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养殖昆虫技术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昆虫饲养法(家用昆虫饲养手册)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昆虫饲养法

螳螂

螳螂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寒地带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1585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 广斧螂、中华大刀螂、欧洲螳螂、绿斑小螳螂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螳螂体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复眼突出,单眼3个。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卵鞘是泡沫状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树枝、树皮、墙壁等物体上。初孵出的若虫为“预若虫”,脱皮3~12次始变为成虫。一般1年1代,有些种类行孤雌生殖。肉食性,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

--------------------------------------------------------------------------------

昆虫饲养法

饲养及其价值:

人工高效规模饲养技术

目前已经有30余种具有成熟的人工饲养技术。

采集种源 多种螳螂均以卵块在树枝、树干、草茎、墙壁或石块上过冬。一般在9月至第二年2月均可开始采卵。采卵时,选择卵块大,表面保护层较厚,光泽性强,卵块外无破口、磨损或被寄生虫蛀孔的优质、健壮卵,连同卵块的粘连枝条的一段剪下,插入放少许水的罐头瓶中。孵鞘内的卵开始孵化前(气温升至20℃前),应做好饲养前的准备工作。

饲用昆虫 螳螂属于捕食性昆虫,喜欢捕捉活虫,特别是以运动中的小虫为食。3龄前的幼小若虫,如无活虫,很难饲养成功。因此,在螳螂卵块孵化前,应准备活虫饲料,如蚜虫和家蝇等。蚜虫繁殖力极强,且易饲养。可预先在花盆或小型塑料阳畦中,种植十字花科植物,待出苗后,接种上菜缢管蚜,让其繁殖待用。其他饲料昆虫有大蜡螟、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黄粉虫等。

人工配料 3龄后的螳螂若虫食量较大,只靠有限的活饵料很难满足需要,因此,必须配制人工饲料。下面介绍三个成功的人工饲料配方:

配方1:先将250毫升清水倒入容器中,取其中的少量水,将5克酵母片捣碎放入水中溶解,然后将50克鸡蛋黄、20克蜂蜜、20克蔗糖全部倒入,经过充分搅拌均匀后,放入锅中蒸沸,**后备用。

配方2:将100克鲜猪肝(其他动物肝也可),洗净切碎剁烂成糊状,加入蔗糖50克,拌匀备用。

配方3:水100毫升,鲜猪肝40克,蚜虫粉20克,豆粉5克,蔗糖20克,琼脂20克,酵母片1克。

采用以上三种配方时,要十分注意卫生消毒。配好的饲料经**后,可放入冰箱内短时间保存,按需取用。如大量饲养,最好根据用量隔日配制一次。

饲养管理 螳螂因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因此人工笼养有一定难度。室外用12米×6米×2米大笼罩饲养,笼内移植栽种矮小树木和棉花等隔离物,并供螳螂栖息,减少接触机会,避免自相残杀。同时,喂以人工糊状饲料。山东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用饲料昆虫黄粉虫幼虫和苍蝇饲喂螳螂,即可完成生长发育过程并产卵。

环境调控 人工反季节培育、打破休眠、模拟温湿度,人工创建自然条件,每天光照250瓦红外线,另外加照紫外线。

采收加工

在秋季至翌年春季采收。采后清理杂质,于沸水中浸杀或蒸30-40分钟,以**卵鞘中的卵,蒸透晒干或烘干即为中药桑螵蛸,备用或销售。注意必须把虫卵**,否则孵化出幼虫后,药效降低,影响质量。

*制:取原虫整理干净,用2%-5%的食盐水溶液,拌匀,闷润,蒸2小时取出,晒干或文火炒干即可。

经济利用

药用价值 中药桑螵蛸是螳螂科昆虫的卵鞘。桑螵蛸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7种磷脂成分。桑螵蛸有抗尿频和收敛作用。磷脂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能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及其他细胞膜合成,桑螵蛸性味甘、咸、温、无毒,入肝、肾经。有补肾壮阳、固精缩尿之功能。主治遗尿、遗精、便频、肾虚腰痛、神经衰弱,也适用于妇女带下、经血不调等症。桑螵蛸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60-80元/千克。

除桑螵蛸以外,螳螂也可入药,即将螳螂的成虫干燥入药。螳螂有滋补强身、健肾益精、止搐定惊功能。主治体虚无力、**遗精、小儿惊风抽搐、遗尿、痔疮及神经衰弱等症。临床应用主要是与其他药物配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生防价值 螳螂可捕食40余种害虫,如蝇、蚊、蝗、螽斯苦虫、蛾蝶类的卵、幼虫、*露的蛹、成虫等小型昆虫,蝉、飞蝗等大型昆虫。

食用价值 螳螂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高蛋白质食用昆虫。

观赏价值 通过人工反季节培育,可以使人们周年欣赏到螳螂。螳螂也是建设小小动物园、野生昆虫园的良好素材。

蚂蚱养殖,怎么养?

1 场地选择:应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僻静的地方,东西走向,棚养。棚宽3~5米,长因养殖多少而定,场地应略高出周围地面。另也应远离棉田、果园等经常喷施农药的地方,以防蚂蚱中毒死亡。

2 种卵孵化:蚂蚱卵很小,外壳很薄,在孵化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一旦碰破就会影响孵化率。对刚引进的种卵要及时孵化,具体做法是:先在养蚂蚱的大棚内找一处阳光最充足的地方,把土耙细耙平,然后把种卵均匀撒在上面,再用细土覆盖1厘米即可。此时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30%之间,如果棚内温度在28℃~33℃,种卵10~15天即可孵化完毕。若利用土粪发酵的温度来孵化种卵,效果更佳。

3 幼虫管理:刚孵化出来的蚂蚱为白色,一天后变为黑褐色,采食量很小,只吃一些较嫩的玉米、高粱、小麦、谷子苗和一些单子叶的嫩草。所以在蚂蚱未孵化之前应在棚内种上玉米、小麦、谷子等作物,作为蚂蚱的开食饲料,这样能减少幼蚂蚱的死亡率,加快其生长速度。

4 成虫管理:只要温度适宜、饲料充足,蚂蚱每5~6天蜕皮一次,每次蜕皮时间为20分钟左右,共蜕5次皮,所以蚂蚱从出壳到成年只需30天左右。其间的管理重点是:蚂蚱每蜕一次皮为一龄,三龄以前的蚂蚱采食量不大,生存能力差些,所以应精心管理,如遇大雨,应及时用塑料布覆盖大棚,三龄之后就不怕下雨了。三龄后的蚂蚱采食量大增,每天都要供给充足的鲜草让其吃足吃好加快生长。30天左右蚂蚱蜕掉最后一次皮,长出了长长的翅膀,进入成年,先后开始交配产卵。

5 成虫产卵:长出翅膀的蚂蚱经过10天左右的生长发育,大都开始交配产卵了。雌蚂蚱将卵产于土内2~3厘米处,每只蚂蚱每次产卵60~80粒,最多可达100粒。如温度适宜,15天左右卵即可孵化。产卵后的雌蚂蚱大都先后死掉。自然温度下,蚂蚱每年发生两代,第一代称夏蚂蚱,其产卵于6月底7月初,第二代为秋蚂蚱,产卵于8月底9月初。如早春和深秋都用塑料布进行保温处理,可轻松年养三批,经济效益比自然温度养殖提高三分之一。蝗虫人工养殖技术(一)蝗虫一年中分“夏蝗”和“秋蝗”。从5月初出生到7月初左右长为成蝗并产卵,完成第一代;很快,第二代蝗虫即“秋蝗”会自然出土,到9月初产卵于**,然后死去,虫卵可以自然越冬。

一、蝗虫的养殖与管理

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整理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可用捕捉、诱杀、开火烫等方法。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沙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单子叶作物,准备幼蝗食用。棚的建造面积要按饲养蝗虫的多少来确定,养1万只,用15平方米即可。可利用院内外空闲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大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冷布做一个像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留下门口,门口安上拉锁。这个装置就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三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卵的孵化与管理蝗虫卵在气温达到25~30℃时即可孵化。先准备无毒土壤,锯末2:1,含水量10%~15%,铺2~3厘米的器皿中,将蝗卵布均于土上,卵上再盖约1厘米厚的土,器皿上再上层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2~15天的孵化过程,孵出全部幼蝗。幼蝗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但食量很少,1~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0℃之间,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因为在这样的条件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三龄内飞蝗喜欢群居。

三龄以上至成虫的饲养管理幼蝗自出卵后5~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即为一龄,壮的脱皮快,弱的脱皮慢,在孵化过程中出土也有先后之分。三龄以上飞得特别快,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首先蝗虫吃不饱会影响正常生长。另外会出现强食弱、大吃小的现象,尤其是正在脱皮的蝗虫不能动,体质又很软,有被吃掉咬伤的危险。三龄以上蝗虫可加麦麸。1~2天清棚一次,保持棚内干净。蝗虫经5次脱皮以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左右,飞蝗一般羽化后10~15天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其它蝗虫可到市场销售,时间在7月初为宜。

蝗虫产卵前后的管理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得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现鲜**。此时要将棚的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如棚大飞蝗少,为了产卵集中便于日后取卵,可将棚内部分地面用塑料布盖住,只留下向阳处部分地面作为产卵区。棚内湿度保持15%左右,此时的蝗虫食量很大,应认真供足。雌蝗在7月10日左右开始产卵,雌蝗的产卵器粗短而弯曲,为两对坚硬的凿状产卵瓣,以此穿土成*产卵。在产卵的同时分泌胶状液,凝固后在卵外形成耐水性的保护层,将卵围成一个卵块,对卵的越冬起保护作用。

蝗虫养殖的技术东亚飞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昆虫,据统计,蝗总科共有223个属,859种。是蝗虫中较优良的品种之一。东亚飞蝗在自然气温条件下生长,一年为两代,第一代称为夏蝗,第二代为秋蝗,飞蝗有六条腿,分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前翅为角质,后翅为膜质。体黄褐色,雄虫在交尾期呈现鲜**,雌蝗体长39.5~51.2毫米。雄蝗体长33.0~41.5毫米,成虫后善跳,善飞。东亚飞蝗身体粗壮,采食范围广,适应性强,从孵化成幼蝗后,经35天的饲养过程即可为成虫,50天左右肥壮后即可销售,所以时间短、回报快。饲养成虫一万只东亚飞蝗可达40斤,按目前的市场销售价格15~25元一斤,其经济效益是可观的,并且购种只一次。自繁数十倍,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复始,多年饲养,不断卖钱,一只雌蝗一次可产卵35~90多粒。飞蝗之所以受人青睐,是由于它肉质松软,鲜嫩,营养丰富,经专家分析测定,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并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

二、东亚飞蝗的养殖与管理

1. 蝗虫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的整理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用捕捉、诱 杀、开火烫等方法,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单叶子作物,准备幼蝗食用。棚的建造面积,要按饲养蝗虫的多少来确定,养一万只,用15平方米即可,可利用院内外空闲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大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冷布做一个像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留下门口,门口上安上拉锁,这个装置就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三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四月底前完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2. 飞蝗的卵的孵化与管理在气温达到25~30℃时,即可孵化,自然气温在五月上旬便到。先准备无毒土壤,锯末2:1,含水量10~15%,铺2~3厘米的器皿中,将蝗卵布均于土上,卵上再盖约1厘米厚的土,器皿上再上层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2~15天的孵化过程,孵出全部幼蝗。幼蝗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但食量很少,1~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0℃之间,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因为在这样的条件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三龄内飞蝗喜欢群居。

3.3龄以上至成虫的饲养管理幼蝗自出卵后5~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即为一龄,壮的脱皮快,弱的脱皮慢,在孵化过程中出土也有先后之分。三龄以上飞得特别快,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首先蝗虫吃不饱会影响正常生长。另外会出现强食弱大吃小的现象,尤其是正在脱皮的蝗虫不能动,体质又很软,有被吃掉咬伤的危险。三龄以上蝗虫可加麦麸。1~2天清棚一次,保持棚内干净。蝗虫经五次脱皮以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左右,飞蝗一般羽化后10至15天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其它蝗虫可到市场销售,时间在7月初为宜。

4.飞蝗产卵前后的管理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的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现鲜**。此时要将棚的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如棚大飞蝗少,为了产卵集中便于日后取卵,可将棚内部分地面用塑料布盖住,只留下向阳处部分地面,做为产卵区。棚内湿度保持15%左右,此时的蝗虫食量很大,应认真供足。雌蝗在7月10日左右开始产卵,雌蝗的产卵器粗短而弯曲,为两对坚硬的凿状产卵瓣,以此穿土成*产卵。在产卵的同时分泌胶状液,凝固后在卵外形成耐水性的保护层,将卵围成一个卵块,对卵的越冬起保护作用。东亚飞蝗的卵块为褐色,略呈圆筒形,中间略弯,一般长40~70毫米不等。每块蝗卵有卵粒35~90多粒,也有极少数超过100粒的。此为夏蝗。蝗卵产于棚内土中,用于孵化第二代“秋蝗”的卵,在棚中可以不动,在温度、湿度、光照等达到孵化条件时,第二代秋蝗幼蝗会自然出土,时间在7月20~25日左右,准备出售或暂不用于第二代的蝗卵,要及时取出,用湿度为10%~15%的土,一层土一层卵,最后一层是土的装法,装于大罐头瓶中,将瓶口密封,放于5度的冰箱内保存。产卵前后的饲养条件方法,与三龄以上的蝗虫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每天光照要达16小时,饲料要充足和多加些精饲料。

三、蝗卵的越冬管理蝗卵的越冬很简单,我们可让棚中的蝗卵在原地过冬,入冬后蝗虫产卵区加盖一些杂草,可起到保温的目的。

四、蝗虫对食物的喜恶与天敌

1、东亚飞蝗的采食范围很广,就像喂羊一样,它喜食:芦苇、茅草、狼尾草、线连草,盘草等。禾本科: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等,飞蝗不喜吃的植物。2、在给飞蝗采集食物时,要十分注意避免采用带农药的食物。如对采集来的食物认为没有把握时,可在水中清洗后进行喂养。另外需要注意和提醒的是,初养户的种源可从养殖场或养殖户那里购买,引进蚂蚱或卵均可。特别提醒:蚂蚱属特种养殖,在没有订单和可靠销路时养殖要慎重。蝗虫饲养管理技术探秘蝗虫的管理:先准备无毒土壤,新锯末和土按2:1拌匀,含水量为20%~30%,在器具或木板上铺3厘米~5厘米厚,卵上再盖约1厘米厚的土。经过10天~15天孵化,到“五一”前后,蝗虫就可以全部孵出。幼蝗孵出后,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为一龄,共脱5次皮后变为成虫,再过50天,成虫就可以销售(每公斤蝗虫在500个~700个)或留种产卵了。在1龄~3龄期间,幼虫的采食量很小,经过35天变为成虫后,采食量倍增,除了采集部分野杂草喂养外,还可以采割人工种植的墨西哥玉米草饲喂。

蝗虫喂养5要点

蝗虫采食时间在早晨9点至下午5点,每天为2次~3次。喂养蝗虫时,要将饲草均匀地撒在棚内。

*雨天气应当遮盖养殖棚,因为地面太潮湿,蝗虫会不采食而死亡。

饲养的密度一般每平方米600只~800只为宜,饲养过密会出现强食弱、大食小或者正在脱皮的被蚕食等情况。

夏天气温高达35℃以上时,就要对养殖棚进行遮荫,在纱网上或者棚内适当洒些水供应水分,如果棚内过于干燥也会造成蝗虫死亡。

如果蝗虫采食了带毒的饲草,就会立即死亡。所以如果不知饲草是否有毒,最好先洗净再喂。

请问怎么养殖黄粉虫?

你好,养殖前建议亲自调查一下市场行情及销路,再决定是否要进行养殖。下面是关于黄粉虫养殖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考一下。

1.养虫设备的要求

用纸箱、盆缸、水泥池等均可,要求内壁光滑,深15厘米以上,以免虫子外爬。另外,蛾子产卵时,可用木板钉成80厘米×40厘米×10厘米的产卵箱,箱底部用铁丝网51目(筛麦用的)钉紧,蛾子放在里面,产卵时把尾部伸出铁丝网产到产卵箱,产卵箱里可铺上一层麸皮以免卵损坏。使用方法:把100厘米×50厘米×10厘米的方木盒放在底下,上面放上80厘米×40厘米×10厘米的铁筛子,里面放上产卵的蛾子,撒人麸皮、蔬菜叶、瓜果皮等,任其自由采食,在撒饲料时,不能超过1厘米,以免蛾子产卵时,尾部伸不出铁砂网。当蛾子产卵7天左右即换产卵箱,产卵箱要单独放置,注意不要使卵受到挤压,以免损坏。当孵出幼虫,这时不必添加饲料,因为原先产卵箱的麸皮够幼虫吃的,随着幼虫逐渐长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添加饲料,还要定期筛虫粪。

2.饲料

黄粉虫的食料来源广泛,在人工饲养中,不必过多地研究饲料,但为了尽快生产黄粉虫,应投喂麦麸、玉米面、豆饼、胡萝卜、蔬菜叶、瓜果皮等,也可加入喂鸡的配合饲料,以增加营养,但必须要有60%的麦麸为宜。配合饲料配比为麦麸80%,玉米面10%,花生饼粉10%,各种食料搭配适当,对黄粉虫的生长发育有利,而且节省饲料。

3.温度

黄粉虫较耐寒,越冬老熟幼虫可耐受-2℃,而低龄幼虫在O℃左右即大批死亡,2℃是它的生存界限,10℃是发育起点,8℃以下进行冬眠,25~30℃是适温范围,生长发育最快在32℃,但长期处于高温容易得病,超过32℃会热死。以上温度是指虫体内部温度。4龄以上幼虫,当气温在26℃时,饲料含水量在is%~18%时,群体温度会高出周围环境10℃(也就是26℃气温加群体温度10℃相当于36℃),应及时采取降温,防止超过38℃,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更应注意。

4.湿度

黄粉虫耐干旱,能在含水量低于10%的饲料中生存,在干燥的环境中,生长发育慢,虫体较轻,浪费大量饲料。理想的饲料含水量为15%,湿度为50%~80%。如饲料含水量超过18%,空气湿度超过85%,生长发育减慢,而且易生病,尤其蛾子最易生病。如养殖室内过于干燥,可撒清水,湿度过大要及时通风,黄粉虫虫体含水量为48%~50%。

5.光线

黄粉虫原是仓库害虫,生性怕光、好动。而且昼夜都在活动,说明不需要阳光,雌性成虫在光线较暗的地方比强光下产卵多。

参考资料:http://yangniqiu***m/ShowNews.asp?id=1628

思考致富:黄粉虫养殖

最有价值的昆虫养殖业是养什么呢?

黄粉虫的养殖与应用前景
一、黄粉虫的养殖与应用前景
黄粉虫。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鞘翅目、拟步行甲科、粉甲属。具有生长快、繁殖系数高等特点。其主要食物为麦麸、农作物秸秆糠粉及废弃蔬菜等。又名面包虫(因国外作为面包的添加剂而得名)其蛋白质含量高居各类**动物之首。黄粉虫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物种。
中国已知有 33万种;世界各国已开始加强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昆虫菜 "非常普遍。英国、西德一些昆虫食品开发商已开发生产了十几种 "昆虫饮料 "目前我国也在进行黄粉虫的开发研究。 目前全世界已知昆虫种类 180余万种。并取得了许多成果。墨西哥、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餐桌上。
黄粉虫规模化生产项目。利用和转化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的有机废弃物资源。减少能源浪费。开发新兴的昆虫产业,其基本内容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下岗职工创造就业机会。变废为宝。净化生态环境。生产动物性高蛋白饲料,促进黄粉虫新品种的深度加工、综合利用。该项目目前在完成新品种选育、试验室繁育、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基础上,正在向产业化深度加工方向推进。
为尽快实现黄粉虫项目的产业化推进。实行项目运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与其他部门有一个协调的统一规则。使加盟商能得到更好、更细致更周到服务,为相关人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有一个方便快捷的规范的操作方法。并以此为准则。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公司特别编制了这份资料。
二、黄粉虫的用途及广阔的市场空间分析
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还富含人体必需的九种氨基酸和蛋白质。且与人体的正常比例一致。有着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以黄粉虫鲜虫体或脱脂蛋白为原料开发的食品、饮料、调味品不断涌现,昆虫蛹不仅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着特殊作用的几丁质、抗菌肽防御素和外源性凝集素。游离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很容易被吸收和利用。昆虫食品将是21世纪人类的全营养食品。如菜肴,面包、饼干、黄粉虫蛹罐头、黄粉虫复合补充剂等等。有关专家预测,昆虫蛹食品规模化生产,继蔬菜、禽蛋等之后的一项新兴产业,开创了一个新的能源领城,国菜篮子工程的新兴项目。虫蛹以其纯天然、无污染、清香可口、营养价值高和独特滋补作用,倍受消费者的青睐。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南宁等地的一些高档酒店已有销售。各地的昆虫虫蛹价不断攀升,北京的新世纪饭店,油炸昆虫蛹卖到138元一盘,上海的铜川路水产市场每公斤面包虫蛹卖到78元,且常常无货可供,奇货可居。
据专家测试分析脂肪含量 28.20%鲜虫蛋白质含量高达 61%以上。及动物生长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其各种营养成份居各类食品之首。据饲养测定。20公斤混合饲料和 100公斤青饲料的营养价值,此外还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每 100克干品含氨基酸高达 947.91微克。1公斤黄粉虫的营养价值相当于 25公斤麦麸。被誉为 蛋白质饲料宝库 据有关单位试验证明:养殖蜘蛛、蜈蚣、蝎子、蛇以及家禽家畜的最佳饲料。经实践证明用黄粉虫作饲料能够加快它生长发育、提高繁殖率,以及抗病能力。用黄粉虫养幼禽,其成活率 95%以上,还可以做**饲料直接投喂饲养各种水产高档鱼类、蝎子、林蛙、甲鱼、壁虎、鸟类,喂产蛋禽类等可使产蛋率提高一半,喂蜘蛛、全蝎等动物,其繁殖率大大提高。由于黄粉虫体内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多汗软体、生活力强,极易饲养,故被各地动物园以及养殖场选作上好饲料。用黄粉虫喂饲中国林蛙,二年出售,商品性好效益高,中国林蛙人工养殖的主体饲料,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养蛙户对此极为关注。
俗话说。怎可放弃享受任何一种美食呢?民以食为天。作为会吃懂吃的中国人。
司空见惯的昆虫。成为令我回味无穷的美味佳肴。不断创新的美食中我发现。还可以增强体质、美容焕发青春活力。平日在看来平凡无奇。今天居然能堂而皇之地被端上餐桌。人们目前的餐桌不仅是简单解决温饱之用。
黄粉虫虫体营养价值高。蛹含粗蛋白 57%。牛奶的11倍。维生素 B1牛奶的15倍,幼虫含粗蛋白 56.58%脂肪 28.20%。成虫含粗蛋白 64%(据《中药科技报》报道)其中蛋白质总量是肉类的7.8倍;游离氨基酸含量约为哺*动物的50-100倍。超出 FA A/WHO提出的参考值 40%脂溶性维生素 ADEK水溶性维生素 B族的含量极为丰富。维生素 B2牛奶的1800倍,维生素 B6牛奶的52倍。另外,具有常量矿物质元素钙、钾、钠、镁等;微量矿物质元素铁、锌、铜、锰、钴、铬、硒、硼、碘等,营养素的含量均比牛奶和肉类丰富得多。富含人体所需 8种氨基酸,蛋白质,磷、铁、钠、钙等常量元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比牛奶和肉类多,其营养丰富,还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疲劳,延缓衰老,降低血脂,增强体质,抗癌等功效。效果均优先于现有的市场产品。研制开发昆虫几丁质冲剂为最新的抗癌药。营养高;国外著名生物制品企业都用黄粉虫来制作营养保健品。用黄粉虫提取 SOD作为抗衰老、防皱、美白等化妆品。如日本最近研制的抗癌药 救多善 就是从黄粉虫几丁质中提取的用黄粉虫粉做的食品(面包、蛋糕等)味道鲜。
目前。有很多人拥到餐馆吃 虫餐 坚信。还可以美容养颜。平时她害怕的虫子一旦摆在餐馆的盘子里。把这些蠕动的虫子与美味、保健、美容相连,京城和各大城市刮起饮食新风。这样的食品增加营养的同时。似乎就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光芒。但也许还会有人认为。一件相当匪夷所思的事情。那么,吃虫餐 底有什么好处?说它能美容,底有没有道理呢?据中国营养学会预防医学科学院的专家王光亚教授告诉记者,虫蛹中的蛋白质相当丰富,因为其蜕化为成年的昆虫必须有足够的蛋白质,所以蛹菜,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与中国营养食品学科最具权威高校之一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从自然界一种细菌无法侵入体内的昆虫体内精练出一种活性营养蛋白,并成功地研制出以其为原料的纯天然无毒无害的***保健品 ― ― 昆虫活性蛋白。其中富含几丁质、抗菌肽,对脂肪肝等 富贵病 文明病 有抑制作用。能强化肝脏功能,祛除肝脏内毒素和多余脂肪,活化肝细胞和肝组织。因为肝提供的蛋白质代谢紊乱,会引起血浆蛋白下降。昆虫蛋白能补充肝脏需要的活性蛋白,调节蛋白质能补充肝脏需要的活性蛋白,调节蛋白质代谢。此外,昆虫活性蛋白还能排除多余有害胆固醇,降血糖、血压,改善微循环,净化血液,使多种并发症恢复和预防发生。昆虫活性蛋白是***保健品,风靡世界的高科技天然营养品。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的一位教授也指出,昆虫的营养确实十分丰富,昆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甲壳素(壳多糖)维生素、微量元素、生物活性物质等营养素,尤为可贵的有许多营养素是昆虫所特有的昆虫的蛋白质含量不但超过禽畜肉很多倍,而脂肪含量却比禽畜低许多,食用后不会引起胆固醇含量的升高。此外,昆虫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有些甚至还可以治病。很多女士食客就是因为这些虫蛹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才慕名而食,将其当作既保健、又美容的佳品。如果你爱好美食,喜欢猎奇,那么一顿虫餐可以满足你好奇心。
经化验分析。亦可作为粗饲料喂养畜禽如猪、牛、鸡、鸭、鱼等。施用以虫类为主要原料的高效生物有机肥不仅能增强地力。还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黄粉虫粪含氮 3.37%磷 1.04%并含锌、硼、锰、铁、镁、钙、铜七种微量元素。黄粉虫粪既是良好的有机肥料。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市场上真正的高效生物有机肥产品供应量不大,而且存在不稳定的问题,不能满足高效农业生产的需求。因此,本项目以虫粪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高效生物有机肥,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通过测定。全氮含量为 3.37%。全氮含量为 1.41%。其营养成分含量与棉籽饼相当。黄粉虫老熟幼虫排泄物中粗蛋白含量为 24%。全 P:O含量为 1.04%。脂肪含量为 7.65%。 排泄物中锌、硼、锰、铁、镁、钙和铜的含量分别为 322ppm、14.6ppm、109ppm、460ppm、0.31%
三、黄粉虫规模化养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符合国家大力扶植的产业政策。黄粉虫规模生产及产业化项目属新型高技术和秸秆综合利用环保产品。被列为重点支持开发、技术改造、基本建设和生产的产业、产品。目前也成为山东农业大学的科研项目。这是国家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 专项资助项目之一。国家制订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
开辟利用和转化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的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的新途径。国是农业大国。用作大牲畜饲养消耗不足 20%用作烧柴的不足 10%其余均被就地焚烧或长期堆积自然腐烂。又阻碍交通。污染环境。利用和转化这些有机废弃物,每年生产各种农作物秸秆、秧蔓 5-6亿吨。既造成资源浪费。阻挡河道。并使之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各级**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广大农民的热切盼望。黄粉虫能将秸秆等工农业有机废弃物(腐屑)充分转化为人类可利用的物质,解决了大量秸秆等腐屑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建立起新的不同于传统生态食物链的腐屑生态系统,开辟了人类获取蛋白质的一个全新途径。
大面积推广。增加就业门路。黄粉虫适应性强。工业化养殖和分散饲养均可。集中加工。特别适于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可形成新型产业。养殖技术容易掌握。适于分散饲养。地区性规模开发容易取得成功,完全能够成为一县一市农业产业化的龙头项目。以户养为例,每生产 5吨商品虫可增加 3个就业岗位,形成产业后可有效缓解农村和城镇就业压力。本项目不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黄粉虫饲料不消耗粮食。进而可以饲养各种畜禽和多种经济动物。通过黄粉虫这个中间环节。为农业产业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并可将大畜禽不能转化的饲料转化为优质蛋白饲料。人们以饲养黄粉虫这种小家畜为跳板。解决了长期不能解决的人畜分粮问题。将传统的单项单环式农业生产模式转化为多项多环式农业生产模式。使农业生产自身形成产业链条。
四、养殖黄粉虫的经济效益分析
可连续产卵 60-90天(按 60天计算)60天可接卵 15次 ,一次可产卵 25盒。每 4天接卵一次。成虫每盒一斤。按我处收购价活虫 10/公斤、干虫 30元 /每公斤为例分析经济效益如下:100斤种虫根据季节不同经 2040天饲养可羽化成成虫至少 25斤。以饲养从我处引进的种虫 100斤。 现根据我养殖实践。饲养可产商品虫 8-10斤。1生产商品虫的效益分析:这个周期(3个月)内可生产商品虫:25盒 22次 8斤/盒= 4400斤,按我处最低保护价 10元 /公斤,可收入 22000元。1斤商品虫可产虫粪 0.6斤,这里的价格是0.25元 /斤,销售虫粪收入为:0.64400斤 0.25元= 660元。除去成本、麦麸、菜、人工电费等计2 .5元每斤成本为 11000可获纯收入 11660元。第一年按三个周期,除去前期设备投入平均 3000元和引种款 5600元,可获纯收入 26380元.来年可养四期可获纯收入 46640元。如以黄粉虫虫粪和虫蜕养猪或养鸡效益更高。如第一次接卵时 ,增加留种量 ,利润可成倍增加,另外每生产一吨活虫,另可生产虫脱几丁质 1.5公斤,市场价每克 2-3元。
五、黄粉虫的认识与饲养周期
黄粉虫是完全**的昆虫。长 1.4-1.8厘米。头部为前口式。头、胸、足为淡棕色,即成虫、卵、幼虫、蛹四种**。成虫体长而扁。黑褐色具有金属光泽。唇基两侧不超过触觉基部。成虫在羽化过程中。腹部和鞘翅为*白色,开始虫体稚嫩,不愿活动,2-3天后颜色变深,鞘翅变硬,灵活但不飞,爬行较快。经精心喂养后,成虫群体交尾、产卵。成虫每次产卵 2-4粒,每只雌虫约产卵 300-600粒,散产于饲料底部的筛网上,成虫期为 60天左右。卵白色椭圆形,大小约 1毫米。卵期 8-10天左右,幼虫棕**,体长 2-3厘米,体节较明显,有 3对胸足,第 9腹节有一双尾突。幼虫孵出时为黄白色,逐渐变为棕**,平均 9天蜕一次皮,每蜕一皮为一龄,共脱 7次皮,最后一次蜕皮后在饲料表层化蛹。幼虫期约为 60天,蛹白色,后变白**,体节明显,蛹期为 12-15天。
幼虫:外形极似金针虫与拟地甲。唇基明显。植食性。刚孵出的幼虫体*白色。以后蜕皮,体细长。即上唇与额间有明显缝线。长约 2毫米。每蜕一皮为一龄。变成棕**,老熟幼虫长 2030毫米,体节明显,有 3对胸足,第 9腹节有一双尾突。大虫体宽 33.5毫米,重 0.130.24克。当最后一次蜕皮时在饲料表层化蛹。幼虫期约 50-70天。
蛹:刚由老熟幼虫变成的蛹时为*白色。很稚嫩。之后体色变灰白色。典型的*蛹。蛹长 1520毫米。重约 0.150.25克 /只。背中有淡色纵条,体表柔软。体表变硬些。宽约 3毫米。咀黑。腹部侧面有*状突(雄性蛹*状突不明显,基部愈合,端部伸向后方;雌性蛹明显,端部扁平,稍角质化,有分叉,显著外弯)胸节大,侧面有雏形翅和附肢、头节也大,有一对黑眼点。
成虫:刚羽化的成虫第 1对翅柔软。然后为**。逐渐变成黑色有金属光泽。唇基两侧不超过触觉基部,为白色。黄褐色。头部为前口式。成虫在羽化过程中,头、胸、足为淡棕色,腹部和鞘翅为*白色,开始虫体稚嫩,不愿活动,鞘翅黑色变硬,灵活,第二对翅为膜翅,但因退化不能飞翔,爬行很快。经精心喂养后,成虫群体交尾,产卵,成虫每次产卵 24粒,每只雌虫约产卵 300-600粒,散产于饲料底部的筛网下。成虫期约 3090天,成虫形似萤火虫,体长 1018毫米,宽 46毫米。身体重 0.10.2克 /只,体分头、胸、腹三部,共 13节。头部 1节,有触角一对,端部 23节膨大,呈棒状,咀生于头的侧下方。头小,部分嵌入前胸,有一对黑色颚,咀嚼式口器。** 3节,前胸背板与侧板间无明显分界线,多愈合,前胸侧腹缝显著。腹部共 8节,可见腹节 5节,尾部为 1节。雄虫有交接器隐于其中,雌虫有产卵器隐于其中。
卵:极小。长椭圆形。短径约 0.30.8毫米。卵外表为卵壳。里面充满*白色的卵内物质。卵期 810天。25℃ 32℃ 下成虫产卵最多,*白色。长径 0.71.2毫米。内层是卵黄膜。质量也高,低于 15℃ 很少交配产卵,低于 10℃ 不交配产卵。
六、养殖黄粉虫所需种虫、饲料。
一、养殖的条件
一)种虫养殖黄粉虫最重要的种虫。按黄粉虫的养殖技术要求。除去病虫。使各虫期同步繁殖,成龄幼虫、蛹、成虫都可做种虫。饲养到不同虫期。认真挑选蛹、成虫。筛好卵。达到提纯复壮。买到成龄幼虫后,将其放入盛有麦麸的木盘中喂养,添加新鲜鲜菜。认真观察化蛹情况,当盘里出现化蛹情况时,再将筛盘放入盛有饲料的木盘中,待蛹羽化成成虫。如此时也买到蛹,将它与两天内化的蛹放在一起,每 0.5公斤蛹放在一个盛有麦麸的筛盘中,再放在盛有饲料的木盘中,编号上架,待其羽化,注意清除死蛹。再如买到成虫,将其放在盛有饲料的筛盘中,每隔 7天,将成虫筛出换盘。筛下的饲料中混有卵,放在木盘中,继续孵化,经过细心挑选和饲养的各期虫,都可以做种虫繁殖,不过最好还是幼虫做种虫为好,运输也方便。
二)饲料黄粉虫的主要饲料是麦麸子。萝卜。维生素。加快繁殖生长,也可用一些辅助饲料以糠麸、各种类饼柏、秸秆型饲料等。菜类主要是白菜。甘兰等青叶菜都可以。这些饲料可以满足虫体对蛋白质。微量元素及水分的需要。为了提纯复壮种群。可在饲料中添加少量葡萄糖粉、鱼粉等。每 0.5公斤黄粉虫在一代周期中可吃掉麦麸子 1.5公斤,菜 1公斤。
三) 设备
1.养殖黄粉虫必须有饲养房。冬季需取暖保温。饲养房的大小。1间房能养 300-500盘。要透光、通风。可视养殖黄粉虫的多少而定。一般情况下每 20平方米。
2. 饲养黄粉虫的木盘为抽屉状木盘。规格是长 80厘米。高 8厘米。板厚为 1.5厘米。需要把它放在木盘中,一般是长方形。宽 40厘米。底部用纤维板钉好。筛盘也是长方形。长宽高分别为 75厘米、35厘米、6厘米,板厚为 1.5厘米,底部用 10目铁筛网用三合板条钉好。制作饲养盘的木料最好是软杂木,而且没有异味。为了防止虫往外爬,要在饲养盘的四框上边贴好塑料胶条。制作木架。防止歪斜或倾倒。然后就可以按顺序把饲养盘排放上架。
3. 摆放饲养盘木架根据饲养量和饲养盘数的多少。用方木将木架连接起来固定好。
4. 卵盘、分离筛子用粗细不同的铁筛网。121416分别是用来分离不同龄段的虫子。
5.饲养房内部要求温度冬夏都要保持在15-25摄氏度之间。低于 5摄氏度虫不食也不生长。地面不宜过湿。如冬季不养可自然越冬。夏季要通风。室内应备有温度计、湿度计。超过 35摄氏度虫体会发热烧死。湿度要保持在50-70%之间。冬季要取暖。

二、养殖技术
一)成虫期;蛹羽化成虫的过程大约 3-7天。腹、尾后羽出。因为是同步挑蛹羽化。刚羽化的成虫很稚嫩。约 5天后体色变深,头、胸、足、翅先羽出。所以几天内可全部完成羽化。不大活动。鞘翅变硬。雄雌成虫群集交尾时一般都在暗处,交尾时间较长,产卵时雌虫尾部插在筛孔中产出,这个时期最好不要随意搅动。发现筛盘底部附着一层卵粒时,就可以换盘。这时将成虫筛卵后放在盛有饲料的另一盘中,拨出死虫。4天换一次卵盘。成虫存活期在60-90天,产卵期的成虫需要大量的营养和水分,所以必须及时添加麦麸子和菜,也可增加点鱼粉。若营养不足,成虫间会互相咬杀,造成损失。
二) 卵期;成虫产卵在盛有饲料的木盘中。即可自然孵化出幼虫。不宜翻动。1龄虫已经诞生。将换下盛卵的木盘上架。要注意观察。防止损伤卵粒或伤害正在孵化中的幼虫。当饲料表层出现幼虫皮时。
三)幼虫期;卵孵化到幼虫。成虫产卵的盘。待蜕皮体长达 0.5厘米以上时。密度不宜过大,化蛹前这段时间称为幼虫期。孵化 7-9天后。再添加麦麸子和鲜菜。每个木盘中放幼虫 1公斤。防止因饲料不足,虫体活动挤压而相互咬杀,随着幼虫的逐渐长大,要及时分盘。麦麸子是幼虫的主要饲料,同时也是栖身之地,因此饲料要保持自然温度。正常情况下,当温度较高时,幼虫多在饲料表层活动,温度较低时,则钻进下层栖身。木盘中饲料的厚度在5厘米以内,当饲料逐渐减少时,再用筛子筛掉虫粪,添加新饲料。1-2龄幼虫筛粪,要选用 60目筛网,防止幼虫从筛孔漏掉。要先准备好盛放新饲料的木盘,边筛边将筛好的净幼虫放入木盘上架。黄粉虫幼虫生长要突破外皮 脱皮经过一次次蜕皮才能长大。幼虫期要蜕 7-12次皮,每蜕一次皮,虫体长大,幼虫长 1龄。平均 8天左右蜕一次皮。幼虫蜕皮时,表皮先从胸背缝裂开,头、胸、足部,然后腹、尾渐渐蜕出。幼虫蜕皮一般都在饲料表层,蜕皮后又钻进饲料中,刚蜕皮的幼虫是*白色,表皮细嫩。
四)蛹期 :幼虫在饲料表层化蛹。化蛹前幼虫爬到饲料表层。蜕最后一次皮过程中完成化蛹。化蛹可在几秒钟之内结束。刚化成的蛹为白**。腹节蠕动。变成暗**。幼虫个体间均有差异,静卧后虫体慢慢伸缩。蛹体稍长。蛹体逐渐缩短。表现在化蛹时间的先后,个体能力的强弱。刚化成蛹与幼虫混在一个木盘中生活,蛹容易被幼虫咬伤胸、腹部,吃掉内脏而成为空壳;有的蛹在化蛹过程中受**感染,化蛹后成为死蛹,这需要经常检查,发现这种情况可用 0.310-6漂**溶液喷雾空间,以消毒灭菌。同时将死蛹及时挑出处理掉。挑蛹时将在2天内化的蛹放在盛有饲料的同一筛盘中,坚持同步繁殖,集中羽化为成虫。

三、管理的措施
黄粉虫的养殖过程中。关系到黄粉虫繁殖的速度、虫体质量、经济效益等问题。掌握好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十分重要。
最好在门外消毒。一 禁止非饲养人员进入饲养房。必须进入室内的人员。四**是重要的环节。就能把握养殖的技术。二黄粉虫的生活史中。掌握好每个环节**的时间、形体、特征。三 饲料要做到新鲜。青菜不腐烂。糠麸不变质。每蜕一次皮。添加新饲料。成虫期饲料底部有卵粒和虫粪。要及时换盘。四幼虫期。更换饲料及时筛粪。容易发霉。 对幼虫。饲料中适当添加葡萄糖粉或维生素粉、鱼粉。每天都要喂鲜菜。五 为了加快繁殖生长。羽化后的成虫。六 饲养人员每天都要察看各虫期情况。防止病菌感染。如发现病虫、死虫应及时清除。才能保证黄粉虫养殖的成功。七黄粉虫的养殖要按计划进行。饲养虫量及各龄的幼虫数量都要有完整的记录。

人工饲养目标昆虫的原因是什么

昆虫的趋光性 趋光性就是生物对光**的趋向性。在趋光反应的研究中,人们已经获得几种不同的作用光谱,并发现有些次要**因素如温度、亮度和化学物质对很多趋光性有一定影响;另外,有许多昆虫对光**表现特有的趋性形态,如目标趋性,保留趋性、光背反应和光腹反应等等。 某些昆虫对光**产生定向运动的行为习性。 趋向光源的为正趋光性,背离光源的为负趋光性。 夜行性昆虫的趋光性多数非常明显,如夜蛾、金龟子。其中“飞蛾扑火”最为人们熟知。 现代研究认为,夜行性昆虫的趋光性与其导航方式有关。它们通常是以月亮为导航坐标的,且飞行时不是垂直于月光,而是呈斜交;而灯火会让它们误认为是月亮,结果就会以螺旋形渐近线的轨迹飞向灯火。
人们利用人工光源对昆虫的影响,可以用人工光源杀虫,还可以用来养虫。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的光源,可以诱杀昆虫。普通日光灯管,.可以用在养虫箱中,给昆虫补光,以达到养虫的目的。有些昆虫是根据昼夜交替的时长比例来调节激素分泌的。因此。冬季如果不补光。昆虫就会进入越冬。一些科学实验,也会需要研究昼夜的时长比例对昆虫生长的影响,也需要用日光灯补光。紫光灯可以用来杀虫,常见于诱杀蚊蝇的装置中。

蝈蝈的室内养殖技术

蝈蝈养殖一般分棚养和室养两种:
1、棚养。棚养包括大棚、拱棚和土暖棚等,初养蝈蝈可选用拱棚,建造和管理比较容易和方便。蝈蝈喜欢生长在背风向阳高燥之处,建棚时应避开地势低洼潮湿和风口处,选好地形地块后,先种上黄豆或小麦,以备蝈蝈自由采食,等黄豆或小麦齐苗后再扣棚,根据走向选3--4米的竹片,把竹片插入土内20厘米左右,竹片的上部和下面的两端都要用木棍或竹竿扎牢,风大的地方最好加立柱,拱棚成形后,罩上沙窗布,以防蝈蝈逃跑和天敌的侵害,沙窗的目数以小蝈蝈钻不出为好。
2、室内养殖。室内养殖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不受气候条件所影响,可用水泥和砖建成高80厘米左右,宽以木板或水泥板的长度为准,间隔或通长均可,一般为三层最好,低了浪费空间,高了不容易管理。每层板上面放一层10厘米厚的沙土(沙土的比例为1:1),以备蝈蝈日后产卵,然后用铁网或沙窗布固定到板的上面,形成一个多层立体式的蝈蝈养殖地。
引种、交配和产卵
引种可从养殖场或市场购买成品蝈蝈或受精卵,也可野外捕捉,但要选好所养的品种,引种后养殖时公母搭配应为1:1为宜,搭配不当为争偶会发生撕咬造成伤害。公蝈蝈的鸣叫是为了吸引母蝈蝈,当母蝈蝈听到公蝈蝈的叫声后,会慢慢顺着公蝈蝈的声音爬到公蝈蝈的背上,然后进行交尾过程,在这段时间内,公蝈蝈要把体内两侧精巢内的精泡排出体外,精泡为白色共两粒,大小和黄豆粒一般,交配过程中,母蝈蝈会把公蝈蝈的两粒精泡分别吸入体内两侧的卵包内进行受精,食物充分的情况下,一只母蝈蝈一年最多可产300粒左右的卵。母蝈蝈产卵时用尾部的产卵针一点点钻入土内,并且从不同角度来钻,力求把洞钻大,然后将卵产入洞后即用周围的土埋好。一般当年8月份以前产的卵,在自然环境下第二年夏季可出土成虫,8月份后产的卵一般在第三年夏天才能出土成虫。人工养殖时要及时挖土将卵捡出,妥善保存,最好在冰箱冷藏室内存放。
人工孵化和管理
孵化时找—平底容器,大小可根据卵的多少而定,底部放上5公分厚的细沙,然后撒上一层种卵,种卵最好不要重叠,在种卵的上面再盖上3公分厚的细沙,沙的厚度不可超过5公分,否则小蝈蝈不易出土,然后喷水,一次性喷透,以底不见水为好,喷水后便可高温孵化,温度在25--35℃以内,每天应定时喷水,以防干燥。这样的高温大约需要40天左右,这期间一直保持不低于25℃的温度,这叫高温暖籽。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一年也孵不出蝈蝈来,还必须低温盟动,将经过高温后的卵收集后直接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这样保持1个月的时间便会有大批卵盟动,最初看到的是眼睛,眼睛最先出现在卵的下方,随着时间的延长,会慢慢的往上方的头部移动,卵粒也随之变粗,这时候可进行第二次孵化,将盟动后的卵放在25--30℃左右的温室内约30天的时间便可孵出蝈蝈了。刚孵出的蝈蝈应喂一些鲜嫩适口的菜叶或小昆虫,有条件的可买一些动物肝脏和蛋黄掺菜叶混合做成泥状喂小蝈蝈,约需30--40天左右的生长期,便可开叫上市或做绿色昆虫食品出售。

黄粉虫养殖技术与利润一个人能饲养多少斤种虫

现在干虫一吨31000左右,鲜虫六块左右,行情比前几年好太多了

如何养殖龙虱?

养殖龙虱方法如下:

  1.养殖设施。龙虱是水生昆虫,对农药、化肥、油污十分敏感,一般在郊外建池养殖较好,不能在环境污染、特别是有油污的地方养殖。养殖设施可选用小渔塘、水池或水缸等。水池用砖砌成,面积在10平方米以内为宜,水深0.5~1米,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龙虱200~300只。种苗要到信誉好的供种单位选购,也可在春夏之交在鱼苗期捕捉龙虱幼虫,饲养到入秋成蛹,羽化为成虫。池边可种植水生植物,池内养殖水草。

  2.养殖管理。龙虱的饲料一般以玉米粉、米糠、面粉、有甜味的瓜果为主,也可投喂福寿螺(打烂),猪、鸡、牛、鸭的下脚。每天下午6点投料一次,投喂量为龙虱总量的7%~8%(每只龙虱投喂0.15克左右)。不能隔天投料以免发生自相残杀现象,也不能投喂带毒或有传染病的食物,否则会导致龙虱死亡或或长时间不繁殖。龙虱养殖周期约为8个月,前3个月以投喂肉类为主,如福寿螺、牛肝、新鲜的死鱼、死虾、死鸭、死鸡等,后5个月以投喂混合饲料、福寿螺、瓜果菜等为主。龙虱对水质无特殊要求,一般用自来水、**水、自然水等无污染的水源均可。水太脏时要注意换水。

  3.注意事项。
  ①不能在化工厂、石灰厂、水泥厂和污染较大的环境中养殖龙虱。
  ②要注决防偷、防鼠、防投毒,平时不得随意搅拌龙虱水池。
  ③半露天养殖龙虱,池中一定要种上一些水草,最好种水浮莲。池底四角放2厘米厚的黄泥土。池内上下各设排水池1个。
  ④幼虫和成虫隔离饲养,大小分开,公母搭配。
  ⑤成虫盛发期,用光(水田、池塘附近)诱捕成虫,放入坑中,投入红线虫(水蚯蚓)、小鱼等水生小动物。
  ⑥龙虱在运输中要防止水太深、颠抖过大,以免龙虱死亡。气温在36℃以上时不宜运输,如出现龙虱有热死现象,要立即停车冲水30分钟后方可继续行车。装运龙虱工具最好用竹笼,里面放上一些杂草和青菜。隔2小时淋水一次,即可安全到达运输地点。
  ⑦龙虱晚上见光会腾空而飞,有水陆空昆虫之称,在养殖水池面上要加盖防飞沙网以防其飞逃,随时可捕捞。很少见病害发生,也少见天敌。

蛆虫养殖技术

蛆虫养殖技术:
养殖设备
1.蝇笼。笼高1.5m(其中笼脚50cm),宽60cm,长100cm。笼的底面可用三合板,四周用12目的铅沙窗钉上。在长方形的一面开个10×10cm大的洞口,缝上1个裤脚,作为换料进出口。
2.育蛆平台。砌成10cm一个斜坡的平台。平台内用水泥抹光滑。成熟的蛆习惯往高的一侧爬行。
3.生产流程:
①粪料的配方:
育蛆原料:80%鲜猪粪 10%麦麸 10%花生渣
(注:每天用EM 1:10调水喷洒可除臭)
集卵原料:80%鲜猪粪10%麦麸
9.5%花生楂0.5%碳酸氢氨
种蝇饮料:5%黄糖 5%奶粉 5%鲜鸡蛋
0.2%维C 0.2%蛋氨酸 84.6%水②粪料的发酵:
用EM按1:10的的比例稀发酵。湿度在70—80%之间,混合发酵1—2天即可使用,可消除粪料在育蛆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
③把集卵原料放进育蛆平台的粪料上。次日可见幼蛆。2天后可见成熟的蛆虫爬出粪堆,向平台稍高的一侧爬。取出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漂洗10分钟即可用。
④投料、集蝇卵和取蛆的时间安排
投料(种蝇饮料):不定时,观察吃完便投,注意每次投料不可太多,防弱死。
集卵原料:早上放入笼内,晚上取出放进育蛆平台。
取 蛆:视生产和运用而定。
按此法养殖,每天每个笼可产出20斤的蝇蛆。每批粪原料中能生产出一批蝇蛆,后再于用养殖蚯蚓,在蝇蛆生长适温范围内,温度偏高或偏低,均影响到出蛆时间的长短。因此,生产计划要根据气温变化随时调整,以保证鲜蛆产量稳定、平衡供应。
养殖配方
1.饲料配方饲料是养好蝇蛆的物质基础,通过蝇蛆饲料对比养殖试验,以纯鸡粪和猪鸡粪二者按一定比例配合养殖蝇蛆比较好,牛粪养蛆比较差(表1)
表1 育蛆饲料配方试验对比
饲养名称组合项目 纯猪粪 纯鸡粪 纯牛粪 猪鸡粪1:2 猪鸡粪1:1 猪鸡粪2:1 猪牛粪1:1
注:接卵数都是5000个
根据表中结果得出一组配方,供选用:
1.猪鸡粪各1份,加水混合,其含水量约80%。
2.猪粪1份和鸡粪2份,加水混合,其含水量80%
3.猪粪2份和鸡粪1份,加水混合,其含水量80%。
2.用猪粪做饵料降低养蛆成本。许多资料介绍,生产蝇蛆主要饵料采用麦麸。为了降低养殖蝇蛆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用猪粪代替麦麸作饵料的人工养殖蝇蛆试验。经过试验,用麦麸作饵料生产500克鲜蛆需要2千克麦麸,1千克蝇蛆成本0.25元(不包括设备投资),养蛆后的麦麸虽然经过化验其蛋白质含量不减少,但是再用来喂畜禽效果不好,因而造成了大量麦麸的浪费,使推广应用受到了限制。用猪粪作饵料养蝇蛆与用麦麸饲养蝇蛆方法相同,每平方米蝇蛆产量基本相同,通过化验两种饵料生产的蝇蛆所含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也基本相同,饲养过程中未出现异常情况。以猪粪饵料生产蝇蛆每千克成本从原来0.5元降低到0.14元(猪粪未作价,只计人工饲养费及种蝇费用等)。实践证明,用猪粪作饲料养蝇蛆,饲料来源广,生产成本低,饲养方法简便,育蛆后的粪渣还可以做肥料或沼气原料,不仅使生物能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为大力推广蝇蛆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养殖昆虫技术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