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甲鱼的排泄物图片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这是什么原理?鱼沉在水底翻着肚子呼吸,它还活着吗?(为什么鱼会翻着肚子在水里游)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这是什么原理?鱼沉在水底翻着肚子呼吸,它还活着吗?

1、鱼之所以会沉在水底翻肚子呼吸,是因为鱼的鱼鳔已经出现了异常情况。

鱼鳔是鱼儿在水中维持控制身体平衡,同时利用神经系统控制密度来调节游动的姿势。一旦鱼儿出现翻肚子的情况,鱼儿也就不**常的生活游动了,鱼儿会在鱼鳔中充满空气而浮上水面,这种情况就是常说的鱼儿翻肚子问题。

2、鱼还活着,之所以会翻肚子是因为鱼儿受伤或者身体缺氧,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冬天水温相对很低时,主人要及时给水缸通电,在通电的时候适当的提高水温,或者将鱼缸搬入较为暖和的房间内。

这是什么原理?鱼沉在水底翻着肚子呼吸,它还活着吗?

扩展资料

防止鱼鳔失调病的方法

1、对于刚购买回来鱼,不要急于喂食人工饲料。开始时喂一些新鲜水蚤,待一周以后,鱼适应了新的环境,体质得以恢复后再开始少量喂食人工饲料。饲料尽量选用薄片类,这一类饲料吸水性强,不易在鱼肠道内再次膨胀,造成便秘。

2、鱼的饲料最好能够交替饲喂活饵和人工饲料,并且穿插喂食青饲料。在阳光充足的饲养场所,鱼可以自行啃食附着在缸壁上的青苔。水族箱饲养可以在缸壁上贴放植物性饲料贴片供鱼随意啃食。最好购买专为金鱼研发的人工饲料,以防止营养成分的不均衡性。

捕捉甲鱼的方法?

1、针钓法

用一根3厘米长的缝衣针,在其中间部位锉一个圆槽,每根针中间拴一根3×3规格的锦纶线(不要尼龙线,否则易被咬断),线长1.5米,另有一组竹签,每根长约20厘米,再准备一根长3米的细竿,竿的一头做一个铅丝小钩。

操作时,将线从竹签上放开,针上拴生猪肝或蚯蚓,猪肝切成长条形,将针从猪肝条的中段先戳进猪肝条的一头,针刺出肝条一小半,使线扣还保持在针上;接着用手捏住猪肝条上面的针尖,把线结插入肝条的中部,将多余的针体刺入猪肝条的另一头。

这样整个针都穿入猪肝条,只有中间拴线露出,然后用一条黑线把猪肝条在针上缠结实。垂钩时,将带猪肝饵食的针用细竹竿前面的铅丝钩住,伸竿到钓位,另一头插在河岸,在一个水域中投放多点,来回检查上钓情况。

2、钩钓法

钓其他鱼的鱼窝中常有甲鱼光临,在鱼窝发现甲鱼星后,可立即下钩。甲鱼吞钩时常是吞吞吐吐达到3次-5次之多,待第三次吞时立即提竿,否则它觉得咬不动后会弃钩而走。

摘钩应快,一般用脚踩住甲鱼背脊,从口中摘下鱼钩,速将甲鱼放入鱼篓。退钩时,脚踏紧背部,再?出其头,待全部拉出时,一手捏住甲鱼头,使其不能活动,另一手摘钩。

3、笼捕法

用竹子或柳条编成肚大、颈细的笼子,备用;另编一漏斗状、有倒须的笼盖。

笼内放入猪肝条、或鸡血泡过的豆饼、或鸡血拌麸皮;饵料用纱布包好固定在笼内,再将有倒须的笼盖盖好,并固定,将笼沉入有甲鱼出没的水域,甲鱼闻到腥味后,就会钻进笼内,次日清晨取笼。如果笼子太轻,可在笼内放一块石头,以利沉底。

扩展资料:甲鱼是一种珍贵的经济动物,不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被视为名贵的滋补品,而且全身各部分均可入药,具有滋*清热,平肝益和破结软坚与消淤等功效。据民间传说,鳖血还能治疗贫血病,肺病、心脏病、气喘、神经衰弱等。

进入90年代,我国掀起一股“甲鱼养殖热”,并不断升温,其销售价格之高令人咋舌,但至1997年至现在“甲鱼热”骤然降温,跌入低谷。其主要原因受外来甲鱼入进、**甲鱼的冲击和国内**发展,存量饱溢。

目前市场价值与价值基本同步,符合价值规模,加之目前甲鱼的市场价值以被消费者认可,只要养殖条件具备、真正掌握了养殖技术提高成活率,并能妥善搞好经营管理,积极推行配套养殖,大力开发甲鱼深加工产品。养殖甲鱼仍有较好市场。

参考资料:人民网-饮食必知:吃甲鱼的常见禁忌

甲鱼怎么抓

原料

装甲鱼的容器

钢叉,诱饵,网

方法/步骤

一、笼捕法

用竹子、柳条或铁丝、钢丝编成肚大脖细的须笼,再用竹条编绕一个漏斗状的须笼头,在其漏斗的内侧,留出或插上一些伞状、末端尖锐的竹条,甲鱼可以爬进去,但不能够爬出来。用这种须笼,配以猪肝或用鸡血浸泡过的豆饼,或鸡血拌麦麸为诱饵(用纱布包好固定在笼内),用绳拴好须笼的脖子,投到甲鱼出没的水域,甲鱼就会自动钻入笼内。须笼若是柳编,很轻,应在笼内加一块石头,以利沉底固定。如兼捕鱼,可在笼内放点羊骨头。一般在头天晚上投入,次日清晨去取。若无人得知,可把牵笼绳拴棍插入水底,在岸边作出标记,无须夜间守护。如所选水域甲鱼较多,可多放几只须笼,以增加捕获量。由于这样捕捉到的甲鱼未受伤,捕捉后既可进行人工喂养,又可长途运输。

二、钢叉法

用钢条制成上粗下细带锐尖、有倒刺的叉子,用铁片揻成筒,装上竹或木柄,就是适用的叉具。还可根据需要,在镶柄的铁管下,焊上一横条圆钢,再焊上一齿或多齿的叉子,随季节的变化而选用不同的叉子。从寒冬到来年开春是甲鱼的冬眠期,此时叉甲鱼,如浅水区,可穿上水裤用2——3齿叉较适宜。如乘小船在水深不超过2米的水域,可用2齿叉,既用叉撑船,又操作轻便。春、秋二季在甲鱼出没的水域,无论是穿水裤还是乘舟,都要认真而仔细地逐处叉到。

其要诀是:硬是石头,软是泥沙,不软不硬就是它。当叉入甲鱼盖时,会发出轻微的空响声,又有刺入硬物后的失重手感。因为叉上有倒刺,无论刺入甲鱼的何部,都不可能轻而易举地提起。当提叉受阻时,绝大多数是刺中甲鱼。有时在农村附近的水域,偶尔能叉到一只胶鞋,极像叉到甲鱼的手感。如无叉甲鱼的实践,不妨把一只破旧胶鞋放到水中的泥沙底试叉一下,借以体会叉到甲鱼的手感。 当叉到甲鱼后,应扭转一下再提叉。一是易提出水,二是叉到裙边处不易脱叉。摘叉时,用左手的拇、食二指扣住后肢根部的【鳖窝】才能摘下,且能防止被咬伤手。取叉后甲鱼伤势都较重,除了叉入裙部的外,其他很快就会死亡。故应尽早处理,处理得越早,质量相对较好。

夏季是甲鱼十分活跃的时期,当它沿着有腐殖质土层爬行觅食的时候,能冒出一串气泡,爬行速度比较缓慢。这时最好使用多齿叉——6——10齿的双排叉猎取。瞄准气泡的前进方向,用排齿叉猛捣一下,一般会十叉九准。水温在20℃左右时,甲鱼到岸边离水15米左右的沙滩处产卵,如果能见到有爬行的爪子印,或像鼠粪样的排泄物,即可在15米左右范围内找到它,特别是对有草丛的沙滩处要细查。在它见到人或听到脚步声而入水又来不及的情况下,往往会跑到草丛中藏身。此刻,要手持单齿叉,发现后即对准其裙边刺入。这样叉捕的甲鱼质量好,易养活或远运。如果一时找不见甲鱼,渔者可暂时隐蔽一下,只要沙滩有卵窝,它一定会爬上岸来,因为甲鱼有“守卵”的特性。

三、赤手捕捉法

当见到甲鱼浮出水面晒太阳,或把头伸出水面吸氧,或水面冒出一连串气泡,或岸边有爬行的爪印及鼠粪一样的粪便,但此刻又没有任何捕猎工具,那就只好【赤手捉鳖】了。 在潜水捕捉时,力求发出水声,使胆小的甲鱼受惊后钻入泥沙中一动不动。此时用双脚在甲鱼的沉没区踩探,当触到既不是石头、又非泥沙的硬物碍脚时,要弯腰或潜入水中,用手沿脚摸清是何物。在确认是踩上甲鱼时,将手插入它的体下,找准后腿窝,用拇、食二指卡住并掐入它的腿窝后,才能抬脚将甲鱼提出水面。未出水面的甲鱼,一般不咬人,因掐住后腿窝后其头已缩回,不敢出来。这种赤手捕捉法,非常适用于临近水库、湖泊、河流等水域,借休息游玩或游泳的机会,即可顺手捕捉。

甲鱼在家怎么养

为何都说甲鱼身上最值钱的部分,居然是它的裙边?

甲鱼,又称鳖、团鱼、或王八。作为餐桌上常见的一道菜肴,早在3000千年前就被吃货们盯上了。3000年来,因其具有鸡、鹿、牛、猪、鱼之5种肉之美味,一直被吃货们视为上等水中佳肴。

为什么甲鱼会有这么复杂的美味呢,有专家给了我们答案,原来鳖是一种无肉不欢的动物,专门爱欺负小鱼小虾小蝌蚪。公元前460年范蠡的《养鱼经》中就有“内鳖则鱼不复生”的话,意思是说,在池塘里养鱼时,如果有甲鱼在里面,那么池塘里其他的鱼就可能遭殃了,也就是说其它鱼类被甲鱼所吃掉。所以甲鱼的食性特点决定了其肉质味道的鲜美。

人常说,红颜祸水。同样,味美的动物也难逃“厄运”。数千年来,国人的筵席上都把甲鱼视为水中珍品。西周有门负责捉鳖的“鳖人”为皇帝从河流湖泊中捕捉甲鱼,周宣王时代就以甲鱼为上肴,犒赏部属。

唐代一个叫韦巨源的,他编写了一本书叫《烧尾宴食单》"烧尾宴"是唐代的一种习俗。士子登科、荣进及迁除,好友同僚一起慰贺,盛宴置酒馔、音乐,谓之"烧尾。"他在《烧尾宴食单》中提到隋唐的时候有一道硬菜名叫“遍地锦装鳖”,这道菜取羊网油、鸭蛋和甲鱼烹制而成,两宋则有“冬瓜鳖裙羹”和“沙地马蹄鳖”均为汤羹菜,至明仍是宫廷美味

到了清代的时候,有饭馆推出一款名叫“冰糖甲鱼”的菜肴。这道菜取其独占鳌头、取科举及第之意,这是当年准备进京参加“高考”的学子必点的一道菜,目的博个好彩头。其实就是店家变着法子搞促销,目的就是多卖钱而已。

当然,以上所讲的都是古代的事,距离我们太远。就笔者而言,过去甲鱼是不值钱的,印象最深的还是家乡卤菜摊上的卤甲鱼,家乡人叫“拷板鱼”。那时的卤甲鱼都是按大小算价,所用的都是六七两左右马蹄鳖。卤制时,以刀剖开甲鱼底板,将里面的内脏冲洗干净。然后,放在卤锅里开卤至熟烂,再以文火卤制约半小时,让卤汁浸透甲鱼入味。那时卤甲鱼虽然很便宜,但并不像今天受欢迎。偶尔有人会买一个作下酒菜,为了方便食用,摊主会把卤甲鱼掰成若干个小块,然后放在碟子里供人食用。

甲鱼味美,至于甲鱼身上哪个部位味道最美,吃货们都知道,那就是裙边了。五代时期有一个的高僧叫谦光,这位也是一个食甲鱼的吃货,他曾说过“但愿鹅生四掌,鳖留两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鹅要是有四个掌子,鳖有两个裙边多好啊。真是一副好吃嫌少的嘴脸。不过,谦光的话也一语道破了鹅掌和裙边的味美。

无独有偶,在我的家乡也流传了这么一句话:“男人的田边,女人的鞋边,卤甲鱼师傅的裙边。”卤甲鱼厨师的手艺功夫,就看甲鱼裙边,好厨艺卤的甲鱼,其裙边味道最为柔美,略有嚼劲,是吃货最喜吃的部位。

尽管甲鱼味美,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甲鱼与鸡鱼肉蛋相比,身价始终很“贱”记得让甲鱼身价倍增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年有一个与甲鱼有关的叫做“中华鳖精”的保健品风靡全国后,甲鱼一下子就走红了,据说喝了可以强身健体,还能促进生长延衰老。在中华鳖精最辉煌的时候,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童稚小儿,都买它来喝。由此,老鳖也无端的招来了杀身之祸,全民齐喝老鳖汤的行动,让各地难觅了野生甲鱼的踪影,如今,想吃到一个野生甲鱼更是变得绝非易事。

“鸡鱼肉蛋赶下去,乌龟王八爬上来”想当年,有人在饭馆请客吃饭,一道甲鱼汤肯定要有的,如果这筵席上没有甲鱼的身影,那就肯定不上档次,主人也会丢面子的。因此甲鱼的身价一再高涨。由此,那个时候也出现了不少段子。如有人请客,点了一个清炖甲鱼汤,服务员问秘书,要几个王八蛋。秘书数了数在座的人,回头对服务员说,一共10个人,那就是10个王八蛋吧。

笑谈一笑而过,但作为一种食材,甲鱼味道当前十分鲜美,但究其名气远不没有它的“字号”王八声名远扬。这当然归功于国骂而流传四方,这让水世界里的甲鱼躺着也中了*。

据说,王八最早就是乌龟的俗称,因为大多数乌龟腹甲上的纹理中间是一个“王”字前后是两个“八”字无论正过来看还是倒过来看都是“王八”两个字,因此古人戏称乌龟为“王八”

由王八引起的段子历代都有,北宋大文豪、段子高手苏东坡堪称诗化乌龟缩头特性的第一人。清代文学家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二十四说,苏东坡的老乡兼好友陈季常新建了一处书房,取名“龟轩”书房落成时,东坡“赠诗”一首:“闻君开龟轩,东栏俯乔木。人言君畏事,欲作**缩。”这就是“缩头乌龟”的由来。

与东坡先生仅拿乌龟开玩笑相比,到了元代的时候直接把乌龟“拉黑”了,将乌龟与当时头戴绿巾的**男子挂钩,使乌龟与那些妻子不端却又无可奈何的丈夫划上等号。《元典章》及元代笔记小说、戏曲等更是推波助澜,不仅用“王八”蔑称乌龟,更是将乌龟与“王八蛋”联在一起骂人。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听到有人这样骂人。

挨骂归挨骂,当甲鱼被烹饪为一道菜肴的时候,人们又开始赞美它的味美。在中国,有一道名菜“**别姬”这是一道由老鳖和鸡共同烹而成的一道菜肴。此菜以小火细炖至酥,汤稠胶浓,两味渗透,鲜醇酥糯,又是一道滋补佳品菜肴。

所谓**别姬,源于楚汉相争的故事,时下的“**别姬”即为“鸡炖甲鱼”的谐称,西楚**与妃子虞姬生离死别的悲壮一幕,给这道菜平添了许多历史文化气氛。如同名人之争,名菜也同样争夺得十分激烈,全国各地不少省份,如江苏徐州、宿迁、安徽灵璧等与项羽沾边的城市都把“**别姬”。这道菜当成自己的传统菜,并引以为豪。

在我们老家,甲鱼俗称老鳖。回望老鳖的前世今生,真可谓是起伏跌宕,但老鳖们丝毫并不在意这些,依然默默地我行我素。对于老鳖来说,无论是荣誉,还是躺着中*,都是人类干的事,与我老鳖无关。如今,虽然说走下神坛的老鳖风光不再,但作为一道美味,依然让人念念不忘。

甲鱼在家怎么养

甲鱼和什么养在一起能够进化水质

别想了,进化是个漫长的过程。怎么养都不会看到进化。

怎样判断甲鱼是野生的还是人工养殖的?最明显的区别在哪?

我在河里抓了一只小甲鱼,现在还在养,看它的背部啊,如果颜色很均匀的话,90%就是人工饲养的啦,相反则为野生甲鱼。

小甲鱼如何分公母图

发现一个池塘里有甲鱼,怎么才能抓到它呢?

甲鱼,俗称老鳖,又名团鱼。实质上它不是鱼,而是一种水陆两栖爬行动物。其味鲜美,营养丰富,又能辅助治疗某些疾病,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比较高。

一、笼捕法

用竹子、柳条或铁丝、钢丝编成肚大脖细的须笼,再用竹条编绕一个漏斗状的须笼头,在其漏斗的内侧,留出或插上一些伞状、末端尖锐的竹条,甲鱼可以爬进去,但不能够爬出来。用这种须笼,配以猪肝或用鸡血浸泡过的豆饼,或鸡血拌麦麸为诱饵(用纱布包好固定在笼内),用绳拴好须笼的脖子,投到甲鱼出没的水域,甲鱼就会自动钻入笼内。须笼若是柳编,很轻,应在笼内加一块石头,以利沉底固定。如兼捕鱼,可在笼内放点羊骨头。一般在头天晚上投入,次日清晨去取。若无人得知,可把牵笼绳拴棍插入水底,在岸边作出标记,无须夜间守护。如所选水域甲鱼较多,可多放几只须笼,以增加捕获量。由于这样捕捉到的甲鱼未受伤,捕捉后既可进行人工喂养,又可长途运输。

二、钢叉法

用钢条制成上粗下细带锐尖、有倒刺的叉子,用铁片揻成筒,装上竹或木柄,就是适用的叉具。还可根据需要,在镶柄的铁管下,焊上一横条圆钢,再焊上一齿或多齿的叉子,随季节的变化而选用不同的叉子。从寒冬到来年开春是甲鱼的冬眠期,此时叉甲鱼,如浅水区,可穿上水裤用2~3齿叉较适宜。如乘小船在水深不超过2米的水域,可用2齿叉,既用叉撑船,又操作轻便。春、秋二季在甲鱼出没的水域,无论是穿水裤还是乘舟,都要认真而仔细地逐处叉到。其要诀是:硬是石头,软是泥沙,不软不硬就是它。当叉入甲鱼盖时,会发出轻微的空响声,又有刺入硬物后的失重手感。因为叉上有倒刺,无论刺入甲鱼的何部,都不可能轻而易举地提起。当提叉受阻时,绝大多数是刺中甲鱼。有时在农村附近的水域,偶尔能叉到一只胶鞋,极像叉到甲鱼的手感。如无叉甲鱼的实践,不妨把一只破旧胶鞋放到水中的泥沙底试叉一下,借以体会叉到甲鱼的手感。当叉到甲鱼后,应扭转一下再提叉。一是易提出水,二是叉到裙边处不易脱叉。摘叉时,用左手的拇、食二指扣住后肢根部的“鳖窝”才能摘下,且能防止被咬伤手。取叉后甲鱼伤势都较重,除了叉入裙部的外,其他很快就会死亡。故应尽早处理,处理得越早,质量相对较好。

夏季是甲鱼十分活跃的时期,当它沿着有腐殖质土层爬行觅食的时候,能冒出一串气泡,爬行速度比较缓慢。这时最好使用多齿叉——6~10齿的双排叉猎取。瞄准气泡的前进方向,用排齿叉猛捣一下,一般会十叉九准。水温在20℃左右时,甲鱼到岸边离水15米左右的沙滩处产卵,如果能见到有爬行的爪子印,或像鼠粪样的排泄物,即可在15米左右范围内找到它,特别是对有草丛的沙滩处要细查。在它见到人或听到脚步声而入水又来不及的情况下,往往会跑到草丛中藏身。此刻,要手持单齿叉,发现后即对准其裙边刺入。这样叉捕的甲鱼质量好,易养活或远运。如果一时找不见甲鱼,渔者可暂时隐蔽一下,只要沙滩有卵窝,它一定会爬上岸来,因为甲鱼有“守卵”的特性。

三、赤手捕捉法

当见到甲鱼浮出水面晒太阳,或把头伸出水面吸氧,或水面冒出一连串气泡,或岸边有爬行的爪印及鼠粪一样的粪便,但此刻又没有任何捕猎工具,那就只好“赤手捉鳖”了。

在潜水捕捉时,力求发出水声,使胆小的甲鱼受惊后钻入泥沙中一动不动。此时用双脚在甲鱼的沉没区踩探,当触到既不是石头、又非泥沙的硬物碍脚时,要弯腰或潜入水中,用手沿脚摸清是何物。在确认是踩上甲鱼时,将手插入它的体下,找准后腿窝,用拇、食二指卡住并掐入它的腿窝后,才能抬脚将甲鱼提出水面。未出水面的甲鱼,一般不咬人,因掐住后腿窝后其头已缩回,不敢出来。这种赤手捕捉法,非常适用于临近水库、湖泊、河流等水域,借休息游玩或游泳的机会,即可顺手捕捉。

四、网捕法

用插1~3指眼的普通丝挂网,在网脚上再拴上点铅坠,使其能沉到水底,就是很好的捕网。在出猎前,用鲜鸡血或切碎的鲜猪肝,把网染红浸透,用塑料袋封好,使其不干化、不变质就行。临场时投撒在有甲鱼出没的下风头,或河流的上游。通常是黄昏时投网,每隔30分钟或1小时巡视一次。

甲鱼投网后,摘取要得法,一定要用一只手的拇、食二指先扣住两侧的后腿窝,才能用另一只手将其摘离网孔。否则,离开水的甲鱼,一旦咬住人的手后,若不重新把它放回水中,或将其头切下,它是绝对不会松口的。因此,摘网时必须小心从事。装运甲鱼的帆布口袋,在其顶端扎口处,必须用一块大小相当的多股胶丝编织网遮拦,既利于透气,不会把甲鱼憋死,也利于边摘边装,携带方便。

为诱甲鱼自动投网,也可用米醋、曲酒、清水各等份对成混合液,加入5克左右的山茱萸肉浸泡2小时以上,然后加入150克切碎的猪肝搅匀,用此液浸网,用塑料袋封好,使其不干化、不变质。临场投撒如前所述。还可以将猪肝切成碎末后,拌入适量的冰片末、茴香粉、香油,掺和均匀涂在网上,效果也不错。无论采用何种浸或涂网的诱鱼液体,其气味对别的鱼种也有较大诱招力,投网后,能兼捕鲤鱼或其他鱼。但必须注意,用鸡血或猪肝浸网后,在塑料袋中封存时间不能长,以防变质出臭味,否则将影响上鱼效果。专猎甲鱼的挂网,10~15厘米高、50~60米长,插2指的网眼,铅坠重量要大于网浮漂的浮力,以保证网落水底。

五、陷阱法

用废旧缸或罐、坛之类的容器,有裂纹或漏水小洞都没有关系,选择有甲鱼出没的水域,在临近岸边1米左右的浅滩区,挖一个大小适当的坑,把容器放进后,用泥沙沿容器外壁填复,使容器口与浅滩地面一样平。用2根竹片或小于5厘米宽的2块木板,绑成十字架状,平放在缸或坛口上,在容器的外侧用石头或泥沙把十字架固定住。在十字架的交叉点拴上诱饵(如拌有茴香、冰片、香油的猪肝;也可用浸挂网的下脚料用纱布包好挂上;还可用杀鸡的鲜血与麦麸搅拌后,用纱布包好拴在十字架的中心部),甲鱼闻味而来,沿竹片或木板而上,就会掉入四壁光滑的缸或坛中,成为“瓮中之鳖”。如陷阱设在秘密处,无人察觉,可常年不动,每隔3~5天换一次诱饵,同时把掉入陷阱的甲鱼捞回来。用此法捕获的甲鱼,质量是最好的。但到第二年,需把淤泥从容器中清除掉。从深秋到第二年开春前的冬眠期,除了钢叉法尚可捕到之外,是捕不到甲鱼的,因此不须频繁换饵。

六、诱甲鱼自动上岸法

取新鲜鸡血与麦麸搅拌,或把上述浸网的下脚料,或把猪肝绞碎掺点茴香粉、冰片、香油,选其中一种的一部分投撒在有甲鱼的水域沿岸,从水中投撒,并不间断地撒向岸上,达约1平方米的地段(应把此诱饵撒在上风头或河流的上游区),然后,在距诱饵2~3米处隐蔽好,约20~30分钟,贪食的甲鱼就会从水中沿着诱饵指引的方向爬上岸来,有时会成群结队上岸“会餐”。时机成熟后,就应迅速把旋网扣上去,一网可打数只。甩网技巧要求较高,能把网全部展开,并扣准甲鱼的集中点,才能取得丰收。

初次设诱饵区捕获量大,随着捕猎次数的增加,上岸甲鱼会减少。如果只有一二只甲鱼上岸,可用长木棒击其头部以造成轻微脑震荡,但又不可致死,然后扣住两侧后腿窝,装袋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适时另选捕捉点。

七、垂钓法

其法有二:一是海竿拉钓,二是摇竿插钓。

甲鱼的排泄物图片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