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西南大学刀鳅养殖技术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刀鳅鱼养殖(刀鳅鱼养殖吃什么东西)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刀鳅鱼养殖
环境
一般以土池为好,池塘面积一般为1~2亩,池水水深1.5米以上,塘基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池底淤泥少,池塘排灌方便且四周环境安静。池塘内种植1/5 左右水面的水葫芦,可以调节水质和为大刺鳅隐蔽遮阳。鱼种下池前,以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然后贮水,待药物毒性完全消失后才可以放入鱼种。
鱼种放养
一般在每年5~6月投放全长5厘米以上的鱼种,要求投放的鱼种同一规格,一次投放足量,鱼种体质健壮。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经过8~10个月的养殖,成鱼平均个体达200克以上,即可收获上市,亩产量一般达250~300公斤。
饲料
大刺鳅为杂食性鱼类,目前人工养殖大刺鳅主要投喂冰鲜鱼,经过人工驯化后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但要注意的是:要求冰鲜鱼的质量应比较好,不要腐烂变臭,否则容易引发细菌性疾病。
日常管理
因为养殖密度较高,所以要求经常加注新水,防止因大量投喂饲料而导致水质恶化;在雷雨天气,要及时巡塘,检查进排水口及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无损,防止大刺鳅跳逃和池水漫池;做好饲料的保鲜工作,确保饲料新鲜,不腐烂变质,同时投喂要做到“四定”;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每隔15天-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水1次,以调节水质,如发现鱼病要及时治疗。
外形特征
刀鳅鱼,体细长,前端稍侧扁,*门以后扁薄。头长而尖。吻稍长,但不及眼后头长,吻端向前伸出成吻突,其长度约等于眼径。前鼻孔呈管状,位于吻的两侧;后鼻孔圆形,近眼前缘。眼位于头部的侧上方,表面覆以薄皮,眼下前方有一倒生的小刺,埋于皮内。口下位,口裂几成三角形,口角达眼前缘或稍超过。上下颌具绒毛状齿,呈带状排列。胸鳍小而圆,无腹鳍,背鳍和臀鳍分别与尾鳍相连。背鳍前方有1排各自**的硬棘,约为31-33枚;臀鳍具棘3枚;尾鳍略尖。体鳞细小,侧线不显著。体背黄褐色,腹部淡黄。头部从眼上向后有2条淡色线条,沿体背纵伸至尾鳍基。体背、腹侧有许多网状花纹,背鳍、臀鳍与尾鳍的基部网纹更为明显,体侧有30余条褐色垂直条斑。有些个体条斑上端色较深黑,有部分个体近腹侧的条斑之间杂以短斑。背棘基黑褐色,胸鳍淡**或灰黄,其余各鳍灰色,臀鳍下缘常饰以白边。
栖息环境
淡水鱼,栖息于砾石底的江河溪流中,常藏匿于石缝或洞*中,分布于淮河以南的各水系。在南方分布很广生活于多水草的浅水区。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和部分植物为食,适水温为24 - 28℃,喜好弱酸性的软水,是属夜行性的,故白天均潜伏砂中,只留鼻与口在外,或隐藏于暗处,静待夜晚的来临,始出来活动觅食。
生活习性
棘鳅,原产于印度以东的东南亚之广大区域,**亦产,分布于台北桃园一带。本鱼的体形极长,颇似鳗鱼,又因眼前下方有小棘,背鳍前部亦有许多分离的小棘,故英文名之为“棘鳗”。咖啡色的身体上,有3 - 10个不规则的圆形黑斑,口小吻长,且可自由扭转,用此口吻在砂中挖采食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80%E9%B3%85%E9%B1%BC/15091726?fr=aladdin
刀鳅鱼养殖 人工如何养殖
刀鳅鱼如人工养殖技术方法如下:1、池塘养殖: 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
2、池塘混养 即和其它鱼类混养。如和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鳊鱼等混养。这种养殖方式其选塘、清塘,消毒、放养等和池塘养殖相同。
混养的优点是:不需专门给泥鳅投喂较多饵料,只需给其它鱼类投饵。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为泥鳅的食物来源。故这种养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价值大,值得大力推广。
3、稻田养殖 我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着,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3.1、稻田选择。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
3.2、放养与管理。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
3.3、养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即使万一需要使用,也应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要把药液喷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剂。双季晚稻栽种时,最好采用免耕法,可避免机械损伤泥鳅。
4、坑塘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养鳅。坑塘面积可大可小.十几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一般常规鱼类在这种坑塘中会因有机质过多、溶氧不足而导致缺氧死亡。泥鳅因具有特殊的呼吸**而在这种坑塘中生长良好。
刀鳅鱼,体细长,前端稍侧扁,*门以后扁薄。头长而尖。吻稍长,但不及眼后头长,吻端向前伸出成吻突,其长度约等于眼径。前鼻孔呈管状,位于吻的两侧;后鼻孔圆形,近眼前缘。
眼位于头部的侧上方,表面覆以薄皮,眼下前方有一倒生的小刺,埋于皮内。口下位,口裂几成三角形,口角达眼前缘或稍超过。上下颌具绒毛状齿,呈带状排列。胸鳍小而圆,无腹鳍,背鳍和臀鳍分别与尾鳍相连。背鳍前方有1排各自**的硬棘,约为31-33枚;臀鳍具棘3枚;尾鳍略尖。体鳞细小,侧线不显著。体背黄褐色,腹部淡黄。
头部从眼上向后有2条淡色线条,沿体背纵伸至尾鳍基。体背、腹侧有许多网状花纹,背鳍、臀鳍与尾鳍的基部网纹更为明显,体侧有30余条褐色垂直条斑。有些个体条斑上端色较深黑,有部分个体近腹侧的条斑之间杂以短斑。背棘基黑褐色,胸鳍淡**或灰黄,其余各鳍灰色,臀鳍下缘常饰以白边。
刀鳅鱼养殖 人工如何养殖
刀鳅鱼如人工养殖技术方法如下:1、池塘养殖: 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
2、池塘混养 即和其它鱼类混养。如和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鳊鱼等混养。这种养殖方式其选塘、清塘,消毒、放养等和池塘养殖相同。
混养的优点是:不需专门给泥鳅投喂较多饵料,只需给其它鱼类投饵。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为泥鳅的食物来源。故这种养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价值大,值得大力推广。
3、稻田养殖 我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着,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3.1、稻田选择。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
3.2、放养与管理。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
3.3、养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即使万一需要使用,也应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要把药液喷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剂。双季晚稻栽种时,最好采用免耕法,可避免机械损伤泥鳅。
4、坑塘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养鳅。坑塘面积可大可小.十几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一般常规鱼类在这种坑塘中会因有机质过多、溶氧不足而导致缺氧死亡。泥鳅因具有特殊的呼吸**而在这种坑塘中生长良好。
刀鳅鱼,体细长,前端稍侧扁,*门以后扁薄。头长而尖。吻稍长,但不及眼后头长,吻端向前伸出成吻突,其长度约等于眼径。前鼻孔呈管状,位于吻的两侧;后鼻孔圆形,近眼前缘。
眼位于头部的侧上方,表面覆以薄皮,眼下前方有一倒生的小刺,埋于皮内。口下位,口裂几成三角形,口角达眼前缘或稍超过。上下颌具绒毛状齿,呈带状排列。胸鳍小而圆,无腹鳍,背鳍和臀鳍分别与尾鳍相连。背鳍前方有1排各自**的硬棘,约为31-33枚;臀鳍具棘3枚;尾鳍略尖。体鳞细小,侧线不显著。体背黄褐色,腹部淡黄。
头部从眼上向后有2条淡色线条,沿体背纵伸至尾鳍基。体背、腹侧有许多网状花纹,背鳍、臀鳍与尾鳍的基部网纹更为明显,体侧有30余条褐色垂直条斑。有些个体条斑上端色较深黑,有部分个体近腹侧的条斑之间杂以短斑。背棘基黑褐色,胸鳍淡**或灰黄,其余各鳍灰色,臀鳍下缘常饰以白边。
刀鳅鱼如何人工养殖?
刀鳅鱼如人工养殖技术方法如下:1、池塘养殖: 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
2、池塘混养 即和其它鱼类混养。如和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鳊鱼等混养。这种养殖方式其选塘、清塘,消毒、放养等和池塘养殖相同。
混养的优点是:不需专门给泥鳅投喂较多饵料,只需给其它鱼类投饵。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为泥鳅的食物来源。故这种养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价值大,值得大力推广。
3、稻田养殖 我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着,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3.1、稻田选择。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
3.2、放养与管理。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
3.3、养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即使万一需要使用,也应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要把药液喷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剂。双季晚稻栽种时,最好采用免耕法,可避免机械损伤泥鳅。
4、坑塘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养鳅。坑塘面积可大可小.十几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一般常规鱼类在这种坑塘中会因有机质过多、溶氧不足而导致缺氧死亡。泥鳅因具有特殊的呼吸**而在这种坑塘中生长良好。
刀鳅鱼,体细长,前端稍侧扁,*门以后扁薄。头长而尖。吻稍长,但不及眼后头长,吻端向前伸出成吻突,其长度约等于眼径。前鼻孔呈管状,位于吻的两侧;后鼻孔圆形,近眼前缘。
眼位于头部的侧上方,表面覆以薄皮,眼下前方有一倒生的小刺,埋于皮内。口下位,口裂几成三角形,口角达眼前缘或稍超过。上下颌具绒毛状齿,呈带状排列。胸鳍小而圆,无腹鳍,背鳍和臀鳍分别与尾鳍相连。背鳍前方有1排各自**的硬棘,约为31-33枚;臀鳍具棘3枚;尾鳍略尖。体鳞细小,侧线不显著。体背黄褐色,腹部淡黄。
头部从眼上向后有2条淡色线条,沿体背纵伸至尾鳍基。体背、腹侧有许多网状花纹,背鳍、臀鳍与尾鳍的基部网纹更为明显,体侧有30余条褐色垂直条斑。有些个体条斑上端色较深黑,有部分个体近腹侧的条斑之间杂以短斑。背棘基黑褐色,胸鳍淡**或灰黄,其余各鳍灰色,臀鳍下缘常饰以白边。
金蝶软件是做什么用的
处理财务信息。金蝶财务软件功能有总账、报表、现金管理、网上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 应付款管理、实际成本、财务分析、人事/薪资管理。
金蝶K/3 成长版总账系统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设计,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
系统以凭证处理为主线,提供凭证处理、预提摊销处理、自动转账、调汇、结转损益等会计核算功能,以及科目预算、科目计息、往来核算、现金流量表等财务管理功能,并通过独特的核算项目功能,实现企业各项业务的精细化核算。
扩展资料“2003年中国IT用户满意度年会”在北京保利剧院召开,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在此次大会中,喜获“ERP软件品牌忠诚第一;ERP软件方案设计第一;财务软件产品满意第一;财务软件行业应用第一”等多项大奖。
“2003年中国IT用户满意度年会”是全国用户委员会和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国内权威IT市场研究机构计世资讯(CCW Research)承办的“2003年中国IT用户满意度调查”项目的成果发布会。
国家信息产业部办公厅程光辉主任、国资委信息中心陈立波副主任等**领导;金蝶、戴尔等众多国内外厂商代表,以及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参加了会议。
作为国内管理软件的领导厂商,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较早的意识到,在目前客户逐渐成熟,产品同质化趋势越来越严重的市场环境下,重视用户满意,满足用户需求,建立忠诚的用户群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金蝶荣获“ERP软件品牌忠诚第一”大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蝶财务软件
请问野生的刺鳅能吃吗?(又名:钢鳅)
野生的刺鳅是可以吃的,味道极佳。刺鳅俗**鳅,一般栖息于多水草的浅水区。小时候在我们南方的塘里面还经常能钓到,野生的个头比较小,和泥鳅差不多。印象最深的就是它背部的鳍,如果从手中滑过能划出一道口子,所以我们钓上来也不敢去抓。
刺鳅肌肉含高蛋白和低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口感和营养价值极高。做法和泥鳅差不多,烹饪可以炸、炒、煮好几种方式,加入紫苏会去腥,闻起来会更香。
刺鳅的养殖建议直接买种苗,因为繁殖技术和条件比较苛刻,一般人很难掌握。
成鱼养殖一般在每年5月份左右投放全长5厘米以上的鱼种,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尾每亩的样子。一般十个月左右成鱼能达到达200克以上。大刺鳅为杂食性鱼类,目前人工养殖大刺鳅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要求经常加注新水,防止因大量投喂饲料而导致水质恶化。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每隔15天-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水1次,以调节水质,如发现鱼病要及时治疗。
喜欢养动物,植物,就是有生命的东西,花鸟鱼,喜欢买很多很多来养殖的人,是什么样的女生啊?
有爱心,热爱生命对生活充满爱,这样的女人做老婆不会错。泥鳅吃什么东西?
泥鳅是底栖鱼类,栖息于河流、湖泊、沟渠水田、池沼等各种浅水多淤泥环境水域的底层。昼伏夜出,适应性强,可生活在腐殖质丰富的环境内。水中缺氧时,能跳跃到水面吞入空气进行肠呼吸。在水池干涸时,潜入泥中,只要泥土有少量水分保持湿润,便不会死亡。
野生泥鳅摄食淤泥中藻类等底栖生物,也取食浮游动物。 人工喂养时,可投喂昆虫、小型甲壳动物、水蚯蚓、嫩植物茎叶等,也可投喂豆饼、豆渣、糙糠等。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体长5厘米以下的鳅苗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体长在5-8厘米时,除了摄食小型甲壳动物、昆虫幼虫、水蚯蚓外,还摄食高等水生植物、藻类和有机碎屑等;成熟后逐渐变为杂食性鱼类,几乎无所不食,凡水中和泥中的动植物及有机碎屑,都是泥鳅的天然饵料。
泥鳅对动物性饵料最为贪食,特别爱吃鱼卵。亲鳅产完卵后,如果不及时取走,往往会把自己产的卵吃掉。
泥鳅觅食主要是靠口须来完成,它的5对触须既是“探测器”帮助寻找食物,又是“过滤器”帮助分拣食物,可口的送入口中,不可口的弃掉,边吃食、边寻找、边移动。
由于泥鳅取食广泛,所以与其他鱼类混养往往能起到“清洁工”的作用。
泥鳅白天大多潜伏在泥中,喜上半夜外出觅食,如果环境安静,有时白天也出来活动。
泥鳅在一昼夜间有两个明显的摄食高峰,上午8-9点和下午3-5点,而早晨5点左右为摄食低潮。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白天投喂是完全可以的。
一般情况下,泥鳅肠胃中的食物为其体重的8-10%;在繁殖季节,摄食量则更大些,泥鳅不同生长阶段的食物是不完全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