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养殖甲鱼黄颡鱼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黄颡鱼常见疾病怎样治疗?(黄颡鱼鱼病治疗)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黄颡鱼常见疾病怎样治疗?
黄颡鱼常见疾病控制技术出处: 作者: 中国水产养殖网 2008年08月21日
黄颡鱼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放养密度和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黄颡鱼的病害也逐渐增多,危害加大。为此,提出几种常见疾病的主要控制技术。
一、机械损伤病因
由于黄颡鱼喜集群生活,其胸鳍和背鳍长有硬棘,在生产操作和运输中易造成鱼体皮肤擦伤、裂鳍等机械性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并以烂鳍和生长水霉为主要症状。
流行情况
主要为网箱分养操作及大规格鱼种长途运输后受伤。
疾病控制技术
在拉网锻炼、运输中要细心操作。出苗时,暂养网箱时间不要过长,并尽可能降低暂养箱的放养密度。运输用水中可以适量添加土霉素,鱼种入池或入网箱前要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或30%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
二、出血性水肿病
病因
由细菌感染引起。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浓液,肝脏土**,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高温季节,该病易暴发且来势猛,蔓延快。
疾病控制技术
养殖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mg/L以上;适当降低鱼苗的放养密度;疾病发生后,每天进行水体消毒1次,连续3天。在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应到饵料中添加1%食盐。
三、水霉病
病因
由水霉菌感染引起。水霉菌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侵入伤口且向内外生长与蔓延扩散,呈似灰白色的棉絮状附着物,病鱼游泳失常,焦躁不安,直到肌肉腐烂,失去食欲,瘦弱而死;若鱼卵上布满菌丝,则变成白色绒球状,霉卵成为死的鱼卵。严重危害孵化中的鱼卵和鱼体体表带有伤口的苗种和成鱼。此病在水温低时最易发生,多因在拉网、分箱、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
疾病控制技术
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并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鱼种下塘前,用浓度为2~3%的食盐水溶液药浴消毒,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达到2mg/L浓度,2天后再泼洒1次。受精卵在孵化前要进行严格消毒,水温最好控制在26~28℃,孵化过程中还要对受精卵进行再次消毒。
四、肠炎病
病因
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病鱼腹部膨大,*门红肿,轻压腹部则*门有**粘液流出。剖开鱼腹,患病较轻的鱼体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病鱼离群独游,活动迟缓,食欲减退。肠炎病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病菌感染可能来源于养殖水域的底层淤泥,鱼体摄食的浮游动物、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中的鱼肉浆也有可能携带该病菌。流行高峰多发生在水温为25~30℃时。
疾病控制技术
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不投喂霉变**的饲料,活饵应用2~3%食盐溶液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食盐或0.1%鲜大蒜汁进行投喂;全池泼洒每立方0.5g二溴海因。
五、车轮虫病
病因
由车轮虫寄生引起。病鱼焦躁不安,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呈“**”现象;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鳃丝和皮肤粘液上。主要危害黄颡鱼鱼苗、鱼种,多发生于春末秋初。
疾病控制技术
全池泼洒每立方0.7g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或用苦楝树叶30kg/亩煎煮后用汤汁全池泼洒。
六、小瓜虫病
病因
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引起。在病鱼的体表肉眼可见小白点,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镜检鳃丝和皮肤粘液,可见大量小瓜虫。多子小瓜虫的繁殖适温为15~25℃,流行于春秋季。当过度密养、饵料不足、鱼体瘦弱时,鱼体易被小瓜虫感染。
疾病控制技术
用每立方福尔马林50~60g浸洗鱼体10~15分钟,同时,发病鱼池亦用福尔马林消毒;全池泼洒每立方2g亚甲基蓝,连续数次,每天1次。
七、锚头蚤病
病因
由锚头蚤寄生引起。发病初期,病鱼呈急躁不安、游动迟缓、鱼体消瘦等现象。寄生部位充血发炎,肿胀,出现红斑。肉眼可见锚头蚤寄生。4月~6月是流行季节。
疾病控制技术
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每立方0.3~0.4g,疗效显著。
八、营养性疾病
病因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过多或过少,饲料成分变性或能量不足,均会引起黄颡鱼的营养性疾病。常见症状有脂肪肝病、维生素缺乏症等。病鱼肝脏肿大,肝脏颜色粉白或发黄,胆囊肿大,胆汁发黑,胰脏色淡。病鱼零星死亡。
疾病控制技术
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质量,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用量。
在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控制中,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切实做好预防措施:①彻底清塘,严格消毒。②苗种放养时,要用食盐等药物浸浴消毒。③放养体质健壮、无病害的苗种。④投喂新鲜、优质饲料,坚持“四定”、“四看”投喂方法,不施用未经过发酵的粪肥。⑤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注换水。⑥定期泼洒药物消毒水体与口服药物,坚持对活饵、饲料台、食场进行消毒。⑦发现鱼病,及时诊治。应注意:黄颡鱼为无鳞鱼,对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等药物比较敏感,尤其要慎用。
北方水产养殖适合养什么?
1、扇贝
除少数种类外,多栖息于低潮带至数百米左右的浅海,营附着或自由生活,主要以蜉蝣藻类为食。全部为海产,广布于世界各大洋。
2、牡蛎
全球性分布。中国拥有丰富的牡蛎资源,是牡蛎的故乡,拥有利用牡蛎的悠久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南方沿海一些地区的居民就掌握了牡蛎养殖技术。目前,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均有牡蛎生产基地, 其主要产地为福建、广东、山东、广西、辽宁、浙江等。其中长牡蛎是最重要的养殖物种。
3、刺参
喜生活于海底**下,或藻类丛间,作迟缓运动。有夏眠习性。水温过高或混浊时,常自*门排出内脏,如环境适宜,2个月左右能再生。中国北方大连、山东沿海多产。多制成干品,为名贵海珍品。
4、泥蚶
中国传统的养殖贝类。中国沿海各地均有分布,8~10月份产卵期为生产旺季。此外,河北、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均进行人工养殖,产量颇丰。泥蚶肉味鲜美,可鲜食或酒渍,亦可制成干品,蚶肉含多量蛋白质和维生素,蚶血鲜红,肉的边沿有一金丝似的色线。
5、螠蛏
螠蛏的两个水管很发达,它完全靠着这两个水管与滩面上的海水保持联系,从入水管吸进食物和新鲜海水,从排水管排出废物和污水。螠蛏在软泥滩上挖*生活,潜伏的深度随季节而不同:夏季温暖,潜伏较浅;冬季寒冷,潜伏较深。平时潜伏的深度大约为体长的5倍~6倍,最深可以达到40厘米,约为体长的10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扇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牡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刺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泥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蛏
“黄辣丁”人工养殖一年能长多大?
黄辣丁也就是黄颡鱼,人工养殖一年能长到150克~200克。黄颡鱼一般养殖期在12~13个月,具体还要看地区的气温而定,南方很暖天气一般12个月,超雄黄颡鱼和全雄黄颡鱼的养殖周期会短些,一般可以在10~11个月出成鱼。至于生长速度也要看使用的饲料蛋白而定,蛋白越高生长越快。
黄颡鱼的生长要求:
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水质管理也是养殖的一个要点,通常情况下每隔半个月左右就需要换一次水,每次均按照保留原水三分之一的量进行换水,只要保持池塘中的水能有一定程度的透明性就好,同时每次换水之后需要在水中加入适量的增氧剂,或者是连接供氧机进行补氧。但冬天一般要一个月多有才换一些水,要保持池塘中水的温度。
需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米,PH值6.5至8,在5、6月份每月注水1次,每次换入新水30厘米,6~9月份每半个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l5厘米左右,保持水深在1.2~1.5 米。定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中的溶氧。
甲鱼和黄颡能一起吃吗
甲鱼可以和黄颡鱼一起吃,但是孕妇不要使用,会影响胎儿健康。甲鱼,学名鳖,又称水鱼、团鱼、鼋鱼,卵生两栖爬行动物。鳖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清热养*,平肝熄风,软坚散结的效果。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滋补药品和中药材料。中国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见。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清蒸甲鱼的做法:
食材用料:
甲鱼1只、红枣3颗、*参5克、当归2克、姜少许、盐少许、枸杞3克
做法:
1.把所有材料洗净,*参切寸段,姜切片;
2.把甲鱼放入约80度的水中,烫去血水;
3.捞出甲鱼,洗净备用;
4.把甲鱼放入砂锅中,再放入当归,红枣,*参,加入是适量水(淹没材料就可以了),大火烧开转小火炖半个小时;
5.再放入枸杞煲十分钟;
6.最后在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花鸟鱼虫是什么意思
黄甲鱼是淡水鱼还是海鱼
黄甲鱼也叫黄骨鱼,即黄颡鱼,是淡水鱼,分布在中国东部各大水系,杂食,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和一些无脊椎动物等。如何清炖黄甲鱼最简单的
黄颡鱼养殖技术
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生长于水体底层,生存温度6~38℃,最适宜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耐低氧能力比常规鱼类略差。因此,养殖黄颡鱼的池塘应符合以下条件。 水体要有一定深度,必须达到2米以上,如果水深不足,光照过于强烈,不适合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的生活习性。适时增氧,养殖池塘要求配备增氧机等设备,根据天气、水质情况科学开机增氧,晴天坚持凌晨和午后开机1小时,*雨、闷热天气要提前增氧,增加开机次数和时间,使水体溶氧浓度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
强化管理,坚持日夜巡塘,观察鱼群采食、活动及生长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尽量减少行人、兽类等进入养殖区惊扰鱼群,以免发生应激反应。
扩展资料:喂食技巧:
饵料精细:黄颡鱼对饵料中的蛋白质和饵料质量要求较高。投喂全价配合饲料,要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45%,粗脂肪5~8%。人工配合饲料可参用以下配方:鱼粉30~40%,豆饼20~30%,菜饼10~35%,次粉15~18%,米糠10~15%,诱食促长添加剂2~5%。
驯化训练:天然野生黄颡鱼,喜昼伏夜出摄食,故必须经过驯食训练,使其适应白天摄食,一般需要驯食1周左右。
驯化时配以固定的投饵信号如敲击饲料桶,进行定点、定时投饲训练,先用鱼饵沿池边泼撒吸引鱼种,连续2天左右待鱼种陆续游来摄食,再慢慢添加人工饲料拌入饵料中,定点投到水池固定地点,最后使黄颡鱼养成定点、定时摄食习惯。
合理投喂:黄颡鱼因个体小,摄食慢,投喂时应注意“尽早开食、少喂多餐,根据天气、水温、水质等情况科学投料,使黄颡鱼尽早采食生长。
4月前后,可每日投喂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3%;5~9月,每天投喂3~4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10月后,随天气转凉,鱼体增重,每天可投喂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