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高密度养殖淡水鱼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淡水鱼养殖(淡水鱼养殖品种)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淡水鱼养殖

养殖淡水鱼怎么养殖

一、淡水水产品市场分析

综合分析省内外水产批发市场2002年行情,普遍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低档的四大家鱼在为人民菜篮子作出了重大贡献后,近年来量增价跌,价格上升已是“回天乏术”。

二是名优鱼如加洲鲈、鳜鱼等价格都存着市场调整的周期性,近几年虽是稳中有跌,但还能保持一定的价格优势。

淡水鱼养殖

三是甲鱼消费市场日趋成熟:鳖价稳定,销售量增加,企业(农户)效益有所提高。如桐庐县甲鱼养殖场(户)亏损面从去年的70—80%,今年只有10%亏损。温室甲鱼与外塘甲鱼始终保持4—5元/公斤价格差,消费者已进入质量消费,品牌鳖销售量增价稳。

四是河蟹市场价格二级分化日益明显:一方面大规格优质河蟹价格依然高高在上,另一方面小规格蟹价始终在低价位徘徊,甚至出现高峰期的小规格河蟹价格(12元/公斤)低于大规格克氏螯虾(16元/公斤)的现象。

五是出口型品种,如鳗鱼、虾类、罗非鱼等受国际市场影响,价格有大起大落的市场反映,其中又以虾类最为明显。

六是以四大家鱼等为主的低档品种、河蟹和本地区不能自然越冬的品种,每年10—11月由于产品供大于求,价格往往跳水。

七是随着水产科技的提高,北方大力发展淡水养殖,现在是南苗北运多、而每年低档鱼北运逐渐减少。

八是休鱼期对淡水市场价格影响不大。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对策

一)掌握市场信息,做好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企业定位,及时调整养殖结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早、人早我优、人优我廉”,在经营理念上实现四个转变:

1、转变传统渔业经营理念,从“渔——贸”的习惯向“贸——工——渔”转变。增加产品文化含量,实施品牌战略。树立与提升企业、产品形象的价值,在知名度提升的同时,提升美誉度,获取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双丰收。

2、转变传统养殖的品种,从养殖低档、低值、低效益的品种向名、优、新品种、出口型养殖品种转变。拓展产品市场,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销售方式。

3、转变传统的养殖模式,即从年头放养、年尾收获的传统方式向适时放养、适时上市转变,以避开每年水产品价低时期集中出售产品。

4、转变落后的养殖方法,从以猪、鸭等粪便喂养的低投入低产出的方式,向投喂优质全价饲料的健康养殖方式转变,积极发展个性化养殖。

(二)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水产养殖

水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养殖环境受“三废”影响而越来越差。新问题、新品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只有善于学习、善于研究新问题、接受新事物、善于利用、使用人才和善于掌握信息的人才能在竞争中产于不败。

1、实施水产种苗工程,建立引种育种、良种繁育基地,引进、繁育、推广优质种苗,以提高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

2、推广无公害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利用免疫和生物技术成果,进行病害控制与养殖环境修复。如使用微生物制剂以改善养殖环境,改善生物机体代谢,调控体内环境,激活免疫系统,提高生物免疫力等方法,进行生态防病,减少发病,提高成活率。科学用药,选用符合水产品生长的营养均衡的优质饲料,加强品质管理,生产出规格、质量符合市场需要的无公害、绿色产品。

三)规模化、集约化和贸工渔一体化是渔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市现有含水产或水产类市级龙头企业16家,各种水产行业协会也日益增多,渔业正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和渔工技贸一体化方向发展。但目前还存在着许多家庭养殖形式,难辞传统养殖的习惯,导致技术不高而成本高、养殖品种分散,产品靠中介推销,生产力低、效益低的经营方式。在当今水产养殖的新潮中,已渐渐不适应水产业发展的形势。为适应我们加入“WTO”后水产业发展的要求,能经得起农业结构调整后的水产再发展的竞争,由养殖效益低的个体养殖户向适度规模的养殖户过渡,由效益低、技术低、资金缺的小规模养殖户向有技术、有资金、有养殖水平的、具有适度规模的养殖大户过渡,使经营大户或公司利用自有的优势(如资金、品种、技术项目、销售等),与广大养殖户和适度规模的养殖者在种苗、饲料配给、防治病、养殖技术、生产标准等方面相结合,开拓集约化经营,形成产、供、销服务一条龙多种养殖形式的现代化养殖体系,进而把我市水产养殖渔工、技、贸一体化推向新的高度,这是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三、养殖品种推介

回顾和总结去年(2002年)水产养殖品种的情况,除了鳖、青虾、河蟹等品种外,我们认为以下的品种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现逐一介绍并提出一些参考意见,供同行交流

一)本地区土著品种

市场价格较高(批发价在20—40元/公斤),既符合人们的消费习俗,又为消费者所普遍接受,无需市场推广,近年来人工繁殖成功,养殖技术逐渐成熟的一些品种,适合各类养殖户进行养殖.

二)、引进品种(国内外)

均为出产地较著名的品种,本地市场对其接受程度不一,养殖户可根据各自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养殖。

三)观赏品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观赏休闲渔业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常温和热带观赏鱼的引进、开发、选育和生产已成为水产养殖业的主要行业之一,在广州、天津、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观赏鱼的生产和销量均是十分巨大的,其前景和效益是十分可观的。近年来我国观赏鱼出口逐年上升,已成为亚洲主要出口国之一。

四)珍稀水生动物品种

这些品种均受国家保护,养殖户务必要办理合法的养殖和销售等手续。

怎样养殖桂鱼?

鱼塘怎样养鱼

池塘养鱼是指在人工修建或天然形成的静水池中从事的鱼类养殖,又称内塘养鱼。池塘水体较小,易于人工控制,管理方便,可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进行精养,以提高单位水域的产量。生产过程分四个阶段,通过人工繁殖取得鱼苗,当年或翌年将鱼苗培育成鱼种,鱼种养一定时间成商品鱼,部分鱼继续培育成亲鱼,也可根据需要专门从事其中一个阶段的养殖生产,中国池塘养鱼的养殖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世界上进行池塘养鱼的国家主要有印度、东南亚诸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池塘养鱼主要饲养技术包括混养和密养、轮捕轮放、日常管理和综合经营。

1、混养和密养

同一池塘里混养和合理密养习性不同、食性各异或同一种类而规格不同的鱼种,是中国池塘养鱼技术的核心。鲢、鳙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中、下层,青鱼、鲮鱼、鲤、鲫、非鲫等生活在水体底层。将这些不同种类的鱼混养在同一池塘中时,不但可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而且由于各种鱼类所需的饵料不同,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饵料资源,产生互利关系,又防止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改善池塘生产条件。将同一种类不同规格的鱼进行混养,可在生产食用鱼的同时生产大规格鱼种,从而减少培育鱼种的池塘,扩大了食用鱼的饲养面积。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只要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混养鱼类的比例和放养鱼种的规格适当、饵料质优充足、饲养管理细致,就会提高产量。

2、轮捕轮放

即一次放足鱼种,饲养一个时期后,分批捕出其中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再适当补充鱼种。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池塘单位水体始终保持适宜的密度,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鱼产量。

3、日常管理和综合经营

控制池水颜色是日常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豆绿、茶褐等良好水色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标明池水中的浮游植物是以隐藻、硅藻及其他藻类为优质种群,如这些藻类形成水华,表明各种营养盐类充足,代谢中间产物分解快,溶氧状况良好。为使水色良好需适时适量施肥和注入新水,排出池水。饵料主要是水草、旱草和藻类,另补充配合饵料、油饼类、谷类和糠麸或田螺、贝类等。投饵要适时、适量、定点,以便检查鱼类摄食情况。施肥的目的在于培养池中的浮游生物,以禽、畜肥和绿肥为主。高产精养池内由于鱼类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量多,易导致溶氧量下降,威胁鱼类生存,必须及时注入新水或氧气,以避免鱼类泛池、浮头现象发生。

中国常以池塘养鱼为主,与家畜、家禽饲养、养蚕、种菜等综合经营,以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废弃物,节约能源,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经济效益。如广东的桑基,蔗基、果基,鱼塘,就是在鱼池堤埂植桑、桑叶喂蚕、蚕沙和蚕蛹等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桑,使鱼、桑、蚕都能很好生长,形成水陆相互促进的多种经营的良性循环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参考资料

黔农网:http://****qnong***m***/yangzhi/yangyu/2187.html

淡水鱼养殖池水多深好

根据您所说的条件,草多对鱼养鱼来说是个问题,一般来说,这个草鱼都不吃的,所以草多对于养殖淡水鱼来说是个问题,如果你要养鱼,建议把草除掉,最简单的办法是在放水之前用除草剂除了,过些天就可以放鱼了,养殖普通的淡水鱼,一般来说是鲫鱼、草鱼或者鳊鱼加花白鲢混养,比例1000鲫鱼,草鱼200或鳊鱼600,花白鲢150,单位是尾/亩,产量约1500斤每亩,养殖成本在5000多元每亩,产值6000-7000元/亩,一般来说每亩可以赚1000-2000元左右.主要还是看当地的市场行情,比如今年上半年的行情,应该可以赚2000-3000元,反正养鱼的赚的不多.
也可以尝试养殖螃蟹,投入少,每亩放500只蟹苗,不要除草,但是要除去野杂鱼,每亩投资1000元左右即可,但产值也有限.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但不要养殖龙虾,龙虾产量不稳定,市场也不稳定.

什么淡水鱼好养

家庭饲养冷水性鱼可以选择金鱼和锦鲤。
不过,金鱼的确好养,但要有充的空间才能够健康地成长,如果你的鱼缸较小,还是不要养的好,不然可能会缺氧的。而且金鱼很怕高温,如果你所在地方很热,就要考虑一下才做决定了。

热带鱼我建议你考虑养以下这些鱼: 和孔雀鱼同是胎生鳉科的月光、红剑、黑玛丽、金黄帆鳍玛丽等,脂鲤科的红绿灯、银屏灯、扯旗鱼、企鹅鱼、黑裙鱼,鲤科的玫瑰鲫、斑马鱼、白云金丝(中国自有的美丽鱼种),斗鱼科的珍珠曼龙、丽丽鱼、中国斗鱼,鲇科的老鼠鱼(有很多品种,都十分可爱,强烈推荐)、倒游猫。
如果你只想养一条,就养斗鱼、曼龙鱼吧。
在这么多鱼中,推荐你先养斗鱼,这种鱼不单只漂亮,而且非常好养,甚至只用杯子就能饲养一尾漂亮的斗鱼。 便宜而且好养。都是一些初学者能饲养的鱼,并且具有一定观赏性。

螃蟹怎么养殖

淡水鱼养殖保险条款

淡水鱼养殖,十亩地需要八万元。广义的说,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之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狭义的说,系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渡过的鱼类。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有1000多余种。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48.1%。它们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有800余种。最常用的分类法初级淡水鱼一生只能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占总全球鱼类33.1%,约8600种。例如:鲶鱼、罗汉鱼。次级淡水鱼一生大部份时间生活在淡水,偶而活动或栖息于半淡咸水、海水中的鱼类。占总全球鱼类8.1%,约2100种。例如:吴郭鱼、大肚鱼。周缘性淡水鱼栖息于海水或半淡咸水,其生活史亦会在淡水中生活,或进入半淡咸水中活动的鱼类。包括溯河性鱼类、降海性鱼类及偶然进入河川生活的海水鱼。占总全球鱼类0.6%,约160种。例如:蛇鳗、牛尾鱼。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养鱼放养密度

各种鱼的混养比例和密度可根据肥料饵料供应情况、混养模式、池塘条件及鱼种规格等确定。
  在传统养鱼中,“肥水鱼”和“吃食鱼”的比例为6:4;采用配合饵料精养,可增加“吃食鱼”的混养数量,其比例一般为4:6。以草鱼为主体混养鲢、鳙鱼,混养比例为2:1或2:2;以草鱼、团头鲂为主体混养鲢、鳙鱼,草鱼、团头鲂的比例为1:3或1:4,草鱼、团头鲂与鲢、鳙鱼的比例为1:1,鲢、鳙鱼的比例任何时候均为4:1或5:1。其中,草鱼允养量为每平方米水面10~15千克;鲢鱼的允养量为每100平方米水面20~30千克;鳙鱼的最大允养量为每100平方米水面4.5~6.0千克。以鲤鱼为主体混养其他鱼的比例为6:4或7:3,鲤鱼的允养量为每100平方米水体90~180尾。由于鲤鱼争食性很强,在以主养老口草鱼的池塘,鲤鱼的搭配规格应控制在25克/尾,每100平方米水面数量不超过15尾。以青鱼为主体鱼的池塘,鳊鱼的搭配数量一般为每100平方米水面30尾。以鲫鱼为主体鱼,允养量为150~220尾;不论以那种鱼类为主体鱼,若银鲫和白鲫混合搭配混养,每100平方米水面,规格为40~50克/尾的白鲫混养数为30~45尾,规格为15~20克/尾的银鲫混养数为60~90尾。此外,罗非鱼是很好的搭配鱼种,规格为5~10克的越冬鱼种,搭配数量一般为每100平方米水面45~75尾。
  (三)混养模式
  目前我国池塘养鱼主要有以下几种混养模式:
  1.以草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 通过给草食性鱼类投喂草类,利用草鱼、鲂鱼的粪便肥水,饲养鲢、鳙鱼等。这种混养模式以水草和种植青饵料为主,可适量添加部分精饵料。由于饵料来源较容易解决,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好,该混养模式在我国较普遍。
  2.以滤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 即以鲢、鳙鱼为主体鱼,适当混养其他鱼类,特别是混养摄食饵料碎屑能力较强的鱼类如非鲫、银鲴等。这种模式以施肥为主,同时投喂草料。由于肥源广,成本较低,我国不少地区池塘养鱼以这种模式为主。
  3.以杂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 以鲤鱼或鲫鱼为主体鱼。前者北方多见,后者南方多见。以鲤鱼为主体鱼的养殖类型以投精料为主,养殖成本较高;以鲫鱼为主体鱼的养殖类型以施肥为主,养殖成本较低。
  4.以肉食性鱼类为主体鱼的混养模式 该混养模式主体鱼以青鱼为代表。由于螺、蚬类天然资源较少,青鱼颗粒饵料还未完全解决,故这种养殖模式不多

想搞淡水鱼养殖,什么鱼比较容易养呢?请高人指点

泥鳅可以搞淡水鱼养殖

一、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一)人工繁殖
1.亲鳅来源
亲鳅最好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选择,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3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
2.亲鳅放养
4月初,将亲鳅依雌雄1∶1.2~1∶1.5比例分养于面积为80~120平方米,水深为70~80cm的亲鱼培育池塘中,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0.5~1kg。亲鱼放养前要进行清塘消毒,加固池埂,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消毒5分钟左右。
3.亲鳅培育
亲鳅放入池塘后,要适时投喂饲料蛋白不低于35%的全价配合饲料,适量搭配动物碎肉,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无**变质、无污染。投饵量一般占鱼重量的5%~8%。产前日投两次,每日上午7~8时和傍晚各一次,其中上午投30%,下午投70%。产后每日傍晚投饵一次。培育期间每7~10天注新水10cm,每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浆,每立方米水体为15~20g。
4.人工催产
(1)催产亲鱼选择。待水温达22℃左右时,挑选腹部膨大饱满,柔软有弹性,腹部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轮廓,用手抚摸腹部肋骨明显,体质健状无病无伤的雌鱼和手**鳍有粗糙感的雄鱼用于催产。
(2)催产药物及使用方法。催产剂种类有绒毛膜*****(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单独使用剂量为:HCG5IU/g~10IU/g,LHRH~A20.01μg/g~0.02μg/g;混合使用剂量为DOM0.003mg/g~0.005mg/g+LHRH~A20.005μg/g。雄鱼减半。注射方法则采用一次注射,催产剂用0.9%生理盐水稀释,现配现用,药液量按每尾0.2mL配制。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针与鱼体成45度角,进针深度0.3cm~0.4cm,注射后将亲鱼放入网箱中。
5.产卵设施的准备
产卵用40目筛网制做产卵箱,规格根据生产规模而定。箱底平铺棕榈皮鱼巢。将已催产的亲鱼按雌雄1∶1.2~1∶1.5放入箱中。产卵时要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一般催产效应时间在11~13小时,产卵可持续7~8小时。
6.孵化
可利用孵化缸、环道、网箱等工具孵化。0.4立方米水体的孵化缸可放卵粒60~100万粒,环道每立方水体可放卵80~100万粒,网箱充气每立方水体可放卵20万粒左右。孵化时最适宜水温是20℃~28℃,破膜时间在30~35小时。孵化期间要加强管理,经常刷洗过滤筛网,防止跑苗。根据鱼苗发育情况调整水流和充气量,在破膜的第三天可取出鱼巢,投喂饵料,如轮虫、蛋黄等,投喂三天后即可转入仔鱼培育阶段。
(二)苗种培育
用于苗种培育的池塘面积以30~100平方米水深以40~60cm为宜。池埂、池底夯实,池底平整,最好铺垫15~20cm的淤泥。进排水设拦鱼密网,池中投放占总面积1/4的浮萍。放苗前按常规清塘消毒,注水50~60cm,每平方米施有机肥0.3~0.5kg,隔1~2天搅动池底一次,7~10天轮虫达高峰时投放鱼苗,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放养时水温差不超过2℃。
在培育过程中少量勤注新水,追施发酵的鸡粪汁,培养天然饵料生物。池中出现大型枝角类,用0.3g/立方米~0.5g/立方米敌百虫杀灭,若天然饵料不足,可增投蛋黄、鱼粉、奶粉、豆浆等精饲料。当鱼苗长至2.5~3cm时即可分塘稀养或销售。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