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鲟鱼苗的养殖方法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华鲟的养殖?(鲟鱼的养殖技术和条件)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中华鲟的养殖?

1、水温(1)适合中华鲟生长的水温在14-24℃左右,而21℃则是适宜中华鲟生长的水温温度。(2)当水温过低时,中华鲟摄食量会减少,而且生长也会变得缓慢,严重时则会死亡,而温度过高,超过33℃时,也会对中华鲟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一般需要把水温保持在20-25℃。2、含氧量(1)中华鲟适合在含氧量为5mg以上的水中生存,如果水中的溶氧量下降,会降低中华鲟的食欲,严重时,还会让中华鲟死亡。(2)一般情况下,不可将溶氧量变化幅度较大的水质当做培育鱼苗的水源。3、PH值中华鲟适合在PH值为7-8的弱碱性的水中生活,PH值过高过低都不利于中华鲟的生长。4、盐度因为中华鲟属于洄游鱼类,所以对养殖水池中的盐度要求,并没有那么高。5、光照强度(1)中华鲟在幼苗阶段时,有着很强的趋光性。(2)一般来说,光照强度对于鱼苗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但需要注意因为光照强弱的变化,所导致水温变化的问题。6、氨氮含量如果中华鲟长期生活在氨氮含量过高水中,会有产生很多的病症,严重时,还会直接死亡。所以在人工养殖中华鲟时,应及时清理养殖池中的有机物,减少氨氮产生的几率。7、水流因为中华鲟是洄游类鱼类,所以人工养殖中应尽量模拟自然条件,方便中华鲟产卵。8、饲料(1)在喂养中华鲟时,一般可选动物性的饲料,也可以选择合成饲料。(2)而喂食量需要根据天气情况、水质情况、鱼的密度而定。9、日常管理(1)平时每天都需要巡视3次,特别是在夏天的夜晚要格外注意,如果中华鲟有浮头的现象,便需要立即检查水中溶氧量是否过低。(2)要定期检查中华鲟的生长情况,体型不同的中华鲟应该要分塘饲养。

中华鲟人工养殖如何处理?

1、养殖准备在养殖鲟鱼之前就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因为鲟鱼它是一种温水鱼,所以它对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养殖场地的,面积不能低于五亩,最好是六到九亩为宜,其次就是池水要较深,并且水质要干净无污染,养殖场附近的交通比较便利,在养殖场内要设有专门的饲料台,还有就是要准备好增氧剂或者是供氧设备。然后养殖场建设完毕之后需要将养殖场清理干净,并且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放置三四天之后将水排出,这样就算消毒完成啦。最后在放养前将鸡粪或其他家畜的粪便倒入池中进行浮游生物的培养,这样等鱼苗放进去之后就可以觅食,并且更快的适应新的环境。2、鱼苗选择鱼苗选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鱼苗的成活率以及后期的繁殖率,我们要选择哪种健康的没有病害的鲟鱼苗,鲟鱼苗最好是二十厘米左右,鱼鳞、鱼翅等完好,并且比较活泼、勤快,在水中游的时候看起来非常的轻快,这样的鲟鱼苗基本上就没错啦。3、鱼苗放养在鲟鱼苗放养之前我们还有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鱼苗的损失,首先我们将买回来的鲟鱼苗放十条左右放入养殖的水池中,两天之后观察鱼苗是否有异样,出现死亡或者是鱼苗明显失去了生机,那么就不适合放鱼,得重新将水池进行清理,如果一切正常那就可以放心放养啦。4、饲养管理放入水池中的鱼苗如果害怕出现其他的情况,那么我们可以在水中加一点盐,让池水含有一定的盐度,但是千万不能放太多,不然鲟鱼苗会适应不了而绝食。饲养主要是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以及饲料喂养相互配合,在喂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就是饲料可以少但是绝不能多,因为鲟鱼比较傻,这样它会被撑死,尽可能的一天多喂几次,每次适量就好。其次就是鲟鱼它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一般刚买回来的鱼苗我们要坚持一天换一次水,等到它对环境稍微适应了之后每隔一周左右换一次水即可,而成年的鲟鱼半个月换一次水就好。最后就是鱼池中饲养台上剩余的饲料残渣要及时清理,不然等鱼饿了就会把坏了的饲料吃掉,引发病害。5、病虫害防治鲟鱼它主要的病虫害主要是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以及大肚子病和寄生虫等,有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表现为绝食、不爱动等,我们要用食盐和小苏打进行防治。而细菌感染则表现为不长肉、出血等,可以用中草药进行防治,以及寄生虫也可以使用中草药进行防治,同时我们在饲养的时候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料质量和营养成分。

杂鲟鱼怎么养?

1.池塘条件池塘的规模最好在4亩左右,池塘底质最好是沙质,可在池塘设置**的进水口跟排水口,在进水口跟白水口挡上铁丝网,这样可以防止鲟鱼逃跑。池塘附近最好有干净水源,养殖最好活水养殖,流动水养殖。2.养殖准备放养前要先泼洒石灰溶液,浸泡一周左右,再换清水浸泡几天。养殖前放掉,重新灌水进来水位在1.5米左右的水深。在新水灌满池塘以后,也不能马上放养。得等到消毒水的药效消失了以后,这样对鲟鱼来说比较安全。3.鱼苗放养放养前鱼苗要消毒,可用盐水或是石灰水浸泡几分钟,彻底杀菌后,清洗干净放养。放养前用几尾鱼先试水,无**反应后再将苗种放入。幼苗培育放养密度为600尾/m2;苗种放养密度250~300尾/m2,放养规格15~20g/尾。4.饲料投喂一般是放养第3天就会给鲟鱼投喂饲料,前期可以按照鲟鱼体重的5%到7%来给鲟鱼喂饲料,后期按鲟鱼体重的4%到5%喂饲料。鲟鱼是食肉鱼类,主要吃水底生物,鱼虾之类的,池塘是有的,因此可以投放小鱼虾、昆虫幼虫、养殖的饲料虫,蛆虫、蚯蚓之类,也可以喂食人为配制饲料。5.水质管理鲟鱼对水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水质要比较干净而且清洁,每天最好把污水排出去一次,让池塘的透明度保存在可以看到水下30厘米。鱼苗阶段最好是每个星期都要清理一次池塘,鲟鱼鱼阶段需要每半个月换一次水。6.病害防治鲟鱼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车轮虫病、肿嘴病、斜管虫病等,车轮虫病可用5%的食盐水或者是15%-25%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1小时左右,然后流水饲养疗效不错。肿嘴病防治要及时捞出病鱼,清除残饵,换注新水,定期对饲料台进行消毒,保证饲料的质量。斜管虫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将病鱼转入流水池中饲养,死亡率可降低到4%以下。

中华鲟的保护措施?

中华鲟的养殖?

  具体措施  (1)实行全江禁捕和限制科研用鱼,将中华鲟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国家先后投资支持湖北省、四川省在长江沿岸建立渔政站,并帮助渔民转产转业;1983年全面禁止对中华鲟的捕捞,并严格限制科研用鱼;1988年《野生动物保**》**,中华鲟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名录。严格执行了全江禁捕,从而保护了亲鲟和幼鲟洄游,最大限度的保存了产卵种群。  (2)开展中华鲟科研,进行人工增殖放流活动。1983年,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省水产局、宜昌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中华鲟人工繁殖协作组取得了葛洲坝下中华鲟人工孵化的成功,此后不久便开始向长江增殖放流中华鲟苗和幼苗。据统计,1983~1998年,共增殖放流各种规格中华鲟苗近600万尾。1999年12月投放10万尾10cm以上大规格中华鲟苗,超过15年来同种规格鲟苗的总量。  (3)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集中全社会力量来保护中华鲟。在沿江各级人民**及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社会保护中华鲟的意识日益提高,沿江渔民误捕中华鲟后均能自觉放生,发现不法分子偷捕能举报,市场上经营利用中华鲟的行为已绝迹。  研究表明,由于对中华鲟采取了全面保护的对策,从而延缓了中华鲟资源衰退的进程,基本保全了溯河产卵亲体,为中华鲟自然繁殖、研究和增殖放流打下了基础,中华鲟物种数量已开始回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1983年突破了中华鲟人工繁殖,330工程局成立了宜昌中华鲟研究所1984年也取得突破,有关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和放流工作已试验成功。。从1983年开始,长江水产研究所每年向长江放流人工繁殖的幼鲟,但由于培育技术和养殖规模的限制,每年只能培育出长度为8~10厘米、重3~5克的达到设计规格的幼鲟不到1万尾,多数年份几乎为零。因此,中华鲟种群的补充,主要依靠在宜昌产卵场自然繁殖的幼鲟。

鲟鱼苗什么时候产?

鲟鱼的产卵季节在每年的深秋,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产卵期为10~11月的上旬。目前还尚未发现中华鲟春季产卵的确切证据。集料,外对开附非等的中华鲟个体大,绝对繁殖力也大。统计19 尾雌鱼的怀卵量,其平均值为64.5 万粒,变幅为30.6~130.3 万粒。

鲟鱼适合什么地方养殖?

一、池塘条件  池塘规格为4亩,塘底为沙质,每口塘设有**进排水口及固定投饵点,投饵点底部为水泥混凝土底,并抹光滑,面积以6-8平方米为宜,上面设有遮荫网。水源为自流山涧水,周年水温在18-24℃,且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有**的供水,能不定期地补充新水,并可以充分地排水。  二、放养条件  放养前对养殖池彻底清洗,安装好拦网,并用浓度30-50毫克/米3高锤酸饵溶液进行消毒,消毒后清洗池子,放水待放苗。选择元病无伤、健壮活泼、规格整齐的苗种放养,体长为10-15厘米,每亩放养600-1000尾。  三、饲料条件  养定后第三天开食,喂食泥鳅小虾和鸡肉。泥鳅太大要切段改刀,以嘴大小能一下轻松吸进去的大小为主。  以上就是养殖鲟鱼的基本条件,鲟鱼喜弱光怕强光,对水温和水质的要求较高,一般鱼池会选择建在山中,使用山涧水来养殖。

鲟鱼苗可以和金鱼一起养吗?

鲟鱼不可以和金鱼混养。鲟鱼是底栖类食肉型动物,食性较为狭窄,且体积远大于金鱼,和金鱼一起混养可能会攻击金鱼使金鱼受到伤害甚至死亡。建议不要和金鱼混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它们对水温的要求不一样,鲟鱼是冷水鱼而热带鱼需水温较高的环境下才能生存,如果它们一起混养水温无法同时满足它们所需的要求,导致其中一种不适应的鱼种死去。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