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稻田鱼需要什么养殖条件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养殖稻花鱼的土壤性质是?(养殖稻花鱼的土壤性质是什么样的)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养殖稻花鱼的土壤性质是?

1.稻田面积。至少要1-5亩,最好是50亩以上连片养殖。

2.土壤条件。稻田土壤以中性或微碱性的壤土或粘土为好,要求保水力和保肥力较强。

3.水源条件。养鱼的稻田,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旱、涝影响。田间水位能保持较长时间不降低,特别是鱼沟、鱼坑里的水能经常稳定在所需的水层。水质要求无污染,水的酸碱度为中性或偏碱性。

养殖稻花鱼的土壤性质是?

4.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度要达到0.5m左右,保证坚固牢实。

5.开挖鱼沟鱼窝。鱼沟和鱼窝应在插秧前预先挖好,鱼沟要在环田距田埂80~100厘米的地方开挖,面积较小的稻田挖成“十”字形,大而长的稻田挖成“田”字形、“井”字形或“目”字形,沟深30厘米、宽40厘米。鱼坑宜设在靠近进水口的田边或田角,也可以设在田中心,亩设一个深100~120厘米,面积5平方米以上(可根据养殖者对鱼产量的要求而定)。鱼沟要和鱼窝相连。

6.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开好注、排水口,并安装拦鱼设施。

稻田养鱼的日常管理

1.加强巡田,检查田埂是否渗漏、塌陷、拦鱼设施是否完好,及时清除。

2.适时调节水深,及时清整鱼沟和鱼窝。一般每10天左右清理一次鱼沟和鱼窝,使鱼沟的水保持通畅,使鱼窝能保持应有的蓄水高度,保证禾花鱼正常的生长环境。

3.投饵与施肥。根据天气、水体的肥度、鱼类大小及活动情况投喂精饲料,做到定质、定时投喂,日投食量为鱼体重的2%~5%。同时,要根据水稻生长和水质肥瘦,适时、适量追施有机肥或无机肥。

养殖模式及主要技术指标

1.推广“稻—鱼—菜”深沟养鱼模式:田埂高0.5m,鱼沟面积占稻田面积10%~15%,四周深沟宽1~1.2m、沟深1m,田间沟宽0.5m、深0.3~0.4m。

2.垄稻沟鱼模式:田埂高0.5m,鱼沟面积占稻田面积10%,环田沟宽0.5m、深0.4~0.5m,田间沟宽0.3~0.4m、深0.3~0.4m。

3.“稻—鱼—菜”深沟养鱼立体种养模式:田中种稻、沟中养鱼、田埂种菜。

选用提纯复壮禾花鱼苗种,投放大规格鱼种,加大放养密度,实行**放养、轮捕技术

1.推广经提纯复壮的禾花鱼鱼种,投放大规格鱼种,加大放养密度。

2.**放养、轮捕。具体做法为:在每年2~3月,利用深沟蓄水放养越冬鱼种或在春插秧苗回青后投放越冬鱼种,每667m2投放500尾;4~5月夏花鱼种育成后,投放8~9朝夏花鱼种700~800尾/667m2;8~9月,投放5~6朝秋花鱼种1000尾/667m2,为次年培育大规格鱼种。水稻夏收前后,进行轮捕,把达到规格的捕捞上市。分别在夏收和秋收前,把不达规格的鱼转移集中到鱼沟中,以免影响水稻的收割。整个过程简称“三放轮捕两转移”,既稳定了水稻生产,又为养鱼的增产增收创造条件。

3.投喂配合饲料,促进鱼类生长。在整个养殖期间,特别是在水温较高、鱼类生长旺盛的季节,坚持每天投喂1~2次饲料,如大神鸟牌膨化饲料、通威鱼饲料、米糠、豆粕等,以保证鱼类在各个生长时期都有充足的饲料来源,促进鱼类的生长。

正确处理稻作与养鱼的关系

养鱼与晒田、夏收夏种,历来是稻田养鱼最突出的矛盾。稻田养鱼实施过程中,除加高田埂加深鱼沟外,还应该采如下措施:一是巧晒田,只在水稻分蘖期浅水晒田7~10d,其他时间保持稻田水深在30cm以上;二是早稻成熟时采取保水收割,避免在高温季节放水后稻田水体缩小导致鱼类产生应激,影响正常生长。

加强消毒防病、防逃

1.稻田在放养鱼苗前半个月,每立方米水用200~250克生石灰进行清田消毒和杀灭敌害。待5~6天生石灰碱性消失后,灌水30厘米左右,以后再逐渐注入新水。疾病流行季节对养鱼水体进行定期消毒,每天密切注意观察鱼类摄食、活动情况,做好防病工作。

2.检查进排水口的拦鱼设施,发现损坏及时维修,做好防逃工作。

稻田养鱼规定?

(1) 田坎高0.8米~1米,顶宽0.5米以上,不漏不垮。提倡用石料、水泥板、三合土护坡。
(2) 注、排水口 注、排水口要用石料修建,宽0.8米~1米。每田各一个,排水量大的田块应增设能保持正常水位的排洪缺。
(3) 拦鱼设施 拦鱼设施用竹条或其他材料制作,长度为排水口宽度的3倍以 上,成弧形安臵于排水口的迎水面,牢固插入田泥中,高出田坎20厘米以上。排洪量大的田,在拦鱼设施增设一道拦渣设施

稻田养殖鲶鱼需什么条件?

1、鲶鱼养殖要求有干净的水源,尽量是在有充足活水源的地方建设池塘,池塘的保水性要好一些,不要透水。池塘里要种植适量不会蔓延的水草,这样可以提供栖息环境。
2、放养前两周放掉池塘里的水,然后用生石灰溶液清洗全池,浸泡一周以后,再洗刷干净池塘。灌清水浸泡池塘直到放养前2天,放养前鱼苗要在淡盐水或是其它消毒溶液里浸泡20分钟进行杀菌。
3、一般一亩池塘投放20000尾的鱼苗,鱼苗的规格要统一,不要过大过小,避免造成生长不均衡。一般在中午温度适宜的时候投放比较好,这样容易适宜环境。
4、投放几个小时后就可以投喂饲料,可以把一些粮食做成粉,掺水捏成团投喂,这样可以避免松散太快,也可以喂食一些贝壳肉、螺狮肉,但是需要切碎喂食。
5、可以在水中施肥,培育天然饵料给鱼吃,平时要注意及时更换水,水源要保持一直流动。在下雨天的时候要防止鱼逃跑,高温天气的时候要注意增氧,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氧气。
二、鲶鱼一般吃什么饲料为主
1、鲶鱼一般以吃水蚤、水蚯蚓、煮熟的猪血、鱼粉、蚕蛹等制成的配合饲料为主。在放养鱼苗之前7天左右就可以培肥水质了,可以在水面上种植一些类似睡莲类的植物,这样可以起到遮荫的效果。
2、鱼池里面的水一般10-15天左右就需要进行更换,一般换1/3的水量即可。当水质呈黄绿色的时候就说明水质比较好。当发现鲶鱼常常窜出水面,这个时候需要及时打开增氧设备。
3、在养殖过程中投喂饲料要合理,每次投喂的饲料不能过多,避免鲶鱼吃太多食道阻塞。鲶鱼在幼苗期的时候投喂饲料要剁碎,这样便于幼鱼摄食、消化。在2月龄的时候就可以添加投喂颗粒状饲料,为确保营养均衡,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蛋白质。

稻田鲟鱼养殖条件?

       一、水温要求       鲟鱼对水温的要求不高,能够较快适应各种水温,最低可承受0度的水温,最高不超过35度即可,不过人工养殖的时候最适宜的水温在20度左右,在生产期与孵化期的时候将水温控制在19度左右,当冬季温度较低的时候,鲟鱼的食欲下降甚至停止进食,因此要将水温控制在15度左右,保证鲟鱼正常进食。        二、水体溶氧量       鲟鱼对溶氧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养殖的时候,如果水体中溶氧量含量不稳定的话是不适宜养殖鲟鱼的,养殖时要将水体中的溶氧量控制在5mg以上,如果低于这个数值,那么将会降低鲟鱼的食欲,如果低于3mg的时候,鲟鱼停止进食,出现缺氧症状,导致鲟鱼移动缓慢、出现昏迷甚至是死亡现象。        三、水质酸碱度        养殖水体的酸碱度对鲟鱼的生长也是非常重要的,鲟鱼不能生长在偏酸性的水中,我们要将水体PH值控制在7.5左右,偏碱的水体是比较适合鲟鱼的生长的,如果偏酸的话,水中的二**碳含量会大大增加,导致溶氧量急剧下降,对鲟鱼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还会增加氨氮等气体,导致鲟鱼发育受阻甚至死亡。        四、光照需求        鲟鱼对光照的需求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有所不同,在垂直游泳的时候,鲟鱼对光照会有一定惧光性,不过随着鲟鱼慢慢进入底栖阶段后便会逐渐消失,通常光照不会对鲟鱼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但是在夏季高温的环境下,太阳直射水面会提高水温,对鲟鱼的生长造成影响,因此我们要在养殖池上合理搭建好遮阳棚。       五、水质透明度       在养殖的时候,为了保证鲟鱼的健康生长,在培育过程中,要保证稻田至少有50cm左右的透明度,及时清理鲟鱼的粪便及残留饵料,避免降低水体透明度,控制浮游生物及其他物质的数量,保证水质,当鲟鱼逐渐成年后,可将透明度降低至30cm左右,这样才可观察鲟鱼的生长,以便出现问题时可及时处理。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