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如何选择好的养殖项目环境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生猪养殖:怎么选择一个最佳养猪场所?(什么样的猪场养猪好)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生猪养殖:怎么选择一个最佳养猪场所?

建一个年出栏500头猪圈,按照合理的单层建设为准,屋顶采用隔热彩钢板,屋梁采用钢结构,合理的种群密度,大概需要建筑面积800平米,总需要土地大概2000平米(单栋加上屋檐建筑面积为401.5平米,2栋面积为803平米,每平米建筑成本在280元左右。拓展:养殖技巧: 1.生猪养殖场选址应选择交通、水电方便的城镇郊外,可以节约运输和建设成本。一般要求距离交通主干道300~500m,地势比较高燥,有一定坡度的山地较好,适合种草且租金便宜。场地大小要根据养殖规模确定,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2.生猪养殖场建筑要求生猪养殖场的修建应以科学、实用为原则,使牛能生活在冬暖夏凉的环境中。舍内牛床位密度适中,育生猪养舍以每头45m2为宜,且供水、供料操作方便,易搞清洁卫生; 3.生猪养殖场产房外,均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修建成简易舍。可采用人字形水泥瓦房顶,全敞式的房屋结构(其中三面墙用1.2m高的围栏替代),冬天只需用厚纤维塑料布在其三面围栏外悬挂即可,替代墙壁以降低成本。

想搞个生态养殖场因该怎么选址,怎么开始?

第一,远离禁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第二,选址要远离河流、化工企业、屠宰企业、养殖企业等。第三,选址土地要符合设施农业用地规定,不得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上述三点是近几年强拆场官方的依据。建议提前做好环保设施预留地和发展用地,避免日后处理压力增大。

养猪要选什么样的环境好?

生猪养殖:怎么选择一个最佳养猪场所?

中国养猪环境因为非洲猪瘟**的侵入、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限制等最新动态,使得猪场选址,与传统的猪场要求选址交通便利、不靠近屠宰场和市场、不靠近饮用水源地等,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目前养猪选址首先在法律允许的养殖区内划定,不准进入禁养区;最好在生物安全屏障区内,防治非洲猪瘟等**的侵入!一般的选址环境要求如下,仅供参考!一. 猪圈舍宜建在地势高、排水良好、座北朝南、背风向阳、干燥、通风、僻静的地方,做到冬暖夏凉,以减少饲料消耗。必须适度考虑交通便利,但若离公路太近建场,易造成疫病传播和受噪音影响,与公路的距离至少应在100米以上。此外,猪场应远离村庄和畜产品加工厂,并处在居民区的下风或偏风向。其土质要求坚实、渗水性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猪场附近有充足、干净的水源。为了将来生产规模的扩大,场地上还要留有余地。  二.建筑布局:①公猪舍应建在猪场的上风区,并远离母猪舍,避免公猪闻到母猪的气味而*动不安。②肥育猪舍应在场门附近,方便出场销售。 ③饲料加工室和储料室应建在一块,连接有运输车辆能够抵达的道路,并与母猪舍特别是怀孕母猪舍保持较远的距离。 ④生活管理区安排在上风头猪场一角,最好独成一院。 ⑤运输粪便、饲料和生猪的道路不要交叉,以免造成污染。 猪舍间的距离保持在猪舍高度的2倍以上,中间可以种植落叶乔木,实现夏有树荫冬有阳光。场门设消毒池,消毒池与大门等宽,长度大于车辆轮胎周长。 三.不同猪舍之间的平衡:如果是自繁自养,需要建设的猪舍大体有断奶仔猪舍、后备母猪舍、妊娠母猪舍及带仔母猪舍和公猪舍、肥育猪舍、各类猪舍数量间应达到平衡。 就1个饲养母猪30头、年出栏肉猪600头左右的猪场来说,需肥育猪舍15间(每间10头,每头0.5~1平方米,饲养期3个月),断奶仔猪舍5间(每间15头,每头0.2~0.3平方米,饲养期1.5个月),妊娠后期及带仔母猪舍10间(每间1头,每头6平方米,饲养期2个月)、后备母猪和妊娠前期舍4~10间(每间2~6头,每头1~3平方米),公猪舍1~2间(每间1头,每头8平方米)。  四.猪舍设计  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经济效益,猪舍设计应从猪只生长、繁育方面发掘潜能,对公猪舍、母猪舍、母诸分娩舍、保育舍、肥猪舍的各个方面不断进行规范。在进化过程中,猪已经对气候环境建立了很强的适应能力,但在集约化养猪场,猪的适应能力会明显下降,所以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猪舍的规划不但与猪场管理效率有关,而且与疾病控制,污染防治等密切相关。      1. 公猪舍的设计与注意事项     公猪舍的设计,应考虑维护公猪的肢蹄和**的健康,从而保证有正常的配种能力和良好的**品质。      1.1 维持公猪正常繁殖性能 猪场饲养公猪的目的在于有良好的配种性能和种用体况,能正常配种繁殖。因此,要避免公猪栏内有伤害公猪繁殖性能的设施。例如:不应让其养成轻易爬栏自*等恶癖,从而出现无成熟**现象;公猪栏过分狭窄则会导致**磨擦而受到创伤,以致影响繁殖性能。      1.2 避免高温环境对公猪的影响 高温会严重影响公猪的繁殖性能。因此,公猪舍一定要考虑到降温设施,例如屋顶安装绝缘材料、洒水或舍内淋浴设施、通风设备,甚至空调等设备。      1.3 设计中防止猪栏损伤肢蹄 公猪配种时不论自然配种或人工采精,支撑体重最重要的部位就是后肢。为防止公猪肢蹄损伤应注意:第一,所有地面材料均应考虑清洗或排尿后地面仍能防滑。第二,地面不宜过于粗糙,以免磨伤肢蹄。第三,公猪栏应避免使用条状地面,宜采用不过滑或过粗糙之水泥地面及高压水泥砖地面。第四,公猪栏不宜过低,栏高以130cm为宜,以免爬跨。      1.4 公猪栏不应靠近待配母猪栏 母猪每天能看到公猪或闻到公猪气味,有助于**母猪**。但对公猪有一定损害。      1.5 公猪栏舍应易于管理 第一,公猪舍内应设置采精间、化验室及**品质检测室。第二,公猪体壮力大,设备要坚固耐用不易破损。第三,舍内应排水良好,地面斜度应以1/30为准;亦即每30cm之距离应有1cm之落差。      1.6 应有充足的运动空间 公猪每天要有适度的运动方可增强体质,提高**品质,维持其正常的繁殖性能。一般运动场宜采用沙土地面或水泥地面,大小与栏舍面积相当。      2. 母猪待配舍(怀孕母猪舍)的设计与注意事项     待配舍(怀孕母猪舍)主要用于饲养断*母猪和妊娠母猪。设计时应考虑便于管理,防止流产、损伤肢蹄等。      2.1 促使断*母猪早日** 待配母猪可以采用并栏、公猪**、激素治疗及母猪群养等多种方法,一般以每群饲养3~4头效果最佳,也可将公猪栏安排于母猪栏附近或每天将公猪赶至母猪栏中以**母猪**排卵。      2.2 控制母猪采食量 母猪的肥瘦程度可由采食量来控制,避免母猪因争食而导致采食量过多或过少。母猪过肥,易造成卵巢脂肪浸润,影响卵子成熟和正常**;过瘦,则易引起内分泌失调,使卵泡不能正常发育而影响**配种。母猪配种体况一般以八成膘为宜。      2.3 防止胚胎或胎儿死亡 据生产实践,高温环境会导致母猪食欲下降,引起配种后21天内未着床而使胚胎死亡及导致配种80天后至分娩间胎儿死亡。母猪栏舍高度应适当,避免母猪爬栏或混群争斗而引起流产。母猪栏舍最母猪栏舍高度应适当,避免母猪爬栏或混群争斗而引起流产。母猪栏舍最好装置自动化同步饲喂系统,以利母猪安静,防止流产。      2.4 防止母猪肢蹄损伤 母猪栏舍宜采用高压水泥地面或部分条状地面,以防损伤肢蹄。笼养母猪一般笼长252cm(含约50cm之饲槽空间),宽60~65cm,高100cm。      2.5 易于管理 母猪栏舍,第一,应易于周转调动。第二,应排水良好,地面斜度以1/30为宜。第三,应将饮水溢流排水管道和排粪尿管道分开,以减少粪尿中含水量。第四,降低噪音影响。第五,易于清洗消毒。      2.6 避免高温 降温措施可采用通风设备或间歇性淋浴外加通风等。一般每隔40~50分淋浴3~5分,并于每次淋浴后自动开启通风设施。淋浴设施不宜装置太高,以免增加舍内湿度和淋湿饲槽内的饲料。 3. 分娩舍(产房)的设计与注意事项     分娩舍兼容母猪和哺*仔猪,其对环境之要求各自不同,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各点。      3.1 防止母猪压死仔猪 由于母猪体型大、行动迟缓、视觉范围较小、个别母猪性情急躁,而初生仔猪体质较弱,易被母猪起卧时压死。为防止母猪压死仔猪,应采用防压架或限喂栏(可用镀锌管做成高架产床,长2.1m,宽1m,地面采用铸铁板)。      3.2 仔猪保温 仔猪出生后最适宜环境温度为30~32℃。由于初生仔猪被毛稀疏,调节体温能力差,在寒冷环境下往往消耗自身能量维持体温,致使其抵抗力减弱。因此,初生仔猪应给予充分保温。一般设保温箱长1m,宽、高各60cm,悬挂150~250的红外线灯或60~100瓦白炽灯,灯高离地40~50cm。      3.3 防止猪舍潮湿 潮湿环境下,机体抵抗力减弱,发病率增加,易引发多种传染病。分娩舍应保持干燥,采用条状或网状地面或将产床的床面提高至距地面50cm。      3.4 保持空气新鲜 分娩舍应保持空气新鲜,可用风扇等设施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气等。分娩舍内氨气的最高限量为26g/立方米,硫化氢为6.6g/立方米。      3.5 防止仔猪和母猪肢蹄损伤 分娩哺*猪舍使用条状、网状或铸铁板地面时,要注意防止损伤肢蹄,易于粪尿落下地面即可。      3.6 注意清洁卫生 分娩舍应便于清扫和舍内环境消毒,防止湿度过高,以利减少仔猪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4. 保育舍的设计与注意事项     保育猪只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但消化**尚未发育健全。加上饲料条件的改变(母*→固体干粉料)、生活环境的变化(产房→保育舍),因此在饲养管理、防疫等方面应特别细心,尽量减少各种应激。      4.1 注意保温 体重7~8kg的离*仔猪进入保育舍后,环境温度应维持在24.5℃,20~25kg时维持在23.0~24.5℃。      4.2 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第一,注意防潮:保育猪易受病原菌感染而发病,因此舍内应保持干燥。第二,注意空气清新,环境卫生。最好以木板或电热板作为床垫,以防仔猪腹部受寒及损伤肢蹄。     4.3 注意栏舍建筑 第一,每栏饲养密度不宜过高。一般每栏饲养以不超过25头为宜,以免引起应激。第二,保育舍最好采用网状地面,以免外寄生虫繁殖危害。第三,栏舍高度要适中,防止仔猪跳栏,栏内最好设置铁环玩具,避免咬斗、恶食癖等现象的发生。      5 肉猪舍的设计与注意事项     饲养肉猪的最大目的是生长快、饲料报酬高、屠体品质好、饲养周期短及死亡率低。栏舍建设应考虑提供适宜环境,减少饲料浪费等。      5.1 适宜的温、湿度 饲养肉猪,体重60kg前,最适温度为16~20℃;60~90kg为14~20℃,最好不低于12℃;90kg以上为12~16℃。相对湿度为40%~70%。      5.2 适宜的栏舍面积 肉猪一般以群养为宜,每群以不超过25头为佳。每头猪所需栏舍面积为1.0平方米左右,条状地面为0.9平方米左右。      5.3 猪舍清洗方便 肉猪管理以清洗猪舍最为耗时,因此设计时应考虑如何减少冲洗时间。实地栏舍应有适当的斜度,使排水顺畅;条状地面应使粪便易于掉落沟内,同时还应避免损伤肢蹄。      5.4 减少饲料浪费 饲料槽的设计与置放正确与否,均会影响肉猪采食量及饲料的浪费量。肉猪采食的能量=维持需要+增膘长肉。一般随体重的增加,维持消耗相对增加。因此,肉猪肥育期不宜无端延长,以免浪费饲料。90~100kg左右出栏。      5.5 控制舍内有害气体 及时清除粪尿,通风换气,以利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干燥舒适的环境条件才能使肉猪保持旺盛食欲,获得较高的增重速度和饲料转换率,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一个新猪场,需要1-2年的生产磨合,才能达到全负荷生产!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