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蚯蚓能活体养黄鳝吗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养黄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养黄鳝要具备什么条件怎么养)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养黄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挑选健壮、无病无伤的黄鳝贮养。 二、注意控制水温。 三、保持适当的密度。 四、及时换水降温。 五、投喂适量的适口饲料。 养黄鳝者应该把好的“六关”。 一、建池关 黄鳝生性喜温、避风、畏光、怕惊、怕高温,故建池处要求向阳、避北风、水源方便,另外池周要留有种植长青树和藤蔓类植物的空间。科学地建好鳝池是黄鳝养殖的基础,一般选用水泥、砖面结构,建成半**式,大小以6~20m2为宜,底面以混凝土铺设为好,池深1~1.5m左右。为防止黄鳝逃逸,池角一般砌成圆弧形,池檐向内侧伸出。设进排水口和溢水口,进水口一般高出水面30~40cm,排水口安装在泥层线下,以能把池水全部排出,溢水口一般设在高于泥面20cm处。排水口和溢水口应设在进水口对侧,并且各水口都要用金属网做好防逃装置。上述工作做好后,还应对水泥池采取脱碱措施,以避免水体中的溶氧减少,酸碱度上升,使养殖的黄鳝受害,其方法是每立方米水体中溶入过磷酸钙肥料1kg,或酸性磷酸钠20g,浸泡2日后用清水冲洗,然后即可开始进行下一步工作。 二、底质关 养者往往直接取黑色淤泥铺底,这是不足取的,因为这既不利于黄鳝打洞*居的习性,又使黄鳝发病机率提高。正确的做法是在混凝土的基础上还应再分三层。底层是用废植物秸杆铺成的,一般选择有韧性、透气性好、耐腐蚀性强的粗纤维植物废料,并要求大小搭配,重量比例可为粗大杆∶中型杆∶碎料为5∶3∶2。例如先铺1~2层玉米杆,再铺20cm左右厚的油菜杆(或豆秸),上面再铺3~5层纵横交错的玉米杆或高梁杆之类,最后再撒入一层谷壳,一层生石灰(约10m2撒0.5kg);中层是供黄鳝*居的较硬粘土层,一般厚度约30~40cm;最上层便可铺淤泥,厚度为15cm左右,同时撒上一层薄薄的生石灰,最后注水进行底质消毒。 三、环境关 由于黄鳝喜欢半水半空的洞口,所以鳝池应该有水有陆。这一问题通常用设泥埂来解决。泥埂上窄下宽,底宽40cm,高度也以40cm左右为宜。各相邻泥埂之间为相通的泥沟,沟面宽与深都在30cm左右,注意堆设泥埂时应刮尽底面的软泥。然后便可在泥埂上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稻、荸荠之类的经济作物,若有适宜的中草药植物种植更佳。另外,为遮挡日晒,池顶植被可根据鳝池的大小种2~3株葡萄,藤蔓布局以西边密东边略疏为宜。也可种植丝瓜、葫芦等其他藤蔓类来控制光照,特别是遮挡夏天的西晒。这样,便为黄鳝生活创造了一个比较适宜和稳定的小生态环境。 四、苗种关 目前苗种主要有下列来源:首先是从野外直接捕捉,每年的4~10月都可在稻田和浅水沟渠用鳝笼或者利用晚上点灯照明的方法捕捉,捕捉后的黄鳝将有病有伤的剔掉再放养,这种方法尤其适于初养者采用。其次就是从市场选购。从市场上选购要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体色发白无光泽、瘦弱的不能用作鳝种。另外,黄鳝体色橙**的比青灰色的生长速度、增肉倍数都要高,特别是黄斑大的更宜优先选购。同时要注意苗种规格要基本一致,最好是每公斤20~50尾,规格太小,成活率低,当年还不能上市;规格太大,增肉倍数低,单位净产量不高。投入鳝种前7~10天,每平方米池子用生石灰0.2kg清塘。放养密度视情况而定:水源充足、鳝种规格小的每平方米可放养3~6kg;水源不便、鳝种规格大的每平方米可放养2.5~5kg,同时还可投放占鳝体总重10%的泥鳅混养。 五、驯饲关 从自然环境捕捉来的鳝种,一般不肯吃人工投喂的饲料,必须经过一段驯饲过程,否则会导致养殖失败。驯饲的方法是:黄鳝放养3~4天内先不投饲,然后在黄鳝行动正常后,于晚上开始引食。引食饲料选用黄鳝最喜欢的蚯蚓、河蚌等,用量可为鳝体总重的1%,第二天根据吃食情况适当调整投饵量,并稍稍提前投饵时间。由于黄鳝对饵料选择性较强,故在引食成功后,必须在引食饲料中逐渐掺入本地来源广、价格低、适口性好、增肉率高的其他饵料,乃至人工配合饲料,必须注意的是动物原料最好煮熟(活饵除外)。投饵地点最后定位于泥埂一端稍稍压平的台面上,投饵时间在能看清黄鳝吃食的傍晚为最佳。一般经过一周左右驯饲工作便会基本完成。 六、水质关 水质要好,要勤换水,一般情况下春、秋每3~5天换水1次,夏天1~2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只可换去1/4~1/2,且进水的温度要尽可能与池水温度一致,温差不要超过3℃。换水的时间以中午为好,最好是在有阳光的时候换。换水的同时要注意清洗食台和污染的地方。有条件的能保持微流水更好。水质好的表现为黄鳝吃食时会发出“吱吱”声。池内水位要依水温、季节、天气情况而适当调整,一般应控制在6~25cm范围之内,原则是低温时浅、高温时适当加深。

黄鳝在家中如何喂养?

在家你可以搞点水草放在盆子里或用假水草也行,盖住水面,三天换一次水,水不清了就换。

天黑的时候给点钓鱼的蚯蚓或面包虫等肉食给它吃,不要喂太多,4只黄鳝2天给4条蚯蚓就行,蚯蚓放在水草上面。它吃多了也不长,只要不饿死就行。清水可以养活黄鳝。

养黄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黄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2°C。低于10°C以下,很少觅食;低于5°C,停止进食,进入冬眠;高于32°C,藏于*内避暑。对光**不太敏感。故春夏秋三季活动频繁。

扩展资料:黄鳝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居。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觅食。夜行性,口腔皮褶可行呼吸作用,故可直接呼吸空气。

冬季与乾季时,会掘*深至**1-2公尺,数尾鱼共栖。鳃不发达,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也能生存。

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数日内亦不会死亡。

参考资料:黄鳝-百度百科

黄鳝养殖适合怎样的环境?

黄鳝适应能力强,耐低氧,对环境要求不十分严格,但应尽量选择水源条件好的池塘。养殖技术简单易学,成本相对较低,利润较高。

黄鳝的养殖经验:
1、选择水质良好,无污染源,外界干扰少的池塘。用毛竹在池塘内搭设支架,将网箱四角固定在支架上。每个网箱内设置一个食台。黄鳝因为有相互残食的习性,所以放养规格要求基本一致,一般为20至50克/尾。
  2、黄鳝的放养时间应选择在4月份、5月份,或者8至9月份,以避开5月中旬至7月份的黄鳝性成熟繁殖期。最适合黄鳝生长的温度是摄氏24至28度。
  3、投喂要定时,鳝鱼昼伏夜出,在下午6时~8时投饲为宜。投放的饲料要新鲜,不能投放腐霉变质的饲料。饲料投放前应先洗净,每立方水体再用3至5克的食盐浸洗10-2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才能投喂。一般选择淡水小杂鱼,每日投饵数量为网箱内黄鳝总重量的3%-5%。
  4、人工饲养时,由于投喂大量饲料,黄鳝排除的粪便容易污染水质,所以要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春季7天~10天换一次水,夏季3天~5天换一次水。
网箱还要定期进行消毒,每立方水用10克的漂**化水,全池泼洒。
放养后,网箱中可放养适量泥鳅,利用泥鳅上下游窜的习性,起到分流增氧作用,又可消除黄鳝的残饵。在池塘内放养一定量的花白鲢来调节水质。
适时清洗网箱,除去过多的杂物和附着藻类,保持网箱内外水体交换畅通。网箱种放置水草、以水葫芦、水花生为好,为黄鳝的生长栖息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移植水花生时最好去根洗净后放在5%的食盐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以防止蚂蝗等有害生物随草带入箱中。
  5、黄鳝种苗在入箱前要严格消毒,特别是在黄鳝易发病的7月份~9月份,每20天用1ppm漂**全箱泼洒,发现病鳝及时隔离。发现病害,及时对症下药,尽量减少损失。
  6、每年12月,当水温下降至12度以下时,黄鳝的摄食、生长基本停止。此时,将网箱中的黄鳝收捕上市。

黄蟮养殖成本多少

以一口10平方米的养殖池为例来概算黄鳝养殖的经济效益。
1、建池费用200元。
2、收购15-20公斤野生黄鳝,以夏季中等规格(条重30-50克)黄鳝每公斤15-20元计,需花成本约300-400元。
3、经5-8个月的饲养,黄鳝体重可增加3-5倍,我们以增重3倍计算,则20公斤黄鳝可增重60公斤,按每增重1公斤黄鳝的饲料成本8元计(实际上大量采用蝇蛆蚯蚓等要不了这么多),则需花费饲料成本480元。
4、药物及其它开支计100元。以上4项成本总共约为1080-1180元。
而所获得的是大规格黄鳝(条重100克以上)80公斤,按冬春季市场收购大规格黄鳝的中等价格(每公斤40元)计算,则可收入3200元,投入产出比为1:2.8左右。

黄鳝用蚯蚓养殖还要加别的东西吗

最好是投喂混合饲料。
1、蚯蚓的价值本身较高。我们已经知道,人工养殖蚯蚓的成本大约为每公斤两元左右。据四川农业大学的有关专家试验,使用野生蚯蚓投喂黄鳝,需6-7公斤才能使黄鳝增重1公斤(因野生蚯蚓的肠道大,蚯蚓体含杂质较多)。大众养殖公司使用人工养殖的大平三号蚯蚓投喂黄鳝,约4公斤蚯蚓可以使黄鳝增重1公斤。由此可见,使用自行养殖的蚯蚓饲喂黄鳝的成本和使用饲料差不多(每公斤8元左右)。若是将蚯蚓按市场出售价格(每公斤10元)计算,则养殖1公斤黄鳝的蚯蚓成本可以达到40元,也就是说若蚯蚓能够以每公斤10元以上的价格出售的话,我们还不如直接养殖蚯蚓出售(因为用其饲喂黄鳝并没有起到再次增值的效果)。
2、与配合饲料相比,营养还是不够全面。蚯蚓含蛋白质非常丰富,可以基本满足黄鳝等水产品的生长需要,因而完全使用蚯蚓投喂黄鳝,黄鳝也生长较快。但蚯蚓主要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有很多营养并不平衡。因此,我们还应提供一些其它的营养成分,以保证其蛋白质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就好像牛肉是很好的高蛋白食品,但我们不能光吃牛肉,我们还应吃点其它的一样。所以,我们才给养殖的动物配制了营养比较全面的配合饲料,这样才能达到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高的饲料转化率,从而降低饲料成本。蚯蚓只能作为蛋白饲料使用,其它营养成分我们可以通过配合使用鱼饲料来进行补充。
3、作为诱食剂才是最佳利用。我们知道,湖北等地的黄鳝养殖户高价收购蚯蚓用于饲养黄鳝,每公斤高达15元以上。我们按4公斤蚯蚓长1公斤黄鳝计算,每公斤黄鳝的饲养成本达60元以上。这样高的饲养成本肯定是亏本的,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使用呢?原因就在蚯蚓的特殊诱食效果上。使用蚯蚓对黄鳝进行驯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般3~5天)使黄鳝习惯采食配合饲料,而且其总体采食量比没有使用蚯蚓的大30%以上。虽然成本较高,但短期的高成本养殖却可以换来成倍增长的效益。所以,将蚯蚓作为诱食剂使用才是最为划算的。
当然,如果自己养殖的蚯蚓较多,且暂时没有可靠的销路,用其饲养黄鳝还是很好的,不过还是与饲料进行配合使用比较划算。

黄鳝从小到大一直吃蚯蚓和小杂鱼怎么样,生长快吗?

喂蚯蚓 生长速度快 不容易生病

自繁蚯蚓喂养黄鳝相关问题

黄鳝吃食较少,但对蛋白质的要求较高,而且对蚯蚓、蝇蛆等具有特别的喜食性。广泛利用猪粪、牛粪、鸡粪等畜禽粪便,加入EM菌剂发酵后,大量养殖蚯蚓和培育蝇蛆。生产出的无菌蚯蚓、蝇蛆,既迎合了黄鳝的喜食习性,又提供了廉价的高蛋白饲料,这样可大大降低育肥成本,提高育肥利润。其它动物性饵料还可选择利用小鱼虾、田螺、河蚌、动物内脏等。
投喂饵料可直接购买鳗鱼料、江团料、鲤鱼或蛙料,加入蚯蚓等、浓缩料和粘合剂加工成软条饵料。具体法:把鱼料粉碎,加入绞碎后的蚯蚓等动物饵料和浓缩料,再加入少量粘合剂和适量水拌匀上机,用绞肉机(备3-5毫米模孔,根据黄鳝大小选择使用)绞成细条状的软条饲料,稍晾一会儿,用手轻轻翻动,让较长的条自然断开即可。小规模养鳝可采用拌团的方式:粉碎的鱼料加入切碎的蚯蚓等动物饵料,再加入浓缩料和少量粘合剂并加入适量的水拌成团即可,配合料要现配现用不宜久存。
饲喂黄鳝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我们可以采用新的育肥方法:先加入少量的配合饲料进行驯化,然后可以达到直接投喂鱼饲料。这样我们可以先把鱼饲料颗粒加入浓缩饲料和少量粘合剂后再浇入适量的水,直接洒入鳝池喂鳝。投量要适度,以在10分钟内吃完较好,待鳝吃完颗粒料后,再投蚯蚓或蝇蛆等动物饵料。在动物饵料缺乏的时候,我们可以全部投喂鱼饲料颗粒。
一、修建鳝池:选择向阳空地、田块、旧水沟建池。为了便于换水,最好在有水源保障的地方建池,采用水泥池、砖砌池、乱石池和三合土池均再用水泥经或三合土勾缝,要求池底和四周不漏水和不易跑鳝。鳝池大小根据饲养规模决定,可大可小,从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都行。一般池大小20—30平方米,池深1米左池形因地而定。水深春夏秋三季一般保持在10—15厘米上下,冬季放干留一雨水,为便于换水放水,鳝池底部及上方各开一水口或置进排水管。并安装拦鱼肉。池底在建成不漏水后,要铺放3—5寸深的泥土,可用河泥和青草沤制成的泥土垫池底(有的地方池底垫厚达60厘米),池中心或四角上放乱石堆,以利黄鳝保暖或乘凉,适应黄鳝的定居习性。池水温度以10—25℃最适宜。池的四中栽树、种瓜、栽竹搭棚,或栽茨菰若干棵,以减少夏天日照,池内可适当种植些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供黄鳝夏天避暑。

二、选种投种:选用良种,以**为好,青色次之。最好与养鳝户联系,购买大小均匀、体强无病、无伤的种鳝,也可到市场上去购买,或到野外捕捉。鳝种每斤15—25条左右为好,在惊蛰(三月五、六日)以后的三、四月间投种,一般每平方米投种2�5—3斤,如饲养条件好,可投到5—10斤左右。投种时,每池投一至二个癞蛤蟆共池混养,可起到防治黄鳝常见病的并向池内投放一些瓜络或稻草团,便于小鳝藏身。鳝种来源也可用在4—10月间到稻田或浅水的泥*中徒手捕捉幼鳝(或笼捉),但徒手捉时要戴纱手套,用中、食指夹住鳝鱼的前半部,以免幼鳝受如用铁钩捕捉的幼鳝会有内伤,不能养殖。

三、投喂饵料:池养黄鳝,因其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必须投饵精养。饲喂的黄鳝吃投喂的河蚌肉、螺蛳肉、小杂鱼虾、畜禽内脏和螟虫、蚕蛹、食品厂下脚料、菜籽饼,并且喜食人工繁殖的蚯蚓、蝇明等。还可以用灯诱飞蛾入或用猪血招引苍蝇生明以作饲料。黄鳝是肉食性鱼类,很贪食,饵料严重不足时,黄鳝有互相残杀或大吃小、强食弱的食性。由于黄鳝白天不出来活动,因此,每天晚上8—10时投料为好。以投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如皮、米饭、瓜果等酸甜食物)为辅。一般每天投料一次,投饵量早期为黄鳝体重的3—5%,随着黄鳝体重增加投饵量也相应增加。投饵最好全池均匀遍撒。饵料不足时,也可辅投一些浮萍、桑叶,抓住春后到冬前黄鳝生长的黄金季节,做到适时喂料,。为避免黄鳝停食,要求投喂混合饲料,投饵的原则是新鳝、营养、多样、吃尽。人畜粪必须经过腐热发酵后才能泼洒喂养。严禁用酸败霉变的酒糟、豆腐渣、薯渣等腐臭、变质食物。投料如定时定点,可便于鳝鱼摄食和人工捕捞。投料后的第二天清早清除残饵或注入新鳝水,保持池内有较多的氧气。当然,投饵也要适中,过多会使水质变坏,过少则食饵不足。

四、精心管理:管理上要“三查三防”。一查水情,保持水质的清爽,保持池内清洁卫生。要勤观察,发现水质微臭或不常时,应立即换水。水源较差的每隔5—8天换水一次,做到季勤换,天气炎热水温过高时还要搭荫棚遮盖或适当加深水位。冬季尽量不换。池内可混养些泥鳅。每平方米放养1—2斤,以改善水质,并防止黄鳝互相缠绕。二查饵情,应注意缺饵、单饵、混饵的观察,注意打雷下雨与缺饵时,黄鳝受惊向外逃,不进食,不入洞;缺饵时黄鳝会出现大追小,互相秘。改喂新饵料应从少到多。三查病情,只要提前预防,注意观察,鳝病是可以控制的。

“三防”是:一防逃跑,建池要牢固,防止洪水冲垮池子或鳝鱼翻池,雷雨时要排水以防外逃。二是防害,鹅鸭不得入池。三是防毒,严禁香烟头、化肥、农药污染或有污染的水放入池内,特别是化肥、农药对鱼类有剧烈的**一旦发现中毒,应彻底放干池水,用新水冲换池内毒水、污物。然后将大蒜捣烂兑水,按每平方米5克投入池内,以免黄鳝大批死亡。

五、疾病防治:黄鳝常见有发烧病、感冒病、肤毒病和毛细线虫病。发烧病是因黄鳝密度过大引起的。防治方法是池内可混养少量泥鳅(以每200条黄鳝搭配1条泥鳅为宜)。当黄鳝发病后,立即换水,或在池中加入万分之七的硫酸铜溶液,每平方米可泼洒一大两左右。黄鳝感冒是由于注入的新水温度过低引起的。用温度很低的泉水、井水、山矿水或水库水换水之前,应让水温升高后再放入池中。秋末冬初水温低到12℃以下时,黄鳝开始入泥土下30厘米左右深处过冬。这时,要排去池水,只保持泥土湿润,并在泥土上盖一层5寸左右的稻草防冻,避免结冰。黄鳝背部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梅花斑,是黄鳝常见的病害,预防方法就是经常在鳝池内投放一些癞蛤蟆,因为癞蛤蟆身上的分泌物具有防这种病的功效。如黄鳝已患此病,立即取1—2只剥皮的癞蛤蟆用绳系好,在池内拖几趟,即可病除。肤毒病是因黄鳝相互咬伤或被敌害生物侵袭造成伤口而导致霉菌感染引起的。病鳝体生“白毛”,食欲不振,瘦弱而死。在黄鳝入池前应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发现病鳝,可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全池遍洒。黄鳝饲养早期易患水霉病,可用5%碘酒涂抹患处或用3—5%食盐水浸泡3—4分钟。黄鳝毛细线虫病是由于毛细线虫寄生在黄鳝肠内引起的疾虫破坏肠壁组织,使病菌肠壁引起发炎,造成黄鳝消瘦死亡。亦是应在养鳝前用生石灰清池**虫卵。发现这种鳝病,按每百斤鳝鱼用5克90%敌百虫晶体拌入豆饼粉3斤,做成药粒投

六、繁殖与贮运:黄鳝有性转的特征,从胚胎到第一次性成熟都是雌性。黄鳝二月龄开始性成熟,鱼体先雌后雄,其体长10厘米左右时,一般为雌体,长到5厘米左右时第一次产卵,以后逐渐出现性逆转,在体长达到35厘米左右时雌雄各占一半,体长53厘米以上时,都是雄性。黄鳝的生殖季节为4—8月,产卵盛期为5—6月。池内要放谷类叶子,以利产卵。一般7天左右,卵粒自然孵化成幼鳝。粘上卵粒的叶子应放入另一鳝池,以便孵化后用精料喂养。为了防止成年鳝和水鼠残害幼鳝苗,在繁殖期间,池内放的丝瓜络和稻草团不能捞掉,以便幼鳝苗居避。鳝苗贮运得当,成活率可达90%以上。方法是箩筐要消毒,内垫无霉薄膜。每筐装50斤左右。筐内不放水,不封口,防止缺氧。筐内放入适量肥皂泥,每筐一天用4个鸡蛋打破搅匀倒入筐内,用手搅散,以保持一定的养份和水份。每筐内放泥鳅1—2斤。每隔12小时,用手插入筐内搅动,避免鳝体发烧。

捕捉黄鳝时必须取大留小,保持池中留有足够数量的种苗,以利继续饲养。最好采用钩钓的办法,即在钩上装上蚯蚓,伸向鳝洞中钓捕。也可先用网捕1—2次,然后放干水捕捉,捕后用清水洗净。捕黄鳝的网一般用捕捞鱼种的夏花网。当黄鳝在冬眠期间,可翻土取捕。

怎样选择种鳝的放养时间?怎样控制放养密度?

种鳝放养时间既可在年底冬眠前,也可在春天黄鳝开食活动后,一般均采用上一年的幼鳝作种鳝。无论何时放养,种鳝都要在2%-3%的食盐水中药浴10分,并彻底剔除有伤、有病的黄鳝。人工养殖黄鳝,放养的种鳝密度主要取决于饵料来源和管理水平。如能放养50克大规格的种鳝更好,因其成活率高,增重快,产量也高。放养的种鳝一般选用每千克40尾左右的为宜,1米2水面放养体重25克的幼鳝100尾-150尾,即1米2放养幼鳝2.5千克-4千克。如果管理水平高,饲养条件好,饵料充足,1米2可增加到200尾左右(5千克)。

怎样做好黄鳝的养殖驯化工作?

黄鳝对饵料的选择性较强,在长期投喂一种饵料后,就很难再变换饵料。一般在放养后2天-3天内不投食,以后投喂混有蚯蚓的混合饵料,并在饲养过程中逐渐减少蚯蚓的成分,直到习惯后完全投喂混合饲料。如有条件培育蚯蚓,保证长期饲喂,将更有利于黄鳝的生长发育。

如何防止鳝苗逃跑?

养殖幼鳝要加强管理,勤观察。黄鳝是极易逃跑的鱼类,因此要特别注意防逃。一般春、冬季节,天气经常晴朗时,黄鳝并不逃走,但夏、秋季节下雨涨水时,只要池壁有一个手指粗细的小洞或进出水口未拦网,黄鳝就会逃走,而且向鳝池的高处逃走,特别是在夜晚逃走的可能性最大。所以,雨天应注意溢水是否畅通,拦鱼栅是否牢固,以防止鳝鱼外逃。还要防止鸭入水吞食幼鳝。

放养鳝苗应注意哪些问题?

鳝苗放养时期,以早春为宜,早放养,生长期长,产量高。黄鳝有大吃小的习性,放养的鳝苗要大小一致,切忌大小混养,避免相互残杀和吞食。放养规格,以每500克15尾-20尾为宜,1米2可放养1500克-2500克鳝苗。人工精养,放养密度可适当大些,1米2放养体重25克的幼鳝100尾-150尾,即1米2放养幼鳝重量2500克-4000克。放养规格大的鳝苗,密度可相应地减少些。放养规格小的鳝苗,密度可相应地增加些。饵料充足,可多放养一些。饵料不太充足,可适当少放养一些。如果温差过大,应调节水温,使接近鳝池水温后再下池。如果从外地运回的鳝苗,要立即下池。鳝苗要放到水面下,再轻轻地倒入池中。

鳝苗下池要计数,一般用杯量法比较方便。即先把鳝苗放在小型苗箱中,一人抬起箱的一侧角,稍离水面,使鳝苗集中在箱的另一端,另一人用细小绢网舀取鳝苗,逐匙记数,算出一杯的鳝苗尾数,接着按上法轻快平稳地用杯舀取所需要的鳝苗总尾数放入鳝池。

鳝苗入池后,可入为地在鳝池内放养水葫芦。水葫芦发达的根须能为幼鳝苗创造一个栖息、钻空穿游的良好环境,可加速鳝苗生长。

另外,池不也可适当搭配养些泥鳅,使黄鳝吃剩下的食物残渣加以采食利用,并达到清洁水质的目的。泥鳅的放养数量可占黄鳝的1/10。

鳝苗的生长速度,在保证饵料充足供应的前提下,鳝苗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刚刚孵出的鳝苗体长为12毫米-20毫米,孵出后4天-5天的幼苗,主要摄食水蚯蚓、轮虫、小型水蚤、新鲜鱼浆和藻类等,以水蚯蚓、水蚤为最佳。到第15天体长为27毫米-30毫米。鳝苗经1个月的饲养,可长到51毫米-53毫米,到11月中旬,鳝苗已长到150毫米-240毫米。随着温度的降低,小鳝鱼会钻入泥下*中越冬,停止生长。

怎样做好幼鳝的越冬管理?

11月份,长大的鳝苗随着温度的降低,会钻入泥下*中越冬。这时要做好幼鳝的越冬管理,可将池水排干,为保持池泥湿润和温度,可在上面覆盖10厘米-20厘米厚的稻草或草包。保持池上温度在0℃以上,避免黄鳝冻伤,并防重物压没洞*气孔,保证黄鳝安全越冬。若附近有其它热源,也可以加以利用,这样可使鳝鱼冬季不休眠,延长生长期,有利于生长。平时要把不同规格的鳝苗随时进行分养,防止自相残食。

怎样选择亲鳝?

要想选到产卵量多,受精率、出苗率高,质量好的种苗,就必须选择有一定年龄、体重、体质健壮、无严重疾病及外伤的黄鳝作为亲鳝。在非繁殖季节,雌、雄鳝在外观上很难鉴别,一般以体长来选留。黄鳝在体长20厘米-35厘米时绝大多数是雌鳝,体长在45厘米以上时多数为雄鳝。一般情况下可按以上两种体长组3:1选留。

怎样培育亲鳝?

亲鳝的培育方法与养殖黄鳝基本一样。不同的是饲养管理要更加仔细,清池彻底,放养密度比养殖鳝鱼稍低,以每平方米1.0千克-1.5千克为好。放养时雌雄相差不要太大,防止互相残食。亲鳝池中最好投喂蚯蚓等优质活饵料,并在水体中放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或放些稻草,其面积约为水体总面积的1/10。池中经常加注新鲜水,水深控制在10厘米-20厘米

黄鳝怎么养?

地笼捉黄鳝用什么饵料

鱼塘下的地笼,头一次上三两的野货黄鳝,用的饵料竟然是猪食,池塘里这种长不大的小鱼,地笼一次上半斤,还搞一条大黄鳝

蚯蚓能**养黄鳝吗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