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鲈鱼自然塘养殖技术要点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野塘如何养鲈鱼?(养殖塘鲈鱼怎么钓)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野塘如何养鲈鱼?
1、池塘条件与准备工作:池塘面积以3300m2-6600m2为宜,水深2m以上,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有较好的进排水设施、交通方便。放养前需干池清淤、平整护坡,每公顷用生石灰750kg-1050kg,保持池水10-20cm,浸浆泼洒。7天后加水至1m深,为使水质保持良好状态,可一次施用二铵75kg/hm2,两天后池水变为油绿色即可放养。
2、鱼种暂养与放养:鲈鱼苗种目前多为海捕,春季海捕苗种约为2.5cm-4cm,经捕捞转运操作鱼体会有不同程度受伤,为提高养殖成活率,可先进行中间暂养。暂养方式以养殖池中架设40目网箱比较方便。每立方米水体暂养苗种2000-3000尾,用1×10-6-2×10-6氯霉素拨洒消毒,待摄食鱼糜后呋喃唑酮。前10天投喂卤虫幼体或海淡水技角类,桡足类,而后投喂新鲜鱼糜。鱼种培养至10cm左右,按1.5尾/m2投入养成池中。
3、养成管理
①投喂:饵料以低殖杂鱼为主,辅以人工配料。鲈鱼抢食快,含量大,定时定量投喂很重要。投喂时要掌握鱼吃饱,又不浪费饵料。每次投喂先少投引鱼上浮抢食时再加大投喂量,待鱼下沉不抢食时中止投喂,日投饵次数和投饵量视季节而异。鲈鱼快速生长的适温季节、日投饵4-5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0-30%,低温的早春、晚秋,日投饵2-3次,占鱼体重的1-10%。
②巡塘检查:早晚巡塘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巡塘观察内容包括鱼体活动情况,池塘水色、气味、透明度变化及池塘防逃设施和敌害等。
铁仓养殖鲈鱼技术?
1、池塘条件
鲈鱼的养殖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一般8-12亩、水深2米左右为最佳选择,底质以沙壤土为宜,同时要保障池底平坦、淤泥较少。另外,完善排灌系统和增氧设备等,保障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以提供鲈鱼良好的生长环境。
2、清塘培水
鲈鱼池塘要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尤其是多年养殖的旧塘。在放苗前半个月进行1次消毒,每亩施放生石灰75kg或使用0.02‰漂**带适量池水消毒。如果未经干塘曝晒的,还要使用茶麸打碎浸水全塘泼洒,以彻底清除野杂鱼。消毒后的池塘经滤网纳入新鲜水(80cm左右),施放部分复合肥培育浮游生物。
3、放养鱼苗
每年12月初至次年3月为最佳放苗时间,一般选择晴天中午放鲈鱼鱼苗(此时水温、溶氧较高可减少鱼苗不适)。经带水消毒后放入已准备好的网格里,放养密度约8000尾/亩左右。
4、投饵管理
下池第二天开始投喂浮游动物、红虫等鲜活饵料,慢慢将鱼浆、浮性颗粒配合饵料与鲜活饵料混合投喂,然后逐渐驯化至投喂搅碎鱼糜、浮性颗粒饲料。经过20多天饲养长至4-6厘米时经过筛选后按大小分池饲养,此时每天应投喂2次,主要饲料为搅碎的鱼糜和浮性颗粒饲料。
5、水质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开展换水工作,保证池塘中水质的干净程度。换水之后,需要对池塘的氧气含量进行监测,减少氧气含量减少等情况对鲈鱼产生的影响。其次,需要定期增加池塘中的氧气含量。在鲈鱼不断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加增氧机的开动次数。最后,撒施生物制剂可有效避免残留物污染水质
鲈鱼养殖方法?
养殖准备。养殖前首先要做好准备,选择面积为6-10亩大池塘,过大不易管理,过少水体不稳定,这个面积是最适宜的。水深要在2米以上,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洁干净无污染、交通方便。在放苗前要对于池塘进行消毒处理,先将池塘水排空,暴晒池底,在使用漂**或石灰粉进行消毒灭菌保持水深至20公分左右,浸浆泼酒,一周后即可放水1米生。鱼苗暂养和放养。鲈鱼的养殖历史较短,养殖技术还未完全成熟,并无大规模的鱼苗培育基地,鱼苗的主要来源于海捕,在春季时进行捕苗。在捕捞和运输的途中会有损失,降低成活率,所以在这个期间就要先进行暂养,暂养方式为网箱养殖较为方便,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暂养3000尾,可使鱼苗的大小而降低密度。暂养时前7-10天喂食卤虫幼体或海淡水技角类,之后喂食新鲜鱼糜,待鱼苗长至8-10公分时即可放池养殖。投喂管理。鲈鱼主要是低殖杂鱼喂食,在人工养殖时,饵料也是低殖杂鱼为主,辅以人工配料。鲈鱼在养殖时,它的抢食速度快,食量大,所以每次投喂表现定时定量,要仔细观察,在投喂时观察鲈鱼是否吃饱,以免浪费饵料。投喂时要注意方法,先投喂少量的饵料,吸引鲈鱼前来抢食,这时再将饵料全部投喂,待它们下沉不在抢食时再停止投喂。投喂的次数要视气温和季节变化而异,在每年春夏季节时鲈鱼生长旺季,这时就要加大投喂次数,一般每日投喂4-5次;而在早春、晚秋季节,气温较低,不适宜鲈鱼生长,就需减少投喂次数。其他管理。
鲈鱼养殖时间和方法?
1、池塘。每口池塘的面积以8~12亩、水深2米左右为宜。池塘过小,水体窄,溶氧不足,难以高产;池塘过大过深,不利生产操作。池塘最好设进、排水闸,分别通向进、排水河,不重复使用养殖水,以免二次污染。
2、机械配备。每1.2~1.5亩水面配备1台增氧机,这是高产养殖的基本条件;池塘需配置抽水机,以保证随时可更换新水,没有进、排水闸的池塘更有必要;此外需配置柴油发电机以防停电池塘缺氧。
3、清塘。用来养殖鲈鱼的池塘要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尤其是多年养殖的旧塘。在放苗前半个月进行一次消毒,每亩施放生石灰150斤或使用20毫克/升漂**带适量池水消毒。如果未经干塘曝晒的,还要使用茶麸打碎浸水全塘泼洒,以彻底清除野杂鱼。
4、插网。用细网将池塘分小,便于鱼苗吃食。
5、培水。消毒后的池塘经滤网纳入新鲜水(80厘米左右),施放部分复合肥培育浮游生物。
淡水池塘如何饲养鲈鱼?
养殖鲈鱼在淡水养殖可以。 1、清塘、培水 用来养殖鲈鱼的池塘有条件的最好经过干塘、清淤和暴晒,尤其是多年养殖的旧塘。在放苗前半个月进行一次消毒,每亩施放生石灰50公斤或使用20PPM漂**带适量池水消毒。如果未经干塘暴晒的,还要每亩使用30公斤茶麸打碎浸水全塘泼洒,以彻底清除遗留的凶猛杂鱼。消毒后的池塘经滤网纳入新鲜水,每亩施放3公斤复合肥进行培育浮游生物,水质微绿色或微褐色则可投苗。 2、投苗密度 经中间培育的鱼种已达10厘米,每亩放养2500尾为好,300天的养殖期亩产量可达1200—1500公斤。投苗过密,池塘容易老化和发生鱼病,难以进行持续性生产。 由于高密度养殖投饵多,鲈鱼又很少寻食塘底的剩饵,故每亩要投放100尾鲫鱼和30尾花鲢和白鲢,以减轻水质的污染和增加养殖效益。 3、投饵 鲈鱼暴食,适当控制投饵量,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的污染。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一般日喂2餐,分别在上午的7—9时和下午的4—6时,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量的5%。要坚持驯食的习惯,在塘中搭一饵桥,每次投饵敲击饵桥或泼响塘水,招呼鱼群游来抢食,有利于观察鱼群的进食和健康状况,方便采取应变措施。鲈鱼抢食水中悬浮的饲料,下沉后不再摄食,因此投喂小杂鱼应耐心慢慢投喂,颗粒饲料则应用浮性饲料。 4、水质管理 鲈鱼的高产养殖也就是高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方法有:勤换水,特别是在中后期,每天的换水量要达30%以上;勤增氧,鱼苗期可适当开动增氧机,随着鱼体的长大开动增氧机的次数愈趋频繁,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夜晚可开动部分增氧机,白天则要开动全部增氧机,保持塘水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施放生物制剂,高密度养殖带来塘底大量的残饵和排泄物,有害物分解浓度高,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尤其是高温天气更为严重,这是鱼病产生的重要原因,适当施放生物制剂让有益菌群除去水中的氨氮和**酸盐,保持良好水质。 病害防治 1、氨氮中毒 高温天气时,水中的氨氮高,甚至产生**酸盐,致使鲈鱼缺氧中毒死亡。主要症状:鱼群全塘狂游不安,上下乱窜,鳍条充血,鳃丝暗红。防治方法:立即注入新水,放出老水,注水时注意用木板把水挡散,以免直接冲起塘底污物加速鱼的死亡;每亩施放氟石粉(底质处理剂)10—15公斤,中和水中氨氮;发病前注意用生物制剂预防。 2、肠炎病 病鱼食欲低,腹部膨胀,*门红肿,轻压有**粘液流出,全年均可发生。预防措施是不要投喂变质的小杂鱼。治疗方法:按每100公斤鱼糜掺入300克呋磺合剂,连续投喂3—5天。 3、烂鳃病 此病易暴发流行,死亡率高。主要症状: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对外界**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鳃部粘液增多,鳃丝肿胀,末端糜烂,体消瘦,离群,最后致死。治疗方法:每100公斤鱼每天用复方新诺明6—8克、氯霉素4—6克混合拌饵连续投喂3天。 4、车轮虫、斜管虫、聚缩虫病 多发生在中间培育阶段鱼的体表和鳃丝。症状为鱼体消瘦,体色变黑,口端糜烂,一年四季均有发病。预防上多采用大量换水,改良水质。治疗可用0·7—1ppm的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5:2)全塘均匀泼洒,或用20—25ppm的福尔马林全塘泼洒。 5、赤皮病、溃疡病 病鱼鳍基部充血,红肿,脱鳞,表皮腐烂,肌肉外露。此病多发生在高温季节,
青鲈鱼养殖方法?
1、养殖环境的要求鲈鱼的养殖池塘面积要尽量保持适中,面积过大不宜生产操作,面积过小难以保证产量。一般以以8~12亩、水深2米左右的养殖池塘较为合适。同时需要保障池塘内沙质优良,淤泥较少,此外,还需要为鲈鱼养殖提供完善的排水系统,以便能够及时更换污染水质。而鲈鱼的养殖池塘在经过干塘、清淤等工作之后即可放入鲈鱼的养殖鱼苗,在放苗前期还需要注意好池塘内的消毒管理工作,建议每亩施放生石灰150斤带适量池水进行消毒。2、鱼苗的培育放养鱼苗的放养时间最好选择在每年的冬末春初时节,如果是海鲈鱼品种的话,还需要经过盐度淡化,方能投入养殖池塘进行暂养。一般而言,鱼苗下池的第二天就可以投喂饲料,饲料以浮游动物、红虫等鲜活为宜。在鱼苗养殖到一个月左右的时候,就需要按照鲈鱼大小来分池饲养,这样可以避免互相斗争,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2500~3500尾。3、加强日常管理日常管理的要点其一就是水质问题,养殖户要学会充分利用水体,调节水质,增加产量。在9、10月份等高温时期,可以适当在池塘内投放一些复合肥培育浮游生物,以此来促进鲈鱼的生长发育速度。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鲈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喜欢清洁、溶氧较高的水体环境,因此要根据实际的水质情况,及时加注新水。4、科学防范疫病鲈鱼喜欢暴饮暴食十分容易引发肠炎疾病,因此在白天投放饲料的间隙,还要注意观察鲈鱼的进食情况以及鲈鱼本身的外形变化。若鲈鱼出现腹部膨大,*门红肿,这时候应该要及时控制饲料的投放量,可以采取减餐措施并用广普抗菌药进行治疗。除了肠炎疾病之外,秋季也是寄生虫病的高发期,一定要做好鲈鱼池塘内的消毒杀虫工作,建议用每升20~25毫克福尔马林对全塘泼洒,间隔为15天一次。
鲈鱼的养殖方法和水质?
1、养殖的水质。有条件的话尽量选择一些水质清新、流动性强的自然水域修建池塘。如果退而求其次的话最少要保持水质营养丰富。即水质不要求十分清澈,可见度在2、30厘米左右,池水颜色以浅绿色为宜。2、养殖的环境。淡水鲈鱼有以沿岸浅水区为生存环境的,也有以深水区为生存环境的。但总体来说,环境布置基本相同。预先在池塘底部喷洒生石灰,同时伴以阳光照晒,杀菌消毒。池塘底部以砂石土质为主。岸边种植水草。3、养殖的投喂。鲈鱼属于食肉性鱼类,小鱿鱼、小草虾、乌贼等小鱼小虾及贝类都可作为它的食物。同时为了增加鲈鱼的营养摄入,保证健康成长,在这些天然食材中也可加入一些谷物、植物及合成食材。4、养殖的密度。池塘的空间要考虑鲈鱼的数量。以一亩池塘为标准,放养的数量控制在一至两千尾左右。防止放养密度过大造成鲈鱼之间的生存空间不够,或者食物摄入不够,发生撕咬争斗的情况。5、养殖的管理。池塘每天要定时打氧,适时补水。并且要随时观察水质,保证水质的营养成分充足。并适时的向池塘中投撒一些药物,对鲈鱼进行防病治病。并且要加强池塘边的巡护工作。
鱼塘养殖鲈鱼需要注意什么?
【幼苗养殖需要注意的事项】:入箱时注意温差,温差如果大于3度,幼苗直接入箱会造成大批量死亡。鱼苗入箱后即时消毒,同时内服增强抵抗力药物。若镜检有寄生虫的须及时杀虫。入箱3小时后即可开始投喂,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每天投喂5到6次。每隔5到7天须过筛分箱。【成鱼养殖注意事项】:通过约4到5次过筛分箱,鱼苗基本达到3寸以上后即可开始进行成鱼养殖,这时每箱投放鱼苗2500—4000尾。成鱼养殖期间,投喂量保持在1%左右,最大不超过2%,投喂次数以日投2次为宜,有条件的可以全程在饲料中添加鲜鱼,如此在保证鱼长势良好的情况下也能减少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