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水产养殖用液态氧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自家池塘养的鱼要打氧气,但野河里的鱼却从不需要打氧气?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为什么自家池塘养的鱼要打氧气,但野河里的鱼却从不需要打氧气?

高温容易造成水里缺氧!特别是鱼塘这种死水,水体不流动,太阳对鱼塘持续加热。即便温度不高也足以将鱼塘的水加热到三四十度。到了夜晚,鱼塘周围的泥土由于昼夜温差关系,持续鱼塘里的鱼数量较多,同时鱼塘的面积又比较小,所以鱼塘里鱼的密度比较高,氧气的消耗速度更快。江河以及水库的水域面积比较大,所以鱼的密度会比鱼塘更低,这样一来氧气消耗的。

避免鱼类增多而产生缺氧。池塘里养鱼,鱼是逐步变多的,但池塘就那么大,而鱼本身又是靠鱼鳃吸取溶解在水中的氧而生存的,这就导致没有足够的氧气供鱼吸收而产生缺氧,所以鱼塘增氧时机,一般鱼塘增氧都是在低气压天气、*天时候增氧。在低气压时,鱼塘里有一种现象,鱼跃水水面或者露出水面喝水。这就证明水中含氧量下降,通过贴近水面来满足自身氧。

河沟里的水多是流动的,多数都有水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水中的含氧量,河沟里面的鱼一般密度比较小的,鱼塘就不一样了,为了提高产量鱼塘里的鱼密度是比较大的,水也不是流动的在目前的多数鱼塘,都是有增氧机进行打氧,这主要是因为鱼多了,呼吸消耗的氧气增多,同时排泄的有机质也会消耗大量的氧气,这就造成池塘的自然溶解氧不足,如果不采取人工增氧。

为什么自家池塘养的鱼要打氧气,但野河里的鱼却从不需要打氧气?

小河沟里在自然的环境下,水里长满了很多水草,鱼儿在水草里穿梭!活性很大,水草间接的就能给水里提供氧气!最主要的水是流动的!就是所谓的“活水”,自然生成氧气生机勃勃!面积够大容氧量就高,但是无论多大面积的鱼塘,老板都想赚钱,怎样赚钱呢,加大养殖密度,密度太大氧气勉强够维持。但是如果*天下雨,日光着不到鱼塘加上下雨鱼塘容氧量维持。

养殖水体溶解氧变化

气压气温是一方面,一般气压低的时候比如下雨之前,尤其是夏季暴雨来临之前溶解氧非常低,还有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夜里要进行有氧呼吸释放二**碳,也容易造成溶解氧偏低,再者,现在水产养殖一般都施用一定的肥料来促使水体生产力提高,如果过量施肥,任何季节任何时候都会造成一定的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导致溶解氧降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如果气压气温的原因,可开启增氧机加氧,水生生物繁茂的话要及时清理,水体容易营养化的池塘应该撒放一些鳙鱼等依靠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

溶解氧的温度对照表

鱼塘增氧的原理

鱼塘增氧高压风机的七大优势特点1.高效容氧:由于超微细孔曝气产生的气泡,在水体中与水的接触面极大,上浮流速低,接触时间长,因而氧的传质效率极高

2.活化水体:微孔曝气增氧装置,犹如将水体变成亿条缓缓流动的河流,充足的溶氧使水体能够建立起自然的生态系统,让水活起来3.恢复水体自我净化功能:微孔曝气增氧是水底增氧,而其它增氧是表面增氧,而养殖水体主要是水底缺氧,水体底层沉积的肥泥,有机排泄物,剩余变质的饲料等难解的有机物,会消耗大量的氧,而充足的微孔曝气增氧,使其转化为微生物溶解分解的有机物,使水体自我净化功能得以恢复4.超低能耗:由于采用微孔曝气增氧设备,氧的传质效率极高,使单位水体溶氧迅速达到4.5mg/L左右,不到水车或叶轮增氧的四分之一能耗,可以大大节约养殖户的电费成本5.实现生态养殖,保障养殖效益:持续不断的微孔增氧为水体提供了充足的溶氧,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得以恢复提升,菌相、藻相自然平衡,构建起水体的自然生态,养殖种群的生存能力稳定提高,充分保障养殖效益6.安全性,环保性:微孔曝气增氧装置安装在岸上,安全性能好,不会给水体带来任何污染,其他增氧方式是在水中工作,容易漏电对人体和鱼虾有潜在危害7.维护方便:本产品轻便、耐用,维护简单方便水体溶解氧是好氧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水体溶氧多少,对水质、水产养殖业非常重要。有人测算,因缺氧而死亡的鱼类占总死亡数的60%,草鱼在5.5毫克/升溶氧的水体生长比2.7毫克/升增肉率提高9.88倍,饲料系数降低5.5倍

水产养殖水质怎么改良?

  1、适时开动增氧机
  根据增氧机的三大功能(增氧、搅水、曝气)和池水溶氧的变化规律,合理利用增氧机,能够增加池水溶氧,改善水质,降低饵料系数。
  (1)在高温季节,晴天坚持每天中午开机两小时(12:00-14:00),可减轻或减少浮头发生,能搅动水体,打破温度、PH值等跃层,还清“氧债”,有利于加速底泥中有机物分解、循环,防止**酸盐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形成和增加,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2)*雨天,浮游植物造氧能力低,白天不开机,否则会加速浮头发生,这种天气夜里往往发生浮头,夜晚应早开机防止浮头。
  (3)有浮头预兆,夜间要早开机预防浮头,不管哪种原因造成的浮头,开机后不能停机,要一直开到天亮日出。
  (4)高温晴好天气,黎明时可适当开机发挥增氧机的曝气功能,使夜间积聚的有害气体逸出水面。
  2、定期换水和加注新水
  高温季节,每隔半月左右,定期排出底层池水,是控制有害物质浓度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视池水深浅,每次换水30厘米或1/4池水。并及时注入新水(在高温夏季要将池水尽可能保持在最高水位,以扩大鱼的生活空间)。
  3、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
  使用生石灰一般在加注新水后进行(淡水养殖水体最适PH值为
  6.5-8.5),维护池水PH值相对稳定是精养塘水质稳定、鱼类少发病的关键之一。石灰的施用量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1米水深每亩施用15-20千克。
  4、定期使用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和底质
  一般在生石灰泼浇4-5天后,向水体中泼洒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底质改良剂等,通过微生物分解**酸盐、氨氮等有害物质。需特别提醒的是生物制剂在分解有害物质过程中,会增加池中耗氧量,一般应选在晴天上午9:00-10:00使用。微生物制剂作为活菌制剂,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长期、定期使用,一般15天左右要使用一次,这样可以有效阻止有害病原菌的定居和繁殖。
  (2)禁止与抗生素、杀菌药或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同时使用,这些药物会**或抑制其中的活菌,减弱或失去微生物制剂的作用。
  (3)施用时注意菌体活力和菌体数量。一般要求每毫升含3亿个以上的活菌体,且活力要强。同时,注意制剂的保质期。

水产养殖对水源、水质有什么要求?

1、 温度;18—35℃为正常温度,25—32℃为最适宜生长温度。
2、 PH值;6.5—8.5,低于6.5肥效不能正常发挥优势,氨氮、硫化氢等毒性增大,易缺氧浮头。 3、 盐度;0—1%,盐分过高会影响淡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
4、 氨氮;0—0.02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鳃,高于0.5时会引起无法进食和呼吸,直至死亡。 5、 硫化氢;0—0.1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中枢神经,高于0.5时会引起患病或死亡。
6、 **酸盐;0—0.02mg/L,过高会引发出血病,是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子,高于0.5时会引
起患病或死亡。
7、 有效磷;0.2—1mg/L,低于0.2水体中的优质藻类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水华,不利于鳙、
鲢、蚌的生长。
8、 透明度;20—30cm,过高肥度不够,过低影响光合作用。
9、 溶解氧;≥3mg/L,小于3mg/L会影响鱼类的摄食,小于2mg/L时会出现浮头,小于1mg/L会出
现泛塘,直到大量死亡。

养殖用水的诸多化学性质中,对鱼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溶解气体与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质。 一、溶解气体
水中溶解有多种气体,它们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由空气中直接溶解入水体,二是由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以及底质或水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而在水体中产生,水中气体的溶解是因水体环境而出现差异,其差异如下。
与水体温度成反比,水温升高,气体的溶解降低。 与大气压成正比,气压增大,气体溶解度相应也增大。 与水中杂质浓度成反比,杂质多的水会降低气体的溶解度。
1、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少而多变,淡水水体中溶解氧的饱和度仅为8—10mg/L,不到空气中氧含量的1/20,海水溶解氧的含量更少。这表明水中鱼类的呼吸条件较差,不时都有面临缺氧窒息的威胁。由此可见,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动态规律对水产养殖的重要。
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大气中的氧与水面接触溶解入水中,二是水生植物在光合作时所释放的氧气,大气中溶入水中的氧不到植物光合作用所产氧量的1/10。
2、硫化氢;硫化氢是在缺氧条件下,由含硫有机物分解而形成的,或者是在富有硫酸盐的水中,由硫酸盐还原变成硫化物,然后再生成硫化氢。
硫化物和硫化氢对鱼类都是有毒的,硫化氢的毒性最强。一般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大部分以硫化氢形式存在,当水中溶解氧增加时,硫化氢即被**而消失。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就是与血红蛋白中的铁化合,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的能力,造成鱼组织缺氧。因此,在养殖中要特别注意硫化氢的存在。
3、氨氮;氨氮在氧气不足时由有机物分解而产生,或者由于**合物被反消化细菌还原而生成。水生动物代谢的最终产物都是以氨的状态排出。氨氮对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是有毒的,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抑制鱼类的生长,必须密切注意

水产养殖增氧机的用途是什么?

臭氧在水产养殖中使用方法

一般情况下的话是直接采用积分快速的方式,这样的话相对来说比较好,使用的效果也比较不错,达到的作用也比较好的。

水产养殖选择怎样的增氧设备?

水产养殖选择增氧的办法,应该针对你的养殖品种及养殖规模选择增氧设备,
比如说常规的养鱼,只需要选择最常见的涡轮式增氧机或者水车式增氧机就可以了;
如果是养虾和蟹,最好是选择水车式增氧机或者微管增氧机组;
如果是水产品销售摊位,选择便携式增氧机就可以了。

水产养殖用液态氧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