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黄颡鱼幼苗怎么养殖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黄骨鱼鱼苗怎么喂养?(黄骨鱼鱼苗怎么喂养最好)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黄骨鱼鱼苗怎么喂养?

在大家的印象中,黄颡鱼是肉食鱼类,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其是以小鱼小虾为食的。但实际上黄颡鱼是杂食鱼类,其主要食物包括各种小型鱼类、鱼卵、虾类、螺类、水生昆虫和各种水草,但是黄颡鱼的最爱还是虾类。所以在鱼塘里养殖黄颡鱼,可以多套养一些小型鱼类、虾类、螺蛳、水草供其捕食。

黄颡鱼开口苗养殖技术?

黄颡鱼开花标苗集中在每年的4月-8月,5月-6月是放苗高峰期,黄颡鱼水花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标粗,再过塘进入成鱼养殖或出售。一直以来,黄颡鱼的标苗成活率难以保证,低的1成左右,甚至排塘,平均水平2-3成左右,也有成数在7-8成的,但是不能持续成功,不可控因素多,难以复制。
黄颡鱼标苗技术一直是客户关心的问题,也是技术服务人员的必修课。那么技术从哪里产生?从客户中来,再用到客户那里去,即向优秀的养殖户学习,再将好的技术经验推广复制给更多的养殖户,应该是一种比较贴合实际的方法。我们在这样操作的时候,发现技术方案大而全,一般养殖户很难执行到位,而且受环境条件的变化影响大,成活率依然有高有底,难以把握其中要点。从技术角度,黄颡鱼标苗还存在成活率不稳定、关键点把握不准,成数高的,说不出为什么高,低的也说不清为什么低。
鉴于市场上对黄颡鱼标粗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说法不一,难以辨别孰对孰错。如:肥水下苗好,还是瘦水下苗好?水花多大下塘合适?一天当中什么时间放苗合适?水蛛(浮游动物)多了到底需不需要杀?什么时候开始训食好?投喂量如何控制?等。针对这些问题,在下文中均有阐述,有些观点可能和市场上主流观点相左,见仁见智,仅供参考。
黄颡鱼开花标苗技术(一)1. 关于池塘准备
关于池塘准备的操作流程,不同养殖品种间虽有所差异,但目的大同小异。无非是使底泥充分**、杀菌、培水等,使水体稳定,饵料丰富,以使鱼虾下塘后保证成活率。对于成鱼,要求没那么高,对于鱼苗、虾苗,不仅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对天然饵料(开口饵料)还有较高的要求,所以经常有人说,放苗前把水做好,就成功了一半。
不同的养殖对象,应该根据其生物特性,有针对性的做水。黄颡鱼水花全长7mm左右,其口裂相对于其它鱼苗较宽,在自然状态下就能够吞食较大的浮游动物。因此,在培水时,要保证水花下塘时,有合适丰度的浮游动物供其摄食。
PH值的较**动无论是对虾苗还是各种鱼苗都是不利因素,因此,培水时,不能使水质过肥,避免PH过高、气泡病等。
水温无疑是影响鱼苗生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土池培苗,在不同的月份可以通过控制水深来影响水温。比如在4月份,气温较低,水深控制在80cm左右,5-6月份,水深1-1.2m左右,高温期,水深再加深。
这里提供一个南海区域常用的池塘准备流程如下:
① 如果有条件,标粗池塘最好提前进行晒塘操作。晒塘的好处不做赘述。② 天气较好,放苗前7天,水深50cm,漂**塘底消毒。相比生石灰,省时省力,对水体PH影响也不大。③ 放苗前5天,水深80cm,茶麸毒塘。④ 放苗前2天,杀虫除敌害。⑤ 放苗前1天放苗试水。(这里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给大家:2019年4月初梁老板开始投放黄骨鱼水花,前期放下去的苗隔一两天可以观察到苗在岸边里游动,但是第四天后很难见到有鱼了。据他讲,他晚上巡塘时发现有很多虾钳虫在岸边上,后来他擅自主张泼了些菊酯类的药物去杀这些虾钳虫,后来悲剧了,虾钳虫是**了,但是鱼苗也死的七七八八。所以说下苗前一定要杀好虫除敌害)
经过以上准备,水质清爽,藻类丰富,水蛛以轮虫和小型桡足类为主,水蛛数量多少判断至关重要,可通过以下方式判断:在放苗前,晚上用电筒照射水面,10s左右时间,有少量水蛛**较好,白天在岸边直接用肉眼观察,很难看到水蛛,而用手捧起池水,可见少量水蛛为好。这样的浮游动物丰度,在鱼苗下塘后,既能保证有足够的水蛛供其摄食,也能保证水蛛高峰期不会提前到来。

黄骨鱼怎样育苗?

1.苗种试水 苗种试水方式:为取原塘底层水进行试苗。试水2小时左右,成活率在98%以上,苗种活力较好即可放苗。2.苗种抗应激 放苗前需要对池塘进行解毒抗应激处理,放苗前12小时,全池使用抗应激药物。3.放苗操作 放苗当天增氧机持续开启,放苗时将氧包内的水位和池塘水温差调至1℃内,温差越大,鱼苗的存活率越低。放苗时间最好在清晨,全池水温较均衡。

黄颡鱼如何养才能养的时间长?

黄骨鱼鱼苗怎么喂养?

一、黄颡鱼养殖技术要求
1、池塘处理:养殖黄颡鱼的池塘深度控制在1.5-2.5m之间(适宜水深2m),清除池塘底部过多的淤泥(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10cm),在阳光下暴晒数日,进行消毒。在放养前10-15天,每亩池塘使用50-75kg的生石灰或者7-10kg的漂**泼撒池塘。几天过后,每亩池塘施加50-200kg的腐熟有机粪肥,培育水体浮游生物。另外池塘需配备增氧机等机械设备。
2、鱼苗:3-4月份,水的温度稳定在10℃时放养黄颡鱼苗,鱼苗的规格一般为20g/尾以上,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放养前,挑选体质强壮、无伤无病、身体完整的鱼苗,然后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放养前,将装有鱼苗的容器浮于池塘水体中,待两者的水温接近再放养。
3、喂食:每天投喂两次,第一次在下午6点,喂日投量的3/5,剩下的在夜晚10点投喂。5月之前,喂食饲料量为鱼重量的2-2.5%;6-8月,喂食饲料量为鱼重量的4-5%;9-10月后,喂食饲料量为鱼重量的1-2%。饲料中要求蛋白质含量在35-45%,粗脂肪5-8%。
4、水质:保持水的透明度为35-45cm,PH值为6.5-8;5-6月期间,每月换水一次,每次注入新水30cm左右;7-9月期间,每半月换水一次,每次注入新水15cm左右,保持水深在2m左右。晴天中午时分使用增氧机将池水曝气2小时,使水体溶氧浓度保持在3mg/L以上。
5、疾病预防:定期用木棍搅动池底淤泥,将池底的毒气排出;适当施放EM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保持良好水质,减少患病的几率。
二、黄颡鱼的养殖周期是多久
1、黄颡鱼的养殖周期通常为12-13个月左右,如果环境温度适宜,养殖周期会有所缩短,一般为12个月左右,如果是天气温度较低的地区,一般需要13个月左右的时间。
2、除开温度的影响以外,养殖的种类也会影响到养殖周期,如果全部养殖的是雄性鱼,养殖周期一般为10-11个月。

黄骨鱼室内养殖技术?

1、建立池塘养殖黄骨鱼时,需要在水质良好且水源充足的地方建立池塘,且池塘的水深要超过2米,因为黄骨鱼适宜在弱光性下摄食,而如果水深较浅,就会导致池底光照过于强烈,从而使得黄骨鱼的存活率下降。
2、池塘要求黄骨鱼喜欢清澈洁净的水质,养殖黄骨鱼时,池塘中需要有完整的排水系统,以便更换清水,并且池塘中要安装有增氧机和投饵机等设备,并且要将池塘底部的淤泥厚度控制在10厘米左右,方便捞捕黄骨鱼。
3、消毒处理黄骨鱼是无鳞鱼,对环境要求严格,投放黄骨鱼苗前,要向池塘底部泼洒生石灰,再将生石灰与淤泥混合,将池塘中的寄生虫与疾病真菌消灭,等待7-10天后,即可向池塘中注入清水,然后就可以把黄骨鱼苗放入水中。
4、饲喂管理饲喂黄骨鱼时,需要每日投喂2次,且黄骨鱼喜欢在夜间觅食,所以夜晚的投放的饲料数量要多,并且黄骨鱼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可以给其提供鱼粉、菜饼、米糠、豆饼等饲料,而且要在深夜时将黄骨鱼吃剩的饲料捞出。

黄颡鱼苗种期的主要疾病防治方法大分享?

主要疾病防治方法:一、大肚子病。防治办法 :
1、苗种池施用的有机基肥必须充分腐熟,且用量要适当。2、水较浅、水又肥的鱼池在放苗前应先加注一定量的新水,以稀释原水体中的气体浓度。3、放苗入池的时间最好安排在傍晚,切忌在上午10:00到下午3:00之间放苗。如果迫不得已,则应在苗池上空搭棚遮荫。4、注意水源,掌握好适宜的施肥投饲量,控制水质,不使浮游植物繁殖过盛。5、若条件许可,向鱼苗池大量注入较低温度的水,使水温下降2℃左右。因为水温低时,水中溶解气体的饱和量相对较高,所以当水温降低时,水中原有的溶解气体就变得不饱和而能使病情得到缓解。二、车轮虫病防治方案 :①虫菌消2型(商品名)1.5亩/瓶,病情严重时隔天再用一次。②克孢素2包/亩,开水闷泡一晚后化水全塘泼洒。三、红头病治疗方案 :
第1天:洁水灵(臭氧片)+净水解毒剂(3%腐殖酸钠溶液)3亩/套,同时停食;第2天:菌毒消(复合碘)2亩/瓶全池泼洒(连用2天)并继续停食;第3-7天内服倍达克菌(100g)(10%恩诺沙星)+三黄克菌素(商品名)(200g)+应激宁3型(150g)拌20kg饲料。拌药期间饲料量为正常量的70-80%。

十亩要多少黄颡鱼苗?

黄颡鱼一般每亩投放每尾重量为15-35克的鱼种2500-5000尾,具体一亩投放的鱼苗密度应该根据养殖条件、养殖方式、鱼种规格等灵活掌握,如果采用混养模式,可以将黄颡鱼套养在其它养殖池内,每亩可套养每尾重量为30克以上的黄颡鱼100-150尾左右。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