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冬季猪犬坐样是什么病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猪口吐白沫是什么病(猪口吐白沫是什么毛病)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猪口吐白沫是什么病

根据你所描述的病情症状来看,多考虑是癫痫病,建议及时到专科医院检查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很荣幸能够有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有疑问,请继续“追问.

猪口吐白沫是什么病

答题不易,互相理解,您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感谢您.

母猪有哪些常见疾病

1、母猪产后不食 是指母猪在哺*期间食欲不振,甚至废绝。
2、母猪产后便秘表现为食欲减退或拒食,精神不振,不愿活动,有时卧圈 不起,粪球干小似算盘珠状。
3、子宫脱出子宫脱出多见于流产和分娩前、后的数小时及整个过程
4、产后脱*长期便秘或顽固性下痢,过肥或怀孕后期腹压过高,子宫 **直肠,*门括约肌松弛等常能诱发脱*。
5、产后发烧母猪产后发烧,多发生在产仔后3~7天,体温升高至35~ 41℃。由于母猪发烧、食欲减退或废绝,使泌*减少或停 止,造成仔猪吃不饱奶而影响生长发育。
6、产后拒食是指母猪自分娩之日到哺*结束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以食欲 不振,甚至废绝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理现象。
7、产后缺*
1.母猪怀孕后期营养**,猪体消瘦,*腺没有得到较好 的发育;2.母猪在怀孕期间喂给的能量饲料太多,而其它 类型的饲料不足,猪体过胖,内分泌失调;3.初产母猪配 种过早,*腺发育不全,泌*激素和神经机能失调等;4. 母猪淘汰率太低,年龄太大,食欲不旺盛,消化吸收也不 好;5.母猪体质差,产后发生产道感染等疾病;6.应激反 应造成无*或泌*量不足。
8、产后瘫痪
母猪产后瘫痪是指母猪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四肢瘫痪 为特征的急性低血糖症。不分品种、年龄、胎次及膘情, 均可发生。多因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钙磷缺乏或比例失 调,运动和光照不足,以及圈舍潮湿等所致。
9、产后不**
母猪产后不发可能是由于母猪初配年龄过早,再加上饲养 管理不当,营养过剩,还有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殖**的 某些疾病都会造成母猪产后不**。
母猪产后如有患有以上某种疾病,建议及时的治疗,都可 以使用达呋诺来进行治疗。用法:以头孢噻呋计、肌内注 射器;一次量,每1KG体重,猪3-5MG(500斤以下母猪用本 品一支)。

最常见的咽喉病有几种

什么是猪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点是发热、脑脊髓炎及瘙痒等。伪狂犬病**属于疱疹**,呈球形,大小为100~150纳米,**对外界抵抗力很强,有蛋白质保护时抵抗力更强,8℃存活46天,24℃存活30天。**对热、甲醛、**、紫外线都很敏感。
猪的伪狂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给畜牧业造成一定的损失。自然发病的猪很少康复,成年猪症状极轻微,很少死亡;病猪、带**的猪及带毒鼠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染途径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黏膜、皮肤伤口等,通过交配感染本病。母猪感染后6~7日*猪吃母*而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常侵害子宫内的胎儿,发生流产。本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猪的易感性与年龄有明显关系,10~20日龄的仔猪死亡率可达95%以上。本病在猪群流行的时间很短,大猪群2~3周便可平息,小猪群则更短。

怎样防治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是疱疹**科的伪狂犬病**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1)流行特点 猪、牛、羊等多种动物都可自然感染;病猪、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伤口及配种等途径发生感染;母猪感染后,仔猪通过吸*而感染;妊娠母猪通过胎盘侵害胎儿。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哺*仔猪死亡率很高。

(2)临诊症状 随猪龄不同,症状有很大差异,但都无瘙痒症状。新生仔猪及4周龄以内仔猪常突然发病,体温升至41℃以上,病猪精神委顿,不食,呕吐或腹泻;随后可见兴奋不安,步态不稳,运动失调,全身肌肉痉挛,或倒地抽搐;有时呈不自主的前冲、后退或转圈运动;随后病程发展,出现四肢麻痹,倒地侧卧,头向后仰,四肢划动,最后死亡,病程1~2天,死亡率很高。妊娠母猪主要发生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出的弱胎,多在2~3天死亡。流产率可达50%。

(3)病理变化 鼻腔卡他性或化脓性炎症,咽喉部黏膜和扁桃体水肿,并有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覆盖;肺水肿,淋巴结肿大,脑膜充血、水肿,脑脊髓液增多;胃肠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镜检脑有非化脓性脑炎变化;流产胎儿的肝、脾、淋巴结及胎盘绒毛膜有凝固性坏死。

(4)诊断 可进行动物接种试验确诊。取病料(脑、脾等)制成1∶10悬液,加抗生素处理、离心,取上清液2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于家兔,2~3天后,家兔注射部位奇痒,不断摩擦或啃咬局部,致使该部脱毛、皮肤出血,经约1~2天后麻痹死亡;如将上述病料喂猫,2~4天后猫头部奇痒,喉头麻痹,流涎,不吃,精神委顿,24~36小时死亡。

(5)防治方法 猪是重要的带毒者,防止购入**时带入病原,注意隔离观察,消灭饲养场的鼠类有重要意义。发生本病时,扑杀病猪,消毒猪舍及环境,粪便发酵处理,必要时给猪注射弱毒**。但弱毒苗有某些缺点,注苗与否要视疫情而定。

母猪怎么做产后护理

母猪分娩时,生殖**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机体的抵抗力明显下降。因此,母猪产后要进行妥善的护理,让其尽早恢复健康,投入正常的生产。

一般情况下,母猪产仔结束后,要注意检查母猪胎盘是否完全排出,当胎盘排出困难时,可给母猪注射一定量的催产素,有助于胎盘的排出猪病防治。

出生仔猪在6小时内,必须吃上初*,8小时内母猪未产完,要进行催产处理。

母猪产前产后护理母猪产后3天,作好产后保健工作,对母猪子宫复旧进行观察,发现有异常现象,要进行及时的清官消炎,如有炎症,要及时进行消炎治疗。

母猪分娩后身体极度疲乏,往往感到很渴,没有食欲,也不愿活动,这时不要急于饲喂平时的饲料,只喂给稀的热麸皮盐水即可。

产后的头几天,仔猪小而吃奶量少,如果母猪产奶多,就会有剩余的奶留在*管中引起*房炎,因此应根据这个特点人为地调节母猪的日饲喂量,使母猪的产奶量随着仔猪需要的增加而增加。母猪产后的日饲喂量应该由少而多地逐日增加,一般在产后4~5天达到其哺*和自身维持所需的量,母猪自身维持需要的饲喂量参照其妊娠前期的饲喂量,然后,以哺*一头仔猪增加日粮0.2~0.3千克计算其哺*需要。除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外,母猪在哺*期间最好补喂一些优质的青绿多汁饲料如苜蓿、胡萝卜等。

母猪产后护理简单几点注意:

一、记录关

根据母猪的年龄、胎次、膘情、病历记录、防疫时间,掌握好母猪的体况变化,观察母猪的**表现,适时配种。在母猪妊娠期间,采取不同的饲喂措施,保证母猪的正常膘情,根据母猪配种记录等决定进入产房的时间,做好母猪饲养工作。

二、产后饲喂关

母猪产后3天内饲喂麸皮红糖水,饲喂勿过量,根据奶水、仔猪多少进行催*,第5天后每天逐渐增加饲喂总量,并进行调查,20天后按母猪体重的3%加仔猪体重的1%-1.5%,稳定饲喂总量

三、断奶关

25-30天母猪准备断奶,逐渐减少母猪采食量,开始先减少饲喂次数,再减少饲喂数量,控制饮水,减少哺*次数,加大仔猪采食量,在仔猪采食量能达到每天150-200克时,可进行断奶,断奶前期对母猪要仔细观察,预防母猪因断奶而发生*房炎,或越栏而引起的自残等现象

母猪产后护理几个方面:

1、饲养方面

分娩时体力消耗很大,体液损失多,母猪表现出疲劳和口渴,因此,要准备足够的、温热的1%盐水,供母猪饮用。

母猪分娩后8小时内不宜喂料,保证供应温水,第2天早上再给流食,因为产后的母猪消化机能很弱,应逐步恢复饲喂量。如果母猪消化能力恢复得好,仔猪又多;2天后可以恢复到分娩前的饲喂量。如果母猪少*或没*,必须做好仔猪饲养工作马上采取措施挽救仔猪,可先调制些催*的粥饲料类,如小米粥、用小鱼和小虾煮的汤、豆浆、牛奶等,1天喂饲3次,泌*量上来后再逐渐减少直至停喂。如果仍不见效,可用药催*。

催*剂:王不留行40克、木通30克、益母草50克、六神曲40克、荆三棱30克、赤芍药20克、炒麦芽50克、杜红花30克,8味药混后加水煮汁,每天1剂,分2次投给,连服2-3天。

特别注意:妊娠后期禁喂食厨房残渣剩饭

2、管理方面

母猪分娩结束后,要及时清除污染物,墙面、地面、栏杆擦干净后,喷洒2%来苏儿进行消毒,给母猪创造一个卫生、安静、空气新鲜的环境。细心观察分娩后的母猪和仔猪的动态。

母猪产后其子宫和产道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病原微生物容易入侵和繁殖,给机体带来危害。对常发病如子宫炎、产后热、*房炎、仔猪下痢等病症应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全窝仔猪被传染。例如发现有一头母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有剩料等现象,要及时查明原因,如果是因子宫发炎所致,连续注射青霉素2天后可痊愈,一般不会影响仔猪哺*。如发现有仔猪下痢,应立刻清除传染源,并及时治疗。母猪分娩3天后,可放进运动场自由活动,使其接触阳光,恢复体力,促进消化,对提高泌*量十分有益。但是活动时间不能太长,防止受凉和惊吓。

母猪产后管理

限料管理:产后8—10小时的母猪停止给料,只喂豆粕和麸皮汤。产后2—3天内不能给过多料,少给粗饲料,喂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饲料,产后5天可恢复正常喂料。产后10—20天,每日投料量在3—4千克;21—30天每日投料量在4—5千克,产后31天后改为正常投料量,每天投料2.5—3千克。每天喂料3次。产后头2天控制饮水,以后保证有足够的饮水。

特殊护理:对产后无奶或奶量不足的母猪可补喂一些豆浆、小米粥、胎衣汤、鱼汤等高营养食物。对产后有便秘症状的母猪可补喂一些青嫩饲料,严重的可用一些缓泻药,直到正常为止。整个哺*期的饲养管理,要注意保证空气流通,空气新鲜,保持卫生,防止潮湿,保持圈舍的干燥。

母猪产后的饲养管理:

1、分娩当天不喂食

由于母猪分娩时间较长,体质消耗较大,精神疲乏,胃肠功能活动能力较差。一般不提倡喂食,可供给足量的饮水,冬季饮温水,适当加盐、电解**等,必要时可饮麸皮(少量)水。

2、分娩后2~3天喂稀食,并逐渐增加供食量

母猪分娩后2~3天,对哺*母猪更要注意饲喂方式,由于分娩带来的胃肠功能下降,这时饲喂过度,最易诱发母猪产后不食病的发生,前2~3天要少喂勤添,喂流汁食物。而后逐渐增加饲料供给量,5~7天达到正常饲喂量。

3、母猪分娩后4~5天,注意增加母猪的活动

母猪生产后,由于体质较弱,再加之仔猪频繁的哺*,这时应当增加母猪的运动,有利于体质的增强,减少疾病,增加泌*。可采取母猪出圈活动,而后入圈再行哺*。

4 注射适量药物,预防母猪子宫内膜炎

大部分母猪的分娩时间都比较长,特别是胎衣很长时间暴露外部,甚至胎衣不下,生产后易感染继发子宫内膜炎。一般主张在第一头小猪产出后注射脑垂体后叶素,促进子宫复原,减少出血。产后1~3天,注射青霉素、链霉素、鱼腥草等药物,预防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保温的措施很多,可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绪床处加铺垫草,保持舍内清洁干澡,天冷时可在仔猪窝的上方备干草捆,让仔猪钻在干草捆里睡觉。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也好。有条件的可采用红外灯泡保温法,一般用250瓦的红外线电灯泡,吊在仔猪躺卧处上方,离地面40-50厘米,可使猪床温度保持在30℃左右。

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7日龄为32-28℃,8-30日龄为28-25℃,31-60日龄为25-23℃。

更专业母猪的饲养管理资料和视频学习请到猪问网上下载观看。

家猪瘫痪怎么治

1 中毒性因素引起猪后躯瘫痪的中毒性因素有许多,如饲料品质**、长期饲喂或一次大量采食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料加工调制方法不当、对部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如棉籽饼、菜籽饼、马铃薯等未作去毒处理,或饲喂方法不合理等均可造成中毒,引起猪后躯瘫痪。这类疾病通常能根据病史、现场调查及临床表现等作出初步诊断。如食盐、酒糟中毒。食盐中毒的症状:病初表现极度口渴,黏膜潮红,口唇肿胀,继而出现兴奋不安,无目的地徘徊,转圈,肌肉痉挛,呈犬坐姿势,最后四肢瘫痪,不能站立。酒糟中毒的症状:体温升高,呼吸迫促,体表有皮疹,腹泻,粪便带有黏液、恶臭。而菜籽饼、棉籽饼及马铃薯中毒,它们多是因为含有毒物质而未经脱毒就被超量采食所致。菜籽饼中毒的临床表现为病猪不时做排尿状,排尿次数增加,黏膜发绀,鼻孔流出粉红色泡沫状液体,粪中带血;棉籽饼中毒后,病猪表现为喜喝水,但尿量少或排尿困难,常出现血尿或血红蛋白尿,结膜初充血,后黄染,视觉障碍、失明;马铃薯中毒多以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病初兴奋不安、狂燥、有呕吐、腹痛症状,短时间转为沉郁、昏迷或抽搐,后肢无力,呼吸微弱,共济失调,瞳孔散大,头颈及眼脸发生水肿。

2 生物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引起的猪后躯瘫痪病可分为传染性因素和寄生虫性因素。

(1)传染性因素传染性因素引起的猪只发病,多波及全群,并且全群具有同样的临床症状这一点与中毒性疾病相似,但此类疾病体温多升高。有的传染病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发生在7~9月份,主要侵害小猪;猪李氏杆菌病多在冬季或早春寒冷季节发生;肉毒梭菌中毒症多在炎热夏季发病;猪伪狂犬病多发生在冬春两季;猪巴氏杆菌病以秋末春初气候昼变季节发生较多。除此以外,在临床上,猪流行性乙型脑炎表现除具有高热稽留,嗜睡、喜卧等一般症状外,患病妊娠母猪突然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或木乃伊,公猪多发生一侧性**肿胀。猪李氏杆菌病表现仔猪多呈败血症经过,病情较轻的有神经症状,常呈现运动失调,做圆圈运动或无目的地行走或头抵地不动,有的侧卧于地,四肢呈游泳状划动,较大的公猪行走时,步态强拘,病重的表现两后肢瘫痪,不能站立,拖地行走。猪肉毒梭菌中毒,主要表现肌肉进行性萎缩和麻痹症状,由头部向后发展,吞咽困难,耳下垂,肢体软弱至麻痹而卧地。猪伪狂犬病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神经症状、兴奋、唇颤,无目的前进或做圆圈运动,叫声嘶哑,四肢麻痹,卧地不起,四肢做游泳状动作。但各病猪均不出现剧痒症状。猪巴氏杆菌病体温高达41℃以上,张口呼吸,黏膜呈蓝紫色,口鼻流出泡沫带血样的鼻汁,呈犬坐姿势。咽喉部有热痛性肿胀、坚硬、严重时可波及耳根和颈部。猪瘟、猪丹毒也可导致后躯瘫痪。猪瘟能够侵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品种的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率及致死率都很高,流行猛烈,高热稽留,初粪便色黑、干硬,如粪球,后腹泻,各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效。而猪丹毒现在比较少见。猪伪狂犬病后期也表现为后期麻痹,此病一般为散发,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温暖季节较多。临床表现兴奋不安、狂燥、横冲直撞、流涎、攻击人畜,常钻入垫草中,遇有声响立即跃起,无目的乱跑,吞咽困难,最后后躯麻痹,卧地不起。猪传染性脊髓炎,病初体温高达40℃~41℃,重病猪出现眼球震颤,头颈后弯,肌肉抽搐,呈犬坐姿势或一侧横卧,声响或触摸引起四肢的不协调运动。此外,还有些传染病发作时,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异性。如水肿病多发生于5~15周龄断奶前后的仔猪,布氏杆菌病主要侵害妊娠母猪,多发生于怀孕后30~50天或80~110天。而猪脑膜炎性链球菌病多发生于育肥猪和仔猪。水肿病临床表现为头部水肿,惊厥、昏迷、共济失调、皮肤感觉过敏,触之惊叫,后迟钝。布氏杆菌病主要症状是怀孕母猪流产、流产前表现为自*道内流出灰黄或灰红褐色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或弱胎。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在临床上以两侧或一侧性颌淋巴结肿胀多见,体温升高到41℃以上,眼结膜充血、流泪、有浆液性鼻汁,颈、腹和四肢下部皮肤发紫,呼吸啰音等,严重的可引起后躯瘫痪。

(2)寄生虫性因素引起猪后躯瘫痪的寄生虫主要有弓形虫、肾虫和蛔虫。其中猪弓形虫病较多见,其症状相似猪瘟、猪丹毒,与它们的区别在于:病猪皮肤上的红斑不凸出皮肤表面,且无棱角,腹股沟淋巴结肿胀明显;另外,病猪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猪蛔虫病主要侵害3~6月龄仔猪,当蛔虫幼虫移行到肺脏时,可引起猪蛔虫性肺炎,表现咳嗽,呼吸困难,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卧地不起,多形成僵猪,有时也引起黄疸、肠堵塞或肠破裂。

3 营养代谢因素营养代谢性因素引起猪后躯瘫痪多为日粮饲喂数量不足或需要量增加,日粮中营养不平衡造成的。其中以维生素、矿物质的缺乏最为常见。这些疾病通常能根据饲养条件的调查、生理状况和生产性能的了解和临床特征作出鉴别诊断。如佝偻症和低血糖症,它们只发生于仔猪,而产后瘫痪只发生于产后母猪,白肌病又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仔猪佝偻病的典型症状是小猪长骨骨端粗大,肋骨与肋骨软骨连接处明显肿大,并形成圆形结节,四肢关节骨骼肿胀,呈二重关节,站立时,四肢弯曲,严重的呈“X”或“O”状肢势。低血糖症多见于出生后一周以内的仔猪,主要发生冬春季节,表现四肢绵软无力,步态不稳,后卧地不起,痉挛抽搐,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母猪产后瘫痪,表现四肢发硬,步幅不均及共济失调,站立困难。卧地不起,痛觉反映渐次低下,*门反射消失并松弛。另外仔猪缺铜也引起后躯瘫痪,而大猪很少发生。仔猪缺铜时,共济失调后肢叉开,弯曲呈蹲坐状,急转弯时易摔倒,后躯麻痹,卧地不起。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K缺乏时,将引起各年龄猪的发病。当维生素A缺乏时,皮肤干燥、瘙痒,常发生皮炎、皮疹,严重的引起共济失调,步样不稳,及后躯瘫痪。维生素B1缺乏时,除了会引起后躯瘫痪外,主要表现肌肉萎缩。维生素K缺乏时,皮下出血部明显肿胀、跛行、贫血、卧地不起。白肌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多发生于二月龄的仔猪和4~5月龄的育肥猪,病猪表现被毛粗乱,厌食,腹泻,喜卧,皮肤苍白,常见前肢跪地或呈犬坐姿势。该病是由于缺硒及维生素E所引起的。

4 遗传性因素遗传性因素造成的猪后躯瘫痪主要有两种疾病:一种是遗传性佝偻病,另一种是仔猪先天性震颤。遗传性佝偻病和营养**性佝偻病相似,区别在于前者出生时健康,随后发生低血糖症及高磷酸血症。仔猪遗传性先天性震颤是以肌肉震颤,共济失调,难以站立和发出尖叫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英国的白肩猪和丹麦的长白猪。

5 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四种可引起猪后躯瘫痪外,还有其他因素如损伤等,也可引起猪后躯瘫痪。对于损伤因素引起的猪后躯瘫痪,多由于摔跌、驱赶、碰撞等外力将骨骼或筋络损伤而发生瘫痪。特别是腰荐部剧烈外力作用后更容易引起后躯瘫痪。表现为健康猪因碰撞后,突然出现骨折或伤及神经,使之肿胀、变形和坏死,从而导致神经麻痹,或力学结构改变,发生后躯瘫痪。 产后瘫痪 本病是母猪产后数小时至5天内突然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1)病猪表现站立困难,后躯摇摆,行走谨慎,后躯不稳,肌肉有疼痛敏感反映,食欲锐减或拒食,大便干燥或停排,小便赤黄,体温正常或略偏低。缺奶或无奶。 (2)后期有知觉迟钝或消失,四肢瘫痪,精神萎靡程昏睡状态等神经症状。 防治方案 (1)妊娠母猪应喂全价饲料,尤其怀孕后期必须供足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品。 (2)防治便秘,多喂青绿牧草和菜,或每天拌料内服硫酸镁或硫酸钠30-100克。 (3)静注10%氯化钙30-50毫升。 (4)静注10%葡萄糖酸钙100-150毫升。 (5)维丁胶性钙注射液4-8毫升,肌注,隔天1次,连用10-15次。 (6)选用*酸钙或碳酸钙10-15克,拌料内服,每天1次,连用1周。

猪发烧的卧姿是什么样的?

猪发烧的卧姿是四肢游泳式卧地。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