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草鱼喂料多了死亡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草鱼死亡原因(草鱼突然死亡的原因)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草鱼死亡原因

草鱼有三病:肠炎病、赤皮病、和烂鳃病是为“老三病”;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等,为“新三病”。

一、肠炎病:1、病原体 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2、症状识别 解剖病鱼,可见肠道发炎、充血,呈红色或粉红色;*门红肿,鳞片松弛,轻压腹部或从头提起,有**黏液或血胸脓流出;肠壁内血管扩张、充血;发病初期,头部色素逐渐国深,直至呈黑色,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无力。3、发病规律 流行季节为4-10月份,其中4-6月份主要危害成鱼,8-10月份主要危害当年鱼种。本病常与赤皮、烂鳃、寄生虫等病并发。最先发病的鱼身体均较肥壮,因此贪食是诱发病因之一。另外,鱼池条件恶劣、污染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饵料质量差等均易诱发此病,一旦发病,延缓时间较长,死亡率较高。4、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良好的养殖水环境,加强饲养管理;(2)定期施放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杀灭病原菌;(3)确保投喂不变质饵料。5、治疗措施 (1)每天每kg鱼加鱼用肠特灵或灭菌灵0.1g制成药饵全天投喂,连续2-3天即可控制病情;(2)每天每kg鱼加氟哌酸(50-100mg)或磺胺噻啶(100-200mg)或大蒜(10-30g)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5-6天,亦可治愈此病。

二、赤皮病:1、病原体 为荧光假单胞菌。2、症状识别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剥落,尤以鱼体两侧和腹部较为多见。“三病”并发时,表现症状主要是*门红肿,肠道发炎,呈紫红色;鳃丝腐烂,黏液增多;鳞片松动脱落,鳍条充血、末端腐烂。3、发病规律 全年均可发病,发病最适水温为25-30℃;因饲养管理不当赞成鱼体损伤或体表因寄生虫寄生最易引发此病;在北方地区,因越冬鱼体冻伤,入春后易造成发病和流行。4、预防措施 (1)日常管理措施要恰当,避免鱼体损伤;(2)养殖之前,先用生石灰或漂**大剂量杀菌清池;(3)鱼苗入池前,用5-8mg/L漂**溶液浸洗30分钟左右或用5%食盐水洗浴5-10分钟;(4)养殖过程中,每月用生石灰30-50g/m水体或强力消毒剂1g/m水体,全池泼洒1-2次。5、治疗措施 (1)内服药饵,每天每kg鱼加鱼用肠特灵或磺胺噻啶0.1-0.2g,或氟哌酸30-50mg拌饵投喂,连续4-5天,一般病情会自然消失;(2)全池泼洒漂**精(含有效氯60%)0.5g/M水体,或漂**(含有效氯30%)1-1.5g/m水体,或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0%以上)0.3-0.5g/m水体,每天或隔天1次,连用5-7天。

草鱼死亡原因

三、烂鳃病: 1、病原体 为柱状纤维黏细菌。2、症状识别 病鱼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灰白或白色,鳃瓣边缘附着污染或大量黏液;鳃盖内表皮充血,严重时中间表皮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透明孔,通常称“开天窗”,常离群独游,行动迟缓,游泳乏力,逐渐体色变得暗黑,停止摄食,失去活力而死亡。3、发病规律 水温15℃以下时较少发病,20℃以上开始发病,流行最适水温为28-34℃对1-2龄鱼危害最重,终年均可发病,常与肠炎、赤皮和寄生虫病并发。4-10月份为发病流行期,6-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4、预防和治疗措施,与赤皮病完全相同。

如果鱼之前没有喂草,然后突然割草喂,它会因为吃草过多而撑死吗?

不会的就算是鱼塘里没有草然后饿了几天再喂草也不会撑死,因为大鱼会吃大菜叶,而小鱼吃其他的微生物水草之类的浮游生物,所以就算是玻璃缸里养的鱼也不会因为草鱼撑死的,除非是饲料,膨化粒的鱼饲料

养生小知识:养生食品有哪些

养生小知识你知道多少呢?

草鱼死亡原因

草鱼有三病:肠炎病、赤皮病、和烂鳃病是为“老三病”;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等,为“新三病”。
一、肠炎病:1、病原体 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2、症状识别 解剖病鱼,可见肠道发炎、充血,呈红色或粉红色;*门红肿,鳞片松弛,轻压腹部或从头提起,有**黏液或血胸脓流出;肠壁内血管扩张、充血;发病初期,头部色素逐渐国深,直至呈黑色,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无力。3、发病规律 流行季节为4-10月份,其中4-6月份主要危害成鱼,8-10月份主要危害当年鱼种。本病常与赤皮、烂鳃、寄生虫等病并发。最先发病的鱼身体均较肥壮,因此贪食是诱发病因之一。另外,鱼池条件恶劣、污染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饵料质量差等均易诱发此病,一旦发病,延缓时间较长,死亡率较高。4、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良好的养殖水环境,加强饲养管理;(2)定期施放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杀灭病原菌;(3)确保投喂不变质饵料。5、治疗措施 (1)每天每kg鱼加鱼用肠特灵或灭菌灵0.1g制成药饵全天投喂,连续2-3天即可控制病情;(2)每天每kg鱼加氟哌酸(50-100mg)或磺胺噻啶(100-200mg)或大蒜(10-30g)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5-6天,亦可治愈此病。

二、赤皮病:1、病原体 为荧光假单胞菌。2、症状识别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剥落,尤以鱼体两侧和腹部较为多见。“三病”并发时,表现症状主要是*门红肿,肠道发炎,呈紫红色;鳃丝腐烂,黏液增多;鳞片松动脱落,鳍条充血、末端腐烂。3、发病规律 全年均可发病,发病最适水温为25-30℃;因饲养管理不当赞成鱼体损伤或体表因寄生虫寄生最易引发此病;在北方地区,因越冬鱼体冻伤,入春后易造成发病和流行。4、预防措施 (1)日常管理措施要恰当,避免鱼体损伤;(2)养殖之前,先用生石灰或漂**大剂量杀菌清池;(3)鱼苗入池前,用5-8mg/L漂**溶液浸洗30分钟左右或用5%食盐水洗浴5-10分钟;(4)养殖过程中,每月用生石灰30-50g/m水体或强力消毒剂1g/m水体,全池泼洒1-2次。5、治疗措施 (1)内服药饵,每天每kg鱼加鱼用肠特灵或磺胺噻啶0.1-0.2g,或氟哌酸30-50mg拌饵投喂,连续4-5天,一般病情会自然消失;(2)全池泼洒漂**精(含有效氯60%)0.5g/M水体,或漂**(含有效氯30%)1-1.5g/m水体,或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0%以上)0.3-0.5g/m水体,每天或隔天1次,连用5-7天。

三、烂鳃病: 1、病原体 为柱状纤维黏细菌。2、症状识别 病鱼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灰白或白色,鳃瓣边缘附着污染或大量黏液;鳃盖内表皮充血,严重时中间表皮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透明孔,通常称“开天窗”,常离群独游,行动迟缓,游泳乏力,逐渐体色变得暗黑,停止摄食,失去活力而死亡。3、发病规律 水温15℃以下时较少发病,20℃以上开始发病,流行最适水温为28-34℃对1-2龄鱼危害最重,终年均可发病,常与肠炎、赤皮和寄生虫病并发。4-10月份为发病流行期,6-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4、预防和治疗措施,与赤皮病完全相同。

我家鱼塘里:养的鱼这两天为什么突然有大量草鱼死亡,撒了石灰还是有死鱼

应该是缺氧了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草鱼的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英文名:Grass carp 。

为什么夏天池塘中的草鱼无故死亡

估计缺氧是主因,引起缺氧的有很多因数:1、水温过高2、喂食太多3、水质腐坏4、鱼密度过大

草鱼和鲤鱼混养为何草鱼死亡率很高

若以鲤为主体鱼,搭养草鱼定有这现象:1、二者争食力都强,以鲤料来喂草鱼,一是不划算,二是草鱼会营养过剩和摄食过多等,在高温季节引发耐低氧能力下降、消化**、消化道疾病等;2、以鲤为主的池塘,水温高时,鲤常活动于底层,造成水体中泥沙、有机腐屑及胶体物质增多,水质透明度低,这和草鱼对水质要求矛盾突出,草鱼鳃、表皮的病变的几率增大。
所以,一般鲤草不混养为好。若混养,以底泥硬、薄、水交换量大的池塘稍宜,同时应降低草鱼的搭养规格。

草鱼经常死亡,不知道原因

你看看是不是缺氧。要是鱼体有伤可能是鱼群中的互相攻击。
你检查检查有没有其它种类的鱼。
也可能是追求配偶受伤脱鳞。
绿藻确实会吸收鱼塘的部分氧气和泥土养料,不过应该也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的。
去问问养草鱼的专家,怎么去除大部分的绿藻。

鱼塘草鱼苗太多怎么办?

鱼塘的草鱼苗太多长不大
鱼多了空间也就小了,同样的食物
每条鱼获得少了而且氧气相应减少
所以每只鱼都吃个半饱鱼苗多。

草鱼喂料多了死亡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