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蚯蚓的卵茧孵化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蚯蚓多长时间能繁殖一次(蚯蚓几个月能繁殖)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蚯蚓多长时间能繁殖一次

蚯蚓3个月可以产一次卵。

1、蚯蚓俗称曲蟮,中药称地龙,其经济价值很高。 蚯蚓是耕耘土壤的“大力士”,通过它的活动, 使土壤疏松,团粒结构增强,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蚯蚓食性很广,许多污染环境的有机物质, 都可作为它的食料,故用它来处理有机废物,净化环境, 蚯蚓还具有繁殖率高,蛋白质含量丰富的特点, 所以养殖蚯蚓也是解决动物蛋白饲料的一条有效途径。此外, 蚯蚓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解热、镇痉、平喘、降压、 利尿和通经络的功能。2、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的身体必须保持湿润。虽然,蚯蚓对不同的湿度条件有暂时的忍受能力,为了求得生存,它们有时会转移到适宜的环境里去,有时会通过休眠、滞育、降低新陈代谢强度等来减少水分消耗,但这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和经济效益。

扩展资料:

蚯蚓多长时间能繁殖一次

蚯蚓是雌雄同体,交配一次繁育终生,无疫病,繁殖率极高,寿命1~3年。蚯蚓卵经18~21天孵化后,生长60天左右性成熟,成虫交配5~8天开始产卵,之后每隔1天产一个卵。头3个卵每卵孵化1~3条蚯蚓,之后的卵每卵孵化4~7条蚯蚓。100天后蚯蚓生长减慢,因此,90~100天时收获蚯蚓效益最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蚯蚓

蚯蚓生长周期多长?

蚯蚓的生长周期:

生长周期为平均3个月,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长到10厘米左右大概要半年。

拓展资料:

生活习性

六喜

1.喜*暗:

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况下进行的。

2.喜潮湿:

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

3.喜静:

蚯蚓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生活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

4.喜温暖:

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低于8℃即停止生长发育。繁殖最适温度为22~26℃。

5.喜酸甜: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真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天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食物通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

6.喜独居:

蚯蚓具有**两代不愿**的习性。尤其高密度情况下,小的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掉、搬家。

六畏

1.畏光:

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如*湿的早晨有蚯蚓出*活动就是这个道理。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阳光中含有紫外线。据阳光照射试验,蚯蚓进行阳光照射15分钟66%死亡,20分钟则100%死亡。

2.畏震:

蚯蚓喜欢安静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动。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宜建蚯蚓养殖场。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

3.畏浸性

4.畏盐

5.畏辣

6.畏冷热

蚯蚓如何繁殖?

蚯蚓的繁殖方式: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

蚯蚓虽然是雌雄同体,但不能自己和自己交配。蚯蚓身体的环节中有一节和其他环节颜色不同,蚯蚓的雌性生殖**位于第13体节位置,雄性生殖**位于第10及11体节内。里面储存生殖细胞成熟后与另外一条蚯蚓交换成熟的**细胞,在体内生成卵细胞。

蚯蚓的另外一种繁殖方式是:被截断后生成两条或者多条。一条蚯蚓一生大约可产卵茧400—500枚,但不是从始到终都是一样的,而是随着月龄的增长,产卵数量逐渐降低。

蚯蚓喜温暖,繁殖最适温度为22~26℃,低于8℃即停止生长发育。

扩展资料:

蚯蚓的生活习性

1、温度: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温度为20-27℃左右,也是蚓茧卵的最适温度,32℃以上时停比生长,40℃以上死亡。

2、湿度:蚯蚓是利用皮肤来呼吸的,所以蚯蚓身体必须保持湿润,蚯蚓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5%以上,防比水分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

3、酸碱度(pH值):蚯蚓生长在pH值6-8的范围内较好,且产叫茧最多。

4、通气: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蚯蚓

蚯蚓多长时间产卵

蚯蚓3个月可以产一次卵,蚯蚓是雌雄同体,交配一次繁育终生,无疫病,繁殖率极高,寿命1~3年。蚯蚓卵经18~21天孵化后,生长60天左右性成熟;

成虫交配5~8天开始产卵,之后每隔1天产一个卵。头3个卵每卵孵化1~3条蚯蚓,之后的卵每卵孵化4~7条蚯蚓。100天后蚯蚓生长减慢,因此,90~100天时收获蚯蚓效益最高。

蚯蚓均直接发育,受精卵经不等的完全卵裂形成中空的囊胚,经内陷法形成原肠胚,由端细胞形成中胚层带,裂腔法形成体腔。

扩展资料:蚯蚓有明确的生殖腺,且仅限于有限的几个体节之内。生殖细胞来自体腔隔膜上的上皮细胞,例如环毛蚓具有二对精巢囊,分别位于第10,11体节内;

每对精巢囊的后方各有一对由体腔隔膜形成的贮精囊,位于第11,12体节内,并与精巢囊有小孔相通。当精细胞在精巢囊中形成后,需在贮精囊中发育成熟,然后再回到精巢囊中,经其中的精漏斗进入输精管。

每侧两条输精管紧密并行,穿过数个体节后至第18节与前列腺管汇合,并由雄性生殖孔开口腹面两侧。生殖孔的周围有前列腺,它的分泌物有滋养**和帮助交配的作用。

蚯蚓是怎样产生的?

是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蚯蚓虽为雌雄同体,但仍需交配受精。交配时两个虫体的前端腹面以头、尾相反的方向相互吻合,大多数是以一方个体的雄性生殖孔对准另一方个体的受精囊孔,这时环带可分泌粘液使虫体连接在一起,体表的刚毛也使虫体相连。

然后相互赠送**,每个受精囊装满对方的**约需1.5小时。

正蚓的交配不同于上述的环毛蚓,因为它的环带是在雄性生殖孔之后而不是雄性生殖孔之前,所以交配时是以环带对准对方的受精囊孔,**排出后,沿着环带分泌的粘液沟游动一定距离后再到达受精囊孔,经2-3小时后完成授精,随后两个个体各自分开。交配数日后,卵开始成熟。

当茧管完全脱离虫体后,其外层的粘液物分解将两端封闭,形成卵茧,卵在其中受精。卵茧呈卵圆形,淡**,其中有卵粒1-20不等。在生殖季节内数日后即可产生一个卵茧,连续不断可形成多个。受精卵在茧中发育,茧中的白蛋白为胚胎提供丰富的营养。

蚯蚓均直接发育,受精卵经不等的完全卵裂形成中空的囊胚,经内陷法形成原肠胚,由端细胞形成中胚层带,裂腔法形成体腔。发育进行的时间因种而异,由一周到数月不等。环毛蚓需2-3周,正蚓需12-13周。寿命由一年到数年。正蚓有的可生活长达6年,一般一年后性成熟。

扩展资料:

蚯蚓繁殖的相关介绍:

蚯蚓的繁殖方式: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

蚯蚓的另外一种繁殖方式是:被截断后生成两条或者多条。一条蚯蚓一生大约可产卵茧400—500枚,但不是从始到终都是一样的,而是随着月龄的增长,产卵数量逐渐降低。

蚯蚓喜温暖,繁殖最适温度为22~26℃,低于8℃即停止生长发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蚯蚓

蚯蚓如何繁殖?

蚯蚓的繁殖方式: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

蚯蚓虽然是雌雄同体,但不能自己和自己交配。蚯蚓身体的环节中有一节和其他环节颜色不同,蚯蚓的雌性生殖**位于第13体节位置,雄性生殖**位于第10及11体节内。里面储存生殖细胞成熟后与另外一条蚯蚓交换成熟的**细胞,在体内生成卵细胞。

蚯蚓的另外一种繁殖方式是:被截断后生成两条或者多条。一条蚯蚓一生大约可产卵茧400—500枚,但不是从始到终都是一样的,而是随着月龄的增长,产卵数量逐渐降低。

蚯蚓喜温暖,繁殖最适温度为22~26℃,低于8℃即停止生长发育。

扩展资料:

蚯蚓的生活习性

1、温度: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温度为20-27℃左右,也是蚓茧卵的最适温度,32℃以上时停比生长,40℃以上死亡。

2、湿度:蚯蚓是利用皮肤来呼吸的,所以蚯蚓身体必须保持湿润,蚯蚓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5%以上,防比水分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

3、酸碱度(pH值):蚯蚓生长在pH值6-8的范围内较好,且产叫茧最多。

4、通气: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蚯蚓

蚯蚓会不会在没有蚯蚓的土里长出,如果没有卵该怎么办?

也许会,只要土中有卵。
可以投放几条蚯蚓繁殖。

蚯蚓对人是否有害

没有。

蚯蚓能够对许多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和掘*等活动在其体内外形成众多的反应圈,从而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产生影响。蚯蚓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分解者,又是调节者,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具体表现在:

1、对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等关键过程的影响;

2、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与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动物的相互作用。

扩展资料蚯蚓成上海垃圾处置小能手

位于市场西边十几公里的蚯蚓养殖基地,每天要消纳约200吨湿垃圾。在发酵池对面的暖棚内,基地负责人用耙子轻轻一拨泥土层,只见一大批苋红色的蚯蚓在蠕动。“这种蚯蚓叫大平2号,相比其他品种的蚯蚓,胃口好、不挑食,连高油高盐的餐厨垃圾变成的腐殖质也敢吃。”

负责人介绍说,哪怕源头收来的湿垃圾分类不够精细,混杂着大量干垃圾,也不妨碍蚯蚓进食。“它们就好像一台垃圾自动分拣机,在进食时会避开干垃圾,只吃腐殖质,最终蚯蚓田里的干垃圾一目了然,可以轻松筛选出来,送到专门的单位处置。”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上海日均分拣出湿垃圾4800多吨,但实际的资源化利用能力仍只有3000多吨,存在很大缺口。有关人士指出,如果蚯蚓处置模式能大规模推广,将是上海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的有力补充。

“蚯蚓可以突破湿垃圾资源化利用价值不高的瓶颈。”有关人士介绍说,蚯蚓**和粪便都有较高的市场价值。目前,每吨蚯蚓**的市场价格约1万~1.5万元,每吨有机肥价格约800~1000元。每20吨餐厨垃圾大约可以转化为1吨蚯蚓**以及3~5吨的有机肥(蚯蚓粪)。

假设上海未来每天有500吨湿垃圾用来喂养蚯蚓,那么每天资源化利用创造的产品价值会超过30万元。更重要的是,相比填埋、焚烧等方式,同样单位的湿垃圾用蚯蚓处置的投入更低,且对环境的副作用也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蚯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蚯蚓成上海垃圾处置小能手

养蚯引赚钱吗,如何养有知道的

蚯蚓的养殖
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蚯蚓遍布世界各地,多达2500多种,我国已发现和定名的蚯蚓有150种左右,但可供养殖的种类不多,主要养殖种类是正蚓科爱胜蚓属的赤子爱胜蚓。
蚯蚓性喜温暖潮湿。在自然条件下,除严冬或干旱外,一般在暖和季节都能繁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年四季都能繁殖。蚯蚓从卵茧产下至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作为一个生育周期,其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
哪些蚯蚓适合人工养殖?时间:2007-06-21 16:13 来源: 农博网 文字选择:大 中 小1、威廉环毛蚓。

一般长90-250毫米,宽5-10毫米,背面青黄、灰绿或灰青色,背中线青灰色。目前在江苏、上海一带养殖较多。

2、湖北环毛蚓。

体细长,有70-220毫米长,宽3-6毫米,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腹面灰色,尾部体腔液中常有宝蓝色莹光,是繁殖率较高和适应性较广的品种。

3、参环毛蚓。

个体较大,长120-400毫米,宽6-12毫米,背面紫灰,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为中药材常用蚯蚓,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较难定居,在优质土壤的草地和灌溉条件较好的果园和苗圃中养较好。

4、白颈环毛蚓。

长80-150毫米,宽2.5-5毫米,背色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具有分布较广、定居性较好的特点,宜在菜地、红薯等作物地里养殖。

5、爱胜属蚯蚓。

本属近20种,在我国各省区都有发现。目前世界上养殖最普遍的就是本属的赤子爱胜蚓和红色爱胜蚓。

6、赤子爱胜蚓。

长60-130毫米,宽3-5毫米,成熟体重0.4-1.2克。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喜在烂草堆、污泥、垃圾场生活,具有趋肥性强、繁殖率高、定居性好、肉质肥厚及营养价值高等优点。
蚯蚓养殖的效益分析时间:2007-09-19 10:50 来源: 农博网 文字选择:大 中 小蚯蚓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动物蛋白质饲料是因为它的躯体含有极为丰富的营养价值。据测定,蚯蚓体内几乎各种氨基酸都含有,并且所含数量极高;各种矿物质及维生素含量也极为丰富。

据试验,用添加蚯蚓的饲料喂禽畜,其生长速度可加快30%~100%,并且禽类下蛋也多。一只鸭子原来每天喂三两粮,三天才下一个蛋,改用添加蚯蚓的饲料喂养后,每天下一个蛋,且比原来的蛋重。用添加蚯蚓的饲料喂猪,不仅可以增加猪的体重,而且还可以使猪肉肉质细嫩,肉味鲜美。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强猪的抗病能力。

目前,特种水产养殖已成为热门行业,蚯蚓也将会随之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特种水产养殖中鱼苗是非常不易成活的,原因就是在喂养中一般采用商品饲料。这样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且效果不佳。如果选用蚯蚓碎肉或蚯蚓粉喂之,成活率则会大大提升,且生成速度快,个体健壮匀称。另外,特种水产动物都是肉食性的,人们尝试过利用各种配合饲料喂养,虽取得重大成果,但仍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最突出的就表现在抗病差、成本高两方面,抗病差是每个养殖户都深有体会的;成本高则是每生产一公斤蚯蚓成本只有1元左右,而其他饲料成本在每公斤几元甚至几十元,并且,蚯蚓饲料的饲喂效果要比商品饲料好得多,几乎可以满足所有名贵水产动物的一切营养需要。

另外,蚯蚓粪也是宝,其营养含量也较高。据测定,蚯蚓粪中含蛋白质6.6%-22.5%和23种氨基酸,与谷物接近,可直接代替玉米等作饲料使用。当然,蚯蚓粪也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其中除含有的各种矿物质远比一般土壤多外,还含有各种微量元素,从而可以使酸性或碱性土壤变成近于中性土壤,调节了酸碱度,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产量。
加工蚯蚓用途广时间:2007-08-28 09:12 来源: 农博网 文字选择:大 中 小蚯蚓可加工成饲料喂养畜、禽及水产动物等。加工方法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选择大小适中、健康活跃的个体,静置去泥后装入筐中,并在清水池中冲洗干净,然后将洗净的蚯蚓放进烘干炉或红外线炉内,60℃烘干,脱去水分,烘干的蚯蚓放入粉碎机或研磨机进行粉碎并研磨成粉。这种蚯蚓可直接饲喂畜、禽、水产动物,也可与其它饲料加工成复合颗粒饲料饲喂。

第二种方法是将洗净的蚯蚓研磨打浆,拌入一定比例的精料,经低温冷冻,制成供鱼、乌龟、鳖食用的颗粒饲料或作鱼饵,这种颗粒料需在冰箱中保存。

用蚯蚓作为鱼的饵料其需氨基酸指数优于用其它动物制作的饵料。蚯蚓的脂肪含量也高于其它动物性饵料。下面介绍几种蚯蚓在畜、禽及水产养殖中应用的方法。

1、肉鸡饲养方法一:20~30日龄的肉鸡,每天每只用蚯蚓21克(约30条);30日龄每只每天用蚯蚓28克(约40条),混在饲料中。40天后每只肉鸡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增重提高163克,增重率为15.9%。方法二:在混合饲料中添加12%煮熟的蚯蚓饲喂肉鸡60天,其中每组60只肉鸡。试验组比对照组增重提高39.1%,而料肉比下降1.07(2.92∶1),肉鸡死亡率下降5%,比鱼粉组增重提高24.39%,料肉比下降0.35。

2、蛋鸡饲养在混合饲料中加入15%的蚯蚓,饲喂蛋鸡10天,产蛋量增加175克,平均每枚蛋增重1.7克,节约饲料1.4克。用蚯蚓饲喂蛋鸡时,掺入量不可盲目增加,过多既造成浪费,又影响蛋鸡食欲。

3、蚯蚓养鸭蚯蚓喂鸭可以生食,饲用量可占精料的60%~70%,即每只鸭每天饲用量为100~150克。产蛋率

可提高50%,每只蛋增重15克。蛋鸭长期饲喂蚯蚓,鸭体健壮,羽毛丰满光亮,产蛋期延长。用10%蚯蚓粉饲喂肉鸭45天,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只日增重平均可高10克。

4、蚯蚓养鱼有报道说,蚯蚓是人工养殖河鳗白仔期的理想饵料,其适口性好,饲料效率高。直接用蚯蚓和蚓粪喂鱼,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又节约了精料,可以说一举两得。

5、蚯蚓养对虾对虾的养殖通常用贻贝肉和冻白虾作饵料,成本很高。但经用蚯蚓饲喂试验证明,每尾对虾可饲喂蚯蚓5克。蚯蚓入水2秒钟左右即吐出黄浆及粘液,并在海水中蠕动和爬行,对虾步足捕蚓抱食,一般在1小时内全部吃完。1~3小时后即排出消化蚯蚓后的紫色虾粪。据观察,对虾消化正常,卵巢发育快,数天后相继产卵10.5万粒~50.7万粒,而同期饲喂贻贝肉的对虾的卵巢仅开始发育。

贻贝肉及冻白虾在海水中**快,常影响水质,造成对虾大量死亡,其存活率只有25%。由于蚯蚓在海水中至少能存活12~30分钟,蚓体分泌的保护液蚯蚓死后3小时也不**,因此不易污染水质,对虾的存活率提高达55%。

6、蚯蚓养龟鳖由于蚯蚓的来源广泛,饲养成本低廉,开展蚯蚓饲养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还可利用蚯蚓具有能富集微量元素的能力,开展对龟鳖等动物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7、母兔下了崽,蚯蚓巧催奶母兔产后缺奶,可挖新鲜蚯蚓5~10条,清水洗净,用开水烫死,切成长约3厘米左右小段后,拌入少量饲料喂给母兔,不久即可见母兔泌*。若泌*量不足,可再加喂一次,对泌*能力强的母兔不宜用此法。

8、养蚯蚓喂猪效果好蚯蚓容易饲养,繁殖快,蛋白质含量高,是很好的蛋白饲料。猪粪发酵后又是蚯蚓的好饲料,对蚯蚓的生长和发育有良好影响。饲养蚯蚓可以消除垃圾、减轻环境污染、改良土壤,是养殖专业户立体养殖的好模式。

参考资料:蚯蚓养殖网

蚯蚓的繁殖期是什么时候啊

蚯蚓繁殖的高峰期要分地区,南方:1、2、3、4、5、10、11月份,北方:4、5、6、9、10月份。
生长习性
喜*暗、喜潮湿、喜静、喜温暖、喜酸甜、喜独居、畏光、畏震、畏浸性、畏盐、畏辣、畏冷热。
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28—30℃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养殖场最好在室内,在南方地区,夏天通风保湿,冬天只要关窗保温就能全年正常生产(这里的温度指基料的温度,因为空气的温度与基料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当空气温度0℃时,基料温度有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左右,这是因为粪料含有极高的水分)。

蚯蚓的卵茧孵化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