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海参养殖需要什么设备的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海参捡来可以养吗?(海参捡来可以养吗怎么养)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海参捡来可以养吗?

这个肯定是不好养的,如果你是在海边来养活海参的话,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你是在自己家里养,而且也没有海水的话,肯定是不行的,一般像那种海鲜饭店是内陆的饭店,基本上都会运送海水到自己饭店里面的,用海水来

海参保苗配方?

大棚饲养海参主要是依靠大棚的保温效果,让海参不至于在低温时节受冻,帮助它安全过冬。大棚养殖要注意水质,及时换水,不要让水中有残留的饵料。为了让海参可以长得更大,一般需要添加生长素、抗生素等,增加它的生长速度,也能提高成活率。

春季海参保苗技术?

海参病害的发生期通常在春季伊始,如果控制不好,便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为了提高海参养殖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要注意春季海参养殖。以下就春季海参养殖技术做个介绍。
春季海参养殖技术
春季海参养殖技术
一、水体消毒和水质调节
由于冬季长时间的封冰,池塘底质和水质得不到曝气,水环境中有害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积累造成水质和底质差,海参直接摄食底质微生物,底质不好容易引发海参肿嘴、化皮病等疾病,所以应投放消毒剂对水质和底质进行消毒。建议使用二**氯或者聚维酮碘,待药效完全消失后,再投放底质改良剂改善池塘底质。有增氧设备的池塘每天中午气温高时进行小气量增氧,开启时间15—20分钟左右,彻底改善水环境。
二、换水
池塘冰层融化后换水要极为慎重。因为这个时期上游河水融化,海水的各项指标很不稳定,河流和养殖区池塘换水带来的海水污染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同时此阶段大排大灌使海参适应的水环境发生骤变,海参易出现应激反应而发生疾病,所以建议融冰后个大潮不进水或者少量进水,之后进水需注意海水的各种理化指标,忌大排大罐。
三、控制草类的繁殖
很多海参圈春季大量生长黄管菜、绿管菜之类的低温水草,使池水清瘦。目前采用的控制方法有药物、微生态制剂、改变透光度和人工捞取。初春时,水草量一般不会过大,建议使用微生态制剂和人工捞取的方法,若利用药物扑杀,需在杀草后进行人工捞取并改良底质。
春季海参养殖常见问题
春季海参养殖常见问题
春季漂参
春季化冰的初期水体盐度分层现象较重,尤其是池水较深的参池和没有及时排淡降水位的参池,盐度分层会导致底层氧气不足,底部缺氧发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海参向溶氧量较高的池塘边角浅水区移动,并通过*门大量吸水以虑取水中氧气,当体内的水过多时,整个呼吸树、肠胃及体腔都会膨胀,海参整体比重变小,从而发生漂浮现象。
对于这种现象,以防为主。首先在池塘化冻后及时利用排淡闸板缓慢(一次排水幅度15厘米~20厘米,防止水体较**动)降低水位至100厘米左右,以排出表层盐度较低的冰水,打破水体盐度分层的形成,防止池底缺氧现象发生,同时及时添加新鲜海水,改善池塘水质,为海参春季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其次及时泼洒维生素C、葡萄糖、氨基酸活力钙等免疫增强营养剂,这些物质一方面能够被海参直接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另一方面能够为藻类和有益菌类的增殖提供充足的碳源。同时配合使用底质改良剂,**分解池底有害物质,建立良好的底部环境。
如果已经出现漂参现象,有条件时可立即更换部分海水,并同时使用改底、解毒、抗应激等渔用药品,使用一次即可打破水体分层,解除底热,并增加底部溶氧。大量的实际应用证明,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迅速解决漂参问题,使之恢复正常。
春季肿嘴、吐肠
每年春季海参都会在水温7℃~15℃时暴发因肿嘴而引起的吐肠、化皮等病症。其原因在于海参在7℃~8℃开始陆续进入摄食期,10℃~15℃进入摄食高峰期。在这个阶段,由于温度较低,底栖硅藻繁殖速度较慢,会导致硅藻不够吃的情况发生,海参的摄食特点是没有选择性的,饿了一冬天的海参就会摄食池塘中厌氧环境下的有害底质。这些物质在肠道内积累,就会引发肠道疾病,进而诱发肿嘴、摇头、化皮等病,严重时会因肠道极度不适而吐肠。
该病有以下特点:
1.冬季封冰时间场,尤其是海面乌冰多的年份,次年化冰时发病率较高;
2.海参密度较大的池塘发病率较高;
3.底质较差的池塘发病率较高;4.新池塘底栖硅藻等天然饵料严重不足的池塘发病率较高。
此病症的预防措施如下:
1.适当降低参池水位。化冰后,结合天气情况,缓慢排换水,每次降低池塘水位15厘米~20厘米,终保持参池水深在80厘米~100厘米即可。这样可以提高阳光的通透率,快速提高底层水温,促进底栖硅藻的生长,增加硅藻的产量。
2.全池泼洒维生素C、底质改良剂,一方面稳定水质,增强海参抗应激能力,另一方面在海参下礁前彻底改良底质环境,使海参尽量少接触到有害物质。
3.天然饵料不足的情况下,适当补充人工配合饵料。
4.定期潜入池底,查看池底环境及海参生长、摄食情况,一旦发现有肿嘴、化皮的海参要及时处理,做好消毒杀菌工作,防止病情蔓延加重。
春季海参不下礁(或下礁晚)
春季海参不下礁(或下礁晚)
春季海参不下礁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底质状况差,经过一个冬天的时间,参池长期没有消毒、改底,池底有害物质积累,池底恶化,而且海参虽一个冬季未曾摄食,但**底质使其不愿下礁觅食。
2.水质混浊,导致池塘底部底栖藻类等可供海参摄食的食物缺乏,海参停留在食物相对丰富的参礁上采食,不愿下礁。
3.底层溶氧较低,化冰后没有及时适当降低参池水位,水过深(1.8米以上),底层溶氧较低,而礁上溶氧相对较高。
主要控制措施:
1.适当添换新水,改良水质。
2.改良池塘底质,及时泼洒底质改良剂和芽孢杆菌等。
3.及时泼洒维生素C、有机酸等,提高水体通透性,解除有毒物质毒性,增强海参免疫力。
4.适当降低水位,使用增氧剂或机械增氧,增加底部溶氧。
5.适当投喂优质海参配合饲料,丰富海参饵料种类。
青苔(或竹节草)的防治
青苔(或竹节草)的防治
春季是青苔(或竹节草)防治的关键时期,如果这段时期处理不当,会导致夏季、秋季青苔(或竹节草)的泛滥,给海参养殖带来一定危害。
主要危害有:
1.水体透明度过大,导致海参应激反应;
2.大量死亡后易出现黑底、臭底现象,危害海参生存环境。
3.生长过多过快,压缩海参生存空间,影响海参正常的活动及生命。
4.形成优势种群,抑制底栖硅藻及其他有益藻类繁殖,破坏海参天然饵料供给。
防治措施如下:
1.早春青苔(或竹节草)还没有出芽的时候,适当降低水体透明度,避免其大量繁殖和生长。
2.在低温期(18℃以下)或青苔(或竹节草)刚发芽生长时及时施用“藻苔净”、“青苔净”,对抑制青苔(或竹节草)生长有很好的效果,一旦水温达到21℃以上,就易过度繁殖,很难控制。所以,清除青苔及竹节草,一定要把握准确时间点及生产节点,果断采取措施,已达到佳效果。
3.如果青苔(或竹节草)已经生长起来,遍布全池,则必须先进行人工捞除,再施用杀草杀藻药物(粉剂的产品拌合泥土或沸石粉效果更好),当天晚上要注意池塘增氧,可以全池泼洒增氧片,2天~3天青苔(或竹节草)萎缩后,应施用有机酸等解毒剂,以分解青泥苔死亡后产生的毒素,防止其对水生动植物造成**影响。隔一天,再进行改底,防止藻类死亡沉底造成底质恶化。
4、一般经5天~7天青苔(或竹节草)即可**,此时池塘水质老化较差,要及时添换新水,使用水质改良剂,调节良好水色。
春季海参养殖技术
春季海参养殖技术就是以上的全部内容呢,智慧来自于民间,上述观点绝大多数来自于咱们广大海参养殖户的日常经验,我们仅仅是完成了总结和提炼的工作,希望反馈后能对大家的养殖工作能起到一点点的帮助作用,也希望大家多提批评和指正意见

海参家里可以养殖吗?

海参捡来可以养吗?

海参家里是可以养殖的。养殖海参必要条件
1、盐度要求
最好用海水,因为人工配置的海水里缺少天然微生物。人工配置的海水较合适的盐度控制在27-30之间,最高不超过39,最低不超过14。
2、严格控制水温
温度介于10-18度之间,高于24度开始夏眠,低于5度开始冬眠,无论是夏眠还是冬眠,海参都是不进食的。另外,天气急剧变化的时候换水必须要量一量温度相差多少。
3、PH值在7.5-8.5之间
PH值偏低,意味着水体溶氧低,二**碳含量高,细菌会大量的繁殖,若PH偏高,有毒的氨就会高,危害海参。
4、溶解氧含量
溶解氧偏差直接影响着海参产量高低及生存,一般溶氧在6左右就可以,若低于4则会大大的抑制海参的生长,同时水中一些有害物质会大量滋生,所以建议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增氧,提前增氧,最好铺上增氧管或安装增氧机,可极大的改善日常缺氧问题。
5、海参喂养
一般采用海泥搭配营养粉,比如扇贝裙边、海带粉、螺旋藻等,也有喂养玉米面的。营养的比例不能太高,否则容易出现海参粪便不好、消化**、化皮、吐肠等。

海肠养殖条件及注意事项?

年平均气温为12.6℃,气温变化范围在-12.8-36.9℃。水温变化0-26℃,pH值7.6-8.3,盐度27-32,透明度35-250厘米,溶解氧6毫克/升以上。海流畅通,水质肥沃,温度适宜,在海肠的生长繁殖季节,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有利于各种饵料生物的快速繁殖。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海肠的生存与生长提供了基础。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