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海水养殖藻类图片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网箱养殖(海水)都是什么鱼(海里养鱼的网箱)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网箱养殖(海水)都是什么鱼

  1、海区网箱养鱼种类: 已经成熟的技术并成规模的有 卵形鲳鯵 美国红鱼 大黄鱼 鲈鱼 真鲷 石斑鱼 军曹鱼 红鳍东方鱼等.

  浅海、滩涂是发展海水养殖业的首选水域,而发展海水网箱养鱼是开发利用浅海,发展海水鱼类养殖业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渔业发展的今天,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一、发展海水网箱养鱼的意义有哪些?

网箱养殖(海水)都是什么鱼

  我国是一个已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食物安全保障问题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头等大事。水产品是人类主要蛋白源来源,发展渔业生产,对减轻因我国人口增长对粮食生产带来的压力与增加优质蛋白食物的供给,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以及在当前形势下,有效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确保农渔民的增产增收等方面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发展海水网箱养鱼业是有效开发利用浅海国土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和发展渔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海洋捕捞业实施“零增长”战略的今天更是如此。这是因为:

  (一)可有效拓展海水养殖空间

  浅海、港湾、滩涂地带是大多数海洋生物的良好栖息地和繁殖场。因这一地带的光照条件好、水温适宜、饵料生物资源丰富、水文条件适宜。因此,这一地带也是发展海水养殖业的优良场所。近20年来,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水域,并形成了鱼、虾、贝、藻养殖齐开发,浅海、滩涂都利用的局面,到2000年,全国的海水养殖面积已达1865.6万亩,占全国水产养殖总面积的19.1%,其中浅海养殖面积489.5万亩,港湾养殖面积346.7万亩,滩涂养殖面积1029.4万亩,养殖总产1061.2吨,其中鱼类42.7万吨、甲壳类34.3万吨、贝类860.7万吨、藻类120.2万吨、其它3.4万吨,占当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24.8%。

  近几年来,由于城乡污水的大量排放,油类及工业污染的日趋严重,水体的富营养化也日益加剧,赤潮频繁发生,且面积逐步扩大,水产养殖病害日益严重,由此而造成的损失也日益加重,严重地破坏了这一水域的养殖生产环境。因此,如不寻找远离岸边、能在深水和水交换及自净条件好的水域的养殖方式和技术,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而海水抗风浪网箱养鱼技术则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海水网箱类型及设计和性能上的不同,既可在近岸浅水区养鱼,也可在远离岸边的深水、敞水区养鱼,从而大大拓展了养殖空间,也大大减少了因污染和养殖密集而造成的损失。

  (二)有效补充海水鱼类的捕捞产量

  我国是世界第一渔业大国,自1989年至今已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渔业大国之位。1996年的水产品3288.1万吨的总产量中,海洋捕捞产量为1249万吨,占37.9%;其中鱼类的产量为805.3万吨。在当年海水鱼类总产量的824万吨中,海水鱼类养殖的产量只有18.2万吨,仅占2.3%。到2000年,全国海水鱼类的养殖产量也仅有42.7万吨。

  近10多年来,因我国海洋捕捞技术及装备的不断进步、捕捞船只及马力的迅速增加、捕捞队伍的迅速扩大及经济鱼类产卵场的环境不断遭到破坏,致使海洋经济鱼类资源量锐减,以致形不成渔汛及规模产量、捕捞产品严重小型化。为此,我部自1999年起开始实施海洋捕捞“零增长”战略,并强化了伏季休渔制度。但这两项措施的实施并未使海洋鱼类资源得到根本好转,每年伏季休渔的效果也被当年的捕捞所消耗。可以预测到,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海洋渔业资源仍不会有较大好转。相反,随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国内外渔业贸易需要,海水鱼类的市场需求量仍会增加。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发展海水鱼类的养殖业,其中海水网箱养鱼是重要途径之一。

  (三)是促使渔民转产转业的有效途径

  为实现海洋捕捞“零增长”战略的实现及强化伏季休渔制度,减船减员是必要措施之一;另外,北部海域的划界使得南海传统捕捞作业区域大幅减少,大批渔民需转产转业,这就需要社会为下船的渔民提供新的转产转业和再就业的机会与途径。目前,渔民的转产转业问题给沿海省、市、区的各级**和渔业主管部门带来的压力很大,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渔民们的生产和生活,也关系到渔村社会的稳定。这部分渔民由于长期从事海上捕捞生产,他们在陆地上没有耕地等基础生产资料,本乡村的滩涂或可养殖的浅海水面也早已划片承包给他人,下了渔船就等于失去了生产条件,急需寻求新的生产就业门路。而我国的浅海水域面积达1.1亿亩之多,除近岸大多已开发养殖外,离岸稍远的水域仍是待开发的**地。因此,通过大力发展网箱养鱼技术,特别是抗风浪海水网箱养鱼技术便可使这部分国土资源得以有效开发利用,也为下船渔民们提供了新的生产和生活空间,可顺利地实现转产转业。

  (四)是促使渔民增产增收的好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事业的兴旺发达,我国的水产品市场迅速发育,海水鱼类的市场需求持续高速增长,并逐步由冰鲜、冰品消费而转向鲜活消费,这已成为当前水产品市场的新亮点。相反,由于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日趋枯竭,渔获物中高档、经济鱼类的相对量大幅下降,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供求矛盾较为突出,每年都需大量进口高档及鲜活水产品。而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业发展相对滞后,到2000年为止,海水鱼类养殖网箱仅70-80万只,陆上工厂化养殖面积约70万平方米,外加土池养殖,当年的总产量也仅42.7万吨。

  由于供求矛盾的突出,相对于淡水鱼类及其它大宗水产品养殖而言,海水鱼类养殖的附加值较大。如牙鲆,目前的池边价为每公斤100元左右,而养殖成本仅50元左右,利润率达100%,大菱鲆的市场价为每公斤300元左右,养殖成本为100元左右,利润率200%;除大黄鱼、美国红鱼、鲈鱼等极少数种类因特殊因素的影响外,绝大部分养殖种类的养殖利润率都在50%以上。所以说,网箱养鱼技术是促使渔民增产增收的好方式。

  二、我国海水网箱养鱼的历史及现状如何?

  网箱养殖始于100多年前湄公河沿岸的柬埔寨,是以竹木材料制成小型框式和大型船式网箱,主要养殖鲶鱼、鲤科鱼类等。最早发展海水网箱养殖,且成功运用于规模生产的是日本,从20世纪30-50年代,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而具特色的鱼类养殖方式。

  我国的海水网箱养鱼始于70年代末,进入90年代以来才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养殖种类日渐增多。70年代来,广东省惠阳县、珠海市首先开展了海水网箱养鱼试验,放养了石斑鱼、鲷科鱼类、尖吻鲈等20多个种类,并获得成功。1981年以后转入生产性养殖,商品鱼主要销往港、澳地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84年在广东省的沿海地区迅速发展,随后在福建的平潭和浙江的巷南一带,也相继发展了海水网箱养鱼,并逐渐向北方沿海推移。据不完全统计,到1993年,广东、福建和浙江三省的海水网箱养鱼数量超过57000个,养殖品种达40多种,养殖产量近6000吨。随着生产的发展,到1998年全国的海水网箱总数已达20多个;而到2000年,全国的海水网箱已超过70万个,接近80万个,其中仅福建一个省就有45万个之多。平均每平方米的产量为20-30公斤。但由于对网箱的材质与结构以及抗风浪能力方面的研究不足,目前我国的海水网箱还只能在一些风浪较小的内湾或近岸养殖。

  为解决抗风浪问题,从1998年开始,广东、福建、浙江及山东等省陆续引进国外(挪威、美国、日本、丹麦及我国的**省)的抗风浪能力较强的深水网箱进行养殖试验,与此同时,抗风浪深水网箱的国产化攻关研究也已展开,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将会攻克这一难关。

  三、我国海水网箱的种类及结构有哪些?

  尽管我国深水网箱养鱼的历史不长,但在网箱的材质、结构、性能等方面先后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就目前而言,海水网箱的种类很多,而且由于分类依据的不同而不同。如按网箱的大小可分为小体积网箱(4-20平方米)、中型网箱(20-50平方米)、大型网箱(50-100平方米)和超大型网箱(100-400平方米);按网箱的形状可分为方形网箱、圆形网箱、多角网箱和双锥体网箱;按组合形式可分为单个网箱和组合式网箱;按固定形式可分为浮动式网箱、固定式网箱、可翻转网箱及沉下式网箱等。

  (一)浮动式网箱

  这种网箱是将网衣挂在浮架上,借助浮架的浮力使网箱浮于水的上层,网箱随潮水的涨动而保证养鱼水体不变。这种网箱移动较为方便,其形状多为方形,也有圆形的。

  目前我国海水养鱼用网箱主要是浮动式,其中又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在我国南方较为流行的,适合于内湾等风浪较小海区使用的木结构组合式网箱;二是多在我国北方采用适合近海使用的钢结构三角形网箱。其基本结构都是由浮架、箱体(网衣)、沉子等组成。

  1、浮架 浮架由框架和浮子两部分构成

  内湾型的网箱多采用东南亚的平面木结构组合式。如我国的福建、广东、海南等地流行这种框架。这种网箱常常6个、9个、12个组合在一起,每个网箱为3米×3米的框架。框架以8厘米厚、25厘米宽的木板连接,接合处以铁板和大螺丝钉固定。框架的外边,每个网箱加两个50厘米×90厘米的圆柱形泡沫塑料浮子(浮力150公斤),网箱内边每边(长3米)加一个浮子。架上缘高出水面20厚米左右。

  近海型的网箱由于海区比内湾风浪大,框架结构采用三角台形钢结构(图)。框架每边为3根1.2或1.5英寸镀锌管构成,其横截面为三角形,四个边相连,使整体为正方形。边长(内边)为4、5、6米不等。4米×4米的框架每边均匀放置两个前述150公斤浮力的浮子。山东烟台市水产养殖公司1986年养殖真鲷所用网箱的框架台顶用2英寸镀锌无缝钢管焊接,长、宽各10米。台底为2根2英寸镀锌管平行焊接而成,间距0.5米,台高0.45米,顶框与底框之间、底框两根镀锌管之间皆用1英寸镀锌管连接。并在顶框上垂直焊接0.5米长的1英寸镀锌管以做为防逃网的支柱。浮子也为ф50厘米×90厘米的圆柱形塑料泡沫浮子,每边5个,共20个。

  2、箱体亦即网衣,其材料有尼龙、聚乙烯或金属(铁、锌等合金)等,国内多采用聚乙烯网线(14股左右)编结。其水平缩结系数要求为0.707,以保证网具在水中张开。可用手工单死结编结,也可以从网厂购进。

  网衣的形状随框架而异,大小应与框架相一致。网高随低潮时水深而异,一般网高为3一5米。

  网衣网目应根据养殖对象的大小而定,尽量节省材料并达到网箱水体最高交换率为原则,最好以破一目而不能逃鱼为度。体重50-100克的真鲷越冬后苗种,可采用3厘米左右的网目。随着鱼体增大至200克左右时,可增加网目至4.5-5厘米。

  网衣的设置有单层和双层两种,一般采用单层者居多,水流畅通、操作方便,但不安全。双层网一般是里面一层网目小些,外面一层网大些,以利水流畅通。在蟹类及海豚较多的海区,应使用双层网,以防**逃鱼。

  网衣挂在框架上,一般要高出水面40-50厘米,必要时可在网箱顶面加一盖网,以防逃鱼和敌害侵袭。

  网衣用网片装配而成,有的用6块网片缝合而成,其中上面的一块网片网目要大些。也有的采用一长网片折绕成网墙,再加缝网底和盖网。网箱四周和上、下周边都要用一定粗度的网筋加固。上周边的大小与框架匹配并用聚乙烯绳固定在框架内框的钢管上,最后将底框装在网箱底部。

  3.沉子 网衣的底部四周要绑上铅质或石头沉子,以防止网箱变形。海水鱼网箱的沉子,一般是在网的底面四周,装上一个比上部框架每边小5厘米的底框。底框可由l-l.2英寸镀锌管焊接而成,也可以在底框的四角各缚几块砖头或石块,以调节重力。

  (二)固定式网箱

  适用于潮差较小的海湾。网箱固定于插在浅海海底的水泥桩之上。所以不随潮水涨落而沉浮。但箱内水的体积却随水位的涨落而变动。网箱的形状不会因受海流的影响而变形。

  (三)可翻转网箱

  是用铁管、角铁或毛竹制成固定的立方体框架,6个面均包被网衣,其中一个面上留有可开启的小门。整个网箱可绕一轴翻转。这种网箱的特点是体积较小,便于洗刷附着的杂藻。且形状固定,不为海流所改变。使用时,有一面网衣暴露在水面以上,网底上的杂藻经太阳晒干后便于清刷。每隔一定时间翻转一次,让网箱的四个面依次曝露于日光之下,以按时清刷杂藻。这样,可减少网更换次数。在大风浪来临之时,可全部沉入海水中, 以免风浪袭击。

  (四)沉下式网箱

  整个网箱沉入海水中,在上部留有投饵网口,网箱位于水层中间,网箱内的水体积不变,在风浪袭击时不易受损。可用于暖水性鱼类越冬或冷水性鱼类渡夏。

  (五)浮绳式网箱

  浮绳式网箱是近两年才出现的一种海水网箱形式,它是浮动式网箱的改进型,较浮动式网箱的抗风浪能力强。这种网箱由绳索、网箱、浮子及铁锚等构成,是一个柔韧性的结构,可随风浪的波动而波动。其次,网箱是一个六面封闭的箱体,不易被风浪淹没而使鱼逃逸。

  具有柔韧性的框架是由两根直径6-8厘米,长110米的尼龙绳或直径10厘米的聚氯乙烯绳作为主缆绳,20根直径3厘米,长7米的尼龙绳或聚氯乙烯绳作副缆绳连接成一组10个6×6米的网箱群体框架,然后用直径2-3厘米的尼龙绳或聚氯乙烯绳作浮子绳,用于固定浮子;并将其固定于框架的主、副缆上,浮子的距离为40-45厘米,并在主缆的两端各固定一个大浮体。

  四、养殖鱼的种类有哪些?

  70年代末,我国早期开展海水网箱养鱼时,所养殖种类的苗种大都是捕捞天然海域的苗种,有石斑鱼、鲷科鱼类及尖吻鲈等20多种,“十五”期间,为筛选适宜海水网箱养殖的种类,及批量提供人工苗种,有关科研单位先后展开了石斑鱼、大黄鱼、真鲷、黑鲷、鲈鱼、鱼师鱼、鱼免状黄姑鱼等的人工繁殖技术及网箱养鱼技术试验,以观察各种鱼类在网箱养殖状态下的生长规律,养殖成活率、养殖周期、生长特征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特性,以便筛选。总体情况说明,只要是适合池塘养殖的种类均可在网箱中养殖。到目前为止,海水网箱养殖的鱼类多达40余种,野生苗和人工苗种均有。其中主要的养殖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真鲷、黑鲷、鲈鱼、大黄鱼、鱼免状黄姑鱼、黑鲷 、牙鲆、卵形鲳鱼参、军曹鱼、黄鳍鲷、六线鱼、尖吻鲈、 鱼、高体鱼师、虹鳟、银鲑、罗非鱼、大菱鲆、鬼鱼由、褐菖鱼由 、六指马鲅、鲻鱼、梭鱼、美国红鱼、巨石斑鱼、平鲷、紫红笛鲷、红鳍鲷、蓝子鱼、红鳍东方鱼屯、海鳗等。

  便到目前为止,仍以养殖野生苗为主,能够进行生产性育苗并提供人工苗种的种类不多。

  五、我国海水网箱养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有哪些?

  就目前的技术装备及技术水平而言,我国的海水网箱养鱼技术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以缩短与渔业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推动我国海水网箱养鱼业的发展,并促进当前我国渔民的转产转业。

  (一)加强抗风浪网箱设备和设施的研制尽快实现国产化

  目前我国的海水网箱都在近岸浅海及港湾中进行。因网箱的抗风浪能力较差,很难在半敞水区、敞水区等风浪较大的水域养殖。而进口国外的抗风浪网箱的价格很高,一般的生产单位及个人难以承受。所以,我们必须立足于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快科研攻关,尽快实现国产化,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及经济承受能力的国产品。

  (二)组织海水养殖鱼类的生产性苗种繁育技术研究,以满足海水网箱养鱼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养殖的海水鱼类的大部分种类的苗种为野生种,因这些野生苗种的生长地不同,规格大小不一,苗种量丰欠不均以及人工驯养难度大等问题,很不适应我国海水网箱养鱼业和发展需要;因此,应大力组织科研攻关,以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三)大力组织海水养殖鱼类营养饲料开发与应用研究,推动海水网箱养鱼业的发展

  我国海水鱼类营养与饲料研究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只有牙鲆、真鲷等少数几个养殖种类的饲料问题已经解决,大部分养殖种类仍是以野杂鱼为饵料,这不但增加了养殖成本,对水质的污染也较严重,不利于海水网箱养鱼事业的发展,应大力组织科研攻关,尽快实现商品性颗粒饲料养殖。

中国比较大的海水水产养殖场都在哪?

大部分都在沿海城市,以山东,河北,辽宁等沿海省的养殖场居多,例如:

1、天津滨海新区建成的超大型全封闭工厂化内循环海水养殖基地2、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3、辽宁军库海水养殖基地

海水养殖产品种类包括:

1、利用海水围塘、滩涂、港湾和近海,对鱼、虾、蟹、贝(包括珍珠)、藻类、海参等海生经济动植物进行养成;

2、海水育苗场对各种海水动植物苗种进行繁殖和保苗;

3、近海牧场的增养殖(如放流、移植、人工渔礁、气泡幕或微电流围网养殖、大型抗风浪网箱养殖等);

4、优质苗种基因的保护和选育、病虫害防治、环境污染、营养饵料研究、养殖设施改造以及计算机自动养殖控制技术等。

有没有关于淡水水体藻类描述的书籍?

水华可以是浮游生物引起的,其中主要是浮游藻类,浮游藻类中主要有几大类:蓝藻、硅藻、绿藻、隐藻、*藻、金藻、甲藻,其中蓝藻门是最常见也最普遍。

蓝藻门中形成水华常见的属有:微囊藻、鱼腥藻、束丝藻、拟柱胞藻、节球藻、浮丝藻(原来归入颤藻)等。

水华是指淡水中藻类过量生长现象,同样的情况在海洋中称为赤潮。 产生水华的藻类种类很多,常见的蓝藻水华看起来在水面像一层绿色的油漆,隐藻水华就像一团黑水,还有其他种类,各有不同症状。

鱼缸上藻类的形成是由什么产生的

一-要尽量避免鱼缸被阳光直接照射,鱼缸中可以改用鱼灯照射。 特别是种植有水草的鱼缸,最好要避免阳光照射, 这可以可以合理的控制水藻的产生, 以确保鱼缸保持干净,不要变得浑浊。 二-要定期给鱼缸换水。避免鱼缸水浑浊,就一定要定期换水。 鱼缸是一个封闭性的工具,即便是有良好的过滤系统,其水也是“半死水”, 要避免鱼缸水变得浑浊,就要定期更换新水。 如每周更换五分之一或者是四分之一,确保水质环境清澈干净。 三-良好的过滤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好的过滤系统可以更长时间的净化水质,是鱼缸中的水保持清澈干净, 防止鱼缸水变得浑浊长藻类

藻类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藻类在水产养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藻类也是把**剑,好的藻相有利于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有利于养殖的顺利进行,相反差的藻相也会导致养殖的失败,总体来说,藻类在水产养殖的作用主要有:
1、池塘中的“氧源”: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释放到水体当中,保证养殖动物的正常生长和生活,池塘中大部分溶解氧是由藻类提供,而通过风或增氧机等辅助手段,使空气当中的氧气融入到水中,所占的比例较低。
2、变废为宝的“加工厂”:藻类通过自身的各种生化反应可以将水体中各种无机盐转化合成为有机物,储存在体内,作为食物链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池塘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海参来说,部分藻类是其健康生长的重要天然饵料。
3、各种水质理化指标的“影响者”:养殖水体中
pH、氨氮、**酸盐、溶解氧、总硬度、总碱度等理化指标是影响白养殖动物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例如,**酸盐过高,会导致养殖动物中毒甚至死亡。而部分藻类通过自身的生化反应,可以将部分理化指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保证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
4、维持养殖水体的稳定“定海神针”:在养殖过程中,经常由于受到环境变化引起应激反应,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一部分水产养殖动物发病甚至死亡,因而水体的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藻类作为池塘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影响水体稳定的重要因素。

藻类有什么营养价值?

菌藻类食物包括食用菌和藻类食物。食用菌是指供人类食用的真菌,有500多个品种,常见的有蘑菇、香菇、银耳、木耳等品种。藻类是无胚,自养,以孢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共人类食用的有海带、紫菜、发菜等。
菌藻类食物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糖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以发菜、香菇和蘑菇最为丰富,在20%。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较均衡,必需氨基酸含量占蛋白质总量的60%以上。脂肪含量低,约1.0%左右。糖水化合物喊来能够为20%~35%,因而和发菜中的行来能够较高,达35%左右。胡萝卜素含量差别较大,在紫菜和蘑菇中含量丰富,其他菌藻中较低。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也比较高。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尤其是铁、锌和硒,其含量约是其他食物的数倍甚至十余培。在海产植物中,如海带、紫菜等中还含丰富的碘,每100g 海带(干)中碘含量可达36mg。
菌藻类食物的合理利用
菌藻类食物除了提供丰富的营养素外,还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研究发现,蘑菇、香菇和银耳中含有多糖物质,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抗肿瘤作用。香菇中所含的香菇嘌呤,可抑制体内胆固醇形成和吸收,促进胆固醇分解和排泄,有降血脂作用。黑木耳能抗血小板**和降低血凝,减少血液凝块,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海带因含有大量的碘,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缺碘性甲状腺肿。海带中的褐藻酸钠盐,有预防白血病和骨癌作用。
此外,在食用菌藻类食物时,还应注意食品卫生,防止食物中毒。例如:银耳易被醇米面黄杆菌污染,食入被污染的银耳,可发生食物中毒。食用海带时,应注意用水洗泡,因海带中含砷较高,每公斤可达32~50mg,大大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0.5mg/kg)。

养殖网箱藻类药物怎么清除

鱼缸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必定会产生藻类,这种藻类与水草所带进来的黑毛藻、丝状藻不同,主要是绿藻与褐藻。

藻类过多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附著在缸壁上影响观瞻同时也对鱼有**影响。

藻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缸中有机物所产生,所以只要有餵食,有养鱼就会有藻类,多少而以,是无法避免的现象。以下提供几个常用的方法来去除过多的藻类。

物理清除法:

简单的说就是拿刷子去刷,市面上卖的磁铁刷,鱼缸刷都很好用,同时并用换水,效果极佳。缺点是麻烦,角落等地方不易清除,而且常常会搞的整缸鸡飞狗跳,缸子一多更是大工程。

化学清除法:

使用除藻剂,效果普通,优点是对任何藻类都有效,且可有效清除附著在水草、沉木等不易清除地方的藻类。缺点是依据品质不同对鱼和生态平衡有一定程度的冲击。

生物清除法[最佳方式]:

使用除藻动物来控制藻类的数量,效果为三种中所花费时间较长,但最安全也最省力的方式。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除藻生物。

1.笠螺:除藻动物首推笠螺,功能大概跟磁铁刷差不多强大。纵横鱼缸,天下无敌,连**过滤进水口都可以爬进去清。缺点为移动速度缓慢,且因其为汽水域生物[河海交界生物],所以部分个体在淡水中容易死亡,只会生蛋,在正常水族箱中不会孵化。耐药性耐盐性极低,但因其除藻能力超强,仍居除藻生物首位。价格20~30

2.斑马螺:或称彩蛋罗,非苹果螺。除藻能力略逊於笠螺,适应性特性与笠螺相同但以身上如斑马般的鲜艳黑纹著称。价格20~30

3.苹果螺:除藻能力弱,且便便极多,但优点是容易繁殖,可以数量取胜,价格:随便网路上要都有。

4.白玉飞狐:吸壁鱼类的一种,体型稍大,号称能够有效清除黑毛藻,价格40~80。

5.小精灵:吸壁鱼类的一种,好养,喜食清苔,为清藻鱼类中较为有效的一种,价格20~25。

6.清苔鼠、黄金清苔鼠:吸壁鱼类的一种,为清藻鱼类中第二大的,可长到10~15cm长,且经过多位鱼友证实,只要有饲料餵的够多,清苔鼠会去抢食饲料,而且久了之后会有惯性,从此只会等饲料,不会清藻类,所以并不建议使用清苔鼠,价格10~20。

7.琵琶鼠、黄金琵琶鼠:吸壁鱼类的一种,俗称垃圾鱼,异形的一种,生存力极强,且可在**溪流中繁衍,是为**生态浩劫的代表鱼。同时也是清藻鱼类最大的,可以长到45~60cm长,清藻功能普通,食量奇大,与清苔鼠有同样的问题,所以除藻功能会更弱,绝不建议使用此种鱼类,价格20~30。

8.黑壳虾:除藻功能普通,推荐使用於草缸处理**之叶片,对於小细缝及叶片上的藻类有意想不到的功能,能在水族箱中繁衍,但有带菌的问题。价格:50元/两

9.大和藻虾:除藻功能与黑壳虾差不多,体型较黑壳虾大只

有哪些常见的海洋植物

常见的海洋植物主要是大型藻类和红树.大型藻类包括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大型藻类不但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一些种类可以食用,或者提取活性物质用于生物制药,或者做工业原料,或者兼而用之.例如石花菜除了可食用,还是琼脂的原料.很多大型藻类已可人工养殖.
海洋中的高等植物种类远少于陆地.常见的高等海洋植物有各种红树、海草等.红树形成的红树林对于维护海岸环境、防止海水入侵有重要作用.
1) 红藻门,常见种类如紫菜、石花菜、龙须菜、麒麟菜、红毛菜、珊瑚藻、海膜、江蓠、红皮藻、凹顶藻等等.
2) 褐藻门,常见种类如马尾藻、海带、裙带菜、鹿角菜等.
3) 绿藻门,常见种类如浒苔、石莼、刚毛藻等.
4) 被子植物门,常见种类如红树、秋茄、海桑、水芫花、玉蕊、木榄、海莲、角果木、海恾果等红树植物以及大米草、互花米草等各种海草.世界已知的红树植物约80多种,海草约50种.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种类的海草在从其它国家引进用于防护堤岸时,由于在被引进地区没有天敌等生态控制机制而爆发性繁殖生长,对当地海岸的原有植被造成极大破坏,有的种类甚至从海岸侵入内陆几十公里,侵入农田,给当地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因此,对海洋种类的引进要慎重.另外,海洋气候、环境的变化会使一些海藻大发生而形成灾害,如2008年春夏季在我国黄海的大面积浒苔灾害即是一种浒苔大量快速繁殖造成的.海洋植物还包括一类藻菌共生体--海洋地衣.
它们的种类不多,见于潮汐带,尤其是潮上带;其中大西洋沿岸多于太平洋沿岸.传统上隶属于海洋植物的海洋细菌和海洋真菌,已随细菌和真菌的单独成界而分离出来(见海洋生物学).海洋植物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低等的藻类植物和高等的种子植物.海洋植物以藻类为主.海洋藻类都是简单的光合营养的有机体,其形态构造、生活样式和演化过程均较复杂.它们介于光合细菌和高等植物--维管束植物之间,在生物的起源和进化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海洋种子植物的种类不多,都属于被子植物,没有*子植物.通常分为红树植物(Mangrove plants)和海草(Seagrasses)两类.它们和栖居的多种生物,组成沿岸生物群落.[1]

海水养殖养什么最赚钱

有技术,会养都赚钱,没技术,不会养,死光光,亏光光。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