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水产养殖灾害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水域环境的污染与水产养殖有何关系(水产养殖与水域环境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水域环境的污染与水产养殖有何关系
(1)水域环境的污染源
除噪声外的大部分污染源最终都将影响到水域环境。
①工业三废。废渣、费气、费水。
②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
③生活污染。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
④水产养殖自身污染。残饵、粪便、药物等。
⑤船舶、车辆油污染。
(2)水环境污染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①水环境污染会导致水产养殖无法进行,更谈不上生产无公害水产品。
②水环境污染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
③污染会在水生生物体内积累(蓄积),影响商品价值甚至卖不出去。
④被污染的水产品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如农药、重金属、抗菌素等在水产品中残留超标就会危害人的健康。
水产养殖风险有哪些?
集约化工厂化模式下的水产养殖,这3个风险更加突出,警惕!水库养殖对水质有没有影响
当然有影响: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1、水产养殖对水质的影响。
① 溶解氧(DO)下降 溶解氧是衡量水体水质必要的指标之一,也是水产养殖生存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水质,其溶解氧量必须保持在5~10 mg/L左右。水产养殖的释氧作用与耗氧作用可以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具备时空的变化,当水产养殖的释氧速度小于耗氧速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将逐渐减少,若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减少到4 mg/L时,水产养殖的生存将受到威胁,甚至出现大批的死亡, 当水中溶解氧耗尽时,水中有机物将出现厌氧分解,水质逐渐下降,水域环境因此遭受比较大的影响。
② 总氮(TN)与总磷(TP)升高 在衡量水质优劣的各项指标中,氮与磷是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原因,水体总氮的浓度与总磷的浓度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会随着总氮浓度与总磷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剧, 当水体总氮的浓度在015~115 mg/L之间时,水体属于富营养型, 当水体总磷的浓度大于0101 mg/L时,可以致使水体富营养化的出现。
③ 生化需氧量(BOD)与化学需氧量(COD)增多 当水域环境被有机物污染时,生化需氧量(BOD)是其污染程度重要的指标之一。若水域环境被限制,无法进行生化需氧量测定时,可以选择使用化学需氧量(COD)进行测定,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化学需氧量的影响与化学需氧量类似。在水产养殖的水域环境中,一般选择在20 e条件下,培养5 d后所测得的化学需氧量作为水域环境有机物的耗氧量。通常认为当BOD5 5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受有机物的污染;当BOD5 >10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恶化。
2、水产养殖对底质的影响。水产养殖的饲料通常具备存保型性较差以及悬浮性较差等特点,如果饲料没有被鱼类摄食时,其必然会沉入水体,降落在水体的底部处。目前,我国饲喂水产的技术比较低,经常出现饲料的超量投喂,这样很容易造成饲料的过剩,大量的饲料因此沉入水体底部。水产养殖所排出的代谢物以及粪便等也相继地沉入水体底部。时间越久,水体底部堆积的东西就越多。水体有机质的增多,使水中微生物的活动更加的频繁,进而消耗底部更多的氧气,水体底部缺氧,致使大量的NO2 2N、H2S以及NH3等有毒物质的出现,这些有毒物质不仅可以污染水体底部的环境,而且导致水体底部生物的抗病力下降,出现大批死亡的现象。
寒潮天气对水产养殖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寒潮天气会带来养殖水环境的温度骤变,这就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养殖环境中的微生物、藻类短时间内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势必也会影响养殖动物出现一系列诸如弧菌病,白斑综合征**病等疾病,如果没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这些水产动物就会在几天内死亡。目前为了应对寒潮天气,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采取工厂化室内养殖模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温度的变化幅度,有效控制了疾病的发生水产养殖发洪水怎么办
把流来的水引开咯。水产养殖过程中有哪些有毒有害物质
水产养殖过程中因为过量投喂饲料、养殖动物排泄、肥料的使用,水产药品的使用等等,都会在底层缺氧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最常见的有氨氮、**酸盐、硫化氢、苯酚、棉酚、甲烷、醛类、重金属、余氯、有机磷、组胺、吲哚等,其他一些不常见的就不一一介绍了。水产养殖的初步知识是什么?
水产养殖概况:水产养殖是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的统称。淡水养殖是利用池塘、山塘水库、江河、湖泊、涵仔等水体开展养
殖鱼类、虾类等水产品的总称。
(一)淡水养殖方式:
1、池塘养殖:是一种精养高产的养殖方式即放养的鱼类品种多、密度相对比山塘水库等大些、多以人工投
喂为主。
2、山塘水库、河涌养殖:是一种粗放粗养的方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小型山塘水库、河涌也开始实行
精养人工投饵的生产方式。
3、涵仔养殖:是一种利用100平方米以下水面的函仔流水家庭式养鱼。
4、网箱养鱼,是利用山塘水库、江河、湖泊的水体用网片、竹、木板等制成几个立方或几十个立方的水
体,实行高密度养鱼模式。
5、高密度流水养殖:是一种利用一定高程流水落差池水开展高密度精养鱼类的方式。
(二)淡水养殖的种类概况:
淡水养殖种类有:鱼类、虾类、爬行类、两栖类、水生植物等。
1、 淡水鱼类养殖品种主要有三大类:
(1)热带鱼类有:罗非鱼类、淡水白鲳、鲮鱼、麦鲮、野鲮、太阳鱼、淡水沙鱼、巴西鲷、埃及塘虱鱼
等。
(2)温水性鱼类:鲩(草)鱼、鳙鱼、鲢鱼、青鱼、鲤鱼、丰鲤、杂交鲤、锦鲤、鲫鱼、东北鲫、湘云
鲫、异育银鲫、彭泽鲫、团头鲂、广东鲂、鲂鱼(三角鲂)、塘虱鱼、斑点叉尾鮰、云斑鮰、魽鱼、倒剌
鲃、光倒剌鲃,加洲鲈、翘嘴红鮊、鳗鱼(日本鳗)、桂花鱼等。
(3)冷水性鱼类:鲟鱼、史氏鲟、俄罗斯鲟、杂交鲟、虹鲟、俄罗斯蛙等。
2、虾类的养殖品种有:青虾、罗氏沼虾、淡水龙虾。
3、爬行类养殖品种有水鱼、山瑞、 等。
4、两栖类养殖品种有青蛙、虎皮蛙、棘胸蛙、泰国青蛙、美国牛蛙等。
5、水生植物养殖品种有:菱角类、藻类等。
养殖技术基本知识
本文主要概述池塘养鱼、水库网箱养鱼。
一、 基础设施条件:
(一)鱼塘的建设及整治:
1、新建池塘标准
1/.池塘面积以5-10亩,水深2-3米(成鱼)。
2/.有没受污染良好水质的水源。
3/.要设有完整的排灌系统,防逃设施。
4/.有光照时间长,阳光充足。
5/.塘基要牢固,顶宽在2米左右,才能达到保水能力。
6/.电源,交通方便。
2、旧池塘整治,实行“五改”
1/.为便于养殖生产管理,改变生态环境,将小塘改成3亩以上的大塘。
2/.将浅水塘改成为2-3米的深水塘,增大鱼类的活动水体。
3/.将漏水塘改成肥水塘,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池塘的利用率。
4/.有条件的应将死水塘改变成活水塘,便于提高水体交换的频率。
5/.实行人工投肥改变池塘的水质条件,提高水体的肥力,提供优质水体,促进鱼类的生长,增加水体的产
出。
6/.清除旧塘淤泥留10公分,增加水体扩大鱼类的活动场所。
(二)水库网箱的设置
1、网箱放置处应选择交通方便、避北风、向阳、水深4米以上。
2、网箱规格可在4×6×3.5、4×4×3、3×3×3中选一种或自行另选其他规格。网箱的格式有四方型 、长
方型 、圆型。
3、网箱用料:多用胶丝网片制成,也有用铁丝网、木板、竹子(片)和旧船体等。
4、用园木或角铁等制作网箱架、大油桶作浮体,用大石、铁锚、绳索固定。
二、 养殖品种的选择:
水产养殖的品种选择是整个养殖生产的关键,品种的好坏是渔业生产效益的体现,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导向和
自身生产条件,资金状况而确定养殖品种。在当前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的时代中,有条件的养殖户对养殖品
种的选择,应以人传统,我优质;人优质,我特种;人无我有,人有我多;力求抢占市场销路。一般的养殖
品种是以养殖条件中的水质肥瘦、水温、溶氧、饲料来源等而确定养殖品种:如池塘养殖的鱼类除翘嘴红鮊
均可养殖。而水库网箱养殖鱼类品种,应选择能适应集约高密度生长和经济价值高的品种,才不至于浪费人
力、财力、物力,产出较高的经济效益,提供较多的优质鱼产品。如三角鲂、倒剌鲃、光倒剌鲃、翘嘴红
鮊、鳗鱼、桂花鱼等。
在池塘养殖品种的选择时,应选择品种之间不相互制约的品种,才能有利于利用水体层次的生产力,避
免影响各品种的生长和经济效益的收入,网箱养鱼不存在品种间相互制约的问题,因其均实行单一品种养殖
法。
三、 鱼种放养:
(一)放种前应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1、池塘消毒
1/.生石灰清塘:A、干水清塘法,用生石灰50-75公斤/亩全塘消毒,消毒后7天灌蓄水至养鱼所需的水深
度;B、带水清塘法:水深1米用生石灰125-150公斤/亩。先将生石灰放在溶器溶解成石灰水,进行全塘泼洒
(含塘四周塘基壁),消毒后7天可进行鱼苗试水,试水点设在尾池边。
2/.茶麸、漂**清塘:
每1米深池水用茶麸35公斤,漂**15公斤,应在清塘的前1-2天将茶麸捣成碎块,用溶器或小水池加水浸
泡。施用时用漂**和茶麸水渣混合成消毒液进行全池泼洒,试水操作与生石灰的做法相同。
3/.渔具消毒:
采用太阳光进行渔具用品的消毒工作:即将用具放置太阳光下爆晒2-4小时。
2、网箱消毒:
网箱消毒与渔具消毒方法相同,消毒后把网箱用密封效果好的大尼龙袋装封待用或在鱼种投放前的5-6天进
行太阳光消毒,消毒后立即挂吊到网箱架上,等待投放鱼种。
3、选择鱼种标准:
购进鱼种的标准,应选择规格一致,背部肌肉厚(即肥满度好)、体色泽明,鳞片完整无损,游水活泼成
群,溯水性能强,体表无伤无病和无寄生虫寄生。
4、鱼种消毒:
1/.浸洗消毒法:浸洗药与时间
药 名 浓 度 水 温(℃) 浸洗时间(分钟)
生 盐 3-4% 3-5
漂** 10克/1立方水 10-1515-20 20-3015-20
2/.运输消毒法:即:利用在鱼苗运输的过程中进行鱼苗鱼种体表消毒。A、生盐水的1-1.5%。B、每50公斤
鱼种加投80万国际单位的青霉素一支。
(二)品种混养及合理密养
我国的池塘养鱼历来都是实行多品种合理混养,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天然饵料及人工饲料,发挥各种鱼类的
食性相互关系、相互促进的作用。适当增加放种密度,是提高池塘产量的主要措施。
例:池塘放养品种数量及密度:
品 种 规 格 数(亩)量 备 注
草(鲩)鱼 3寸以上 120尾
鳙 鱼 3寸以上 80-90尾 一年可起水3次以上
连 鱼 12朝以 30-40 一年可起水2次(罟)
青 鱼 3寸以上 15-20尾
鲤 鱼 10朝以上 20-30尾
鲮 鱼 九朝以上 400-500尾
鲫 鱼 九朝以上 30-40尾
三角鲂 10公分以上 50-60尾
白 鲳 10公分以上 40-50尾
麦 鲮 8朝以上 100-120尾
塘 虱 5公分以上 80-100尾
叉尾鮰 10公分以上 40-50尾
倒剌鲃 10公分以上 15-20尾
光倒剌鲃 同上 20-25尾
桂花鱼 同上 10-15尾
罗非鱼 七朝以上 300-500尾
此外,混养还有以一个品种为主,混养其他多个品种的方法:如罗非鱼类、太阳鱼、淡水沙鱼、鲫鱼等为单
养品种占总放养的80%,混养的多种鱼类占20%。
上述池塘放养各种鱼类和数量表是按标准池塘条件设计的,具体放养密度可依据如下几个方面作出决定:
1、有良好水源的池塘,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加反之则作相应的减少。
2、凡池塘混养多种鱼类,应视池塘是否标准和自身经济情况而定。
3、若饲料、肥料来源充足,有丰富养鱼管理经验,养殖品种可多几个,放养数量也可大些,如养鱼设备条
件好,亦配有增氧设备可增加密度。
4、也可根据历年本地塘的放养量、产量、生长情况、起水规格等确定。
(三)轮捕轮放
在实行混养和合理密养鱼类的基础上实行轮捕轮放的养殖技术,即对鲩鱼、鳙鱼、鲢鱼、罗非鱼进行捕大留
小,按所起捕数量投放相同数的鱼种,致使池塘中的鱼类品种与数量保持年初的投放量达到合理利用水本的
生产力。
(四)网箱养鱼的放养密度:
网箱养鱼是一种集约型的养殖方式,鱼种的放养密度相对比任何水体的养殖密度高。如三角鲂放养量:鱼种
期密度为6000-8000尾/48m3 /箱,鱼苗期密度为2500-3000尾/48m3 /箱,成鱼期密度为600-800尾/48m3 /
箱。不同鱼类放养密度也不同,如鲤鱼为1000-12000尾/m2、罗非鱼为800-1000尾/m2 等。
(五)鱼种放养时间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掌握好鱼种放养时间是渔业生产的重要一环,它关系到年终养殖生产的
收成,应切实抓紧鱼种投放时间,可从下面几点掌握好投放鱼种时间:
1、凡池塘条件达到标准,水源足的池塘在年底鱼产品全部上市后,做好清塘消毒工作,争取在进入下
一年前,完成温水性鱼种的投放任务,让鱼种对水体有一个适应期,在来年水温升高时使鱼类及早开食延长
鱼类的生长期。
2、热带鱼类均是喂寒鱼类,投放该类鱼种时应掌握水温条件一般要在18℃以上(即四月底以后)才能
开始做投放鱼种的工作。
3、若有条件养殖冷水性鱼类的要掌握在水温25℃以下(即九月底以后)时投放。水温在25℃-30℃时停
食,30℃以上进入死亡状态直至死亡。
4、轮捕轮放的投放鱼种时间,要视成鱼起捕时间而定。
5、对水源不足,容易造成干旱的池塘,不应以时间来确定投放时间,应以池塘的蓄水量而定。
6、水库网箱养鱼的投放鱼种时间与池塘的投放时间不同,一般都设有鱼苗种专用箱进行鱼种的育粗工
作。待成鱼上市后可将下一批种鱼分开,移到其他空箱开始养殖成鱼工作,实行网箱轮换使用。
四、 饲养管理:
在池塘养殖生产的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投饲、施肥与水质变化的关系,应具体做到投饲、施肥“匀、
好、足”。“匀”是指全年都有饲料投喂,避免饥一餐、饱一餐的现象发生;好是指投喂的饲料质量要合标
准,无变质;“足”是指饲料、肥料要满足在各个不同时期鱼类生长需要量。才能保证池塘水质的“肥、
活、嫩、爽”。水质“肥”说明可被鱼类利用的浮游生物丰富,水色呈绿油色、茶褐色,透明度在30cm上
下;“活”水色是指池水在一天当中的变化。在晴天时,清晨水质较清,随着太阳光的照射而变浓;“嫩、
爽”是指水质肥而不老,不呈乌黑色,没受污染,无异臭味。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请采纳,万分感谢\(^o^)/
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的因素有哪些?水产养殖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1)造成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的因素①外界因素。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生物、环境和人为三大因素。
a.生物因素。主要有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甲壳动物等病原体和敌害生物等。
b.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底质和淤泥、光照、水温、溶解氧、酸碱度、氨氮、**酸盐和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
c.人为因素。养殖设施设计不科学、操作不细致鱼体受伤、放养密度不恰当、混养比例不恰当、放养患病养殖动物、饲养管理不善、饲料质量差或投喂不当、饲养管理不当等。
②内在因素。水产养殖动物的免疫力下降,是引发疾病的内在原因。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内因是关键。养殖动物对病原的敏感性强弱与其自身的遗传性质和免疫力有关,而生理状态、营养条件、生活环境等也都能影响养殖动物对病原的敏感性。天然免疫力的消退和获得性免疫力的减弱均能引起水产动物的免疫力下降,引发养殖动物患病。
(2)水产养殖的常见疾病
水产养殖病害种类比较多,依病原体和发病原因的不同,可将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分为以下几类:
①**病。如对虾白斑病、**性出血病等。
②细菌病。如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腐皮病、弧菌病、爱德华氏病等。
③真菌病。如水霉病、鳃霉病等。
④藻类引起的疾病。如卵甲藻病、小三毛金藻病、微囊藻水体中毒等。
⑤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如车轮虫病、斜管虫病、隐鞭虫病、口丝虫病、小瓜虫病、纤毛虫病等。
⑥蠕虫引起的疾病。如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复口吸虫病、线虫病等。
⑦甲壳动物引起的疾病。如中华蚤病、锚头蚤病、鱼虱病等。
⑧孢子虫引起的疾病。如黏孢子虫病、尾孢子虫病等。
⑨**环境引起的疾病。如气泡病、泛池、氨中毒症、**酸盐中毒症、冻伤病、应激反应等。
⑩饲料不足或营养不适宜引起的疾病。如**病、弯体病、瘦背病、氨基酸缺乏症、矿物质缺乏症、维生素缺乏症、代谢**症等。
?敌害生物。如青泥苔、水网藻、剑水蚤等大型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凶猛性鱼类、蛙类、水蛇等。
农村水产养殖国家有什么补贴政策
1、渔用柴油涨价补贴渔业柴油补贴政策是***、国务院**的一项重要的强渔惠渔政策,是渔业历史上获得的资金规模最大、受益范围最广、对渔民最直接的**财政补助,是**“三农”政策在渔业的具体体现。
**财政共下达渔业柴油补贴资金728.78亿元,占全部补贴资金的81.66%,在几个补贴行业中资金量位居首位。
注意:在淡水渔业中,只有淡水捕捞渔船可以享受到这一政策,一般的淡水养殖业很少能享受该政策。
2、渔业资源保护和转产转业财政项目
该项目以省及计划单列市为单位安排资金,对水生生物资源衰退严重或生态荒漠化严重水域,以及放流技术成熟、苗种供应充足、增殖效果明显、渔民受益面大的品种,在增殖放流资金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
3、渔业互助保险保费补贴
农业部启动渔业互助保险**财政保费补贴试点工作。试点险种确定为渔船全损互助保险和渔民人身平安互助保险,**财政分别补贴保费的25%,渔民人身平安互助保险最高补贴保险金额每人20万元。
渔船全损互助保险试点区域: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部分重点渔区。渔民人身平安互助保险试点区域:浙江省岱山县。
4、发展水产养殖业补贴
水产养殖机械补贴,农业部和财政部预拨下达农机购置补贴款40亿元。补贴资金规模扩大的同时,扩大了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其中,增氧机、投饵机和清淤机3类水产养殖机械首次纳入补贴目录。
水产良种补贴,水产良种补贴的起步是《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开展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运行机制调研,探讨水产良种补贴方法”。
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及水产良种补贴政策调研组奔赴各地进行调研取证,一些地方的水产良种补贴已经启动,但大多数涉及的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
5、渔业贷款贴息
水产养殖业贷款贴息目前只在局部地区自行开展,主要对灾害造成的再生产能力下降、对符合地方发展要求的企业技改、新产品开发、固定资产投资等给予贷款贴息。
6、税收优惠
为支持引进和推广良种,加强物种资源保护,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渔业,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对用于培育、养殖以及科学研究与实验的进口鱼种(苗)免征进口环节***。
扩展资料:
补贴标准:
1、罗非鱼种苗补助标准。池塘养殖罗非鱼每尾补贴0.06元,以2000尾/亩计,每户最高补贴规模100亩,水库养殖罗非鱼以60元/亩,1000尾/亩计,每户最高补贴规模100亩。
2、对虾种苗补助标准,对虾每万尾补贴20元,以80000尾/亩计算,每户最高补贴规模50亩。
3、石斑鱼种苗补助标准,石斑鱼等海水鱼类每尾补贴0.2元,以1000尾/亩计,每户最高补贴规模50亩。
4、东风螺种苗补助标准,东风螺每粒补贴0.02元,以1000粒/平方米计,每户最高补贴规模200平方米。
5.以5亩为起点,每亩补助200元;网箱养鮰以500平方米为起点,每平方米补助20元;河蟹生态养殖以500亩为起点,每亩补助10元;精养鱼塘以200亩为起点,每亩补助50元;水产苗种场建设以100亩为起点,每亩补助300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琼中计划投入105万元开展水产养殖池塘补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