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兰溪哪里有养泥鳅的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兰溪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些景点必去?(兰溪周边景点哪里好玩)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兰溪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些景点必去?
1、诸葛八卦村景区推荐理由:交通便利,享有“八卦奇村,华夏一绝”之美誉,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2、钟池推荐理由:位于诸葛村的中心,与周边空白的路面形成八卦图的*阳两极3、兰溪中洲公园推荐理由:坐落于兰江的江心中,这里打造的很好,宛如一幅幽静的水墨画卷4、兰溪5、丞相祠堂推荐理由:为纪念诸葛亮而修建的,坐东朝西,平面按“回”字形布局,有52间房屋6、兰溪六洞山风景名胜区推荐理由:浙江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最有名的是被誉为“海内一绝”的**长河7、兰溪芥子园推荐理由:李渔纪念地,园子虽小,但经精心设计,体现了明清年代的建筑特点8、芝堰古村9、兰江推荐理由:钱塘江最大的支流,徬晚去高楼上看兰江晚霞,是一大美景10、长乐福地推荐理由:历史悠久,素有“长乐福地”之称,我国江南唯一的帝皇文化景区还有159条相关问答,更多兰溪新奇玩法,点击查看
泥鳅在什么季节养殖
一年四季均可养殖。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
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门排出。
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扩展资料
泥鳅养殖注意事项
一是保证水质。
每天定时查看水质情况,池水要保持在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pH值7.5~8.5,透明度20~30厘米。如发现水源水质较差,可以选择晴天施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每15~20天用1次。另外,水生植物调水作用不可忽视,如水芹菜能起到很好的净水作用。二是病害防控。
要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水体消毒可采用漂**、二**氯、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等全池泼洒,杀灭水中的病原菌,以预防细菌性鱼病。漂**每半个月使用1次,用量为1克/米3;定期用1%聚维酮碘全池泼洒,用量为0.5克/米3;每半个月用溴氯海因0.2克/米3或生石灰20克/米3全池泼洒1次。三是保证饵料质量。
夏季泥鳅生长快,要尽量多喂螺蚌肉、鲜蚯蚓和蝇蛆等动物性蛋白饵料,并改平时一日喂一次为每日2次,投喂量以泥鳅当日吃完为宜。巡塘时要观察泥鳅的摄食、活动情况以及有无病情,应及时捞出剩余饵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泥鳅
湖北百鑫瑞鑫农9号养殖泥鳅是真的吗?
民间都有“天上的斑鸠,**的泥鳅”之说。泥鳅肉质鲜嫩,味道极为鲜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养生佳品,适合各类人群的使用。而随着环境的恶化,野生泥鳅的数量逐渐,需求大于供给,必然会造成价格的上涨,也为创业者带来一个广阔的前景。鑫农9号泥鳅养殖作为一家多年养殖泥鳅的企业,拥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值得创业者的信赖与认可。目前,鑫农9号泥鳅养殖的产品已被市场所认可,深受大众喜爱,也为创业者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且规模可大可小,不论野外养殖、稻田养殖、沼泽地养殖,亦或是池塘养殖、场区养殖均可,经营更为灵活,也让创业者的创业之路变得更为省心。
兰溪十大名小吃是那些?
兰溪十大名小吃是:兰庆鸡子馃、大仙菜汤圆、和平煎包、红印馒头、今朝如意卷、印馃、肉粽、蛋黄酥、馒头酥、脆皮豆腐。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处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地理坐标为北纬29°1'20"—29°27'30",东经119°13'30"—119°53'50",东西长67.5公里,南北宽38.5公里。
地貌
境域地貌为浙中丘陵盆地地貌。东北群山环抱,西南低丘蜿蜒,中部平原舒展。境内有四支山脉:北部东部为龙门山脉和金华山脉,西北为千里岗山脉支脉,南部为仙霞岭山脉余脉。
三块丘陵:北部丘陵、南部丘陵和西部丘陵。两个盆地:金衢盆地和墩头盆地。一片平原:三江河谷平原。山地丘陵822平方千米,盆地平原403平方千米,水面85平方千米。自古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
湖南都有些什么好玩的地方
怎么养泥鳅啊?
养殖泥鳅方法如下:池塘选择要领
养殖场要找就近水源,便于加水。池塘养殖泥鳅,池塘深约80-150cm,水深50-120cm,池底最好有15-20cm的淤泥,进出水口方便。为了方便鱼塘管理,池塘规格以2-10亩为宜。
池塘消毒及天然饵料培育
放养前2周,池塘的消毒很重要。池塘消毒可以将池塘内杂鱼、青蛙、蛇虫鼠蚁清除干净,使泥鳅生长有安全的空间。放养前2周,每用4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目的是将池塘内杂鱼、青蛙、蛇虫鼠蚁清除干净,使泥鳅生长有安全的空间。3天后,将干燥无霉的玉米秸、稻草等秸秆,用10号铁丝捆扎成直径40~50厘米的秸草捆,放入池塘浸泡10天左右,使得鱼塘中产生藻相。同时,施有机肥,使得鱼塘中出现大量浮游微生物。
围网防止天敌
泥鳅的天敌是影响泥鳅成活率的主因。泥鳅主要天敌有:塘内凶猛性鱼类如罗非、生鱼等;青蛙进塘产子,蝌蚪与泥鳅争饲料,影响泥鳅生长速度;蛇虫鼠蚁吃泥鳅;蜻蜓吃泥鳅幼苗等。因此,围网可以防止泥鳅天敌进入池塘内,这样可以提高泥鳅的成活率。围网应当在放苗前15天进行,池塘周围应用高约1m的网围起来,防止蛇、鼠、青蛙等天敌。同时,水面要种植一定量的水浮莲,运用“鱼菜共生”原理,泥鳅的生长发育就有保障了。
苗种投放注意事项
泥鳅要求个体强壮,规格均匀,且泥鳅规格应在4-6cm为宜。苗种过大,苗种运输损耗加大;苗种过小,影响泥鳅成活率。鱼苗到达养殖现场后,要使泥鳅适应水温后再将苗种放入池塘内。根据各大养殖现场的实际情况,杂交泥鳅苗投放密度在8-20万尾/亩,**泥鳅苗6-8万尾/亩。同时,有条件的鱼塘可以在塘中放大头鱼、扁鱼、鲫鱼等混养,以提高养殖效益。
投喂管理
在苗种投放前,池塘已产生大量的浮游微生物,浮游微生物可以作为泥鳅进入池塘中的天然饵料。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应当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泥鳅属于直肠消化类鱼类,吃食比较少,因此,人工配备的饲料应当经过发酵后的饲料,这样,泥鳅的消化也较顺畅,减少肠炎发生的几率。一般,每天5:00-7:00,18:00-19:00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都应当在固定地方投喂,每15平方米设置一个投喂盆,以2小时为宜起一次盆,若2小时内饲料全部吃完,第二次投喂就适当增加饲料。同时,在日常的管理中要注意观测水质状况,做好日常的鱼体保健等工作。
注意事项:
首先检测泥鳅是否带虫,**酸盐是否超标;如有虫先有针对性杀虫,如**酸盐超标可以适量换水,再用“万能**灵”降解;
如果水质变差(变黑、变浓),适当换水;换水后立即用“解毒改水宝”调节;
出现大量死亡(超过100条),并且死亡症状为烂身烂尾烂鳃;选用“灭孢烂腐灵+止血烂鳃康”处理,死亡量减少后,隔一天再用“高碘腐皮康”(如果水质偏浓可以搭配硫酸铜使用),根据情况连用一次;
出现大量死亡(超过100条),并且死亡症状为红嘴红点红鳍,选用“**灵+出血止”,根据死亡情况连用;
拓展资料:
从养殖角度来看,泥鳅病害少,繁殖简单,运输方便,而且泥鳅能用肠呼吸,耐低氧,食性杂,几乎什么动、植物食料都能吃,饲料来源广,最有利于养殖的是由于能耐低氧,泥鳅的适应力特别强,几乎能在各种容器和水域中养殖,像木箱、水缸、水桶、土池、水泥池、稻田、莲田、荸荠田等,甚至排水沟中也能养。而且,养殖泥鳅成本低,市场价格高,所以经济效益显著。稻田养殖,既可收稻谷又可产泥鳅,一举两得,每667 平方米稻田可产泥鳅50~100 千克,增加产值1 000 元以上;池塘养殖,每667 平方米可产泥鳅1000 多千克,产值至少10000 元,除去苗种成本、饲料成本、水电、防治疾病药物成本等,每667 平方米可获纯利6000~7000 元;网箱养殖,普通8 平方米网箱,可产泥鳅1000 千克左右,产值也要过万元,由于网箱养殖成本较高,纯利润能达5 000 元左右.
事实证明,泥鳅养殖有广阔的市场为依托,有成熟的技术为保证,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帮助养殖者走上致富之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泥鳅
想要在池塘里养泥鳅 要怎么养
泥鳅白天喜钻入水底腐泥中,晚上出来觅食,以昆虫、小甲壳动物、扁螺、蚯蚓、水草和藻类为天然食物,更喜欢腐殖质。其养殖技术措施如下: 1、鳅池条件。 泥鳅以单养为好,应选择向阳近水、家宅附近便于管理的地方建池。池的面积以100平方米左右为宜,池的深度80 厘米,池壁泥土应夯实,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抹光或用厚质塑料薄膜围造。进出水口以铁丝网拦挡,防止泥鳅逃跑。池沿要设泻水口,防暴雨时池水高涨漫过平面而逃鳅。由于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鳅池的四周沿口要高于池外地面,千万不要让地面水直接流入池内。池底应有面积为4 平方米、深为50厘米的土坑作为鱼溜(在排水口下设1个,池内均匀排布3-4个),以利泥鳅在水温过高时避暑。池内铺放厚约15厘米的肥沃河泥或富含有机质的黏土,池水深度春秋为30厘米,夏季为40厘米。 池内应种些水生植物,以利泥鳅生活(如套种慈菇,还可增加收入)。当夏季池中杂草太多时,应予清除。池内还可放养一些藻类或浮萍,以补充泥鳅的植物性饲料。 2、培育肥泥肥水。放鳅前20-30天,每100平方米用石灰3公斤消毒后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施干质鸡粪30 公斤,均匀撒在池内,或用大量猪、牛、羊粪肥集中堆放在鱼溜内,让其发酵腐化。以后视水质肥瘦适当施肥。水的透明度以20厘米、水层不见池底泥土为宜。 3、放养规格。选用3厘米以上的泥鳅作种苗,每100平方米放养15-30公斤。如以市场上收购来的小泥鳅作种苗,以每100平方米放养25-35公斤为宜。如有流水条件或有较高饲养管理水平,可适当多放一些种苗 4、投喂饲料。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还应投喂一定的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平时应定时定量定位投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精饲料。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关,20℃以下,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约占70%-80%);20-25℃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半;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动物性食料可喂蝇蛆、蚕蛹、蚯蚓、螺蚌及屠宰场下脚料等。每天投喂一般为鳅总体重的8%,水温高时,可增至12%-15%。投喂时间可在下午一次投入,也可分早晚两次投喂,以次日晨不见剩食或略见剩食为度。夏末初秋,应注意高蛋白饲料的配比,促使泥鳅快长速肥。 5、日常管理。 勤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勤检查堤坝,堵漏洞,保水位,防逃鳅;经常使用有机肥,保持活爽的肥水;防止鸭、黄鳝、蛇等进入池内伤害泥鳅;夏季在鱼溜上搭棚遮阳,冬季浅水或排水过冬。 6、适时捕捉。 捕捉时可用竹笼诱捕,也可排干池水掘泥捕捉。捕捉时应注意捕大留小,保存繁殖鳅种,以利来年再生产。泥鳅一般放养150-180天,通过强化饲养,体重可增至鳅种的8--10倍,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泥鳅养殖户 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任何一种养殖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泥鳅的养殖也是一样的,根据我们的分析,造成泥鳅养殖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没有泥鳅养殖的经验,看到别人养殖泥鳅赚钱了,自己一时心血来潮、头脑发热,也跟风养殖,可能导致失败。
二是没有科学地建造养鳅池,不遵循泥鳅的生活规律,随便找个池塘放了泥鳅就完事,结果导致泥鳅会在*雨天或者在进水时逃跑。
三是没有合适的苗种来源,通常在市场上随意乱购泥鳅苗;这些苗种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导致放养后泥鳅大面积死亡而造成巨大损失。
四是不遵循泥鳅的生态习性或泥鳅的生病规律,在泥鳅生病后,盲目用药或乱用药,导致泥鳅大量死亡。
五是不知道如何科学管理泥鳅的养殖,包括不知道如何管理水质,或水质管理不科学,不知道何时投喂,也不知道投喂的量和饲料的营养要求,有的养殖户根本就不知道鳅池水位应保持多少,鳅池水体该如何才达标,这种盲目的管理是不可能获益的。
另外建议大家做之前一定要考察好当地的市场行情,即使你养的再好,销路不好不也是件头痛的事吗?所以:技术要好,销路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