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绿色水产养殖技术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水产养殖技术和基础知识?(水产养殖技术要点)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水产养殖技术和基础知识?
1、投饵率:100千克鱼吃多少饲料,用百分之几表示。如:投饵率为3%表示100千克鱼吃3千克饲料。2、夏花:鱼苗经过20-25天的培育,长成3厘米左右称为夏花。也有把这一阶段分成1.5-2厘米的乌子和3厘米的夏花两个培育阶段。3、一龄鱼种:夏花分塘后至冬天或翌年春天,一般长到10厘米以上称为一龄鱼种。亦称冬片、春片、仔口、新口。4、二龄鱼种:一龄鱼种再培育一年称二龄鱼种,亦称老口鱼种。5、水温:指水体的温度,一般用温度计测量,测量位置为水表以下50厘米。⑴ 水温是影响鱼类摄食和生长的第一因子。一般来讲,鱼类在1-33℃水温中都能生长,10-15℃为弱度生长期,15-24℃为一般生长期,20-32℃为适宜生长期,24-30℃为最适生长期;水温超过32℃,鱼类摄食明显下降;水温超过33℃,鱼类停止生长;水温超过36℃,鱼类开始死亡。草鱼在27-30℃摄食最旺,低于20℃,生长速度明显下降;鲤鱼在23-29℃摄食最旺,低于15℃生长受到抑制。⑵ 水温也是鱼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水温高低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和细菌疾病发在水温为25℃-30℃时传染性最强,32℃以上和18℃以下时感染减弱。而有些疾病,如水霉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和鱼波豆虫病通常在20℃以下发病,属于低温季节流行病。6、透明度:透明度是用测定萨氏盘(黑白间隔的圆盘)的深度来间接表示光透入水的深浅程度。⑴ 其大小取决于水的混浊度(指水中混有的浮游生物和悬浮物所造成的混浊程度)和色度(浮游生物、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盐形成的颜色)。⑵ 透明度的测定方法为:将黑白盘缓缓放入水中,当盘上黑白界线模糊时,水面到黑白盘的距离就是它的透明度,单位用“厘米”表示。⑶ 在鱼类生长季节,透明度应保持在20-40厘米之间。7、酸碱度:又称PH值,它是反映水体酸碱性的指标,是与水产养殖密切相关的重要水化因子和生态因子。⑴ 在常温下,PH<7.0为酸性,PH>7.0为碱性,PH=7.0为中性。⑵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PH=7.5-8.0的微碱性条件下是大多数鱼类获得稳产、高产较为理想的酸碱度。⑶ 在没有外来废水污染的情况下,PH值主要受光照、水温、有机物的含量影响。8、溶解氧:又称溶氧,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气,通常简记为DO,单位为mg/L(毫克每升)。⑴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在一天24小时中,16小时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⑵ 溶解氧多少往往是鱼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据统计,直接或间接缺氧致死的鱼类,约占养殖鱼类死亡总数的60%。⑶ 改善池塘溶氧条件的措施有:①根据季节、天气合理投饵施肥,防止鱼类浮头。②及时加注新水,以增加池水透明度和补偿深度。③合理使用增氧机,特别是应抓住每一个晴天,在中午将上层过饱和氧气输送至下层,以保持溶氧平衡。④施用无机肥料,特别是施用磷肥,以改善池水氮磷比,促进浮游植物生长。9、氨态氮:又称氨氮,是鱼类等水生动物主要代谢物及有机质**分解的产物。⑴ 氨态氮包括离子氨和分子氨,离子氨不仅无毒,还是水生植物较易吸收的氮肥;分子氨的毒性较强,对于水产养殖而言,分子氨应低于0.2mg/L。⑵ 分子氨和离子氨在水中可以相互转化。它们的数量取决于养殖水体的PH值和水温;PH值越小,水温越低,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其毒性越低,PH<7.0时,氨态氮几乎无毒;PH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的比例越大,其毒性也就大大增加;所以,如果氨氮已经超标,千万不要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否则,易引起氨氮中毒。⑶ 氨氮中毒特点:没有季节,没有昼夜,没有天气好坏之分;但多见于成鱼池、高产池、密养池及能灌不能排的鱼池。⑷ 氨氮中毒症状: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挣扎,游动迟缓,麻痹乏力;体暗,鳃乌,口腔发紫,粘液增多。最后活动力丧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氨氮中毒后,开启增氧机,池鱼四散回避,不敢靠近。撒泼增氧剂,浮游鱼群仍毫无反应。⑸ 控制氨氮超量的方法有:①换水。②合理施用磷肥。③全池泼洒沸石粉。④全池泼洒硼酸钠(硼砂)。⑤全池泼洒硫代硫酸钠。⑥全池泼洒生物制剂。⑦晴天中午打开增氧机曝气。⑧应急时全池泼洒食盐,干扰阻止氨氮继续入侵鱼体,然后立即加换新水。10、**酸盐: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在溶氧充足时可进一步**为无毒的硝酸盐,当溶氧不足情况下则生成**酸盐。⑴ **酸盐主要受水温,PH值和溶解氧影响,水温越高,PH值越大,溶解氧越高,则**酸盐的水平越低,反之亦然。⑵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酸盐应低于0.1mg/L。⑶ **酸盐中毒一般为慢性反应,表现为摄食量下降,鳃丝及鳃盖内表面血管呈暗紫红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动不安,体力衰退,游泳无力,鱼体柔软,背部底面呈**,某些代谢**功能衰竭,情况严重将导致死亡。长期处于高浓度**酸盐的水体中,草鱼会发生出血病。⑷ 控制**酸盐超量的方法同控制氨氮超量的方法。11、摄食性鱼类:指能直接吞食饵料的鱼类,如:草鱼、鲤鱼、鲫鱼、青鱼等。12、滤食性鱼类:指不能直接吞食人工饵料,只能摄取水中的饲料粉末和浮游生物的鱼类,主要指花鲢和白鲢。13、饲料系数:指生产1千克鱼所需要的饲料量。如饲料系数为2.0,代表吃2千克饲料长1千克鱼。14、三防:指防浮头泛池,防敌害侵扰,防洪涝逃鱼。15、四消:指池塘消毒,鱼种消毒,水体消毒,食场、饵料、工具消毒。16、八字精养法:1958年,我国池塘养鱼工作者将复杂的养鱼生态系统进行简化和提炼,形成了“水、种、饵 、密、混、轮、防、管”八个要素,形成了概念模型,简称“八字精养法”。⑴ 水: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水是鱼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这里主要指水质、水温、水深、水的透明度、水源情况等。管好水是管好鱼的基本条件。⑵ 种:包括优良的鱼苗、鱼种的繁殖培育,新品种引进驯化,苗种的提纯优选以及投入品种的合理搭配。苗种必须来源于经国家批准的苗种场,并经检疫合格。⑶ 饵 :包括投饵的方法、饵料的种类、配合饲料的配方、饵料与水质的关系、饵料与鱼病的关系等。饵料的使用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⑷ 密:指合理密养,因地制宜地确定科学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与鱼的种类有较大的关系。以草鱼为主养鱼的池塘密度要比鲤、鲫为主养鱼的密度稀一些。⑸ 混:指合理的混养搭配。包括不同品种的混养,以及同一种鱼大中小规格的混养。这样既可达到充分利用水体和天然饵料的目的,又为轮捕轮放打下了基础,还为第二年的生产准备了大规格鱼种。⑹ 轮:指捕大留小,捕大补小的操作制度,轮的目的是为了不断调整合理的池塘载鱼量,既充分利用了养殖水体,又能使商品均衡上市,提高经济效益。⑺ 防:指防治鱼病,防治虫、鸟、兽的危害,防逃,防偷盗,防止水源和水质的污染,防止水质的恶化和缺氧、浮头等,这是饲养管理中较为重要的措施,与水环境有密切的关系。⑻ 管:是八字精养的关键,以上叙述的七个方面的技术和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这个管字上。主要包括饲养管理,巡塘,看管拦鱼设备等。要管好养殖的鱼,不仅要求饲养人员有较好的技术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17、肥、活、嫩、爽:这四个指标为水质的感官指标。⑴ 肥:是指水中的浮游生物含量多,池水呈黄褐色和绿色,饲料养鱼与肥水养鱼不同,水质要求不要太肥,透明度在25-40厘米为宜。⑵ 活:是指水体在活动,水色早、晚有变化,早上淡,下午浓,俗称“早青晚绿”。⑶ 嫩:是指水体肥而不老,易消化的浮游生物种类多,水面有光泽,看起来比较舒展,不凝重。⑷“爽”是指水质清爽,无浑浊感,水体不清爽是鱼浮头,泛池的主要原因。18、四看:四看是指“看水温、看水色、看天气、看鱼类吃食情况”。四看是投饵量的现场确定标准,投饵时应遵照执行。⑴ 看水温:水温10℃以上即可开食,15℃以上可开始投嫩草、粉碎的贝类和少量配合饲料,水温20℃以上,可逐渐加大投料量,在鱼类发病水温和季节时应限制投料。⑵ 看水色:池塘水色以“肥、活、嫩、爽”为好,可正常投饵。⑶ 看天气:天气晴朗,池水溶氧条件好,应多投,而*雨天溶氧条件差,则少投。⑷ 看鱼类吃食情况:投料时根据鱼群争食情况适当调整投料时间和投料量,并借正常情况下早上10点鱼群争食情况判断水质的优劣。19、五定:五定是指“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查”。做好这“五定”是池鱼丰产的重要措施。⑴ 定质:是指投喂的饲料要新鲜、适口,营养平衡,不含病原体和有毒物质。在生产中,一定要选择优质饲料,不可随意变动饲料配方。⑵ 定量:是根据鱼体大小,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适当均匀投喂饲料,不能忽多忽少,每天的投饵量要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 般以投饵30分钟左右为宜。⑶ 定时:指投饵要有一定的时间,应准时投饵。精饲料和配合饲料养殖应根据季节,水温和天气等情况适当调整。高密度养殖投饵应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⑷ 定位:是指投饵要有固定的位置,使鱼类形成条件反射后方便管理。⑸ 定查:指鱼类吃食完毕后,一定要检查残饵情况,以便及时判断鱼的吃食情况,以确定鱼类有无反常行为。20、匀、好、足:在投饵时,应尽量满足这三个基本条件。⑴ 匀:表示一年中连续不断地投以足够数量的饵料,在正常情况下,前后两次投饵量应相差不大。⑵ 好:表示饵料、肥料的质量好。⑶ 足:表示施肥投饵量适当,在规定的时间内鱼将饲料吃完,不使鱼过饥或过饱。⑷ 必须强调指出,在当前饵料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为了降低饵料成本,充分发挥饵料的生产潜力,应坚持做到一年中连续不断的投喂足够数量的饵料,特别是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应坚持每天投饵,以保证鱼类吃食均匀。渔谚有“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或“一天不投,三天白投”的说法,形象的说明时断时续的投饵对鱼类生长所带来的影响。据统计,同样的单位投饵量(即每放养1kg摄食该种饵料的鱼类一年的投饵量),年投饵次数比正常少30%-50%(即每次投饵量多),青鱼、草鱼、鲂鱼、鲤鱼、鲫鱼的净产量比正常池低50%,滤食性鱼类的净产量比正常池低30%。因此,投饵必须坚持匀字当头,匀中求足,匀中求好的要求。
如何调控养殖池塘水色呈暗绿色?
养殖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水产益生菌(水产em菌)进行调水,稳定水质,防止水质变坏。益生菌是一类从宿主体内分离的正常有益菌群制成的活菌制剂及微生物发酵产品。 益生菌发挥功效是其菌体本身具有丰富的营养,且能够分泌拮抗物质与病原菌争夺黏附位点或营养物质等。因此在水产饲料中应用微生物发酵产品益生菌素替代抗生素等,不仅能促进水产养殖物的生长发育,还能诱化养殖动物的消化道,提高免疫力,抑制病原微生物,从而有效的预防或减少水产疾病的发生,保障水产品安全,降低水产养殖业的风险系数。
绿掌的养殖方法?
在养绿掌的时候,应使用通透性好的土壤,它并不是很喜欢阳光,养护的位置只要有适量的光线就行,无需全天见光。它在生长期需要水分支持,应该2-3天浇一次水,夏季可每天浇水,冬季则是每周浇水。而且,还要每周施一次肥,但不可使用浓肥或是未腐熟的肥料,以免烧根。
绿地球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花土:绿地球喜欢保水性比较好,并且具有一定肥力的松软花土。温度:建议将它放在20℃左右的环境之中。湿度:最好控制在70%-90%之间。水分:要及时补水,千万不能让土干掉。光照:应将它放在光照相对柔和一些的位置。施肥:生长季每2周施加一次。
绿**怎么养殖?
**的养殖条件
1、海藻繁殖,饵料丰富。
2、水清流畅、海水比重稳定,全年保持在1.020以上的海区。
3、底质为岩礁石块。
4、海区无工业污染、敌害生物少,且冬天无封冻、春天流冰的海域为宜。
**
**的繁殖方式
**是雌雄异体,可是它并不进行交尾。到繁殖季节,雄性和雌性的生殖腺成熟以后,便分别把**和卵子排到体外的海水中,卵子在海水中遇到**就可以受精发育,它的这种繁殖方式是和双壳类的繁殖很相似的。
一般在夏、秋两季繁殖,卵子受精后经过浮游的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以后沉于海底**成幼鲍。**的生长比较慢,一年后贝壳大体可达2—3厘米,二年后大的可达4—5厘米。壳长10厘米以上的**大约要长六、七年。
**
**的养殖方式
1、海上筏式养殖:养殖器以多层式养鲍笼较好,多层式养鲍笼直径45~50厘米,高100~200厘米,4~10层塑料盘由铁棍及塑料套管联成一体,层间距20~30厘米,外包有带拉链的网衣。投饵、管理、更换网衣等均很方便,饵料以海带等海藻为主。
2、海底沉箱式养殖:养殖器材为2米×2米×0.8米钢骨架大型网箱,下沉于海底进行养殖,也有的用上侧及两端开口,中间带若干交错排列的横隔板,开口部分有带拉链的网衣的水泥槽,下沉于海底进行养殖,饵料以投喂海带等海藻为主。这种养殖方法鲍的栖息环境比筏式养殖稳定,生长效果也好,但投饵、管理难度比较大。
3、海边围池式养殖:在潮间带选择条件适宜的地方,围堤建池、池内放置石块,水泥板,瓦片等作鲍的附着隐蔽物,向海一侧的池壁上部留有若干个通水口,作为张落潮时池内与外海水的交换通道。落潮后应使池内海水保持1米左右的水深,饵料以海藻为主。
4、陆上人工养殖
①多层式水槽养殖:采用多层式长条形浅水槽,并与网筛,附着板等器材配套使用。水槽宽0.5~0.7米,深0.3~0.4米,长度一般在1~10米间,层间距0.5米左右,饵料有的以海藻为主,有的以配合饵料为主,养殖密度3~5厘米鲍每平方米200~400个,大于6厘米鲍每平方米100~150个。
②池内塑料箱养殖养殖池面积为20~40平方米,深1~1.2米的水泥池,塑料箱为长39厘米,宽30厘米,高12厘米的专用养鲍箱,每5~7个箱上下叠为一叠并加以**,各捆立放于池中并排列成排,各排间留有操作通道,日给水量不少于培育水体的3~6倍,24小时连续通气,饵料为鲜海带或干海带。
绿色无公害肉猪养殖配套技术?
1.1加强标准化无公害养猪场
实现无公害生猪养殖,首先要从无公害养殖场建立入手,应遵循相应的建设标准规范性建设。应确保选择高地且干燥处作为建设地,且要做好排水设施,做好防疫控制,确保排水与防疫具有地理便利。同时,不可将无公害养殖场建设于屠宰加工场或化工厂附近,也应远离人员密集区或交通主干道,应在猪场外侧进行防疫沟渠的挖掘并建设隔离绿化带。应做好养殖场的内部规划布局,将生产区规划于上向风处,而污水或病死猪处理区应设置在下风向处。应单独进行养殖场内的净道与污道建设,避免二者存在交叉。确保饮水、排污以及粪便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且应在饮水设备上安设自动饮水嘴。应设置不少于7m2的生猪运动场地。
1.2科学选购仔猪
仔猪是无公害生猪养殖实现的重要基础,需选择杂交仔猪,这是因为杂交猪会保留多亲代的优势基因,抗病能力较高,可实现生猪养殖产量与质量的提高。同时,杂交仔猪对饲喂与饲养管理不具备较高要求,可实现无公害养殖成本的有效降低。仔猪选购时,应重点观察其进食情况、精神状态,并对其体态特征进行了解,以免采购到带病猪而影响养殖效果。同时,养殖户应加强对仔猪来源的了解,从信誉良好的农户处进行仔猪的采购,尽可能从正规养猪场引进仔猪。
1.3依据无公害养殖标准严格开展养殖
引进仔猪后,应选择青绿饲料作为前期饲喂饲料,应对每次的饲喂量进行合理控制,同时还应保持饮水的净洁性。饲喂2至3天后,若猪无明显的病理性体征变化,则可采用营养型饲料进行饲喂。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喂食原则,在其采食习惯养成后再逐步采用正常饲喂方法[1]。饲养管理中,应为生猪提供纯净无污染的水源作为饮水,以免因摄入了被污染水源而使引发生猪感染疾病。此外,不可使用违禁类的药品或添加剂,以确保健康养殖理念的科学践行。针对瘦肉型生猪养殖时,应采用限制性饲喂法,通过自由采食而使生猪得到快速生长。
1.4严格开展防疫工作
1.4.1制定科学规范的免疫流程
免疫程序的规范是无公害生猪养殖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应以防疫法律要求为依据,严格进行免疫接种工作的开展。应遵从动物防疫部门的监督与指导,对免疫流程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完善,将猪蓝耳病、猪口蹄疫病等几类易发性疾病作为免疫工作的重点。同时,应加强对生猪的抗体监测,从而避免生猪出现严重的疾病。此外,应对猪群的健康状态予以实时的关注与监测,定期开展健康检查,若部分生猪出现体温异常升高、皮肤泛红变紫或不爱进食等明显症状时,应立即向上级动物疫病管理部门汇报,由其针对性做出科学有效的疫病预防与控制举措。
1.4.2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
消毒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保证致病菌有效杀灭的重要举措,同时,消毒时科学选用消毒药剂也十分关键。通常应用率较高的消毒药剂为氢**钠与次氯酸钠,此外福尔马林药物也较为常用,这几种药剂均可起到良好的致病菌灭活效果。同时,可根据待消毒物品的种类选择对应性的消毒药剂进行灭杀消毒以针对性杀灭病菌。如可利用浓度为10%的苯基苯本分或戊二醛等针对养猪场内的饲养用具或车辆进行消毒;可利用碱类消毒剂或氯化物消毒处理木质设施或水泥地面[2]。利用酒精或碘化物作为场内人员的消毒药剂。
绿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绿曼喜欢明亮的散射光,忌强烈阳光直射,养殖过程中,每年5-9月份要遮荫50%,冬季可以搬到光线明亮的为主,多晒太阳,注意要定期转动花盆,以免绿曼茎叶歪倒。养殖绿曼,土壤是关键因素,最好提供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盆栽过程中每隔1-2年要翻盆一次,然后换用一半的旧土,促使绿曼后期更好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