/L时会出现浮头,小于1mg/L会出
现泛塘,直到大量死亡。
养殖用水的诸多化学性质中,对鱼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溶解气体与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质。 一、溶解气体
水中溶解有多种气体,它们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由空气中直接溶解入水体,二是由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以及底质或水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而在水体中产生,水中气体的溶解是因水体环境而出现差异,其差异如下。
与水体温度成反比,水温升高,气体的溶解降低。 与大气压成正比,气压增大,气体溶解度相应也增大。 与水中杂质浓度成反比,杂质多的水会降低气体的溶解度。
1、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少而多变,淡水水体中溶解氧的饱和度仅为8—10mg/L,不到空气中氧含量的1/20,海水溶解氧的含量更少。这表明水中鱼类的呼吸条件较差,不时都有面临缺氧窒息的威胁。由此可见,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动态规律对水产养殖的重要。
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大气中的氧与水面接触溶解入水中,二是水生植物在光合作时所释放的氧气,大气中溶入水中的氧不到植物光合作用所产氧量的1/10。
2、硫化氢;硫化氢是在缺氧条件下,由含硫有机物分解而形成的,或者是在富有硫酸盐的水中,由硫酸盐还原变成硫化物,然后再生成硫化氢。
硫化物和硫化氢对鱼类都是有毒的,硫化氢的毒性最强。一般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大部分以硫化氢形式存在,当水中溶解氧增加时,硫化氢即被**而消失。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就是与血红蛋白中的铁化合,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的能力,造成鱼组织缺氧。因此,在养殖中要特别注意硫化氢的存在。
3、氨氮;氨氮在氧气不足时由有机物分解而产生,或者由于**合物被反消化细菌还原而生成。水生动物代谢的最终产物都是以氨的状态排出。氨氮对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是有毒的,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抑制鱼类的生长,必须密切注意
四类水质氨氮标准
四类水质氨氮标准:
1、COD<30mg/L(50mg/L)
对于现有的污水处理主流技术是非常难达到一个指标,要达到此标准会涉及诸多的现实问题。首先,进水难生物降解COD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这些难生物降解的COD要么用臭氧等高级**技术**为易生物降解COD,或者活性炭吸附,这样污水处理工程的投资将大幅度增加。
实际上,一个稳定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厂其出水COD绝大部分已经是难生物降解的了,对环境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也不会再显著消耗水体的溶解氧。
2、BOD<6mg/L(10mg/L)
对于以活性污泥工艺为主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这一指标不难达到,但是要稳定、常年地达到并非易事,生物处理过程的一些波动对这个指标会有影响。
3、总氮<1.5mg/L(15mg/L)
以现有的技术较难实现,但是利用厌氧深度脱氮技术是完全有可能实现出水总氮低于1.5mg/L。
4、氨氮<1.5mg/L(5mg/L)
氨氮每日都小于1.5mg/L需要足够大的池容,需要曝气的量足够大,否则很容易超过1.5mg/L。污水处理厂进水的氮负荷在时刻变化,要让污水处理厂抹平这些日常生活规律,出水始终低于1.5mg/L,投资及运行能耗将大幅度提高。
5、总磷<0.3mg/L(0.5mg/L)
这对于一些敏感水体是非常有意义的,北欧一些污水处理厂排入波罗的海的标准与此类似。总磷小于0.3mg/L意味着全面的化学除磷,而且是大量的药剂投入。在总磷这个指标上,0.3mg/L与0.5mg/L的差别非常大。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渔人历来有“养好一塘鱼,先要管好一池水”的谚语。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池塘养殖单位产量也在增大。
特别在高温季节时最容易引发水质恶化,此时既是鱼类快速生长季节,又是鱼池水质难以控制和鱼类疾病高发季节,尤其是精养鱼池如何实现稳产、高效,调控、改良水质已成为水产养殖的关键问题。
水产养殖常用水哪种颜色最佳?
B红褐色是*甲藻水华水质
黄褐色优于绿色水,水肿虑食性鱼类易消化的藻类相对多些
水产养殖一般水质测那几个参数?
水产养殖一般水质测溶解氧、盐度、CO2、氨氮等数据。在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里,溶解氧可谓是最最要命的指标。短时间内溶氧就可以过山车似的从高溶氧掉到致命的低浓度,除了溶氧还没有哪一个水质参数可以短时间内把鱼搞死的。因此,连续的不间断的溶氧监测非常关键,除此之外,最好有紧急增氧设备以及应急备用电源,以确保各种情况下都可以应付的来。
盐度很重要,一般的渔场水体盐度都是恒定的。当然某些渔场在育苗和养殖时的盐度会有所不同,盐度的测定就显必要了。最常用的恐怕是比重计,由比重推算出盐度(网上有比重盐度换算表格);
其次是光学盐度计,这个真心准确,用的时候像海盗船长一样,碉堡了,就是用之前需要校对一下,还有注意温度变化;再有就是电导率**,这个不用说,是最准的,直接读数。
扩展资料
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当氨氮超过0.5毫克/升,**酸盐超过0.1毫克/升,表示水中受大量有机物的污染。氨氮含量一般不宜超过0.5毫克/升,氨氮含量超过2.00毫克/升,鱼类出现氨氮中毒症状是肯定的。
氨氮的检测受水体里多种离子的影响,需要多因素补偿,每多一种因素就意味着要多整合一种**,每多一种**就意味着多了一项维护。以E+H的**为例,它整合了氨氮、硝酸盐、钾离子和氯离子四种**,售价在十万以上。所以电极法**既贵且维护繁琐,所以大多数人还是选择比色法,市面上已经有商用的快速检测设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业水质标准
养殖水体中总氨氮不能超过多少?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总氨氮含量应不超过0.02 mg/L。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pH值及水温愈高,毒性愈强,对鱼的危害类似于**酸盐。
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鱼类对水中氨氮比较敏感,当氨氮含量高时会导致鱼类死亡。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物表现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扩展资料
养殖水体总氨氮的控制及其处理:
投喂高蛋白质饲料、冰鲜肉类或以活鱼为食的精养鱼塘,如螃蟹池、对虾池、乌鳢池、鳜鱼池等,如果在平时养殖管理中投入较多高蛋白的饵料后,新陈代谢产物中氨氮含量过高,影响水产动物摄食生长,使其免疫力降低,极易造成寄生虫或病原微生物感染。
因此,以高蛋白质饲料、冰鲜肉类或以活鱼为食的精养塘,每隔10天~15天施用氨净或池底净1次,及时降解氨氮。
如果通过水质检测,发现池水氨氮含量严重超标时,应及时向池中施用氨净、氧宝,第3天再用肥水素、肥水宝之类泼洒1次,以增加池中活性微生物,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增强水体的物质循环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氨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业水质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产养殖业
鱼塘氨氮超标怎样处理
减少氨氮浓度,增加溶解氧的办法有:1、多开增氧机,促进池水上**动,增加池塘底部溶解氧,并促进氨氮及其他有毒气体散出水体。
2、经常换水,多抽排底层水,每次30cm左右,再注入新水。
3、根据水质情况,使用带*酸菌、有机酸等产品,培养新鲜藻类,促进藻类对氨氮等有毒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4、适宜的放养密度和合理的搭配模式,合理利用水体空间,避免盲目追求不合理的高密度高产量。
5、加强投饲管理,选择优质品牌饲料,合理投喂,减少浪费和对水质的污染。
以高蛋白质饲料、冰鲜肉类或以活鱼为食的精养塘发现池水氨氮含量严重超标时处理方法:
1、应及时向池中施用氨净、氧宝。
2、第3天再用肥水素、肥水宝之类泼洒1次,以增加池中活性微生物,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增强水体的物质循环能力。
扩展资料:
造成氨氮超标的原因:
1、养殖鱼类的粪便及其它排泄物、浮游生物残骸、淤泥等处理不当产生氨氮。
2、气候变化时控料不及时,造成残饵过多,在水中腐朽造成氨氮值升高。
3、水体缺氧时各种有机质、硝酸盐、**酸盐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
5、接近大面积栽培园区的池塘,经雨水冲刷后把农田的氮肥冲进水体后导致氨氮反常。
6、运用鸡粪、猪粪、鸭粪等有机肥以及鱼鸭混养的水体,长期运用会导致氨氮偏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产养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