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台湾泥鳅养殖教学视频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怎样在稻田养泥鳅(稻田养殖泥鳅技术要点)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怎样在稻田养泥鳅
1、稻田条件及改建方法
凡泥质、弱碱性和无冷浸水上冒的稻田都可养殖泥鳅。选作养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1000m2左右。田埂要加固,并埋下网片或塑料布防止泥鳅钻洞逃逸,进、出水口加设网拦,在田中开挖多个面积为2~3 M2、深60cm以上的坑。与坑相通,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为30~40cm,坑和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左右,为夏季高温、施农药化肥及水稻晒田时泥鳅的栖息场所,又便于集中捕捞。
2、放养
鳅种放养时间以水稻栽插初次耘田后为宜,放种前3~4d在坑、沟内施入腐熟的畜肥40kg/100 M2,培肥水质,然后每667m2放3~4cm的鳅种2万~2.5万尾。
3、饲养
鳅种放养后,投喂糠麸、枯饼、蚯蚓、蚕蛹粉、动物内脏等,前期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8%,以后为5%左右,饲料投放在沟、坑中。同时,根据水质情况及时追施肥料,每次追肥量15kg/100 M2。稻田应尽量少用农药,必要时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并在*天喷洒。同时,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投饵施肥过量而影响水质。
养**泥鳅赚钱吗
养**泥鳅赚钱。
不赚钱最主要是养殖户放苗成本高,大部分养殖户都没有养过**泥鳅,没经验,都觉得放大一点的寸苗就能赚钱,但他们都没有去算一下鳅苗的成本,按目前的市场来看。3一5公分的寸苗每尾7一8分/尾左右,再加上数量差距及成活率方面,全部算下来,成本就无形中已经拉高了购苗的价格,据统计最少也在0.10元/尾左右,这样就把养殖成本提高了,要先从鳅苗的购入成本下手,想办法把养殖户的成本降低,下面的养殖户才能赚钱。
**泥鳅寸苗需要养多久才可以进行人工繁育?
刚孵化出来泥鳅幼苗我们称之为水花,在水花出生1-2天后就可投放到鱼塘或者鱼池中进行培育,让水花成功度过幼苗期成长为寸苗,这一过程广东的养殖户喜欢称之为“飙[biāo]苗”“飙花”“飙水花”。寸苗规格达到3~5公分就可以出售给别的养殖户进行成品鱼的养殖,或者自己分塘养殖。**泥鳅需做好以下几点:
一、清塘消毒
用尼龙密网将鱼塘整个围起来,用于防青蛙、老鼠、蛇等虫害。投放水花前10天保留池水10-15厘米深,每亩用生石灰(或漂**)150-200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包括池坡,用于**敌害生物。清塘2天后经过滤注水50厘米深左右。泥鳅苗下塘前2天用密眼网拉空网,用于防鸟食和蜻蜓水中产卵(蜻蜓幼虫对泥鳅水花危害极大,具体请看《蜻蜓幼虫是**泥鳅培育种苗的头号天敌》)。检查有无敌害生物,若有须重新清塘。
二、培育饲料生物(肥水)
注水后,每亩施发酵过的有机粪肥200-300千克。泥鳅苗下塘前3-4天,可以泼洒豆浆和蛋黄培育天然饲料生物,平均每亩每天泼洒2.5千克大豆磨成的豆浆。形成洄水(广东称肥水),这能繁殖出大量的水中微生物(广东统称“水蛛”),这能让水花有东西吃,迅速生长。
三、泥鳅水花放养
1.放养时间
泥鳅水花孵出1-2天黄苗后(4-5天)变黑后即可下塘。下塘前要试水,确保水质水温没有问题。试水后视天气情况选择下塘时间。
2.运输、放养方法与放养密度
泥鳅水花一般用鱼苗氧气袋打包,每袋装10万尾水花,充氧运输。到达后不能将水花立刻放出来,水温相差大会导致水花不适应而死亡。应将氧气袋放入培育池水中,约20分钟泥鳅苗适应鱼塘水温后,选择背风向阳、无浑水的地方,在池塘边将泥鳅苗缓慢放入鱼塘。一般每亩放泥鳅水花60-80万尾左右比较适合。
四、饲料投喂
水花孵出两三天后就开口找东西吃了,因为体内卵黄囊中的营养物质已经消失,这时就要添加饲料了,洄水就是最好的天然饲料,洄水的制作方法有很多,这里说其一:可以向鱼塘里泼洒揉碎的鸡蛋黄和兑水的豆浆加入饵料,饵料池塘主要用有机粪水来培养浮游生物,让塘水产生洄水,洄水是刚孵出的鱼苗的最佳食料。洄水的主要成分是草履虫和轮虫,这些虫蛋白质丰富,又是活食,小鱼吃了可以茁壮成长。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专门的开口饲料。再长大些就可以喂粉粒料了,有专门的粉粒料,也可以直接将饲料蛋白质含量35%左右的鱼用全价颗粒饲料磨成粉状投喂。
**泥鳅一亩能产多少斤
这要根据你用哪种方式养殖,如水泥池单一养殖、池塘混养、稻田养殖等。其中水泥池单一养殖相对来说放养量较大,一亩放5cm~8cm的苗30000条左右比较适中,养殖8个月,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农家建池养泥鳅,投资少,收益快,简单易行。
一、建池:在房前屋后,庭院周围,选择有水源、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池。池子一般由砖、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为宜,池子砌好后,用水泥抹平,待干后放进肥泥0?5尺,注入清水1尺,即可放种。
二、放种:池子砌好后,按每平方米放1—1?5斤计算投放鳅苗。苗可到市场上去购买或自己繁殖、捕捉;不管怎样,都应选择体壮无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三雌一雄的比例搭配。雌雄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三、投食: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牛粪、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四、施肥: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五、捕获: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泥鳅是什么
**泥鳅又名大鳞副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分布于四川、浙江、**,辽宁、黑龙江等。体近圆筒形,头较短。口下位,马蹄形。下唇**有一小缺口。鼻孔靠近眼。眼下无刺。鳃孔小。头部无鳞,体鳞较泥鳅为大。侧线完全。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门近臀鳍起点。体背部及体侧上半部灰褐色,腹面白色。体侧具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褐色斑点。背鳍、尾鳍具黑色小点,其他各鳍灰白色。**泥鳅养殖水池怎么建
水泥池以面积30m2~100m2为宜,水深1750px~2500px(即60~90厘米)。要求进排水方便,并要求有充氧设备。池底要求铺上约375px(即13厘米)厚的泥土。**泥鳅能自己繁殖吗
泥鳅都是自我繁殖,当受到外界影响时,泥鳅会吃掉所产的卵望采纳
知道怎么养**泥鳅才挣钱吗
家庭养泥鳅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农家建池养泥鳅,投资少,收益快,简单易行。
一、建池:在房前屋后,庭院周围,选择有水源、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池。池子一般由砖、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为宜,池子砌好后,用水泥抹平,待干后放进肥泥0?5尺,注入清水1尺,即可放种。
二、放种:池子砌好后,按每平方米放1—1?5斤计算投放鳅苗。苗可到市场上去购买或自己繁殖、捕捉;不管怎样,都应选择体壮无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三雌一雄的比例搭配。雌雄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三、投食: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牛粪、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四、施肥: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五、捕获: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泥鳅一年能长多大
泥鳅1年连2两也长不到的。但可以出塘。泥鳅养殖:
池塘建设 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农药污染的地方建池,面积通常为100~250平方米,池深0.7~1米。池塘可建成水泥池,也可是土池。土池池壁需用砖、石块砌成,或用三合土捶紧,池底应夯实,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池底铺20~30厘米厚的肥泥。进、出水口用铁丝网或塑料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
培水与放种 池塘按苗种培育方法清塘消毒,池水保持30~50厘米深,并施入腐熟的猪粪等有机肥培肥水质,用量为每平方米20~30公斤。待池水转肥后即可投放鳅种,每平方米放养3~4厘米长的鳅种50~60尾,有水流条件的可适当增加。
养殖管理 在培肥水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需投喂蛆虫、蚯蚓、蚌肉、鱼粉、小杂鱼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等植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日投喂量为泥鳅体重的5%~10%。投喂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泥鳅在水温15℃以上时食欲逐渐增加,20℃~30℃是摄食的适温范围,水温在25℃~27℃时泥鳅的食欲特别旺盛,超过30℃或低于15℃以及雷雨天可不投喂。此外,还应根据水质肥度进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宜掌握在15~2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为好。当水温达30℃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深度;当发现泥鳅常浮头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