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金刚虾体重多少斤最好养殖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金刚虾水温最低可以几度?(金刚虾水温最低可以几度活动)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金刚虾水温最低可以几度?
13℃。金刚虾的亲本来源于非洲的野生斑节对虾。金刚虾适应性广,适宜水温25-32℃,20℃以下摄食减少,13℃以下即冻死;适应盐度为2-30‰,最适10-25‰。体型大,最大个体长度达到33公分,体重 500-600克。生长快,放苗2-3万尾 /亩,在水温27℃以上,盐度为10-25 ‰时,60天可达到 20尾 /斤的上市规格。同时,金刚虾还具有杂食性、养殖单产高(粤东高位池,可达 400-6000斤 /亩),抗病力强,耐干和耐低氧等特点。
金刚虾能淡水养殖吗?
答:金刚虾不能淡水养殖。金刚虾其特点:一是养殖时间短(3个多月)、生长速度快;二是 养殖成活率高(75%以上)、适应性好;三是抗病力强、发病率低;四是产量高(亩产750公斤以上),五是回捕虾离水时间长、活性好、可鲜活销售;六是个体大(可达30厘米长,0.25公斤重),肉质结实,味美价高,煮熟后虾体美观,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金刚虾是淡水还是海水养?
金刚虾又名南非斑节对虾,属于海水虾类,所以需要海水进行养殖。
2、金刚虾的特点
(1)养殖时间短(3个多月),生长速度快。
(2)养殖成活率高(75%以上),适应性好。
(3)抗病力强,发病率低。
(4)产量高,亩产750公斤以上。
(5)离水时间长,活性好,可鲜活销售。
金刚虾和白对虾养殖区别?
金刚对虾的养殖成本和南美白对虾相近、产量低于南美白对虾、销售价格比南美白对虾高,综合来看养殖的整体效益可观。但是也存在成活率不高、不耐低温、生长慢、不能多造养殖等问题。价格高于南美对虾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供应端少。金刚对虾耐低温能力较差,就会在秋冬季节病害高发,在养殖时间上没有延展性,这对养虾人也是一个需要突破的局限。
金刚虾的温度多少合适?
金刚虾,也称南非斑节对虾、南非斑节王,原产于非洲莫桑比克地区,属于斑节对虾的一种,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金刚虾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在8-10℃停止摄食,高于32℃其生理活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金刚虾2-4厘米喂几多少斤料?
养殖前期的水环境管理高位池对虾养殖前期实施全封闭管理,放苗前进水1.0-1.2米,蓄水池中海水需经过漂**消毒(150斤/亩;盐度12-14;水温30℃), 第二天开始投喂邦尼料(粒径0.1mm),0.3~0.5斤/亩(具体投喂量根据放苗密度和日常摄食、天气状况水中微藻的量等因素决定)。放苗后15天内不添换水。起初水色为淡绿色,透明度60-80cm,藻种单一,硅藻为优势种群,水质偏瘦。在这期间定期向池中泼洒肥水产品,保持水中浮游微藻的数量,同时使用有益菌调节稳定水体,约10天左右水色变为黄绿色,透明度变为50cm左右,对虾大小约3cm,此时开始投喂天邦全熟化破碎料(粒径0.3mm),0.7斤/亩。之后保持水体处于“肥”与“活”的状态,适当进水,使水位保持在1.5m,定期全池泼洒有益菌稳定水体。养殖中期的水环境管理养殖中期实施半封闭管理,逐渐加水至满水位(2m),满水后视水质变化和水源的质量情况适当换水。每次添(换)水量约为养殖池水容量的5%-10%,定期(一般7天对全池消毒一次,10天改底一次)使用二**氯、聚维酮碘溶液、有益菌调节水质,保持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 同时加强排污次数,一般在喂料前排4-5cm水位,为对虾的摄食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养殖中期,对虾大小约7cm/尾,此时再投喂破碎料势必造成水体浑浊,且增加对虾摄食次数,消耗过多的体能,因而此时换成全熟化1号颗粒虾料(粒径1.3mm)。同时根据料台情况,随时调整投喂量,避免过多的饲料沉入池底,加上高温天气,底质很容易出现问题,进而引起倒藻,水质恶化,轻者影响虾的摄食量,重者可能引起中毒、发病等现象。养殖后期的水环境管理养殖50天后开始进入养殖中后期,养殖对虾的排泄物不断增多,虾池自身污染日益加重,水质呈现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倒藻严重。此阶段调控水环境的方法为:一是使用有益菌,分解有机质,促进水体中有益微藻藻相的稳定,形成优良的菌藻平衡状态,以调控水质;二是勤排污,早晚两次及每次投喂饲料前均排除底部污物;三是多换水,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10%-15%,将**污物带水排出池外;四是加强增氧力度,保证溶解氧含量在4mg/L以上;五是控制饲料投喂,养殖后期投料原则是“切忌过量投喂”,此时过量投喂只会适得其反。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虾是杂食性动物,在自然环境中虾只能以天然饵料、有机碎屑为“天”,但对于今天这种高密度的养殖模式,虾不能再以天然饵料为“天”,而是由人工配合饲料来顶起这片“天”。接下来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养成各个阶段如何确定投喂量,即所谓的“量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