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沭阳蚯蚓养殖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养蚯蚓真的能赚钱吗?(养蚯蚓到底赚不赚钱)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养蚯蚓真的能赚钱吗?
农村的养殖方面很多,比如养鸡,养鸭,养牛,养猪,养兔,养羊,养狗,养鱼,养甲鱼等,还有特种养殖项目,比如养孔雀,养竹鼠,养刺猬等,不管养什么,其实风险都是很大的,资金投入还是人工投入都是很大,真正成功的不足百分之五,其实百分之九十五的失败率都是亏在人工成本投入上,因为人工工资高了,没有一两百元钱一天,是请不到人给你做事的,还有就是防病措施没做好这方面。养殖这类的农产品价格低,市场也不稳定,都是养殖亏本的元素。
养蚯蚓,其实大部分农村人根本不感兴趣,也没看好这个事,其实养蚯蚓是风险最低,资金和人工投入最少的养殖项目,也许是很多人没想过的事。
蚯蚓是制药的材料,也是钓鱼爱好者钓鱼最好的饵料之一,还是鸡鸭鱼等爱吃的食物。
如果打算在农村养殖蚯蚓,为了降低养殖风险,可以在农村的山上砍些竹木,自己搭建一个蚯蚓养殖大棚,等到有一定的规模后,再搭建一些钢架结构的大棚。蚯蚓的喂养饲料很简单,也是最容易找到的,牛粪,猪粪,枯枝败叶,菜市场的烂菜叶,稻草,杂草等,都可以拿来堆起来发酵腐熟后用来养蚯蚓,而且这些不用花什么钱,只要你勤快点去采集拉回来堆起就行。
不停地采集养殖蚯蚓的食料,不要断了蚯蚓的食物。蚯蚓的品种可以去买做药材用的红蚯蚓,也可以养殖本地的蚯蚓,养殖本地的蚯蚓品种,不用花钱去买蚯蚓种子,也节约了开支,降低了成本风险。在蚯蚓养殖大棚安装好自来水,记得每天给蚯蚓养殖床上喷水一次或者两次,蚯蚓不能缺水,蚯蚓喜欢*暗潮湿安静,不要让有毒的化学物品接近蚯蚓养殖场。
目前蚯蚓的市场价格不错,一般都在十多元钱一斤,有些更高。就算没有销路,也可以用蚯蚓来喂养价格比较高的土鸡,甲鱼,青鱼等。这些生态养殖方法养出来的绿色食品,有钱的人特别喜欢吃,吃的健康放心,口感好。
蚯蚓的大量粪便,可以用来种植蔬菜瓜果,种植大量的蔬菜,可以收割用来喂养蚯蚓,比如种植大面积的再生能力强的空心菜,每天循环收割拿来撒在蚯蚓养殖床上喂蚯蚓,今天收割这一块地,明天收割那一块,周而复始,持续性循环。蚯蚓的粪肥是种植蔬菜最好的最理想肥料。
如果不想搭建大棚,也可以露天养殖蚯蚓,用稻草铺盖,遇到下雨天和大太阳天气,管理麻烦一点,排水要通畅,免得淹死蚯蚓,养殖场景如上图。
养殖一亩蚯蚓每月能赚多少
养殖蚯蚓每亩5万元成本投入,可净赚钱4万元以普通田地为例,一亩地大约需要80斤种蚯蚓,一斤种蚯蚓(约1000条)的采购价约300元,一亩蚯蚓一年大约吃掉20吨饲料,年费用约1万元,若算上田地租赁费、人工费用,每亩每年的成本支出约5万元。
一亩地每年可以产蚯蚓8—12吨,市场最低收购价约6元/斤,若蚯蚓全部销售,每亩的年收入约9.6—14.4万元,扣除全部成本(除了上述支出,还包括包装费以及其他杂费),每亩最低净利润约4万元,最高接近9万元。
如何修建一个饲养蚯蚓的池子
挖个大池子一、 蚯蚓的生活习性1、 喜温:15℃-25℃为最佳温度,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 夏季盖稻草,多洒水降温,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北京地区10月25日扣棚,盖塑料布,第二年4月10日揭掉,这样蚯蚓生长到12月20日,以后至第二年2月10日,基本上处于休眠,从2月气,防止因温度过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时揭开10日以后,逐渐转入最佳温度,这时要特别注意高温天塑料布。这时最辛苦,白天把塑料布四周揭开,早晚及时盖好,并要及时浇水保湿,这样从3月到6月10日是蚯蚓生长的春季产卵高峰期,高温期,要防暑降温,最好每天浇一次水,8月206月10日至8月20日是夏季日以后至逐渐进入休眠。9月末,是蚯蚓第二次产卵高峰期。
2、喜湿、怕干: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 指缝滴水为准),所以要求养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这样每天或隔1-2天,必须浇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
3、喜暗、怕光:蚯蚓昼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见活动觅食,养殖床要盖稻草,保持湿润、 遮光。
4、喜空气、喜静,疏松饵料有利蚯蚓生长,我们多年经验是投料前将床翻支一遍(大 约20公分厚)增加透气。这一点很重要,多年来,我们发现床土底层,蚯蚓数量很少,但饵料还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气,这样对蚯蚓生长不利。
二、 养殖方法
1、养殖品种: 赤子爱胜蚓,从日本引入的"大平二号"特点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定居性好,耐热抗寒,适于一年四季生产,蚓体、蚓粪产量高。
2、 养殖方式: 建场十年,我们一直坚持露天堆肥养殖,我认为,此法低成本,是大规模 生产蚯蚓产品的最佳方法,不须任何投资设备,利用一切空闲地,只要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放入蚓种,盖好稻草,遮光保湿,就可养殖。我们从几平方米开始饲养,一直到现在,二百多亩地扩繁都用此法,其优点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发酵一系列工作,饵料保持养分不受损失,提高了蚯蚓生长速度,易于在农村推广应用。此法也有其缺点:一旦饵料发热,蚯蚓死不见尸,夏季连雨天及暴雨过后,床内不透气,有外逃现象。避免方法是让每个养殖床都有新饵料。饵料搞堆块状,为蚯蚓创造良好自下而上条件。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过干过湿,否则饵料就会发热造成死亡。
三、 繁殖和生长
1、 产茧量:大平二号蚯蚓每条年产茧在56-58个之间,其中春季占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
2、 孵化率:一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5-8条,最多12条,但是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条。不同温度孵化所需时间,孵化率不同。
温度 湿度% 15 20 25 30 30 50 70 90
孵化率(%) 89.3 95.6 80 57 11.7 84.6 89 38
孵化期(天) 40 25 20 16
幼蚓生长(天) 90 68 55 40
成蚓(天) 120 90 70 55
3、 生长期: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进入毓期后,增长也缓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后一个 月内,蚯蚓生长最快。此时采取可获取高产。 另外,蚯蚓生长速度与饵料状态有密切关系。尽管饵料相同,由于其碎细度不同,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饵料碎细状态,避免饵料有大小团块(如出现团块,可用水浇湿捣碎),保证蚯蚓快速生长。
4、养殖密度:种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条以内,生产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万条),前期幼蚓3万条/平方米,后期下降到2万条。
5、产量: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产期只有8-10个月)饵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产1公斤鲜蚓,并可获得70%蚓粪,我们多年经验是5方牛粪产一吨蚓粪,鲜蚓50公斤
四、饲养管理
1、 饵料的投喂: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将饵料采用 堆块上投法,厚度为10厘米,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以便分离蚯蚓。
2、 蚯蚓养殖温度:最佳温度在15-25℃。冬季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厘米,饵料上盖稻 草,再加塑料布,保温、保湿,夏季力争每天浇一次水降温。分期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上料前先翻床,每次给料厚度为1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适时采收:夏季每月采收一次,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一次,采收后及时补料。 轮换更新:种蚓要每年更新一次,养殖床每年换一次,以保蚓群的旺盛,防止蚯蚓因自然发展而造成种群衰退
3、 饵料:最好是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兔粪,猪、羊、兔粪加秸杆、稻草。
五、 蚯蚓的采收 最佳方法是自然光照采集法。在养殖床发现蚯蚓,密度达到2-3万条/平方米,80%个 体达到0.3克以上,是最佳采收时间。采收时,提取前24小时前浇足水,不可过干过湿,然后将养殖床上面10厘米饵料的70%集中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利用蚯蚓怕光的特点,逐层扒开,将饵料扒净,最后,使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集目的。
在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中,由于有害饲料添加剂和药物滥用,动物机体微生态失调,畜产品中药物残留已到了不容置疑的地步。这不仅有害于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更阻碍了我国畜牧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减少直至彻底杜绝农作物、肉蛋奶中的病菌**和药物残留,已成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发展绿色农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而蚯蚓养殖业为绿色农副产品带来了希望。
根据我国国民物质生活水平和农业生产发展现状,对于千千万万的农民来说,在我国加入WTO后,首要任务是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副产品效益。蚯蚓养殖业近几年在国内外市场脱颖而出,在特种养殖中独树一帜,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添加剂和天然肥料。蚯蚓投资小,易养殖,它不像其他特种动物产品那样昂贵,老百姓消费不起,到头来多数养殖户因找不到销路而赔本钱、搭工夫。蚯蚓的消费市场是国内外农业,消费对象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自已,产品应该不愁销路。
据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对天津市宁河县蚯蚓购销养殖总场的干蚯蚓产品检验分析,含脂肪5.25%,粗蛋白61.73%,灰分7.59%,碳水化合物12.5%,钙0.41%,磷1.01%,每100mg含有:谷氨酸8.83,天门冬氨酸6.33,亮氨酸4.73,赖氨酸4.19,精氨酸4.09,19种氨基酸总和为58.56mg。药用、营养价值都很高的蚯蚓蛋白酶制剂、蚯蚓微生物制剂和蚯蚓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广泛应用,在促进动物生产性能和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方面显露出明显效果。而且生产的畜禽产品完全是绿色食品,蚯蚓产品成为绿色动物生长剂和天然保健剂,在国际贸易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在种植业中,大量实践证实,施过蚯蚓粪的农田土质松软,比施用其它肥料根系发达。我国农业部肥料质检中心首次对天津市宁河县蚯蚓购销养殖总场生产的蚯蚓粪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蚯蚓粪颗粒均匀、无味卫生,保水透气能力比一般土壤提高3倍,氮磷钾含量分别达1%—1.4%,含有17种氨基酸,有机质42.2%,腐殖酸25.6%,有益菌达到2×105-8个/每克。蚯蚓粪生产的粮、菜、棉、油、茶、苗木、花草专用生物肥和重茬肥,不仅肥效高,抑制有害菌、**的效力也很强。通过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防治了土传病害的发生,而且由于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大量繁殖,可提高地温。此外利用其中所含的大量有机质的亲水性和吸附性,使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大幅度提高,对过剩的养分也能长期保存,保证作物持续稳定地吸收肥水而健壮成长。根基培育不好,果实肯定丰收不了。只有改好土壤,育好根苗,才是各种作物的首选之道。蚯蚓粪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可以变成高档生物肥,能促使植物生长,并节省大量农药、化肥,生产的绿色植物都符合绿色食品标准。入世后,绿色农产品巨大的消费需求空间,给蚯蚓粪生物肥产品的生产和应用创造了更广阔的市场
蚯蚓养殖是骗人的吗
网上热议“蚯蚓养殖是个**”作为蚯蚓养殖户,我有话说养殖蚯蚓到底是不是**。
不是**。曾有硕士毕业回乡创业养蚯蚓的官方新闻,且蚯蚓功用大,例如可以改善土壤、作为饲料、清理废物。
农业应用
蚯蚓通过不断地纵横钻洞和吞土排粪等生命活动,不仅能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而且还能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使板结贫瘠的土壤变成疏松多孔、通气透水、保墒肥沃而能促进作物根系生长的土壤。
实验证明,有蚯蚓栖息的周围土壤中,许多无机盐的元素如磷、钾、钙、镁等会增加数倍。蚓粪与原土养分含量比较,蚓粪中腐殖质含量较之原土提高36%—160%,全氮增加38%—229%,速效氮增加75%—105%,其中速效磷增加20%—68%,速效钾增加19%—36%。
蚓粪较之畜粪的磷、钾、钙以及有机物的含量高出数倍,其肥力比畜粪要好。有人做过试验,在利用蚓粪做基肥的土壤中种植豌豆、油菜、黑麦、玉米、马铃薯,可分别增产3倍、6.2倍、0.6倍、2.5倍、1.35倍。
扩展资料
采收技术
采收蚯蚓技术之通用光照法:
1、在蚯蚓床旁边空地处垫上一块塑料薄膜。
2、将蚓床上的基料和蚯蚓一起移到塑料薄膜上,平铺。
3、根据蚯蚓怕光的原理,蚯蚓会慢慢的钻下去,过几分钟后,在面上看不到蚯蚓即可扒掉一层基料,然后再用铁钯松一松,让它继续往下钻,看不见了再扒掉一层土,循序渐进,到最后基料扒完了就全是蚯蚓了。
人民网--养殖蚯蚓创业的这条路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刘军一筹莫展的时候,2012年9月份,当地的一家农业企业却愿意跟他合作。这家企业提出:用自己养猪场的猪粪换刘军的蚯蚓粪。柳暗花明又一村,刘军的项目又迎来了生机。
一年后,刘军又参加了江西团省委发起组织了“赢在江西”创业大赛。他独特的创业项目在获得冠军的同时,也赢得了江西省一家大型化肥厂的厂长的青睐,获得了对方120万元的投资。一步一个脚印,刘军的蚯蚓养殖项目慢慢走向成功。
如今,刘军的创业项目已经步入正轨,成为一家利用腐屑生物修复**尾砂为为优质土以及将猪场废弃物转化为优质农产品的环保型土壤修复技术开发与服务的现代科技型企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蚯蚓养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硕士毕业回乡创业养蚯蚓 一波三折终成功
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因地制宜、特色发展。要结合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交通区位和产业特色,在适宜区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发展,主要是为了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农业主要特征:
(一)地域性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需要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因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二)季节性
(三)周期性
动植物的生长大于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必须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
扩展资料:
有关中国农业起源的问题,是学术界十分关心的课题。中国考古学界几十年来一直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课题进行探索,在江淮河汉诸流域及广大地域内进行调查、发掘,发现了一批遗址,如广西桂林甑皮岩、江西万年仙人洞、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河北徐水南庄头、湖南澧县彭头山等地点。
前两处遗址的年代距今约八、九千年。武安磁山遗址和新郑裴李岗遗址的年代,也比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年代要早,距今已有七八千年之久。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1986年在河北省徐水县发现的南庄头遗址。
在发掘的60余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一条小灰沟和草木灰层,出土了兽骨、禽骨、鹿角、蚌、螺壳、木炭、石料,以及石器、骨角器、木板、木棒、夹沙红陶片等与居民生活有关的遗物。特别是作为谷物加工工具的石磨盘和石磨棒在遗址中出土,说明当时已有农作物栽培业出现。
据碳14测定,它的年代为距今10510±u65297X10—9690±u65305X5年(未作校正)。它比磁山文化还早,甚至比江西万年仙人洞、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还早千年之久。它是中国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年代最早的一处,因此,它把中国农业起源的时间上推至万年以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