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附子的种植方法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附子的种植方式(野生附子和种植附子)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附子的种植方式
(1)选种:乌头品种较多,经过鉴定筛选。
(2)栽种:四川于12月中旬,陕西于11月上旬。栽前用50%退菌特0.5公斤、尿素0.5公斤、兑水250公斤,浸种根3小时。*栽。1级种根行距各17厘米,*深12-15厘米,每畦3行,交错排列,每*栽1个,亩栽12760个;3级种行株距各13厘米,*深7-10厘米,每畦4行,每*栽1个,亩栽2万个。栽种时在行间多栽10-15%的种根,以作补苗之用。栽后覆土平畦。
(3)乌头的采收与贮运:乌头栽种第2年立冬后收挖。剪去过长须根,用竹篓分级包装,及时运至坝区栽种,不宜久放,以免腐烂。运输途中不能日晒雨淋,防止发热霉烂。运坝区后1-2天,不能及时栽种的,应摊放于铺有草 的*凉干燥处,厚4.5厘米左右,并随时翻动,防止发烧。存放时间不超过7天。
附子栽种田管理
(1)耧畦、清沟与补苗:于幼苗出土前,用竹耙或双齿缺丝钩将畦面大土块和过厚的盖土扒入沟内,砍碎后,再培于畦面,铲平沟底,保持平坦不积水。耧畦时不要过深,以免伤种芽。幼苗出齐后,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补苗宜早不宜迟。
(2)除草:附子栽培精细,经过耧畦、清沟和修根等管理措施后,土壤更加疏松、细碎,不必另行中耕。但幼苗出土后,杂草开始滋生,注意经常拔除,做到有草即除。
(3)修根:陕西汉中及四川凉山等地不修根,总产量较高,但附子个体小,大多不符合加工附片的要求。江油一般修根两次。
(4)施肥:附子生长期较短,一般追肥3次,第1次施肥在补苗后10天左右进行,每隔2*刨坑
5)打尖、掰芽:第1次修根7-8天后,开始打尖。根据植株生长快慢,分次进行,共2-3次。用铁签或竹签轻轻挑去茎顶嫩尖,注意不要损伤顶叶和其它叶。一般每株留叶6-8片,每周掰芽1-2次,尤其立夏后,腋芽生长最盛,应及时掰除。
(6)灌溉与排水:应根据气侯情况和土壤湿度,适时适量的灌溉与排水。在幼苗出土后,土壤干燥应及时灌水,以防春旱。以灌跑沟水(即水从沟内流过不停水)为宜。以后气温逐渐升高,应掌握畦土翻白即灌水。6月上旬以后,天气炎热应停止灌溉。大雨后应及时排水,以免造成附子块根腐烂。
,先施堆肥,再用氮素化肥兑清粪水施之提苗。
白蒿有种子吗,什么时候种植
茵陈草又被叫做白蒿,在某些地方它也被称为龙蒿草,原产于欧洲。茵陈草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素,可用于清热和化痰,而且经常使用茵陈草泡茶对人身体的内脏是非常有益的,甚至可以直接阻止肿瘤癌细胞进入肝脏系统。在中国,茵陈草的种植仍然不常见,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下面看看该如何种植茵陈草吧。
1 选地整地 茵陈草有两个主要品种,即法国茵陈草和**茵陈草。种植茵陈草的田地要温暖潮湿,同时,种植区域有充足的光线,土壤最好具备肥力、土壤疏松、水源足够、排水良好才行。深耕至少要达到20至25厘米深,并撒上足够的有机肥、饼肥、粪肥作为基肥。最后要注意的是在田地间开沟起壑,沟渠要交织在一起的,以便于排水。
2 适时播种 茵陈草的种植时间一般是每年的春天,有两种种植方法,种子种植以及分株繁殖。在种子播种的后期,是需要移栽定植的,而选择分株种植时只需要在种植时规划好密度即可。播种通常在2月至3月进行,播种前,种子要与河沙均匀混合,而分株通常在3月和4月种植。
3 移栽定植 当茵陈草生长到大约十到十五厘米之间是,就可以进行移植了。而移植时,密度要根据行间距为二十五厘米以及株间距二十厘米的距离来定植。我们在定植之前,一定要对种植田进行浇水,然后再进行挖*种植即可。
4 田园管理 在定植后大约一个星期过后,定植的茵陈草基本上已经存活下来,如果没有存活也没有在出苗的可能了,因此,有必要对田间进行观察并及时补苗,在补苗之后,就必须合理地进行追肥了,这可以促进草的生长并使田间的茵陈草更加整齐,同时要结合中耕和浇水一起进行,既能促进养分的吸收,又能增强土壤的渗透性,加速茵陈草的生长。茵陈草主要是售卖茎和叶,因此当我们追肥时,我们主要使用促进茎叶生长的肥料,例如,翠姆氮肥、粪尿水,再配以中耕除草相结合,可以让茵陈草质量产量都得到保证。
5 病虫防治 茵陈草的主要病害是根腐病和菌核病,根腐病是一种危害根部的病害,管理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整株植物腐烂死亡,诱发这种病的原因主要是水分管理不当,百菌清可用于预防和控制。而菌核病是一种真菌感染,我们可以使用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和控制,并科学地施用肥料以增强植物抗性。而茵陈草最常见的害虫是地面老虎、卷叶虫和蚜虫,这些害虫也可以使用敌百虫、乐果*、***来喷杀。
什么是大附子
附子,又名乌头或附片,别名:草乌、乌药、盐乌头、鹅儿花、铁花、五毒,拉丁文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制为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附片。属温里药。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功能主治: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治*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大附子就是比较大一点的吧
乌药的种植方法
乌药种植时需要底肥,移栽前施有机肥,3月初移栽种苗,每亩约2000株~4000株。种植时深度应为盖住根部上2cm~3cm,踩实,浇定根水。应勤除草,施肥每年2次~3次,适当修剪。
乌药种植技术
种子
选取生长良好、粗壮的植株作为采种的母株。在每年立冬前后20天采摘核果。核果采摘后,清除外表皮,挑除变质及不饱满的种子,种子千粒重80g±4g,进行湿沙藏,期间需勤检查,保持一定湿度。
播种
在每年清明前后播种,选取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红壤土(或红黄壤土),播种前土壤应提前进行翻耕使其充分风化。播前施有机肥,采取条播或散播形式,播种密度约为每亩种子5kg。播种后盖土(厚度在种子大小的三倍左右),并覆盖稻草(切割为3cm~4cm长)。
幼苗管理
种子发芽后应根据气候情况搭建黑色遮阳网。幼苗萌芽后应及时除草,并对幼苗进行追肥,每2个月进行一次,至9月除去遮阳网以炼苗。平时应注意抗旱排涝。一般幼苗1~2年即可移栽。
种植管理
移栽地应选取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处,在头年立冬之前进行翻耕整地,使土壤充分风化、熟化,同时除净杂草树根,耙碎整平,整成宽约1m的水平带。山地以红壤土(或红黄壤土)、微酸性为宜,土壤应深厚,山地坡度控制在20°以内为宜。移栽前施有机肥,3月初移栽种苗,每亩约2000株~4000株。种植时深度应为盖住根部上2cm~3cm,踩实,浇定根水。应勤除草,施肥每年2次~3次,适当修剪。
注意事项
选取生长良好、粗壮的植株采收乌药种子,采种后进行湿沙藏并拌入新高脂膜提高种子发芽率。选取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红壤土(或红黄壤土),播种后盖土覆盖稻草并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雾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乌药移栽定苗后的大田,要及时除草,松土,确保水肥充足。叶片开始扩展的时候,向叶面上喷施药材根大灵。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同时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在秋末要做好越冬防寒保温工作,确保安全越冬。
附子含有哪些成分?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见图2-34),以根入药(为乌头栽培后的侧生块根故称为附子)。根含***、次***、中***、塔拉乌头胺、去甲塔拉乌头胺、川乌碱甲、乙等。味辛,性大热,有毒。具回阳救逆,温中止痛,散寒燥湿功能。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肢冷脉微、胃腹冷痛、呕吐、泄泻、风寒湿痹、肾虚水肿等症。主产四川江油并建立了GAP种植基地,其次为陕西汉中,全国多数省区都有分布。喜温暖湿润,但怕高温,积水。高温易使附子退化,白绢病发生严重。
图2-34 乌头植株形态图
1.花枝 2.附子(子根)
附子的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耐寒,忌重茬, 以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栽培较好。生山地草坡或灌丛中。为什么在棉花栽培过程中摘去顶芽,侧芽的生长素含量会减少?
首先要知道侧芽为什么会有生长素呢 就是由顶芽产生并向下极性运输给侧芽的所以把顶芽去掉了 没有了生长素来源侧芽浓度自然就减少了
低浓度可以促进侧芽生长
哪种附子入药好
中药本草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附子的种植前景
平均每亩按2500斤的产量计算,每亩收入可达到12000元左右。1、种仔培育
栽培附子用乌头作种(四川产区称乌药),乌头用有性或无性繁殖,野生乌头主要靠有性繁殖,栽培乌头多用无性繁殖。
(1)选种:乌头品种较多,经过鉴定筛选,保留了抗逆性强、产量高、质量好的以下3个品种:
南瓜叶:又名鹅掌叶,顶叶形似南瓜叶,块根较大,圆锥形,加工率高,耐肥、晚熟、高产。但抗病力较差,在综合防治白绢病条件下,产量较稳定。其单株乌头产量平均6.5个,平均亩产4.2万个,所栽附子平均亩产泥附子490公斤。在推广示范中,南瓜叶乌头比当地混合群体增产23.6-55.2%,为目前产区主流种。
莓叶子:茎粗壮,节较密,基生叶蓝绿色,茎生叶大,深绿色,薄革质,3全裂,全裂片的隙间大,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块根纺锤形,单株乌头产量6.3个,平均亩产5.2万个,所种附子平均亩产456.6公斤,抗病力较南瓜叶强,产量较高而稳定。
花叶子:又名艾叶子。顶叶向上伸展,叶厚,坚纸质,叶面黄绿色,无光泽,叶脉显露而粗糙,叶3深裂,基部截形或楔形,深裂片再深裂,末回裂片披针状椭圆形。块根圆锥形,单株乌头产量3.2个,平均亩产2.77万个,所种附子平均亩产368.3公斤,产量虽低,但较抗病。
收挖乌头时,剪去过长须根,保留1.5厘米左右,剔除焦巴、水漩及缺芽种根,按大、中、小分为3级。最大的1级和最小的3级块根留山区作乌头种,中等大的2级运坝区作附子种。作乌头种的块根可立即栽种,亦可于室内作短暂摊晾后再栽。
(2)栽种:四川于12月中旬,陕西于11月上旬。栽前用50%退菌特0.5公斤、尿素0.5公斤、兑水250公斤,浸种根3小时。*栽。1级种根行距各17厘米,*深12-15厘米,每畦3行,交错排列,每*栽1个,亩栽12760个;3级种行株距各13厘米,*深7-10厘米,每畦4行,每*栽1个,亩栽2万个。栽种时在行间多栽10-15%的种根,以作补苗之用。栽后覆土平畦。
(3)乌头的采收与贮运:乌头栽种第2年立冬后收挖。剪去过长须根,用竹篓分级包装,及时运至坝区栽种,不宜久放,以免腐烂。运输途中不能日晒雨淋,防止发热霉烂。运坝区后1-2天,不能及时栽种的,应摊放于铺有草 的*凉干燥处,厚4.5厘米左右,并随时翻动,防止发烧。存放时间不超过7天。
折叠 2、附子栽种
四川于大雪至冬至,以冬至前6-10天栽种为宜,幼苗发育整齐健壮,块根生长快,个头大,产量高。陕西于立冬后栽种。栽种时,在整好的畦面中间,用木制印耙子开成交错*,66厘米宽的畦开2行,73厘米宽的畦开3行,行株距各17厘米。然后将种根按大、中、小分别栽种。每*栽大、中块根各1个,小块根2个。芽口向上并稍露畦面,随即用手刨土稳固种根。每隔10*,在*外多栽1-2个,以备补苗用。单株两行者,每亩栽种0.85-1万个。双株两行或1畦3行者,每亩栽种1.2万个以上。栽后将畦沟内泥土提到畦面覆盖种根,厚约7厘米,沟深20-24厘米,宽约27厘米。要求畦沟平整,畅通,防止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