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鱼塘怎么养殖青蛙鱼好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饲养蛙蛙鱼?(如何饲养蛙蛙鱼幼崽)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如何饲养蛙蛙鱼?
娃娃鱼对环境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周边不要嘈杂,养殖室内光线昏暗就可以。嘈杂、光线太明都会影响娃娃鱼休息与进食,不利于娃娃鱼生长。 喂养鱼苗水位不要太高一般在8公分为宜。喂养大鱼也同样不要太高,只要水位超过鱼体1至2公分就可以了,太高了鱼换气不方便。 饵料投喂,鱼苗阶段一般投喂蚯蚓、蚊虫的幼虫等为主。 鱼池每天必须清理干净,排泄物、残留饵料、池子都要清理。以免滋生细菌。每周对鱼池消毒一次。消毒一般用高锰酸钾,不用把鱼拿出来,一起泡。比例一般都是目测的,消毒的浓度不要高,放入高锰酸钾以后还能清楚的看见鱼或池底就可以了。 水质以可以直接饮用的水就可以,最好的是山泉水,自来水养殖的朋友要注意,用水一定要先检查水里面是否含有消毒物质,漂**等消毒物质对娃娃鱼伤害很大会直接**娃娃鱼。一定要注意。水温要注意最低限度8—30度,最适应的温度16—25度。水温低了大不了娃娃鱼不进食或进入冬眠,水温过高幼苗会死。
青蛙鱼怎么养?
以下是几种青蛙鱼的养殖方法:一、石麒麟:身体是褐色和白色的杂色,背鳍很大,带着褐色、棕色和蓝色。头部和鳃盖部分带着明亮的蓝点。在水族市场上不常见,建议由高手饲养。150升以上的水族箱饲养,用活沙作底基,温和的混养伙伴,提供足够的活石供其寻觅食物及躲藏。一个附属藻缸将会对饲养它很有帮助。如果想多样几只,同时入缸是需要的。很难开口,需要提供足够的活石保证其能寻找到足够的食物。也可以试试提供一些切碎的虾肉。二、花青蛙:也叫手指龙。身体是褐色及白色,带着深色斑纹,下鳍有亮蓝色斑点。大背鳍经常竖立起来,使这种鱼看起来比实际的大很多。这种奇怪的鱼有一像手指状的腹鳍,使这种鱼能在水族箱像走步一样爬行。在晚上,它会把自己埋在沙子里,只露出眼睛观察环境。建议用200升以上带活沙的水族箱饲养,活沙中带有可以供其食用的生物。与温和的鱼混养。小队及成对饲养更好,但要同时入缸。食物包括小甲壳类,可以放入带活石的珊瑚缸。虾、血虫、箭虫及小无脊椎动物都可饲喂,这种鱼行动缓慢,最好不要与抢食的鱼混养。三、红青蛙:褐色及白色的身体带红色斑点。公鱼通常颜色更鲜艳背鳍更大一些。150升以上水族箱饲养,需要大量活石藏身及啃食。底沙最好是活沙,与温和的鱼混养。可以一个缸多放几只,但要同时入缸。雌雄比例为2-3比1。200升以上时,可以多放入一只公的,按缸的比例可以多放。寻找其爱吃的食物不容易,红青蛙可以通过过滤活沙找食。把动物性饵料及海水虾切的很碎,可以作为替代食物。四、五彩青蛙:也叫绿麒麟。身体上包括蓝、橘及绿色。雄鱼与雌鱼可以辨别,雄鱼的背鳍第一根脊条更长。非常受海水鱼爱好者的欢迎,因为其不寻常的魅力。150升以上带活石、活沙的水族箱饲养,需要藏身地点。如果给与一些照顾,在珊瑚缸生活得很好。除对同种鱼,不会对其他鱼有攻击行为。绿麒麟可以在水族箱产卵。食物包括各种营养丰富的海虾、生活在活石及活沙中的动物性饵料。
蛙鱼的养殖方法?
1、室内外均可养殖。室外为露天专门修建的养殖池,室内为各种闲置设施改造成的养殖池。保证安全牢固不渗漏水,保持流水或配备增氧机。放养前需用水浸泡,不要强光照,保持微光或无光。2、投饵时保持三定定时、定点、定量。养殖中要尽量照顾它的习性,定时消毒防病,注意水温变化。3、经常保持池内水质清爽无污染,水体透明度大,溶氧量高。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长期保持池水流动。4、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适宜的水温。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5、时刻注意防逃,尤其在下暴雨时。所有进出水口和陆上通道口都要装防逃设施,时刻注意防止不法分子。加强日常管理,注重预防,方能保证成效。
蛙蛙鱼怎样养啊?
娃娃鱼对环境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周边不要嘈杂,养殖室内光线昏暗就可以。嘈杂、光线太明都会影响娃娃鱼休息与进食,不利于娃娃鱼生长。喂养鱼苗水位不要太高一般在8公分为宜。喂养大鱼也同样不要太高,只要水位超过鱼体1至2公分就可以了,太高了鱼换气不方便。饵料投喂,鱼苗阶段一般投喂蚯蚓、蚊虫的幼虫等为主。鱼池每天必须清理干净,排泄物、残留饵料、池子都要清理。以免滋生细菌。每周对鱼池消毒一次。消毒一般用高锰酸钾,不用把鱼拿出来,一起泡。比例一般都是目测的,消毒的浓度不要高,放入高锰酸钾以后还能清楚的看见鱼或池底就可以了。水质以可以直接饮用的水就可以,最好的是山泉水,自来水养殖的朋友要注意,用水一定要先检查水里面是否含有消毒物质,漂**等消毒物质对娃娃鱼伤害很大会直接**娃娃鱼。一定要注意。水温要注意最低限度8—30度,最适应的温度16—25度。水温低了大不了娃娃鱼不进食或进入冬眠,水温过高幼苗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