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鱼塘养殖水质调控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em菌可以改善养殖鱼塘水质吗?(em菌水产养殖弊端)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em菌可以改善养殖鱼塘水质吗?

你好,我是晴格格,EM菌是一种很好的生物菌剂,下面就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EM菌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混合菌剂,EM菌比较噬糖,想让EM菌大量的繁殖,糖分是关键。EM菌含量高意味着培养基的营养丰富,能够繁殖出更多的有益菌出来。红糖和白糖都是由甘蔗或者甜菜提取出来的,红糖的制作工艺较白糖稍微简单一些,其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纤维素也较多,而且释放能量较快,吸收利用率也更高,比较适合和EM菌一起使用。

净化鱼塘水质的方法?

1、清理淤泥、曝晒污泥后,泼洒生石灰以改良底质环境;
2、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改良鱼塘的底质和水质;
3、科学搭配鱼类品种和控制投饵量;
4、利用增氧机增氧以改善鱼塘水质;
5、定期为鱼塘添换新水。

鱼塘开鱼花水质怎样调?

1.换水。对水源充足,水质条件好的池塘,可以通过换水的方式来降低养殖水体的pH。(开水花的鱼塘还是不建议去换水)
2.适当控制藻类活动。可以选择苯扎溴铵产品,1亩用100mL,或者是50%过硫酸氢钾粉末,一亩250-300g直接干撒,压一下水体表层的藻类活动,通过降低池塘藻类的丰度来降低光合作用对二**碳的消耗,从而控制pH的升高。
3.使用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可以加速有机物的分解,通过有机物的分解产生的二**碳,提供更多的二**碳来源,同时利用某些益生菌种类和藻类在营养上面的竞争关系,来抑制藻类活动,减少对二**碳的消耗,降低pH值。

池塘养鱼水质指标标准?

em菌可以改善养殖鱼塘水质吗?

1.温度 池塘养鱼主要水质指标 水温直接影响鱼的生存和生长,不同鱼类要求不同的水温,可分为以下三类: 温水性鱼类:适宜生活的水温为20~30℃,如:鲢、鳙、草、鲤、团头鲂。 热水性鱼类:适宜水温为25~34℃。如:罗非鱼、淡水白鲳。 冷水性鱼类:一般认为,冷水性鱼类生存的温度范围为0~20℃,最适温度为12~18℃,如:虹鳟 、大马哈鱼。 通常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鱼类的代谢相应增加,摄食增加,生长加快。2.PH 《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体PH值范围为6.5—8.5,这是鱼类生长的安全PH值范围, 鱼类苗种培育阶段的最适 PH值为7.5~8,成鱼养殖阶段的最适PH值为7 ~ 8.5;PH值小于6.5时,水体中鱼类对传染性鱼病特别敏感,呼吸困难 即使水中并不缺氧,但对饲料的消化率低,生长缓慢。 PH值过高时,离子NH4+转变为分子氨NH3,毒性增大,水体 为强碱性,腐蚀鱼类的鳃组织,造成呼吸障碍,严重时使鱼窒息。强碱性的水体还影响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微生物对 有机物的降解。

鱼塘水温三十度以上该如何管理?

一、加深水位,调节水质
高温季节,养殖池塘水质变化剧烈,一是当水温达到32~33℃时,蓝藻、绿藻、黄藻等就会发生死亡,出现“倒藻”,水色浑暗,溶氧降低现象;二是低压闷热,水面张力加大,水体通透性差,缓冲和交换能力减弱,底层溶氧消耗大,易出现缺氧现象;三是水体产生温跃分层,下层水变成“死水”、中上层水变成“半死水”,**酸盐、氨氮等有害物易**;四是养殖水产品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增高。受此影响, 养殖对象喜欢在水体的中层活动,如水体环境较长时间得不到改善,鱼类会出现“暗浮头”甚至“浮头”, 虾蟹出现软壳、空肠空胃、肝脏萎缩等症状,常见虾跳塘上草、蟹上岸、鱼跃水现象,吃饲时间明显延长或吃饲不旺。
针对以上情况,加强水质监测,密切关注水质变化情况,保持最佳养殖水位。每5-7天测定1次池塘水质,保持池水透明度30-35厘米,pH值7.0-8.5,氨氮不超过0.5毫克/升,**酸盐不超过0.1毫克/升,溶解氧白天不低于5毫克/升、夜间不低于3毫克/升。水源充足的池塘每隔3-5天加水一次,加水时间以早晨或傍晚为宜,每次加10-20厘米。根据不同养殖品种保持最佳水位,河蟹养殖池水位有草处控制在80厘米以内,无草处水位控制在1.5米左右;大宗鱼的池塘水位保持2.0米以上;鳜鱼、加州鲈鱼的池塘水位保持1.5-1.8米,青虾池塘水位保持0.7-0.8米,泥鳅池塘水位保持0.8-1.0米。高温季节,水温超过30度易造成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水质变坏,加大耗氧,氮氮和**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产生或者超标、溶氧缺乏、PH值不稳定等。周期性使用光合细菌、*酸菌、EM菌、芽孢杆菌等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控制水环境中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调控池塘微生物生态结构,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功能;淤泥较深的池塘适量使用底质改良剂。
二、养护水草,控制疏密
针对河蟹养殖池,要严格控制水草总量和疏密,发挥水草最佳作用。水草过多,净化作用大,但易腐烂恶化水质的矛盾。塘口水草覆盖超60%,及时用拖刀间隔疏除部分水草,捞出池塘,开通“井”通道,使水草疏密合理,生长有力,为河蟹的自由活动留有一定空间。超过水面的水草,割除上部没入水面30厘米,有利池水流动和方便投饲,防止遇到大的风浪,增加浮力,脱根死亡。对于早期水草破坏严重的蟹池,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需适当移载水葫芦、水花生、雍菜等。随着水温的升高,蟹池内伊乐藻出现“疯长”现象,容易造成蟹池缺氧和大面积败草破坏水质,需人工清除部分伊乐藻。为保护水草,精养塘中饲料应尽量撒开。定期使用芽孢杆菌,防止水草上积聚过多的污物。
三、合理投饲,科学管理
7月中下旬以来连续高温曝晒,白天池水温度普遍超过30℃,鱼、虾、蟹食欲下降,投喂量应降至计算量70%以下,可适当添加VC、免疫多糖和*酸菌粉等保健品,保障肝脏和肠道健康,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力。晴天中午鱼塘开启增氧机2-3小时,夜晚10:00开机至早晨,闷热、*雨天全天开机。虾、蟹池塘控制水草覆盖面积不超过60%,超过时应间隔除去部分水草,露出水面的伊乐藻,应割除草头,控制其在水面下30厘米处生长。适当排换池水,夜间开启微孔增氧机。
加强巡塘检查,仔细观察水产养殖动物活动和水质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四、预防疾病,合理用药
夏季高温季节,水环境变化剧烈,微生物的繁衍速度快,疾病多发,许多养殖户会使用消毒剂、除藻剂、杀苔剂、底质改良剂等来进行预防疾病和调节水质、底质。此时施用外用药物应酌情减量,因为水温越高,药物毒性越强,用药风险越大,用药后开动增氧机搅水,打破热成层,避免水体局部药物浓度过高造成对水产动物的伤害。此外,夏季很多池塘养殖水产动物处于“暗浮头”和“浮头”的应激状态,除增氧剂外,其它任何药物的使用都会对养殖动物形成**,造成损伤,应特别注意。虾蟹池换水后,通常会诱发虾蟹脱壳,此时不宜用药,特别是水温越高毒性越大的药物如硫酸铜等使用时更要慎重。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