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猪怎么治病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小猪水肿病怎么治疗(猪水肿病如何治疗)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猪水肿病怎么治疗

仔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剖检变化为头部皮下、胃壁及大肠间膜水肿。自1932年爱尔兰首次发现仔猪水肿病以来,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前苏联发病率1.1%~36.7%,有的农场高达60%,致死率100%。日本发病率1%,致死率80%~100%。美国的发病率4%~40%,致死率90%。我国1956年在北京地区首先发生仔猪水肿病,1980—1989年的10年间,发病达1258115头,死亡527911头。该病已成为目前我国危害仔猪的主要疾病。

(1)病因致病微生物见前面介绍。其他原因如下:

①仔猪消化生理学特点与水肿病的关系消化酶不健全。仔猪胃腺不分泌淀粉酶,小肠黏膜和胰脏在35日龄内分泌很少。因此,不能充分地利用淀粉,更不能消化吸收禾本科谷物中的可溶性非淀粉化合物。当仔猪断奶后的1周内,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糜蛋白酶等酶的活性显著下降。除胰脂肪酶外,其他酶在12~14天后方可恢复到断奶前水平。这些变化能导致早期断奶仔猪对植物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率降低,至4周后才恢复到最高水平。因此,早期断奶仔猪如饲料配制不当,或诱食过迟,未能促使仔猪消化酶系统提前分泌,必然导致消化**、腹泻,为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异常增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小猪水肿病怎么治疗

仔猪胃底腺不发达,在生理上缺乏产生足够胃酸的能力。据测定,正常仔猪胃内pH,20日龄为3.42、30日龄为4.29、40日龄为3.25,2.5~3月龄**浓度才接近成年猪水平。哺*仔猪可以通过*酸杆菌,将奶中的*糖转化为*酸,维持其酸性环境。因此,尽管哺*仔猪分泌胃酸的能力很弱,但消化仍良好。仔猪断奶后,*糖来源终止,*酸生成减少,胃内pH上升,不管采食何种固体饲料,胃内pH均会立即上升,酸度下降。据测定,每100克胃内容物有机酸浓度,从断奶前的10毫摩尔降至3~4毫摩尔。在碱性环境中,仔猪胃蛋白酶朊不能激活为有消化功能的胃蛋白酶,影响日粮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蛋白质在肠道内**,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为大肠杆菌的增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仔猪免疫功能缺乏,胎儿在子宫内没有接触抗原,而通过初*获得大量抗体。在哺*阶段,仔猪依赖*中大量抗体与肠内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发生中和反应;仔猪出生10日龄以后才开始产生抗体,30~35日龄前数量还很少。当仔猪断奶后,母源抗体来源终止,而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健全,循环抗体水平降低,细胞免疫受到抑制,抗病力减弱。尤其当采食固体饲料后,饲料抗原引起肠道损伤,消化吸收**,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大量增殖。综上所述,由于仔猪消化功能不健全,消化酶活性低,胃酸分泌少,当仔猪断奶后,*糖来源终止,*酸生成减少,这时仔猪胃**分泌仍很少,而饲料蛋白质和无机盐阳离子与酸结合,pH上升,蛋白质不能被有效地消化吸收,消化过程生理失调,肠内存在大量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和未被吸收完全的氨基酸,导致肠内菌群区系平衡变化,大肠杆菌大量增殖。②仔猪消化**、腹泻与水肿病的关系Timoney(1950)和Lamont等(1950)指出,仔猪水肿病发病前1~2天常有消化**和轻度腹泻,认为消化**和腹泻与水肿病发生相关。断奶仔猪肠道遭到损伤后,病原微生物容易大量增殖,腹泻加剧。因此,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可能只是仔猪腹泻的继发性疾病。消化**的肠内容物可以作为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营养基质,病原菌利用其进行大量生长繁殖;充足的营养素,有利于大肠杆菌在小肠定植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③日粮蛋白质与水肿病的关系Schofield和Schroder(1954)认为,全价饲料的生产和使用,与水肿病发病率的增长呈平行关系。通过适当减少或停喂全价配合饲料,同窝仔猪病况可望得到缓解,甚至控制。据Willinger(1964)的试验,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增高,对发病有着特别意义。1977年,原苏联学者就提出,早期断奶及向高精料型的急剧改变,乃是发生水肿病的主要原因。匈牙利、波兰的学者认为,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浓厚的蛋白质饲料过多有关。为防止发病,匈牙利学者提出晚一点断奶,减少蛋白质饲料和饲料酸化等措施。日本、波兰、原苏联等国家的学者,都提出防止仔猪水肿病应避免给于多量的高蛋白质精料。消化液和食糜的成分,对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影响,营养物质过剩,有利于大肠杆菌定植,限制饲喂能降低包括水肿病在内的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甘孟候(1991)指出:仔猪断奶后,喂给大量浓厚的精料,引起胃肠机能紊乱,有利于病原菌繁殖和产生毒素,诱发本病。佘永建(1993)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广泛应用蛋白质含量高或动物性饲料过多的部分颗粒料、浓缩料或配合料等有一定关系。

仔猪消化道及酶系统的发育健全有一个过程,消化道蛋白酶的发育必须经过6~8周龄才趋完善。因此,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决定了对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较多的饲料蛋白质进入大肠后会发生**,对**组织发生伤害,肠绒毛缩短,隐窝增生,消化酶活性下降,肠吸收功能降低。导致消化**和腹泻,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或未被吸收的氨基酸进入大肠后,会改变肠道内微生物菌群,使肠道微生物以大肠杆菌等糖蛋白水解菌为主。这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质,释放出尸胺、腐胺、酪胺和组胺等毒素。这些毒素**肠壁,引起肠道损伤和消化功能紊乱。进入大肠中未被消化吸收的饲料蛋白质是肠道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大肠杆菌可利用大肠内容物中的蛋白质大量增殖。④硒和维生素E与仔猪水肿病关系硒和维生素E在机体内共同参与机体的抗**防御体系,保护细胞与亚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免受脂质过**物游离基的破坏,两者有协同作用。机体缺乏时,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减弱,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增殖。肝脏、胰脏和胃肠道等消化**病理性损伤,尤其是肝脏损伤最突出,引起仔猪肝脏营养**,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消化道正常生理功能,使肠道正常pH和菌群区系发生变化,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毒素产生与吸收创造了条件。因此,硒和维生素E缺乏,能促进和诱发仔猪水肿病。⑤应激与仔猪水肿病的关系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应激因素如断奶、环境变迁、气候突变、运输、冷热**、饲养管理改变等相关。应激反应使机体在受应激因素**后,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继而血液中皮质酮升高,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一系列变化。处于应激状态的机体淋巴系统功能退化和淋巴细胞减少,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减弱。在诸多应激因素中,断奶应激对仔猪影响最突出。早期断奶应激,使仔猪水肿病发病率为2.58%,死亡率也为2.58%,致死率为100%。断奶应激主要原于心理应激(**分离)、营养应激(从母*转向固体饲料)和环境应激三个方面。Funderburke等(1990)曾研究了三种应激对早期断奶仔猪的影响,结果发现营养应激最强烈,影响最大,心理应激和环境应激次之,断奶应激引起消化**和腹泻,导致肠道正常菌群区系失调,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大量增殖。⑥管理与仔猪水肿病的关系补饲不充分

植物性蛋白质是主要抗原物质,抗原进入肠壁后,能激活肠道局部免疫系统,如仔猪未能产生免疫耐受性,免疫系统处于待发状态,当断奶后再次接触抗原时,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损伤肠道,消化酶活性下降,肠道吸收功能降低,导致消化**和腹泻,肠道正常菌群发生较大变化,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定植、增殖和产生毒素创造了良好条件。仔猪提前并充分补饲,能提高仔猪对固体饲料的生理适应性。据报道,断奶患病仔猪比正常仔猪平均晚10天补饲固体饲料。

断奶过早:由于仔猪消化**、酶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需要一定时间,仔猪消化生理特点决定了对植物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不能充分地利用淀粉,断奶越早,发病率越高。暴食暴食是导致农户仔猪水肿病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尤其是农忙季节和仔猪价格上涨时期,发病较多。仔猪断奶后,*糖来源终止,*酸生成减少。不管采食何种固体饲料,胃内pH立即上升、酸度下降,常用仔猪料pH为5.8~6.5,酸结合值高,仔猪短时间内大量采食后,胃内pH立即高于阈值4。据研究表明,28日龄断奶仔猪每天仅能分泌胃酸20毫升,只能消化酸结合值为35的饲料75克,即使到了10~12周龄,也难以补偿饲料的缓冲效应。在高pH的环境中,胃蛋白酶活性降低,必然导致消化**,蛋白质在肠内**,为大肠杆菌的定植、繁殖和毒素产生与吸收创造良好条件。

(2)临床症状疾病暴发初期,患猪常见不到症状就突然死亡。发病稍慢的早期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多数体温不高,有的升高至40.5~41℃,行走不稳,摇摆,四肢运动不协调。有些病猪无目的走动或转圈,或类似盲目乱冲,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两后肢直立,突然猛向前跃,当各种**或捕捉时,十分敏感,触之惊叫,突然倒地,四肢乱弹,呈游泳姿势,空嚼,磨牙,口流泡沫液后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声音嘶哑,腹泻或便秘。病猪常见眼睑水肿,严重时上下限睑间仅现一小缝隙,然后逐渐延至颜面、颈部,头部变“胖”。病程较快,除最急性死亡外,一般在3天内死亡或可耐过,年龄稍大的猪,病期可长至5~7天。(3)病理变化病程长短不同,剖检变化不全一样,主要的变化是水肿。上下眼睑、颜面、下颌部、头顶部皮下水肿,切开水肿部呈灰白色凉粉样,厚度可达0.5~1厘米,流出少量白色或黄白色液体。胃壁及肠间膜水肿最为典型。胃壁特别是胃大弯部显著水肿,在胃的肌肉层和黏膜层之间切开,呈胶冻样,流出少量清亮无色或呈黄白色液体,水肿厚度达0.5~3厘米。有时水肿的部分较小,须多切几处方可见到。贲门部也常见到水肿,结肠肠间膜水肿也很明显,整个肠间膜凉粉样,切开有少量无色液体流出,肠道黏膜红肿,大肠壁也发生水肿。全身淋巴结几乎都有水肿,尤以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或出血变化。肺脏水肿,心包、胸腔、腹腔内积液,呈无色或淡**,暴露空气后很快凝固成胶冻样。脑膜充血,大脑间有水肿或有出血点。部分病例其他**亦有出血和变性的变化。(4)诊断猪水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特别是断奶后小猪发病,病程短,常是突然死亡,致死率高。发病大多是营养良好的体格健壮的仔猪。临床症状主要是体温不高,四肢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和共济失调;眼睑、颜面及头部水肿。剖检主要特征是胃大弯、肠间膜和淋巴结水肿。

本病须与营养**性水肿相区别。营养**性水肿,病程长,结膜贫血黄染,一般无神经症状,尸体消瘦,皮下及体内脂呈胶冻样水肿,实质脏器呈营养**性变性,如肝脏肿大,呈土**。改善饲养条件,增加蛋白质及青绿饲料后,常可逐渐恢复;从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不到溶血性大肠杆菌,缺乏典型的临床变化。(5)治疗本病缺乏特异疗法,一般以综合疗法为主。保得胜,每千克.体重0.1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2天,效果较好;20%甘露醇20~50毫升或25%山梨醇30~50毫升,加庆大霉素8万~16万单位,维生素C2支,辅酶和三磷酸腺苷各1支,静脉缓慢注射,每天一次,连用2天,效果理想;普康素1~2支,肌肉注射,每天2次。若有条件,最好经药敏试验后选择用药。

(6)预防措施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

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可有效地缓解断奶仔猪腹泻和降低水肿病的发病率,但可能影响仔猪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量而降低生长。因此,在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同时,必须平衡多种必需氨基酸。饲料酸化饲料添加有机酸,能使胃保持一定酸度,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同时有利于*酸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又能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有柠檬酸、延胡索酸、*酸、甲酸钙和食醋,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适当提高日粮纤维素水平日粮纤维素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降低日粮养分浓度和提高饱感,维持养分摄入量与仔猪消化力之间的良好平衡。日粮纤维素在结肠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改变水分的吸收,促进胃肠蠕动和食糜流动,从而促进大肠杆菌及其毒素的排出。饲喂高纤维素饲料,或自由采食纤维素,是仔猪水肿病和腹泻的有效控制方法。建议日粮中的纤维素含量应该占5%。应用*清粉*清粉中*糖含量在60%~70%,在日粮中添加10%~30%*清粉,*糖发酵生成*酸,能降低胃肠pH,提高消化酶的活性,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应用添加剂硒和维生素E缺乏会破坏免疫系统,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仔猪日粮中补加硒0.3~0.4毫克/千克、维生素E 100毫克/千克时,抗大肠杆菌血浆抗体滴度比对照组高2~3倍。饲用微生物添加剂饲用微生物添加剂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有益菌在肠内大量繁殖,能产生有机酸,降低胃肠pH等多种功能。抗生素饲料中添加杆菌肽锌、喹乙醇、土霉素碱、硫酸抗敌素等,不但能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还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日增重。其中杆菌肽锌和硫酸抗敌素合并使用效果较理想。锌缺锌可使胃肠黏膜发生炎症,胃肠的运动机能和分泌机能紊乱,导致消化吸收率下降。来源于高剂量**锌的锌离子能抑制大肠杆菌的呼吸链,削弱其活性,从而减少甚至杜绝大肠杆菌病。*酸锌、葡萄糖酸锌、**锌、硫酸锌均可作为仔猪日粮的添加剂。效果较好的是*酸锌,而比较经济实用的是**锌(0.06%比例拌料)。仔猪使用高锌日粮时,要按比例相应增加其他微量元素的用量,尤其铜和铁,一般按锌、铜比4:1和锌、铁比1:1.5的比例添加硫酸铜和硫酸亚铁,要留意仔猪血红素状况。充分补饲在断奶前充分补饲,可使仔猪对饲料抗原获得免疫耐受性,能减轻或避免断奶后仔猪的超过敏反应。如补饲不充分,仔猪免疫系统处于待发而非耐受状态。当断奶后,再次接触抗原性饲料时,超过敏反应更加强烈。对抗原性饲料充分补饲,并保持断奶前后日粮种类不变,可明显降低断奶后过敏反应的程度。断奶技术由于我国仔猪料是玉米一豆饼类型,以植物性蛋白质为主,不适宜仔猪消化生理特点。因此,断奶不宜过早。大量试验证明,断奶越早,发病率越高。一般35~40日龄断奶为宜,断奶要逐步进行,即在断奶前1~5天减少喂*次数,最后2天将母猪移舍,以减小心理性应激。断奶时最好采取移母留子的办法,让仔猪留在原地饲养。断奶措施要有利减小断奶应激。少量多餐限制仔猪采食量,有助于避免消化**及其他副作用,有助于减少进入肠道的饲料蛋白质,从而减少饲料蛋白质的抗原作用和**作用,减少大肠杆菌的繁殖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仔猪断奶初期适当增加饲喂次数,最好能保证料槽内不断料,让其自由采食。断奶仔猪饲喂次数增多,发病机会减少,这是防制断奶仔猪水肿病十分重要的措施。其他疾病及治疗大肠杆菌可以继发于其他疾病之中或病后,尤其是当仔猪发生消化道疾病时,大肠杆菌即可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以至于达到临床显著水平。对仔猪消化**(粪便灰白色,拉稀等)要及时治疗。便秘、肠道弛缓,蠕动缓慢,有利于肠道内大肠杆菌繁殖到致病水平。

在还没有实用的免疫预防方法时,预防水肿病的发生主要在于加强管理。首先要搞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尽量降低大肠杆菌传入猪群内。在已有菌株存在的猪群要增强仔猪抵抗力,降低病原性大肠杆菌在肠道内的感染达到致病水平。

如何发现猪生病

不吃东西 也不活动一直躺在那 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

请问猪关节炎型链球菌怎么治疗?

猪链球菌关节炎病的最佳治疗方案:

1、治疗原则

该病的治疗原则是发病早期及时用药,且确保药量充足,注意不能够过早停药。

2、治疗方法大全

治疗方法一:

病猪可选择使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可肌肉注射80~240万U混悬青霉素,间隔4h再注射同样剂量的药物;

可肌肉注射10~20mL复方新诺明,间隔4h再注射1次用于加强,连续注射3~4d;可注射由100万U链霉素和80~240万U青霉素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2~3d。

使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时,同时配合使用10~20mL的硫酸镁,治疗效果更好。

治疗方法二:

另外,病猪也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3mg头孢噻呋和Img硫酸链霉素进行治疗,每天注射2次。

对于出现发病的猪场,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400g碳酸氢钠、150gTMP增效剂和600g磺胺六甲氧,混合均匀后用于饲喂,能够控制疫情的发展。同时,在每吨饲料中添加600g电解**和800g黄芪多糖群的营养和抵抗力明显提高,连续使用7d。间隔1星期后,可再次连续添加3d,用于巩固治疗。

治疗方法三:

如果病猪关节出现脓肿,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4万IU的青霉素钠,每天2次,连续使用3~4d;同时,可将局部脓肿用经过灭菌的手术刀切开,并使用适量的0.2%高锰酸钾进行冲洗,干净后再涂擦适量的5%酒精碘酊。如果病猪出现发热,也可同时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059 30%的安乃近。

3、猪链球菌关节炎治疗注意事项

该病流行时,要及时将病猪隔离并进行治疗,且治愈后必须经过2星期的观察确保无异常时才能够进行并栏。对于同场没有发病的猪只,可肌肉或皮下注射5mL的猪链球菌氢**铝菌苗,所有猪只注射同一剂量,能够维持6个月左右的免疫。

病死猪的猪肉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之后才能够利用。病猪所在的圈舍和周围环境要使用10%石灰*进行彻底消毒,用具使用2%来苏儿进行彻底消毒,经过1星期才能够再进新猪饲养。

育肥猪得了口蹄疫怎么治疗?

吃猪肉犯病了怎么能治好

要看什么病了,对症下药吧

猪喘气病怎么治疗啊?

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猪可通过咳嗽、喘气、打喷嚏等排出病原,散布于空气中,如被健康猪吸入即引起传染而发病。大小猪均有易感性,其中哺*仔猪及幼猪最容易发病,其次是怀孕后期及哺*母猪。新疫区常呈暴发性流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
发病猪主要病状为咳嗽、气喘。病初为短声连咳,特别是在早晨出圈后遇到冷空气的**,或经驱赶或喂料前后最容易听到,同时流出大量清鼻液,病重时流灰白色黏性或脓性鼻液。中期出现气喘,呼吸次数增加,每分钟可达60~80次,呈明显的腹式呼吸。体温一般正常,食欲无明显变化。后期,气喘加重,发生哮鸣声,甚至张口喘气,同时精神不振,猪体消瘦,不愿走动。饲养条件好时,可以康复,但仔猪发病后死亡率较高。
剖检可见肺脏显著增大,两侧肺叶前缘部分发生对称性实变。实变区呈紫红色或深红色,压之有坚硬感觉,非实变区出现水肿、气肿和淤血,或者无显著变化。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实行科学喂养,增强猪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力。提倡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引入猪,新购进的猪要加强检疫,进行隔离观察,确认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预防可用猪气喘病弱毒**,免疫期在8个月以上,保护率70%~80%。有条件的,可培育无病原菌的**,建立无喘气病的健康猪场。
(2)对发病猪进行严格隔离治疗,被污染的猪舍、用具等,可用2%火碱水或20%草木灰水喷雾消毒。
(3)治疗病猪可选用硫酸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3万~4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5天为一疗程。如果与土霉素交互注射,可提高疗效,防止抗药性。**土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30~40毫克,用灭菌蒸馏水或0.25%普鲁卡因或4%硼酸溶液稀释后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5~7天为一疗程。猪喘平,每千克体重2万~4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1次,5天为一疗程。治喘灵,每千克体重0.4~0.5毫升,颈部肌肉深部注射,5天1次,连用3次。

猪胃肠炎怎么治疗???

猪胃肠炎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胃肠黏膜而引起的炎症。饲喂大量**、霉烂、变质、冰冻、**性的饲料和不干净的水,气温突变,长途运输等因素使猪体抵抗力降低,都能诱发本病。此外,还可继发于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等。
【临床症状】患猪病初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喜饮冷水,时有腹痛,呕吐,有舌苔,口腔酸臭,结膜潮红,肠音增强,大便干燥,尿量减少。病的后期以拉稀为主要特征。粪便带有黏液、血液、脓汁和恶臭气味,*门和尾部附近被粪便污染,病情进一步发展,肠音微弱或废绝,大便**,猪体严重脱水,卧地不起,强行运动时行走摇晃,体质极度虚弱,若不及时治疗,往往归于死亡。【防治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体的抵抗力,排除各种致病因素,预防本病的发生。
(2)治疗时,首先服用硫酸钠、硫酸镁或石蜡油等,以清除胃肠内容物。然后选用土霉素、磺胺脒等抗菌消炎。土霉素,每千克体重0.1克,内服,连续3~5天。对病情严重者,进行强心补液,可用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000毫升,静脉或腹腔注射;用10%安钠咖5~10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

猪得了猪瘟怎么治疗?

猪瘟是由猪瘟**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霍乱。猪瘟**是ssRNA **,潜伏期24~ 72小时。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春、夏多雨季节多发。

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

此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该**对**敏感,对温度、紫外线、化学消毒剂等抵抗力较强。

猪场如何科学有效的防治猪瘟

1、制定完善的消毒方案:

选择高效、低毒、广谱、廉价的消毒剂,定期进行栏舍及环境消毒,是杀灭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保证生猪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加强免疫监测:现在很多大型养猪场都建了实验室。

2、完善免疫计划:

结合猪场实际情况或免疫监测,制定个性化的科学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是有效控制猪瘟的关键措施。

消毒:制定完善的消毒方案,选择高效、低毒、广谱、廉价的消毒剂,定期进行栏舍及环境消毒,是杀灭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保证生猪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加强免疫监测:现在很多大型养猪场都建了实验室。建议上规模的养殖户,也建立自己的实验室,或请建了实验室的猪场帮助,定期从免疫猪群中抽检免疫猪的抗体浓度是否达到保护水平,坚决淘汰一些经免疫后抗体水平仍然低下、或病原血清检测呈阳性的猪,净化**群;

完善免疫计划:结合猪场实际情况或免疫监测,制定个性化的科学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是有效控制猪瘟的关键措施。

发生猪瘟时的措施

1、**疫点,在**的疫点停止生猪及其产品的买卖、外运,直到最后一头病猪治愈或死亡后三周再没有新的病例发生,可经消毒后解除**;

2、对病死的猪一定要烧毁或深埋,严格消毒;

3、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对疫区内未发病的猪只和周围受威胁区的猪立即注射猪瘟**;

4、清理周围环境,进行彻底大消毒,淘汰感染猪,粪便堆积发酵处理,焚烧污染的垫料垫草;

一旦发现确诊为猪瘟,建议切断传播途径,争取时间处理。

本病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关键是预防,要点是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抵抗力,防止引入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大大减少疾病引入的几率。

猪链球菌病的恢复期,猪身上有红斑点是怎么回事?

当前常见猪病的流行特点 由于前一段时间生猪价格下降,人们对养猪失去了信息,在猪病防治方面放松了警惕,至使有些疾病爆发,使养猪企业又遭到了更大的经济损失。现就目前常见病介绍如下:
1、猪的附红细胞体病
夏季最常发生的是猪附红细胞体病其病原为立克次氏体目中的猪附红细胞体,常寄生于红细胞中。其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全身皮肤发红,故又称红皮病。不同年龄和品质的猪均有易感性,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病死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也可垂直传播。病猪体温升高至42℃,呈稽留热;不愿走动,喜爬卧挤堆;呼吸困难,可视黏膜苍白,黄疸。全身皮肤发红,以耳部,鼻镜,腹部皮肤最为严重,有些猪耳部,腹下,腹股沟及四肢部位可见先发红后出现不规则的紫斑,指压不褪色。耳尖放血稀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皮肤及黏膜苍白,血液稀薄,全身性黄疸。肝脏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胆囊肿大,内充满大量的明胶样胆汁。肾肿大,浑浊,贫血严重。肺肿大,淤血水肿。脾脏肿大变软。心肌苍白松软。
2、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主要通过创伤或咬伤感染,被病猪污染的物器是传染媒介。主要发生于体重10 kg~30 kg仔猪,以败血症和脑膜炎型多见,中猪感染多见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型。突然发病,少食或不食,精神不好,常在猪患感冒发烧后继发。急**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颈背等处皮肤广泛充血或有出血斑。8周龄内仔猪常于两天内死亡,慢**猪常在头、胸、腹和股内侧皮肤等处出现圆形浅玫瑰色**大丘疹,后覆盖褐色痂皮。混合感染猪瘟时,患猪流浆液性鼻液,耳尖、腹下、四肢末端、股内侧有紫红色或蓝紫色出血点、出血斑。病公猪可见包皮内积尿,挤压流出白色、混浊、恶臭的液体。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呼吸困难,常于1天~3天死亡。
3、猪弓形体病
猪多为隐**染,应激可引发本病。重病猪体温上升到40.5-42℃,稽留7-10天.减食或废食,粪干带粘液(仔猪多见水样腹泻),有的便秘、下痢交替。呼吸困难浅而快,严重时呈犬坐式呼吸、流鼻液,有时咳嗽。有的猪发生呕吐。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末期在耳翼鼻端、下肢、股内侧及腹部出现紫红斑和小出血点,最后卧地不起,呼吸极度困难,体温下降而死亡,有的猪死时口流泡沫样液体。怀孕母猪主要表现为高热、废食、昏睡数天后流产、产出死胎或弱仔。病情轻的仅有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有的病猪耐过极期后症状减轻,遗留咳嗽,呼吸困难,后躯麻痹、运动障碍、斜颈、痉挛等神经症状,有的呈现视网络、脉络膜炎、甚至失明。慢**猪变僵猪。剖检变化肺稍肿胀间质增宽,有针尖至粟粒大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液体。全身淋巴结肿大,灰白色、切面湿润,有粟粒大灰白色或**坏死灶和大小不一出血点。肝脏肿大,稍硬、有针尖大坏死灶和出血点。肾、脾有灰白色坏灶和少量出血点,盲肠和结核有少量黄豆大至榛实大的凹陷的浅溃疡,胃底出血斑点,有片状或带状溃疡。
4、湿疹
猪湿疹又称猪湿毒症,主要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所造成的。以高温季节发病较多。急性者大多发病突然,病初时猪的颌下、腹部和会*两侧皮肤发红,出现如蚕豆大的结节,瘙痒不安,以后则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水泡、丘疹、破裂后常伴有**渗出液,结痂及鳞屑等。如急性患猪治疗不及时,常转慢性,猪的皮肤粗厚、瘙痒,猪常揩墙擦树止痒,导致全身被毛脱落。常出现局部感染、糜烂或化脓,久之猪体消瘦,虚弱而死。
5、**型猪瘟
**型猪瘟是当前猪瘟的发生发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过去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注射过**的猪群仍时有发病;典型的猪瘟症状已不常见,常为亚临床症状,表现为母猪的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的先天**染,病理变化也不明显,使诊断较为困难。易感猪群被本病传染后,起初有一到数头首先发病、死亡,以后发病头数不断增加。病猪表现为持续高热、后肢无力、运动失调、呕吐、先便秘后下痢等症状。**型猪瘟在母猪上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常见产死胎、木乃伊胎、死产和产弱仔,新生仔猪先天**染,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眼观病变以出血最为显著,全身多种脏器、粘膜和淋巴结等有程度不一的出血变化,一般为斑点状。肾、膀胱粘膜有针尖大出血点,淋巴结出血、充血、水肿、切面呈大理石样。慢**例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近年猪瘟病例的病理变化不明显,但多见肾苍白,有针头大小出血点。
6、乙型脑炎
猪乙型脑炎主要表现为高热、流产、死胎和公猪**炎。猪只感染乙脑时,临床上几乎没有脑炎症状的病例。仔猪有神经症状。仔猪突然发病,发烧40~41摄氏度,呈稽留热,持续几天或十几天以上。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粪便干燥呈球形,表面常附有灰白色粘液,有的呈关节炎状。成年猪感染多呈隐性而不表现临床症状。妊娠母猪主要症状是流产或早产,胎儿多是死胎,胎儿大小不等,或为木乃伊胎。。临近产期早产的胎儿,虽是活的,但因极度衰弱而死亡。按预产期分娩的仔猪中,既有死胎和木乃伊,也有活的正常仔猪,但生后不久便出现全身痉挛抽搐,口吐白沫,倒地不起,很快死亡。母猪产前的症状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好卧嗜唾,不愿站立和走动。渴欲增加,尿黄粪干,可视粘膜潮红。产后有的症状减轻,逐渐恢复正常,有的反而加重,胎衣不下,从*道流出红白粘液。公猪**肿胀,多是一侧性。病猪精神食欲无大变化,一般转归良好。病理变化主要表现死胎皮下呈弥漫性水肿。全身肌肉如“熟肉样”,胸腹腔积液,实质**水肿,小点状出血。肾与心外膜出血尤为明显。血液稀薄,凝固**。脑水肿,脑膜、脊髓膜小点出血,肝脾坏死。

猪得了高热病怎么治疗?

猪高热病又名为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这高热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疾病。患病猪的主要变现症状是体温很高,皮肤发红,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并伴有呼吸困难、喘气、便秘等症状。

猪得了高热病怎么治疗?1、猪高热病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建议疫前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2、当猪高热病发生时,应采用抗菌药物对细菌和支原体进行抗菌杀毒,及时在饲料和饮水中混入药物,并配合针剂进行治疗。

2、如果已有猪群无名高热,可以在饲料中掺入磺胺间甲氧嘧啶和氟甲砜霉素,在猪患病期间进食量会减少,不能摄取足够量的药物,可以在猪的饮水中加入加药,药的抗菌消炎成分能够**和细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3、具体的治疗方案可咨询畜牧堂老师,对症开方治疗!

猪怎么治病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