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母猪泌乳影响因素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怎样提高母猪的泌乳力和提高仔猪的成活率?(怎么能提高母猪产仔率)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怎样提高母猪的泌*力和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哺*母猪的饲养管理在整个母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处于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整个猪场生产效益的高低。根据哺*母猪营养需要的特点,我们知道母猪除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增长体组织外,还要泌*哺育仔猪。泌*量和*中的组成成分取决于饲料中营养成分的供给数量,而泌*量和*的质量又直接影响仔猪断奶体重和存活率,因此泌*期母猪营养的重要目标就是防止母猪失重过多、提高母猪的泌*性能以及断奶后能尽快**。泌*期营养负平衡会导致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泌*量降低,并影响下一个繁殖周期的生产性能。泌*期的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不足会出现哺*母猪缺奶、少奶、奶水质量差、体重减少过多、延长断奶后**间隔,以及配种受胎率低等繁殖障碍,增加母猪的淘汰率。母猪的低泌*能力可直接导致*猪营养缺乏、生长滞缓、死亡率增高,影响仔猪断奶体重,加剧仔猪断奶应激并影响后续生长发育。
(1)改善泌*母猪日粮适口性,提高其采食量 泌*期母猪采食饲料量不足,将影响产奶量和其后的繁殖性能。对繁殖性能的负面影响在夏季尤为显著。哺*期的促黄体素(LH)水平对卵巢的生理活动很重要,能够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在泌*的中期和晚期提高能量摄入量,能明显促进黄体分泌LH。初产母猪与经产母猪相比,泌*期采食量较低,这使得初产母猪不能达到成年母猪的繁殖性能,而且初产母猪的泌*量和繁殖性能对营养物质的摄入非常敏感。分析多数繁殖猪群的记录可以发现,初产母猪的繁殖性能,如断奶到**的间隔增加、受胎率降低、淘汰率增加以及第二胎窝产仔数减少等,已成为限制群体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泌*期间母猪的平均采食量在5~5.5千克,而泌*母猪维持本身机体代谢和产奶需要,平均采食量应在7千克左右,所以泌*母猪采食量一般达不到它的正常需求。因此,营养学家和养猪生产者致力于提高日粮适口性和日粮质量,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猪泌*期饲料采食量。按笔者的经验,在哺*母猪饲料中添加“*乐健”,能有效提高母猪的采食量,使母猪泌*力得到提高。
(2)提高哺*母猪饲粮的能量和蛋白质 母猪在泌*期间通常会表现为能量和蛋白质的负平衡。目前,泌*母猪日粮的平均能量水平为3.11兆焦/千克,平均采食量在5千克左右,母猪的能量摄入远不能满足产奶的需要,而必须动用体内的脂肪贮备。这种能量需要的相对不足,在整个泌*期都存在,添加脂肪是提高日粮能量水平的有效措施。多数试验表明,向妊娠后期或泌*初期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以提高日产奶量和*脂率,进而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在仔猪初生重低、死亡率高的情况下效果最为明显。特别在夏季高温季节添加脂肪尤为重要,可有效提高日粮能量水平,而且脂肪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体增热较少。由于哺*母猪具有把饲料中脂肪直接变为*脂的能力,因此,在选择脂肪时需注意脂肪酸的构成,建议少使用饱和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比例过高的动物油脂。最近的研究表明,奶中的短链脂肪酸容易被仔猪吸收;中链的**三酯很易被代谢成酮体,酮体很容易穿过胎盘,用于胎儿脂类的合成和生成葡萄糖,从而提高出生胎儿的能量贮存和仔猪生存的能力。
氮的负平衡和体重降低会导致母猪产*量下降。降低氮负平衡的有效方式就是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众多的试验表明,哺*母猪饲料中的粗蛋白质水平对泌*量有重要影响,饲粮蛋白水平与母猪产*量、*脂、*中固形物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还有试验表明,泌*期间母猪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量都能影响*房的发育,增加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量都能***房的增长。
(3)提高哺*母猪日粮中的赖氨酸和缬氨基酸的水平 赖氨酸是哺*母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近年的研究表明,NRC(1988)推荐的哺*母猪日粮赖氨酸水平0.6%是不够的。当赖氨酸水平提高至0.75%~0.90%时,随着赖氨酸摄入量的增加,每窝仔猪增重提高,母猪本身失重减少。因此,新版NRC(1998)推荐的赖氨酸需要量为0.97%。但是赖氨酸含量过高会导致一种支链氨基酸——缬氨酸的不足。在泌*母猪日粮中添加赖氨酸易造成缬氨酸缺乏,影响母猪的产奶量和仔猪的增重。日粮缬氨酸与赖氨酸比率对泌*母猪繁殖性能也有很大影响。试验表明,日粮缬氨酸与赖氨酸比率增加,可提高仔猪断奶时的窝重。缬氨基酸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而必须从饲料中获得的必需氨基酸。它们在体内除用于合成蛋白质外,在特殊生理时期(如饥饿、泌*、运动)还是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缬氨基酸在体内分解产生ATP的效率高于其他氨基酸。较高水平的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在整个泌*期都能提高*脂率,较高的*脂率可为仔猪提供更多的能量,从而为促进仔猪生长提供了可能性。母猪日粮中添加缬氨酸可促进仔猪生长,仔猪断奶重随添加缬氨酸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目前还没有饲料级的商品化缬氨酸添加剂,一般的玉米、豆粕原料含量很低,羽毛粉和血粉中含量较高,但利用率不高。
(4)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与矿物质对其在母猪*汁中含量的影响研究报道较多。据报道,随母猪饲粮中维生素A、维生素E以及叶酸添加量的提高,母猪初*和常*中维生素A、维生素E还有叶酸含量就会随之增加。哺*母猪饲料中额外添加多种维生素,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均明显提高。
母猪在妊娠和哺*期间,会丢失大量的铁,特别是高产母猪常常表现临界缺铁性贫血状态,不但影响健康,而且降低对饲料的利用率。有机铁的吸收速度快、效率高,而且不会引起矿物质间的拮抗作用。母猪饲料中额外添加有机铁,不但能有效缓解高产母猪的缺铁状态,而且由于提高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从而提高了体内新陈代谢的速率,改善了饲料利用率。另外,血液中高的铁浓度还对下一胎的繁殖性能产生良好的影响。氨基酸螯合铁是一种良好的铁源。
为什么母猪在产仔以后奶水不好,原来与这个有关
那是怀孕的时候没调好哺*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是什么?
答:哺*母猪的饲养管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在预产期前1周左右将母猪赶入产栏,进猪前对产房彻底清扫消毒,准备好接产用具和药品,仔细观察,识别分娩前表现。②母猪分娩时应保持环境安静。当仔猪产出后,擦去口鼻中黏液,擦干全身,再给仔猪断脐,尽快吃上初*,放在保温箱内取暖。有时因胎儿过大、母猪太弱无力阵缩等情况,会出现难产,需进行人工助产。③从分娩前应开始减料,分娩当天停料,补以麸皮汤或盐水。2~3天后,将饲料喂量渐增加,5~7天达到哺*期的正常定量,每天4.5千克以上,并尽量多喂,带仔多于10头的哺*母猪,每多1头仔猪加喂0.5千克,断奶前的2~3天每头每天饲料喂量减少至1.5~1.8千克。④哺*期母猪的日常饲料摄入量十分关键,一般每天饲喂3次。当夏季高温时,就要采用早晨、傍晚和凌晨多次饲喂。日常保证母猪的充足饮水,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加喂一些优质青绿饲料或添加2%~5%的油脂,以促进母猪泌*,减少便秘。⑤保持适宜的环境,做好防暑保温工作,及时清扫圈舍粪便,定期消毒和灭蝇。⑥保证圈栏光滑,地面平坦,防止划伤母猪的*房和*头。母猪产后营养搭配
母猪往往在产后身体虚弱,体重下降15~20公斤或更多,为了恢复体重,它们需要良好的营养。由于母猪身体为下一生育周期的开始要准备更好的条件,因此在这一阶段其饲喂量应该提高,以便尽快地再**。这期间最佳饲喂量是在交配前10天内达到每天3.5~4.0公斤。断奶通常的做法是,在母猪断奶的这一天禁食,有时甚至禁水。但研究表明,这样做并不像人所想的那样可以缩短断奶到交配的间隔或加快中断哺*期。鉴于母猪已经失去部分体重,禁食本身对母猪来说也就不可取,因此在母猪断奶的那一天还是喂食、喂水为好二、妊娠期:在母猪妊娠期间,母猪对营养的需要不断变化。在妊娠头几个月,母猪进食用于维持正常需要(约占体重的1%)和恢复健康以及储备(脂肪)在最后的月份,饲料相当大的比重是用于快速发育的胎儿。有许多种饲喂设计:有研究所、推广站、饲料供应者、种畜公司等方面的建议和推荐。他们往往只在细节上有所差异。而一般观念总是:在母猪妊娠后,以普通饲喂水平开始,随着妊娠的进展而逐渐增加,以满足孕猪日益增长的需要。
母猪产后缺奶或无奶怎么办?
母猪产后缺奶或无奶,多数是因为母猪年老、消瘦体弱,怀孕后期饲养管理不当,高度的营养**或营养失调,或内分泌失调,或久患消耗性的慢**(如严重的寄生虫病等)所致,在分娩后数日内发病,患病母猪厌食,饮水减少,嗜睡,体温升高到39.5~41℃,呼吸加快,精神沉郁,母猪不愿哺*,常见*房松弛,*房小而瘦,挤不出*汁或*汁稀薄如水。【防治措施】
平时要特别注意多给怀孕及哺*母猪补充营养丰富而容易消化的精饲料。对初产母猪每日还要进行数次按摩。同时应采用下列方法催*。
(1)喂给动物性营养物:将一副新鲜猪大肠洗净、煮熟、捣碎,拌入饲料内饲喂母猪;也可用小鱼、小虾、泥鳅、螺蛳等煎汤拌入饲料内喂母猪。
(2)将黄豆(或豆汁、豆浆)煮熟,加入适量荤油,连喂2~3天,每天1~2次。
(3)取鸡蛋4个,花生仁500克,加水煮熟,分两次喂给,1~2天就可以下奶。
(4)红糖200克,黄酒250克,鸡蛋1~3个,掺入饲料中喂服。
(5)用虾皮或虾糠500克,掺面煮成粘粥,分两次喂服,第二天就可下奶。
(6)红萝卜1~1.5千克,切碎,放红糖250克,加水煮沸后喂猪。
(7)中药王不留行25克,鸡蛋5个,核桃仁7个,先把王不留行煮开去渣,然后混合一次喂服,每天一次,连喂两次。
(8)2只猪后蹄和30克通草,熬汤饲喂。
(9)王不留行31克,穿山甲15克,通草10克,加水适量,煎汤去渣,晾温后灌服或让猪自饮。
影响母猪泌*力的因素有哪些?
(1)饮水母猪*中含水量为81%~83%,因此每天需要较多的饮水,若供水不足,会影响猪的泌*量。常使*汁变浓,含脂量增多。
(2)饲料
多喂些青绿多汁饲料,如南瓜、胡萝卜、牛皮菜等,有利于提高母猪的泌*力。另外,饲喂次数多少,饲料调制方法的不同,都会影响母猪的采食量,对母猪的泌*量也有影响。
(3)母猪的年龄与胎次
一般情况下,母猪第一胎的泌*量较低,以后逐渐上升,4~5胎后逐渐下降。
(4)个体大小
一般体重大的母猪比体重小泌*量要多。
(5)分娩季节
春秋两季,天气温和凉爽,青绿饲料多,母猪食欲旺盛,泌*量也多;冬季严寒,母猪消耗体热多,泌*量也少。
(6)母猪**
母猪在泌*期间**,常影响泌*的质量和数量,同时易引起仔猪的白痢病,泌*量较高的母猪,泌*期会抑制**。
(7)品种
母猪品种不同,泌*量各异。一般来说,长白猪及其杂交母猪的泌*力显著高于中型的约克夏和巴克夏及其**母猪。
(8)疾病
泌*期母猪若患病,如感冒、*房炎、肺炎等疾病,可使泌*量下降。
(9)管理
猪舍内清洁干燥,环境安静,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等,有利于母猪泌*;反之,会降低母猪的泌*量。
影响母猪繁殖周期的因素有哪些?
猪预产期推算:母猪怀孕期平均114天.其预产期的推算是"3、3、3"法,即从配种之日算起,向后推3个月加3星期加3天,即为预产日期。母猪繁殖周期==怀孕期+哺*期+空怀期(断奶至再**间隔)
1、母猪的怀孕期:为110天---120天,平均为114天,一般以114天计算母猪的预产期,预产期前后3—4天产仔均为正常产仔,预产期推算最简单的方法为“三三制”即三个月,三个星期加三天,另一方法为月份加4,日期减6;
2、母猪哺*期:传统喂养土母猪哺*期为二个月,加上怀孕期114天,一个繁殖周期为174天,一年只能产两胎;现代养猪采取早期断奶,将断奶时间缩短为28天---35天,甚至21天,但以现阶段母猪的饲养条件和管理水平,不提倡采用21天断奶过早断奶对仔猪生长不利和不利于母猪的再**;
3、母猪空怀期:一般为断奶后3---7天母猪会再**,空怀期长短与母猪饲养管理有关,如母猪断奶后的膘情直接影响母猪的再**,在初产母猪断奶后不**的居多,因此应加强母猪饲养管理,给母猪喂营养丰富的哺*母猪料,让其自由采食,防止母猪掉膘;
按上所述,母猪的产仔胎数===365天/母猪繁殖周期
==365天/(114天+28天+7天)
==2.45胎
比传统断奶增加0.45胎,按每胎产仔10头计,每年可增加4.5头,效益显著提高。
求母猪产后消炎处理原因/什么病
母猪产后用药消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不管母猪体质是否健康,是否需要消炎?只要生产完后,养猪朋友基本上都要对所生产后的母猪进行消炎,以打针的居多,也有猪场会有产前产后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消炎。那么到底母猪产后怎么样用药最好呢?
原则是能不用药就不用药;母猪如果能正常生产,在温度适宜、环境安静、不进行任何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又能在2-3个小时内将仔猪和胎衣正常生产完毕,母猪体质健康,做为人工也只是对仔猪进行一系列保护的工作,母猪不需要进行消炎工作,或者只是在母猪产后的饲料中添加少量的抗生素或是加入点补充能量的食物而已。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消炎药呢?
母猪体质不好,生产无力,生产时间过长,胎儿胎衣滞留时间过长,或是在人工进行助产时,在生产后恢复的不是太好,产后体温升高,有可能会出现感染的机率,但是又不是特别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对产后的母猪进行肌注消炎抗菌药物,用林可霉素、头孢菌素等抑菌药物或是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的杀菌药物,防止和治疗母猪产后感染,但不宜时间过长,2-3天足矣。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严重的,母猪在经过生产后,体温高热稽留、食欲废绝、粪便干结、胎儿或是胎衣滞留在子宫内、恶露不净、*房炎等,这样的情况下最好方法就是输水了,输上两个单位的缩宫素,清除子宫内的滞留的胎儿或胎衣,也可以清除排出恶露,同时也有催奶作用;用林可霉素、头孢菌素、氧氟沙星、甲硝唑等抗菌药物,用VC、VB1等维生素,ATP等能量药物进行输水,连用2-3天。如果时间过长,出现子宫积脓了,那就只能清宫了。母猪的产后消炎可以用北京$牧/佗$的菌统治,或者^高克//快康^,针对不同的情况使用效果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