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螃蟹养殖技术病害防治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青蟹养殖病害防治及养殖技术要点?(青蟹养殖病害防治及养殖技术要点总结)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青蟹养殖病害防治及养殖技术要点?

1、寄生虫病
养殖水体老化,有害生物如纤毛虫类大量繁衍,寄生在蟹的鳃丝或腹部,吸收蟹体营养并破坏鳃丝毛细血管,使蟹难以吸收水体氧气,造成组织缺氧而不断死亡。
防治方法:在枯水期无法换水时,就施放“固氧”(1亩1~2包)改善水质,同时,每公斤蟹料拌5克“蜕克素”、5克“强克101”制成药饵投喂,连续2~3天。其次,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虾纤虫净”全塘泼洒。
2、花壳病
由于池塘水位浅,长期水温偏高,特别是夏季天气,容易得此病,头胸甲外壳有浅黄、浅红、浅白的斑点,打开头胸甲检查,头胸甲内膜壁与头胸甲分离,甲壳、膜发炎糜烂,该病亦叫甲壳溃疡病。
防治方法:经常换水调低水温,多投蓝蛤等含钙质高的小贝类饲料,每公斤人工颗粒饲料拌5克“蟹康宁”、5克鱼用鱼肝油制成药饵投喂,连续3~5天。另外,每立方米水体用0.3克“菌特灵”、15克海盐拌水全塘泼洒。
3、脓蟹病
此病由于盐差或温差突然变高或变低,盐差、温差过大,使蟹忍受不了环境突然变化而感染,打开头胸甲检查胃壁、卵巢、精巢破坏并有异味,未死先臭。此病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首先,换水的水温不能相差超过5℃,盐度不能超过5‰;其次,发现病蟹要及时剔除,然后用药物治疗。每公斤蟹料拌5克“蟹康宁”、3克大蒜,制成药饵投喂,连续3~5天,另外,每立方米水体用0.3克高锰酸钾、0.8克“菌特灵”、15克海盐,拌水混合全塘泼洒。
4、肌肉坏死病
平时投料过多,蟹排泄物淤积,自身污染严重,蜕壳周期推迟,造成蜕不了壳肌肉老死。
防治方法:及时换水,保持水质清、活、爽,控制投料量并投喂新鲜饲料,另外,每立方米水体用茶籽饼5克泡水24小时全塘泼洒,**蜕壳生长。
5、慢爪病
由于养殖水质环境比较差,每期蜕壳周期延长,俗称养得老而养不大。病蟹神经抽搐,发应迟钝,爬行慢。防治方法:勤换水,投喂新鲜蓝蛤。每20天左右每亩释放生石灰10公斤,其次每公斤人工颗粒料拌高浓“B什水”5克投喂,连续2~3天。
6、抖抖病(颤抖病)
由**感染引起。营养水质**是诱发因素。病蟹反应迟钝,行动迟缓,螯足的握力减弱,吃食减少以至不吃食;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少数甚至呈黑色。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在疾病的后期常继发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与弧菌,使病情更加恶化,肝胰脏变性,坏死,呈淡**,最后呈灰白色,背甲内有大量腹水,步足肌肉萎缩、水肿。有时头胸甲(背甲)的内膜也坏死脱落,最后青蟹因神经紊乱、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危害青蟹养殖很严重的一种疾病。
治疗方法:如病蟹体表有寄生虫,应先杀灭体外寄生虫(固着类纤毛虫)。防止一边治疗一边感染,无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外泼洒“三亩灵”、“二溴海因”等消毒药物。一个疗程2~4天。内服药时,主要选择实践证明效果较好的药:如:“蟹抖康宁”(6‰~8‰拌饵)、“**散”(6‰拌饵),一般6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1~2疗程。病蟹发病基本控制,吃食基本正常后,可在饲料中继续添加“肝肾康宁”,促进病蟹的迅速完全康复与生长。
7、上岸病
由于营养**,病原菌、寄生虫侵袭,病蟹逃离原水体,寻找新环境,摄食减少,逐渐死亡。
防治方法:
每亩水深1米用“上岸止A包”1包化水后全池泼洒,然后用池水泼于岸上的蟹苗;每公斤饲料用“上岸止B包”10克,连续投喂3~4天,如病情严重,可重复一疗程。
8、有害生物
在潮汛期换水过称中,杂菌、杂虾、海鲜、黄脚鱼等,都随水进入蟹塘,是蟹的敌害,所以,定期90~100天除敌害一次,每亩用茶籽病10公斤打碎浸水24小时后,再拌水全塘泼洒

如何防治河蟹烂爪(肢)病?

河蟹烂爪(肢)病是养殖中的常见病之一。(1)病症从河蟹步足的爪部开始腐烂,一直烂至步足基部,肢节中无肉,最后断肢,直到死亡。在放养初期发病严重,以后在捕捞中也常见到。镜检表明:腐烂部位有大量弧菌、真菌,经查证,烂爪的病因是由能分解几丁质的弧菌从河蟹伤口侵入造成,真菌在其后感染。(2)防治方法①扣蟹在运输时,先要扎紧网袋口,后在运输车上垫上水草或泡沫等作物,最后要将网袋等装蟹工具稍稍固定,捕捞过程中操作要轻,受伤的蟹要及时妥善处理。②放养前要用菌毒清浸泡5~10分钟,然后放养。③在饲养过程中,高温季节前后要全池泼洒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防病。④根据饲料投喂状况,决定是否需要在饲料中添加蜕壳素及蟹用**,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蟹养殖技术?

1/24选择合适作养殖螃蟹的养殖的田块,以水稻田为优,湖滩旱地为次,荒草芦苇滩为下。2/24土壤土骨应以黄骨五花土,为最佳。黑青土为次,黑板沙为最次。3/24pH值土壤为6.5-7.8为优,6-7.5为次,7.5-8.5为差。4/24临近自然水源为主,大湖,大河,上流无工厂为佳,沿水源区15公里无人口生活排污,工厂排污,最忌水源地有化工企业。5/24开塘,四周坝埂坡比为3:1,坝高1.2米,以养大规格闸蟹为主,四周开50公分3米宽缓坡回形沟。50亩以上大块中间加十字分水沟。6/24进出水口进行固定化设计。防逃墙栏设计,以pvc板为主,55Cm-75Cm左右,一半埋土坝中,1米5间隔立支撑竹竿,高1米8左右,30cm埋土下,上面加5目铁丝网,或尼龙织网防盗。7/24看护房建设,应保障饲料仓库一间,饲料工作凉堋一间,其他工具渔具房一间,有条件的应加盖生活用房,水电线路,检测设备。8/24开塘后的第一次改底,开好塘口,先放80cm水泡塘,检查渗透点,进行补修,一周后测水质3大项。根据水质报告,进行计算石灰,和其它改低料量,放水改底,完成第一次改底后,再次回水,一周后测水质,达到养质水标准后,用漂**或二**氯灭杀消毒。9/24三天后放干水,进行有机肥追底,每亩200-300斤自制有机腐肥埋施。然后在沟内栽伊乐草,栽好后,回水,35-50Cm(板田上)。10/24栽草,在载好环沟内伊乐草后(亩3百斤鲜草后)开始放回水。并在三天后,进行第一次肥水,肥水使用长效有机肥+各种菌源同时培养。必要时加施无机肥辅助,在取得比较满意的水相和藻相后,将水体保持在板田50Cm左右,开始准备第一次冬螺下塘工作。11/24螺丝的质量把控,和塘口水质要求,我己经单独写过这个,不在赘述。这次说说螺丝的数量吧,每亩要求60-80子中螺,500-800斤,一次性下塘,使用人工和船只,将螺丝放入沟里,注意忌打堆放入,忌气温时放入,或冰雪天气施放。12/24螺丝放入后3天-一周,应及时观察塘内的水质和藻相交化。发现水质过清,过瘦现象,应用豆浆+红塘水经菌类发酵后,每亩5公斤,撒瑭2次,间隔2-3天。13/24在期间,应测一次pH值和溶解氧是否异常,在进螺后的半个月(元旦后十天左右,在选择天晴时日),进行第一次青虾苗放入,以5斤左右为宜。14/24并开始以菜子粕+豆粕发酵方式,每3-4天一次跟喂,每亩,1公斤左右,天气到冰点时停料。15/24辅助鱼类:塘口内有必要施放一定量的各种鱼类进行水质平衡。因自然水质中含有各种杂鱼卵子会随水源进塘口,使用桂鱼控制杂鱼,防止之后施的饲饵料被消耗是一种有效手段,建议每亩5条-18条左右为宜,根据水体中杂鱼量决定。另外每亩放入3条花白鲢(1白十2黄)每斤2条的幼鱼。并放入一斤20条左右的本地鲫鱼,2斤左右,带子鲫鱼半斤/条,每亩一条。可在30亩塘中,放2-3条草鱼。16/24进苗蟹,一般新塘口采用冬苗+春苗二元法进苗,老塘口,插苗+春苗进苗。冬苗一般80头以内,个体均匀的苗为佳,春苗,一般在60头以下,均匀体为佳,如果以养大规格蟹为目标:应在春苗规格上把控:40头以内苗为主)。冬苗400-500只左右,春苗800-1000只左右。17/24老塘口的插苗在7月份中旬左右,入塘圈养,豆苗(每斤(250头一300头),每亩1.5斤左右,并在10月一12月期间进行饿苗,保持豆苗的老头苗化现象在10%范围内,个体重不能超过50头/斤。合理控制营养摄入是关键。18/24春苗,为60头大苗800头每亩,清明前15天左右下塘。19/24种草,蟹大小,看水草,水草很大程度上决定河蟹的规格和产量,水草在池塘养蟹中作用重大,是河蟹养殖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水草种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50%以上,要几种草混种,防止水草虫害过多要割掉,过少要移植高温季节及时捞除腐烂的水草。20/24按照不同生长期控制水草的覆盖率。春季占20-30%,夏季占55%,秋季占30-40%,水草过少时,应适当进行补种或移栽,水草过多时,应及时采取割茬清除、缓慢加深池水、增加池底溶氧等技术措施。水草应控制在水面向下20-30厘米为最佳。水草应注意防枯萎、烂茎、变黄、烂根、粘泥、疯长等,具体情况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及时加以处理。21/24做好水质调控,水质调控是关键,高温季节每2-3天加水1次,持续高温边加水边换水,同时采取增氧措施,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使用底改和微生物制剂来改善底质和水质,达到生态养殖的目的。做好5月一8月低的,每三日检水质的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防治水害,比药治水害有效的多。22/24当春苗下塘后,我是第一时间及时调节水位的。要把握“春浅、夏满、秋适当”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水位调节。3-5月份水深掌握在0.5-0.6米,深沟保证1米,6-8月份控制在1.2-1.5米(高温季节可适当加深水位),9-11月 稳定在1.0-1.2米,沟中水1.米5。特别要注意蟹蜕壳期间应保持水位的稳定,不要轻易进水,出水,防应激反应。23/24换水时先排除池底老水(底水一般会在深沟内流换,所以回形沟很有必要深宽,后灌入外河新鲜水源,分三一四次换。每次换水量控制在池水的1/5,加水应选择在凌晨或上午进行,不宜在傍晚加水。24/24病害防控,以防为主。防重于治,主要是做好增强河蟹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河蟹成活率,生态防病是确保河蟹养殖的。总的来说,治蟹病,分消杀和药抗两种办法,一种消灭水中毒素和寄生虫,附生菌。一种**体内的,抗生素治疗法。

养殖过程中螃蟹表面有纤毛虫怎么办?

青蟹养殖病害防治及养殖技术要点?

】纤毛虫病、水霉病、着毛病是河蟹养殖过程中最容易感染的三种疾病。这三种疾病在症状上很相似,即当把河蟹取出水面以后,蟹体表面很不干净,有一层泥浆,粘粘的。因此容易混淆,以致用错药。其实它们在症状、病因和用药上都有区别。\r症状上的区别\r病蟹经冲冼后放在清水中即可鉴别,纤毛虫为棕色的或黄绿色的绒毛;水霉病是灰白色棉絮状的菌丝,菌丝的末端有球状孢子或由孢子联成的黑色菌块;着毛病是较长的绿色丝状、弯曲目无规律的绒毛。\r病因和病原的不同\r纤毛虫病属河蟹的寄生虫病,由纤毛虫体寄生而发病,其病因与放养密度大、水质不清新、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及有纤毛虫蟹种有关;水霉病属河蟹的霉菌病,是由水霉菌的侵入而发病,它的发生与水质过肥、水质不清新、注水量少、蟹体受到外来的机械损伤和敌害的破坏有密切关系;着毛病是藻类在蟹体附着增生而发病,其病因与水质过肥、水的pH值小于7.5、池中长有青苔等藻类微生物有关。\r用药不同纤毛虫应用杀虫的药,水霉病应用灭真菌的药,着毛病应用灭藻类的药,三者之间不可通用。治纤毛虫应用硫酸锌\r,治水霉病应用亚甲基兰,治着毛病可用石灰提高水的pH值或用硫酸铜全池泼洒。在治疗以上三种疾病时,首先必须换水,改变其生态环境。以上药品毒性很强,在使用上要特别小心,要根据池塘中的实际水量用药,药的浓度:硫酸锌为0.3克/米3,亚甲基兰为2~3克/米3,石灰为20~25克/米3,硫酸铜为0.6~0.7克/米3。

红膏青蟹养殖方法?

蟹池建设池面积0.5亩左右,池壁用石板或砖砌高1米,四周设遮沿防逃,用粗沙或石砾铺底。池底最好先铺石板,石板相互靠紧不留缝,在石板上铺沙10厘米厚。放养密度每亩精养池放养2000只,体重在250克以上的已交配蟹。依蟹卵巢发育情况分级饲养。投喂饲料投喂新鲜的鱼、虾、贝等动物性饲料,日投喂量为蟹总体重的5%~7%。定点投喂,早晨少投,傍晚多投。水温降至10℃以下时停止投喂。调节水质水深只保持30~60厘米,加大换水量,保持充足溶氧。每天换水两次,并安装水泵,小潮时和每天早晨4~5点钟,泵入新鲜海水。注水时发现蟹因抢新水而发生争斗,应用竹耙及时分开。病害防治蜕壳不遂是交配受精雌蟹的常见病害。防治方法:改善水环境,使水质清爽,并保持一定盐度;用增氧机增氧或用水泵制造循环流水增氧;不投喂变质、霉变饲料;定期用抗生素类药物按0.5~1ppm浓度全池泼洒;发现病蟹及时捕起,同时用2~3ppm漂**进行水体消毒,防止病害蔓延。及时捕捞每隔5~10天检查一次青蟹卵巢发育情况,发现红膏蟹及时挑选出来,上市出售。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