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养殖石蛙苗技术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养殖石蛙需要什么条件?(养殖石蛙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养殖)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养殖石蛙需要什么条件?
人工驯养的石蛙由于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它建一个什么样的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先选择好场地,然后在着手建造养殖池,这时候大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养殖环境必须近似于石蛙的野生环境,还有就是要便于人工的管理。 养殖场地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一般来说,石蛙喜静怕闹,应尽量避免在噪声较大的工厂和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旁边建厂,防止石蛙受惊,影响正常生长。养蛙厂的附近要有充足的水源,江河、湖泊、水库、**水都可作为养蛙的水源,但水源要求无污染,PH值以中性和略偏酸性为佳,最适宜的PH值在6-7之间。 养殖池的规格要求 养殖池主要包括孵化池、蝌蚪池、蛙池,一般建造在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没有太阳光直射,建池时应尽可能符合石蛙的生长习性,为石蛙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孵化池面积1-2平方米,池高0.8m,水深0.5-0.6m,蛙卵孵化时对水质要求很高,为了确保水质清新含氧量足,最好能够24小时连续流水养殖。 蝌蚪池面积2-3平方米,池高0.8m,水深0.3-0.5m,每池应饲养同样规格的蝌蚪,在蝌蚪**时应在池内放入木板,让它漂浮于水面之上,以便能让**过程中的幼蛙跳到木板上休息。 蛙池,蛙池建造以长方形为好,面积一般以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m,池内设有可供石蛙休息的石屑,石屑上盖有石棉瓦,瓦下光线*暗,白天蛙就可以躲到瓦下休息,池内水深一般在0.1-0.2m之间,池底略微倾斜,池内水陆面积比大约为3:1,池上设有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或敌害生物入侵。 石蛙的自然繁殖期一般在4-9月,5-6月是产卵的高峰期,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的不同多少也会有些差异,石蛙的年产卵量很大,在500-1000粒左右,但是自然繁殖的成活率很低,在生产中大多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 种蛙的选择 种蛙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卵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是否能育出成批规格整齐、健壮、活泼的种苗,因此种蛙应该选择身体健壮、个体较大、皮肤光滑、发育良好的成蛙。种蛙要求没有残疾、没有伤痕,一般选用2例蛙,雌蛙体重200g以上、雄蛙体重250g以上就可以选择用做种蛙。 配种和产卵 每年的4-9月份,当水温达到18℃以上时,石蛙的繁殖期来到了,石蛙配种雌雄比例为1:1,种蛙一般在夜间抱对,配种时,雄性强有力的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脊加强雄性的固着力,拥抱**对用来配种的雌蛙是必要的,雌蛙将卵排除体外,雄蛙**于卵上,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呈圆球形,乱外的胶质膜粘性强很多卵粘附在一起,常成锁状漂浮在水中或粘附在池壁上。 人工孵化 在繁殖季节,每天早晨要加强巡池,石蛙排卵1小时后应将卵块取出。受精卵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这个时期要求环境生态条件稳定。我们在捞去受精卵时必须仔细轻缓,注意保持卵块的完整性,以免造成卵块破碎降低孵化率。我们把受精卵从孵化箱放入孵化池中,还要进行翻卵的工作,受精卵黑色的一端为动物极,白色的一端为植物极。孵化时,我们应用铁丝使黑色的一段朝上即动物极朝上,白色的一段朝下即植物极朝下,这样就能保证受精卵的成功孵化,在孵化过程中同一批卵不能分开孵化,大约经过1到2周的时间,这些受精卵就可以完全孵化为石蛙蝌蚪了。 从蛙卵孵化出来的第1天到80天左右的时间属于石蛙的蝌蚪阶段,你瞧,它们都比较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敌害的抵抗能力都比较差,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蝌蚪成活率的关键。 一、放养密度 当蝌蚪在50px以下时,一般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00-1000尾;当蝌蚪长到50px以上时,放养密度应变为每平方米200-300尾。如果经验不足,放养的密度可以适当降低一些。 二、饵料投喂 小蝌蚪孵出后通常吸附在池底,很少活动,也不觅食,3天后活动量增加,并开始觅食,蝌蚪的消化机能弱。在20日前我们只能以牛奶等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来投喂,每天早晨9点和下午5点各投喂一次,投喂量按照每1000尾蝌蚪投喂10ml牛奶。20天后我们转用人工配合饲料来投喂,这种饲料具有营养全面的优点,可以促进蝌蚪的快速生长。当蝌蚪长到50px时,投饵量为在池蝌蚪体重的8-10%;当蝌蚪长到100px以后,按在池蝌蚪体重的6%投喂。在生长过程中,一般视蝌蚪的摄食状态来确定投喂量,以食欲减弱时为度,每次投喂宜分批缓缓遍撒,等抢食完前批饲料再撒下一批,直至喂饱不吃为止。 三、水质管理 蝌蚪池一般面积较小,放养密度较大,饲料投喂多,因而水质容易恶化,所以蝌蚪池应在3-5天内少量换水1次,每次换掉池水的四分之一,15天左右应全池换水一次,要彻底清除池底残卵、食物废渣等。另外,为了防治水质恶化,每周还要用100-200pp
石蛙养殖一亩地投多少?
一:一亩田直接在四面围网养殖,可以模仿生态养殖,平均方苗1公斤每平方米,如果生长好的话,一亩田放苗667公斤,翻1-2倍的话就可以出1334公斤--2001公斤。二:如果网箱面积有一亩田的话,每平方米2公斤,可以投放苗种1334公斤三:如果改用水泥池无土养殖的话,可以按照每平方米2.5公斤来投放苗种,即可投放1667公斤。 具体能出多少,还跟你喂得苗种以及生长情况,时间长短!!
龙门石蛙养殖?
棘胸蛙,又名石蛙、石冻,其肉质细腻鲜美,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是闽西人餐桌上的美食。由于过度捕食,其数量急剧下降,导致水源地种群资源缺失,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2008年戴红卫投资兴建了红树林棘胸蛙养殖场,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林下经济生态圈。石冻野性十足,对生长环境要求特别苛刻,许多人尝试过人工繁育养殖石冻都没有成功。刚开始,戴红卫也因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养殖技术,石冻成活率很低,没有经济效益,许多亲友都劝说他早日放弃。 戴红卫不气馁,沉下心来摸索石冻的繁育、喂养规律。他从早到晚趴在养蛙棚的水沟里仔细观察、研究石冻的生活、觅食习性,模拟、改进原生态的石冻的生长环境,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终于探索出一整套高效低廉的石冻仿生态养殖技术。2013年,他的石冻养殖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同年,还获得全国农技(渔业)推广示范县“渔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称号。2014年,红树林棘胸蛙养殖场获得了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颁发认可的“福建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 目前,农场培育的“金线蛙”,在龙岩和闽南地区尤为畅销,年供种苗3万只,年产蝌蚪20万只以上,年产值达到160万元。同时带动了新罗、上杭、武平等地100多户农户养殖石冻,龙岩、江西、广西等省的石冻养殖户也时常会来这里学习技术、采购石冻种苗。 为了帮助周边群众致富,戴红卫免费为周边贫困户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并向贫困户赠送蛙苗3000多只,蝌蚪1.5万只,让贫困户学成技术之后,发展养殖。这几年,他还通过“增殖放流”的方式向新罗、上杭、漳平、连城、武平等山区、山涧投放蛙苗2万多只,取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下一步他打算扩大石蛙养殖规模,筹建第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利用刚成立的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展石蛙养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刚上岸的石蛙苗怎么会死?
因为石蛙苗还小,离不开水,就像刚出生的婴儿离不开大人一样
石蛙和牛蛙的区别?
石蛙回捕:在人工仿自然生态养殖中,由于养殖的面积较大,石娃所栖息的场所也较多而复杂,对其回捕有所不便, 养殖户多采用三种回捕方法。(1)掏洞法。石蛙白天都伏在洞*里,而且喜欢群 居,可用一个大抄网或手网将整个洞*罩住,再拆开洞 *的石块,洞*里的蛙就会纷纷逃入网里。所以,洞* 要建造成能活动的,便于回捕。(2)照捕法。利用石蛙昼伏夜出和畏惧强光的天性, 夜晚用手电筒或矿灯进行照射,石蛙看见突如其来的强 光,会一动不动地坐在原地,先用抄网将蛙罩住,再从 抄网里将蛙捕捉,最好在投喂饵料时用手网“一网打 尽”,有时一次就捕净一个水池的蛙。(3)排水法。冬季的石蛙大都潜入深水池的泥土中 冬眠,只要将池水抽干,用手轻捏池底泥土,即可捕净 池中的越冬石蛙。用来作种苗的石蛙不宜在冬季回捕, 以免遭受冷冻影响第二年的繁殖,所以冬季排水回捕时, 要留足一定数量的水池不要惊动。
如何养鹧鸪鸟?能大量养殖吗?
鹧鸪饲养需要什么条件,有哪些养殖模式,如何进行管理鹧鸪也是很常见的一种鸟类,有着非常多的饲养范围,现在的鹧鸪主要用来作为肉用养殖禽类饲养,同时也是蛋类养殖目标。它适应很多的养殖环境,可以在露天的情况下饲养,也可以使用封闭式的模式来饲养,都是可行的。如果规模不大的话,比如家庭式的饲养模式,大概一批次饲养一千只左右,养殖的面积也不需要很大,大概二十平方就足够了。如果是大规模的养殖,可以充分的利用废弃厂房和闲置仓库来饲养,能够很好的节约养殖成本,有利于提升效益。在饲养的时候,需要注意用水用电的保障,而且最好是交通较为方便,距离工厂较远,附近没有污染的地方。选择的房子最好是有通风条件,并且面朝南,顶高超过三米,方便空气的流动,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安装通风扇。因为鹧鸪的代谢速度很快,如果通风不好的话,就会产生很多的有害气体,就可能会影响到鹧鸪的发育了。在养殖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育雏措施,这是最基础的,最有育雏水平达到了,才能节省成本,并快速的扩大养殖规模。一般饲养的时候,可以在育雏室中操作,一个简单的育雏室,一次性可以孵化一百只以上。也可以自行建设育雏箱,使用木材来订做,然后使用电阻丝的方式来加热,注意要设置温度调节器,在温度变化的时候,可以自行的调控。一般在育雏室中,孵化两天就可以出一批小鹧鸪了。等到饲养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放入到笼子中进行饲养了,饲养的笼子也非常的常见,可以直接购买鸽子养殖用剩下的笼子,一般笼子上下可以分为两层,下面一层可以放置盘子,用来承接粪便,并且要在笼子上悬挂喂食器和饮水器。在笼养大概一个月到两个月左右,就可以按照行情来上市销售了。一般要保证同批次的一起销售,不管是否达到标准了,都不要继续的饲养了,不要把一些小的留下来,继续养殖,这样是没有饲养效益的。在每次上市之前,还需要把种群中比较健康的个体留下来作为种鹧鸪使用,一般雌雄的比例控制在三比一左右。种鹧鸪的饲养主要喂养精饲料,多补充一些钙元素,可以提升产蛋的质量。
刚出的小鹧鸪怎么养?
1鹧鸪野外繁殖率很低,野生鹧鸪一年繁殖两次,一般一次产蛋五只,鹧鸪苗刚出壳四个小时就可以跟着母鹧鸪觅食。鹧鸪的人工繁殖还没成功。全世界没有规模养殖鹧鸪的案例。南方的广东、广西等地有零星养殖,作为媒鸟和观赏鸟。大部分是野外捉回来的鹧鸪苗或野外捡鹧鸪蛋回来孵化的。鹧鸪是省级保护鸟类,市场出售的商品鹧鸪很少,市面看到的所谓的鹧鸪绝大部分是用石鸡假冒的。2产蛋野生鹧鸪一般在3~6月产蛋繁殖,属季节性繁殖,人工养殖产蛋率跟野生鹧鸪相差无几,产蛋率很低,控制的良好条件下,繁殖季节延长。但无法一年四季产蛋,年产蛋量为20左右枚。鹧鸪繁殖性能的高低,除受亲本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外界环境如营养、管理等因素影响。3性成熟雌鹧鸪比雄鸱鸪性成熟早,雌鹧鸪性成熟期200~240天,雄鹧鸪要推迟2~3周。因此,对雄鸱鸪必须提前增加营养和光照。4配对在野生条件下为一雄一雌配对,人工驯养,可一雄多雌组群,采用自由交配的方式。5雏鹧鸪-种鹧鸪选择方法饲养鹧鸪必须先要对所有饲养的雏鹧鸪进行个体选择,特别是作为种用鹧鸪,雏鹧鸪品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生长发育、成活率及饲料费用,而且直接关系到生产性能和种用价值。选择雏鹧鸪应以体质健壮有神,发育良好,两腿稳健有力,羽毛色鲜亮清洁,个体体重在12克以上,头小适中,脐部收缩良好,食欲旺盛,增重快,叫声洪亮,泄殖腔附近无粪污染,一般可选作商品鹧鸪饲养。准备将来留作种用的鹧鸪苗除上述标准外,还要挑选个体大、发育好、体重适中、活力强、眼大有神、行动灵活、站立姿态正常、体羽整齐、喙短稍弯曲、头颈匀称、背部和**宽且两者平行,胜部硬直、脚趾齐全正常。挑选出来符合上述条件的雏鹧鸪,为培育生产力高的合格种用鹧鸪打下良好基础。凡是体质较弱、发育较差、体重过轻、肩尾低拱背、跛行或行走不稳、动作迟缓、羽毛松乱、绒毛缺少光泽,无尾羽、泄殖腔附近不干净,如将雏鹧鸪捏在手中无力挣扎或不挣扎、喙狭长、眼睛瞎或有毛病、喙过弯、上下喙闭不紧,背、胸不平行,脚趾弯曲的,均不宜留作种用。挑选淘汰的失去种用生产性能价值的雏鹧鸪,可另作育肥肉用商品鹧鸪饲养处理。肉用鹧鸪饲养到平均体重达500克是生长最适宜的鹧鸪龄,这时饲料报酬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