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美国海蜇品种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海蜇有那些品种(带斑点的海蜇是什么品种)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海蜇有那些品种
中国常见的海蜇有伞面平滑口腕处仅有丝状体的食用海蜇或兼有棒状物的棒状海蜇,以及伞面有许多小疣突起的黄斑海蜇。黄斑海蜇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沿海,有一定毒性。真海蜇在黄海、东海、渤海都有,毒性较小,通常青色海蛰毒性较大些。
在澳洲有著名的有毒海蜇:方水母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沿海。
扩展资料: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宜*虚燥热、痰热咳嗽、食积痞胀、大便燥结、酒后烦渴、急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患者食用。 而脾胃虚寒、过敏者忌食。
腐烂变质后不可食用。海蜇忌与白糖同腌新鲜的海蜇含水多,皮体较厚,还含有毒素,不宜食用,需经过食用盐加白矾盐渍3次(俗称三矾),使鲜海蜇脱水3次以后,才能让毒素随水排尽。
海蜇具有清热化痰,行瘀消积,软坚散结,补心益肺,滋*平肝,降血压去湿邪,解渴醒酒,止嗽除烦,润肠。主治肺热咳嗽,痰热哮喘,食积痞胀,肠燥便秘,瘿瘤,瘰疬,丹毒,脚气,甲状腺肿,淋巴结结核,高血压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蜇
什么地方盛产海蜇?
中国沿海广泛分布,以浙江和福建沿海最多。在中国,海蜇渔业有悠久的历史,最高年产量可达5.8万吨。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主要产于中国沿海,朝鲜和日本有少量分布,苏联远东海域曾有记录。海蜇属有4种。其中海蜇、黄斑海蜇和棒状海蜇3种,中国均有分布。
海蜇水母体在海洋中浮游生活,栖息于近海水域,尤其喜栖河口附近。
分布区水深一般在3~20米,有时也达40米,水温8~30℃,适宜水温13~26℃,盐度12‰~40‰,适宜盐度14‰~32‰,喜栖光强度2400勒以下的弱光环境,在静水浮游速度4~5米/分钟,风向、风力海流和潮汐等因素对海蜇的水平分布有明显影响。
扩展资料1、棒状海蜇
棒状海蜇,为根口水母科海蜇属动物,个体很小,伞径42~100mm。伞高50mm。外伞十分光滑,很薄。每1/8伞缘有14~16个略呈圆形扁平的缘瓣。主要分布于福建厦门;马达加斯加等地。
2、黄斑海蜇
黄斑海蜇(Rh.hispidum Vanhoeffen)本种与海蜇颇务相似。两种最主要的差别是:本种外伞部表**有许多短小而尖硬的疣突,并有黄褐色小斑点。主要分布于日本、菲律宾,马来半岛,孟加拉湾,红海,印度洋。
3、沙海蜇
俗称沙蜇。钵水母纲、旗口水母目、口冠水母科。成体伞部呈半球状,中胶层厚而坚硬,外伞**有较密的粒状凸起,伞缘约有96—112个缘瓣。
伞柄部粗短,有8条二翼形口腕,各口腕末端均无棒状附器。口腕各翼有许多丝状附器及触指。口腕基部有8对肩板,肩板上亦有许多丝状附器和触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蜇
海蜇和水母的区别?
海蜇就是水母。海蜇,俗称为水母海蜇(seajelly,or jellyfish, nettlefish)hǎi zhé ㄏㄞˇ ㄓㄜˊ(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 。伞部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五十厘米,最大可达约一米五,胶质较坚硬,通常青蓝色。触手*白色。口腕八枚,缺裂成许多瓣片。广布于我国南北各海中。可供食用,并可入药。
拓展资料海蜇(Rhopilema)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科,海蜇属的统称。营海洋漂浮生活。成体伞部隆起呈半球状,体伞表面光滑、中胶层厚。伞径达25~60出门、,最长可达1米。伞缘有八个缺刻,各有14~22个舌状缘瓣。无伞缘触手。口腕八条,三翼型。每条口腕约有150~180条丝状物和30~40条棒状物。大型的口消失,依靠缘瓣上的小型吸口吸食小型动植物。
如何选购海蜇?
海蜇是营养丰富的海产品,其最常见的成品有海蜇头和海蜇皮两种。购买海蜇头时应认准干净鲜嫩、个头较大、颜色呈浅红的,这样的是优品。海蜇皮通常分为3个等级:片大而干净结实,半透明状的是优品;中等片,整体呈白色略有红皮,稍含泥沙的是中品;片小泛黄,多泥沙多红皮的则是质量最差的。海蜇头和海蜇丝的区别
海蜇,很多人都喜欢吃的一种海产加工品,一般市场上卖的有海蜇头、海蜇皮以及海蜇丝,但是对于营养价值哪个好不清楚。那么,海蜇头怎么分辨好坏?海蜇头和海蜇丝哪个更有营养?海蜇分为海蜇头和海蜇皮两种,但都是由海产水母加工泡制而成的。海蜇头是指水母的触须部位,肉质u>虾瘢岣唬话懔拱枋秤谩D敲strong>海蜇头怎么分辨好坏?
海蜇头怎么分辨好坏
优质海蜇头:应呈白色、黄褐色或红琥珀色等自然色泽,有光泽,只形完整,无蜇须,肉质厚实有韧性,且口感松脆。劣质海蜇头:呈紫黑色,手捏韧性差,手拿起时易碎裂,有异味和脓样液体。
由于内销海蜇产品的生产企业多为家庭作坊,因此对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比较困难,市场上不合格的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消费者选购时一定要当心。
1.二矾海蜇:有些生产者将二矾海蜇产品作为成品销售,这种海蜇皮外观呈半透明冻胶样,并有软酥的白色麻腐状,用手轻压挤一下,有液体溢出;海蜇头外观呈棕红色,中心有软而白色的冻胶样物质,味涩、滑,不可食用。
2.在市场上销售的盐渍海蜇产品,有些是浸泡于盐水中销售的,消费者应注意其水溶液的成分,以及包装中固形物含量、净含量。
3.人造海蜇:近年来有生产者用褐藻胶等为原料生产人造海蜇皮,由于人造海蜇皮(丝)与天然海蜇皮虽然外观较相似,但无天然海蜇皮的营养成分,特别是内陆地区的消费者对天然海蜇皮鉴别能力较差,在购买时未仔细鉴别,会将其误认为是天然海蜇皮而购买。
海蜇头和海蜇丝哪个更有营养
海蜇头在是在伞部,中间肉厚,海蜇皮是在腕部,边缘肉薄,前者是要比后者硬,后者比前者脆,价格要高。
海蜇腌制的原因: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海蜇需要腌制,主要是因为新鲜海蜇有毒,必须用食盐腌制,浸渍去毒滤去水分,方可食用,所以我们要做好腌制工作。
提示
1、海蜇的浸泡时间尚不确定,不过时间长点好,我们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就开始浸泡了。
2、如果我们有很多葱的话,可以做成葱油,用热油浇在浸泡好的海蜇丝上搅拌即可。
3、凉拌海蜇的配料我们也可以选择黄瓜、青椒,营养更丰富。
4、做凉拌海蜇,我们要选好调料,特别是醋和酱油,要选择适合凉拌的,超市上有的买。
如何挑选海蜇头
海蜇头有人造的与天然的之分,但分辨两者并不困难,前者看起来白生生,无光泽,而且咬食无声响;后者白里透红,有光泽,表面平滑,吃起来有清脆的响声,味道也较好。除了在口感和价格上有一定的区分以外,还分为海蜇皮和海蜇头的,一般海蜇皮是伞状的部位,制作以后是半透明的圆形片,白色或者是*白色的。形状不整,肉比较薄,而且颜色也不均匀的这样的是次品,海蜇头则由海蜇下部头、触等腌制成,口感较海蜇皮更松脆,呈白色、黄褐色或红琥珀色的比较好。
海蜇头和海蜇皮有什么区别
海蜇皮和海蜇头的区别是什么1、海蜇皮和海蜇头的区别是:海蜇头不是海蜇的头,而是海蜇的触须,你平时看到海蜇头是下图这样的,是不是和上图的海蜇的触须长得一样。海蜇头的肉质较厚,口感、营养都要比海蜇皮好,是海蜇中的精品部分,所以价格也贵一些,一般是海蜇皮价格的1.5倍-2倍。
space
2、渤海红蜇是闻名中外的、具有降血脂、降血凝,提高人体血清纯度的绿色保健海鲜食品。海蜇头是海蜇中的精品,口感及营养价值更上一层。海蜇皮质脆,浸泡后,凉开水冲洗切碎,常作凉拌菜食用。若用食醋少许拌食,常食可治甲状腺肿大。其中间肉厚者称“海蜇头”,边缘肉薄者称“海蜇皮”,均可作药用。所以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space
海蜇头和海蜇皮哪个好(哪个贵)
1、海蜇头要好些,价格一般是海蜇皮价格的1.5倍-2倍,海蜇分为海蜇头和海蜇皮两种,但都是由海产水母加工泡制而成的。海蜇皮由水母的伞盖制成,特点是片大、皮薄、色白、并无一层黑色的薄膜。海蜇头是指水母的触须部位,肉质较厚。
2、海蜇是一种很常见的海鲜食品,很多人都喜欢吃海蜇。不仅仅因为海蜇特别好吃,更因为它是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身体健康有好处。海蜇头是海蜇中的精品,口感及营养价值更上一层的。
space
海蜇头的营养价值
1、海蜇头是由海产海蜇泡制而成,它的肉质爽脆,海蜇是一种富含营养的水产,它的营养价值体现在其营养成分上。海蛰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尤其含有人们饮食中所缺的碘,是一种重要的营养食品。海蜇的脂肪含量极低,蛋白质和无机盐类等含量丰富。
space
2、每百克海蜇含水分65克左右、蛋白质6—12克、脂肪0.1—0.5克、碳水化合物4克左右、热量66千卡、钙182毫克、碘132微克以及多种维生素,尤其含有人们饮食中所缺的碘,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营养食品。是夏日开胃消食的最佳之选。
海蜇是什么东西?
海蜇为海生的腔肠动物,蛰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海蜇伞径可超过45厘米、最大可达1米之巨,伞下8个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刺丝囊,能分泌毒液。其作用是在触及小动物时,可释放毒液麻痹,以做食物。海蛰在热带、**带及温带沿海都有广泛分布,我国习见的海蜇有伞面平滑口腕处仅有丝状体的食用海蜇或兼有棒状物的棒状海蜇,以及伞面有许多小疣突起的黄斑海蜇。海蜇的生活周期历经了受精椧宦蚜褩椄±擞壮镞一螅状幼体枣横裂体枣蝶状体枣成蜇等主要阶段。除精卵在体内受精的有性生殖过程外,海蜇的螅状幼体还会生出匍匐根不断形成足囊、甚至横裂体也会不断横裂成多个碟状体,以无性生殖的办法大量增加其个体的数量。
在近岸海域,这轻柔飘逸的动物,常引起人们极大的好感和兴趣。但是,可千万别下海**拥抱这样的动物,其后果和前景大都不是美好的。新鲜海蜇的刺丝囊内含有毒液,其毒素由多种多肤物质组成,捕捞海蜇或在海上游泳的人接触海蛰的触手会被触伤,引致红肿热痛、表皮坏死,并有全身发冷、烦躁、胸闷、伤处疼痛难忍等症状,严重时可因呼吸困难、休克而危及生命。盛夏时节,正是海蛰生长活动的旺季,同时也是渔民在捕捞作业或游人在海滨游泳时易为其蜇伤的发病高峰期。我国沿海各海域均有海蜇分布,种类很多,其所分泌的毒素性质和危害不同。但由于人们个体的敏感性差异,故在海蜇蜇伤后轻者仅有一般过敏反应,重者可致死亡,所以必须注重有效的预防和积极的抢救治疗。
海蜇毒液蜇伤人体后可造成程度不同的损伤,如海黄蜂水母,刺丝可分泌类眼镜蛇毒,对人类危害最大,蜇伤后5分钟即可致人死亡。僧帽水母蜇伤人体后,患者多日才能消除伤痛。我国沿海常见有随寒流漂浮于黄海一带的沙海蜇,能分泌肽毒。黄斑海蛰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沿海,有一定毒性。真海蜇在黄海、东海、渤海都有,毒性较小。此外,还有面蜇、霞海蜇等,通常青色海蛰毒性较大些。
我国海域广阔,每年7一9月均有相当数量的海蜇蜇伤病例发生,以前主要为捕捞海蜇的渔民,近来亦有在海滨游泳戏水的被蜇伤患者。如秦皇岛海滨近几年蜇伤病人达3400多人。据旅游胜地北戴河海滨医院统计,自1989年5年来,共收治被蜇伤病人3030例,其中引起暴发性过敏性肺水肿者占0.3%,有4例死亡(均伴严重休克)。
海蜇毒素在刺丝囊内贮存和分布,1克刺丝囊含有5500万个单刺丝囊,一般在捕捞后,经加工处理其毒性可迅速消失。动物试验证实,海蛰毒素对哺*动物的心传情导系统,对甲壳动物的心脏均有损害作用,并可致鼠类小肠平滑肌收缩。研究发现,海蜇毒素为四氨络物、5一羟色胺及多肽类物质,有较强的组织胺反应。其扩张血管及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较5一羟色胺分别大10及15倍,还可使平滑肌收缩,或发生超敏反应,导致严重的肺水肿及过敏性休克,人被海蜇蜇伤后因毒性大小和毒素多少以及个体敏感程度不同而症状各异。
人体皮肤薄嫩处最易蜇伤,一般可在数分钟出现触电样刺痛感,数小时后伤区逐渐出现线电样刺痛感,数小时后伤区逐渐出现线状排列的有红斑的血疹,痒而灼痛,轻者可在20天左右自愈。敏感性强的患者局部可出现红斑水肿、风团、水泡、瘀斑,甚至表皮坏死。患者全身表现可有烦躁不安、发冷、腹痛、腹泻、精神不振及胸闷气短。重者多咳喘发作,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并伴有脉数无力、皮肤青紫及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征象。若抢救不及时,这类蛰伤病人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预防海蜇蛰伤最重要之处在于避免与海蜇接触,尤其是作业渔民要做好个人防护,切勿麻痹大意。捕捞时尽量用工具而不直接接触海蛰须,有特异敏感体质的人应禁上下海作业。海滨旅游地在海蜇汛期应设浮标栏网,井在海边建立醒目宣传警戒标志,并配合防伤害的科普教育宣传广播,以提高游人自我防护的知识和能力。下海游泳或在海中乘船者若发现海蜇千万不可碰触,更不能捕捞,因在海上一旦发生意外,更不易抢救。一旦被海蜇蜇伤,伤者切不可惊慌,只要及时到医院诊治,一般都能较快好转和痊愈。反之,如果被蜇伤者举措失当或大意麻痹,则易出现溺水、跌伤或因救治不及时而发生危险和加重病情。
海蜇的营养极为丰富,据测定:每百克海蛰含蛋白质12.3克、碳水化合物4克、钙182毫克、碘132微克以及多种维生素。海蜇还是一味治病良药。祖国医学认为,海蜇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降压消肿之功。《归砚录》谓:“海蛇、妙药也,宣气化痰、消炎行食而不伤正气。故哮喘、胸痛、症瘕、胀满、便秘、带下、疳、疸等病,皆可食用。”。加工后的产品,称伞部者为海蜇皮,称腕部者为海蜇头,其商品价值海蜇皮贵于海蜇头。
早在明代,渔家就已经懂得新鲜海蛰有毒,必须用食盐、明矾腌制,浸渍去毒滤去水分,方可食用。然而,古往今来,南粤海边渔家为贪海鲜美味,食鲜海蜇而引致中毒者也屡见不鲜。另外,海蛰也和其它海产品一样,很容易受到诸如嗜盐菌等细菌的污染,致食凉拌海蜇丝引致细菌性食物中毒。广东省江门市一家大酒店就曾发生过一起73人因食凉拌海蜇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事故。
夏季是肠道疾病容易发生和流行的季节。前车之鉴,生拌海蛰丝务应认真处理,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做好防蝇、防尘、防污染等工作,最好是切丝之后再用凉开水反复冲洗于净,晾干,以预防食物中毒。
在我国,海蜇渔业有悠久的历史,最高年产量可达5.8万吨。但是,由于迄今尚不完全了解的原因,其资源量年变动极大,有时多得来不及加工处理、任其躺在海滩上,有时却无影无踪无觅处。
国务院规定,每年8月10日零时为海蜇开捕期,然而,连续几年来,辽东沿海渔民受经济利益驱动,只顾眼前利益,提前偷捕,破坏海蜇幼苗成长的现象已愈发严重。特别是近三四年来,已形成群众性的抢捕狂潮,而且在7月下旬海蜇还没有长成前就抢捕一空。每到捕捞季节,面对数以千计的违捕渔船,数量有限的渔政检查船和检查人员实在是力不从心.一些违法分子气焰器张,他们常向渔政船上的检查人员施以**。这种无法无天的情况如今已越来越严重了。
海蜇是什么动物
海蜇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科,海蜇属的统称。营海洋漂浮生活。成体伞部隆起呈半球状,体伞表面光滑、中胶层厚。伞径300~600毫米,最长可达1米。伞缘有八个缺刻,各有14~22个舌状缘瓣。无伞缘触手。口腕八条,三翼型。每条口腕约有150~180条丝状物和30~40条棒状物。海蜇,俗称为水母、石镜、蜡、樗、蒲鱼、水母鲜和海(虫宅zha)等。海蜇属钵水母纲,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体形程半球状,可食用,上面呈伞状,白色,借以伸缩运动,称为海蜇皮,下有八条口腕,其下有丝状物,呈灰红色,叫海蜇头。
腔肠动物。伞部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五十厘米,最大可达一米,胶质较坚硬,通常青蓝色,触手*白色。口腕八枚,缺裂成许多瓣片。广布于中国南北各海中。尤其是浙江沿海最多。可供食用,并可入药。
扩展资料:
海蜇的经济效益:
1、营养价值
海蜇的营养极为丰富,据测定:每百克海蜇含蛋白质12.3克、碳水化合物4克、钙182毫克、碘132微克以及多种维生素以及丰富的胶原蛋白与其他活性物质,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海鲜食品。海蜇还是一味治病良药,是很多中药处方的重要成份。
2、药用价值
100克海蜇丝的脂肪含量也很低,吃一盘海蜇丝相当于只吃了一个半苹果,而且又大大满足了你的口腹之欲。海蜇富含蛋白质、钙以及多种维生素,尤其含有人们饮食中所缺的碘,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营养食品。
3、其他价值
海蜇不仅可药用、食用,还可作为宠物饲养,很多商家喜欢将海蜇的幼体放在斗鱼杯进行销售,但多数养不长,要想养好杯装海蜇,一定要定期用瓶盖轻轻地避开幼蜇取出海水,更换人工海水至三分之一,换水时不能有气泡,杯中最好不要放置装饰物、其他动物,会影响幼蜇的寿命,幼蜇的食物以水母液体饲料、丰年虾为食,投喂时,取适量饵料,直接投入杯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蜇
什么地方盛产海蜇?
中国沿海广泛分布,以浙江和福建沿海最多。在中国,海蜇渔业有悠久的历史,最高年产量可达5.8万吨。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主要产于中国沿海,朝鲜和日本有少量分布,苏联远东海域曾有记录。海蜇属有4种。其中海蜇、黄斑海蜇和棒状海蜇3种,中国均有分布。
海蜇水母体在海洋中浮游生活,栖息于近海水域,尤其喜栖河口附近。
分布区水深一般在3~20米,有时也达40米,水温8~30℃,适宜水温13~26℃,盐度12‰~40‰,适宜盐度14‰~32‰,喜栖光强度2400勒以下的弱光环境,在静水浮游速度4~5米/分钟,风向、风力海流和潮汐等因素对海蜇的水平分布有明显影响。
扩展资料1、棒状海蜇
棒状海蜇,为根口水母科海蜇属动物,个体很小,伞径42~100mm。伞高50mm。外伞十分光滑,很薄。每1/8伞缘有14~16个略呈圆形扁平的缘瓣。主要分布于福建厦门;马达加斯加等地。
2、黄斑海蜇
黄斑海蜇(Rh.hispidum Vanhoeffen)本种与海蜇颇务相似。两种最主要的差别是:本种外伞部表**有许多短小而尖硬的疣突,并有黄褐色小斑点。主要分布于日本、菲律宾,马来半岛,孟加拉湾,红海,印度洋。
3、沙海蜇
俗称沙蜇。钵水母纲、旗口水母目、口冠水母科。成体伞部呈半球状,中胶层厚而坚硬,外伞**有较密的粒状凸起,伞缘约有96—112个缘瓣。
伞柄部粗短,有8条二翼形口腕,各口腕末端均无棒状附器。口腕各翼有许多丝状附器及触指。口腕基部有8对肩板,肩板上亦有许多丝状附器和触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