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田里螺丝怎么养殖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螺蛳的养殖技术(螺蛳的养殖技术与管理)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螺蛳的养殖技术,养殖需多少时间?
田螺的生长周期: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所以一般生长周期在9的月左右,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
螺的养殖技术?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
青壳螺蛳的养殖方法?
1、水质管理 养殖螺蛳的池塘要定期进行换水,保证适合螺蛳生长的水质,特别是在螺蛳繁殖期,水质对其有很大的影响,这时候要保证水在流动状态,特别是在夏季高温,要记住勤换水,水体流动是可以有效进行降温的,更有利于螺蛳生长。养螺蛳的水不宜过深,最深不能超过40cm,我们可以适当的调节水体PH值,可加一些生石灰中和酸碱度,具体添加标准是根据水体调节,基本是半个月一次,水体PH值在7左右是最适生长范围。 2、饵料投喂 在进行螺蛳放养前,可先在池塘投施适量的农家肥,用来培育浮游生物,这些生物是可以当做后期螺蛳生长饵料。具体添加用量可根据水质而定。放养后,我们还需投放一些菜饼、动物内脏等作为饲养饵料,注意要将饵料切碎,不能全部以整个的投喂进去,这样螺蛳不好进食。投喂量可根据螺蛳进食以及重量决定,最好控制2天投喂一次,当周围温度超过15-30度范围时,螺蛳会停止进食,这时候我们可以停止投喂饵料,避免因不进食造成水体污染。 3、疾病防治 螺蛳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疾病预防,可在养殖螺蛳时候加入一些草食性鱼类混养,我们在对螺蛳进项疾病防治时,要注意鱼病的发生,很多人在防治鱼病的时候会加入一些硫酸铜,其实硫酸铜是有致命危害的,所以这个使用量一定要控制。防治疾病还可以用生石灰,它不仅可以有效预防疾病,还能增加水体的钙元素,促进螺蛳的生长,可以间隔半个月左右喷一次生石灰。 4、越冬管理 螺蛳是需要冬眠的,天气寒冷,当水温低于十度时,它就会钻入淤泥中进行冬眠,在淤泥表面留出小孔用于呼吸。越冬时期的螺蛳是不需要进食的,这时候我们可以不用投喂饵料,但还是要注意保持池塘的水深,以及水中溶氧量充足,我们可以定期进行换水以让水体满足这些条件。越冬过后就基本进行捕捞上市了,螺蛳是一种繁殖能力非常强的生物,我们在捕捞时,要适量保留母螺与还未成熟的幼螺,这样就可补种,我们也不需要再去购苗补种。 5、捕捞管理 在这里还是强调下不能一股脑的将螺蛳捕捞,要想保证产量就要保留一部分螺蛳进行产卵。可将大的螺蛳捕捞,捕收的标准再分布捕收,大多数是半个月进行一次捕捞。捕捞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螺蛳受伤,影响其商品价值。
怎样养殖螺蛳?
螺蛳人工养殖技术:
1、生活习性
螺蛳常栖息于冬暖夏凉、底土柔软、饵料丰富的湖泊、池塘、水田和缓流的河溪中。
它的最适生长水温在20~25℃左右,水温达15℃以下和30℃以上时即停止摄食活动。
10℃以下时即入土进入冬眠状态,当水温回复至15℃以上时其复又出*摄食。
人工养殖田螺可开掘专用池饲养,也可利用自然的稻田、沼泽、沟渠,还可同鱼类混养。但要求养殖水体无毒、无害、无污染。如利用稻田养殖,则不可施用农药,不能犁耙,且应进出水口安装铁丝或塑料隔网,以便进行控制。
2、收集与选择
用于繁殖的亲螺可到稻田、池塘或沟渠收集,繁殖亲螺的选择标准是:螺色清淡、壳薄、体圆、个大、螺壳无破损、介壳口圆片盖完整等。
雌螺个体大而圆,头部左右两触角大小相同且向前方伸展;
雄螺个体小而长,头部右触角较左触角粗而短,末端向右内方向弯曲,其弯曲部即为***。
每年4、5、10月为螺蛳的生殖季节,一般每胎可产仔螺20~30个,多者可达40~60个,一年中可产150个以上,产后经2~3周,仔螺重达0.025g,即可开始摄食,一般经过一年的饲养即可繁殖后代。
采用螺蛳专养池通常每平方米可投放100~150个;若利用自然水域,以每平方米投放20~30个为宜。
3、饲养管理
螺蛳的饲料来源比较广,一般青菜、土豆、豆饼、米糠、鱼虾残体及其它动物内脏、下脚料等等均可投喂。在饲养过程中要留心观察水质,一旦发现水质有污染应立即排除,重新注入新水。螺蛳的介壳口圆片盖陷入壳内,说明系因饵料不足或饥饿所致,应及时增加投饵数量;如果发现螺蛳的介壳口圆片盖收缩及有肉质溢出等现象,则可视为螺蛳缺钙,应立即在其饵料中添加淡鱼粉、贝壳粉类的钙质补充饲料。
4、其它
在螺蛳养殖过程中,还应注意排除鸟、鼠等危害。人工养殖的螺蛳当年即可养成食用螺,螺蛳既是人类的上等保健食品,也是畜禽和鱼类的优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故发展前景相当广阔。螺蛳具有成活率高、疾病少、种苗来源广泛等优势,是较为切实可行的农家养殖项目之一。
怎样养殖螺蛳?
螺蛳人工养殖技术:1、生活习性螺蛳常栖息于冬暖夏凉、底土柔软、饵料丰富的湖泊、池塘、水田和缓流的河溪中。它的最适生长水温在20~25℃左右,水温达15℃以下和30℃以上时即停止摄食活动。10℃以下时即入土进入冬眠状态,当水温回复至15℃以上时其复又出*摄食。人工养殖田螺可开掘专用池饲养,也可利用自然的稻田、沼泽、沟渠,还可同鱼类混养。但要求养殖水体无毒、无害、无污染。如利用稻田养殖,则不可施用农药,不能犁耙,且应进出水口安装铁丝或塑料隔网,以便进行控制。2、收集与选择用于繁殖的亲螺可到稻田、池塘或沟渠收集,繁殖亲螺的选择标准是:螺色清淡、壳薄、体圆、个大、螺壳无破损、介壳口圆片盖完整等。雌螺个体大而圆,头部左右两触角大小相同且向前方伸展;雄螺个体小而长,头部右触角较左触角粗而短,末端向右内方向弯曲,其弯曲部即为***。每年4、5、10月为螺蛳的生殖季节,一般每胎可产仔螺20~30个,多者可达40~60个,一年中可产150个以上,产后经2~3周,仔螺重达0.025g,即可开始摄食,一般经过一年的饲养即可繁殖后代。采用螺蛳专养池通常每平方米可投放100~150个;若利用自然水域,以每平方米投放20~30个为宜。3、饲养管理螺蛳的饲料来源比较广,一般青菜、土豆、豆饼、米糠、鱼虾残体及其它动物内脏、下脚料等等均可投喂。在饲养过程中要留心观察水质,一旦发现水质有污染应立即排除,重新注入新水。螺蛳的介壳口圆片盖陷入壳内,说明系因饵料不足或饥饿所致,应及时增加投饵数量;如果发现螺蛳的介壳口圆片盖收缩及有肉质溢出等现象,则可视为螺蛳缺钙,应立即在其饵料中添加淡鱼粉、贝壳粉类的钙质补充饲料。4、其它在螺蛳养殖过程中,还应注意排除鸟、鼠等危害。人工养殖的螺蛳当年即可养成食用螺,螺蛳既是人类的上等保健食品,也是畜禽和鱼类的优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故发展前景相当广阔。螺蛳具有成活率高、疾病少、种苗来源广泛等优势,是较为切实可行的农家养殖项目之一。
新型田螺养殖技术?
选择地势开阔、水源充足、向阳通风的池塘作为养殖池,池塘两边开设排灌口,设置铁丝网防逃。提供青菜、米糠、鱼肉等食物,饲料要泡软之后给其食用。每周更换一次水,换水量为池塘百分之三十,避免其受到惊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