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水笋养殖池的建造方法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黄鳝池怎么建造?(黄鳝池怎么建造好看)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黄鳝池怎么建造?
黄鳝养殖池的建造技术: 一、黄鳝池建设地点的选择 一些不宜养殖其他鱼类的废弃水体都可以利用,也可在不宜种植作物的水坑、水塘内进行饲养,也有在种植茭白、莲、菱的水体中放养黄鳝的。家许养殖黄鳝池宜在住宅附近,选择向阳通风,有水源的地方建池养殖,要做到冬天能保暖,夏天较*凉,水源充足,水质清洁。 二、鳝池的形状和大小黄鳝池的形状可与美化环境结合起来设计,长方形、方形、圆形、椭圆形鳝池均可,目前采用得较多的是长方形鳝池。池的大小根据养殖规模而定,小池2~3平方米,大池20~100平方米以上。 家庭养鳝池的面积不宜过大。就单个池而言,一般10~15平方米为宜。池水深度一般为0.7~1米,深些更好。 三、养鳝池的结构有砖池和土池两种 1、砖池。可建成地上池、**池或地中池。池壁用砖或石头砌成。 用水泥沟缝,池底可用石块、黄沙或三合土铺成,必须夯实。无论是池壁或池底都不能留孔隙,以免黄鳝尾巴钩墙外逃。池底要有水位差,在距离池底40厘米处的池壁上开一出水孔,用铁丝网罩住,平时将孔堵上,大雨时作排水用。池建成后, 先灌水冲洗 浸泡数天,然后再排干水, 在池底铺上一层含有机质较多的粘土或用河泥和青草沤制的土,饲养前灌上清水,水深10厘米左右即可。 2、土池。应选择在排灌条件好,土质较坚硬的地方挖池, 把挖出的土在周围打埂,埂高40~60厘米,池宽60~80厘米,埂堤要分层夯实,以防池埂松软黄鳝打洞逃跑。土池适宜大规模养殖。另外,开展大面积工厂化养鳝,也有建造水泥池养殖的,并造自流换水池。家庭养鳝也可用大砂缸。 四、模拟黄鳝生长的生态环境。在池的底部先铺上10厘米的左右的秸秆,再在秸秆的上面放上20厘米左右厚的乱砖、右块等,人为的造成一些洞*,让黄鳝安居*中。池中还可适当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蒿草、水浮莲、水葫芦等,作为黄鳝潜伏、遮挡部分阳光用,以改善池子环境,降低池中水温,以利黄鳝生长。
我想建一个养殖黄鳝池塘要怎么做啊?
合理建造鳝池。黄鳝的饲养池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建造,可在房前屋后的空地、土坑、水沟边及田边地角等处建小池塘。鳝池的面积一般以50平方— 100平方米 为宜,对于庭院小规模养殖,每口池以 10平方米 左右为宜。池深1—1.5米 ,可用水泥、条石、砖块和三合土等材料建造,最后一定要用水泥勾缝。池壁顶部要用砖块做成“T”字型,池坎顶部应高出水面 30厘米 以上,进、排水管和溢水管必须用铁丝网牢固封闭,严防黄鳝外逃。池子建好后,池内放入 30厘米 厚的泥土,再投入石块、砖头,以便黄鳝打洞*居。泥面保留 10厘米 左右的水层,以便黄鳝*居时头伸出洞口观察觅食或呼吸。最后,在池面上栽些水生植物,如茭白、慈菇、水浮莲等,但要求其所占水面在一半以下。
盐水笋的兑水比例?
竹笋100kg,食盐40-50kg,饱和食盐水适量。pH调节剂配制:柠檬酸3。5kg,水200kg。工艺流程:一次脱壳-一次修整—煮笋—二次脱壳—二次修整—配制pH调节剂—盐渍―循环盐水—检验包装—成品操作要点:(1)一次脱壳剥掉鲜笋基部的部分竹壳,使木质化的茎外露。 (2)—次修整用刀将竹笋外露的木质化茎切除一部分。(3)煮笋将一次脱壳、一次修整的竹笋,置l00°C沸水锅中煮至六七成熟,即可。(4)二次脱壳将煮过的竹笋外壳全部剥去,使笋肉全部外露。操作时,注意不要损伤笋尖。 (5)二次修整切除竹笋不宜食用的全部木质化茎。淘洗:将脱净外壳、切除木质化_的竹笋置于水中淘洗干净,捞出,沥去浮水。(6)配制pH调节剂称取柠檬酸3。5kg溶于200kg100°C沸水中,搅拌均匀至**。 (7)盐渍按一层菜一层盐,下少上多的腌制方法盐渍。将竹笋轻轻排放人腌渍缸(池)内,每层厚度约7cm,反复操作,装至盐渍缸(池)的9/10为止。人池后,加入适量pH调节剂,使盐卤pH保持在3。5以下,加盖封面盐后,压紧。 经5h左右,加人饱和食盐水漫过竹笋,盐渍12-15天。称取食盐40kg,溶解于100kg水中,制得饱和盐水。(8)循环盐水每天抽出池底盐水1-2次,淋浇在笋面上,使盐渍池内盐水上下循环。(9)检验每天取盐水,用波美比重计检验浓度,不足22°B6时,加人食盐饱和溶液调整。
螺的养殖技术?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
养东风螺那个水泥池怎么做?
四周用水泥池底铺淤泥。把池底铺一定厚度的淤泥。池面可养殖藻类、水浮萍、红萍、茭白、慈姑等水生植物,供田螺食用,遮*避暑和栖息,同时也能充分利用土地,池水深|1米一1.5米。池塘底泥较肥但不能太深。养田螺条件要求不高,面积可大可小,养殖鱼类的池塘就可以了。
小龙虾如何在池塘中进行网箱饲养?
早上好网箱可以养小龙虾的。1、池塘要有良好的进、排水设施。池塘四周要用竹片、网纱等围起高50厘米的防逃墙。2、在养殖水域设置虾栖息场所,如安设瓦砾、砖头、石块、网片、旧轮胎、草龙等作虾巢,供虾隐蔽栖息和防御敌害。3、在池内四周种植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莲、茭白等水生植物,其覆盖面一般为池塘水面的1/3,以利龙虾蔽荫和滋生龙虾爱吃的浮游生物。4、一般新建龙虾池可用生石灰水带水清塘,每亩用100公斤,若利用旧池塘或湖泊养龙虾,要清淤、修整、曝晒,放养虾苗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干池消毒。同时彻底消除池塘中的鲶、鳅、黑鱼和蛇、鼠等掠食性野生敌害。5、虾苗放养前10-15天,一般每亩水面施猪粪等充分腐熟粪肥100-200公斤,培育浮游生物及提供适量的有机碎屑作虾饲料。6、池塘进水前要安装好水隔网最好是60-80目防止水中敌害进入。池水深度保持在50-80厘米,透明度在30-40厘米之间。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见谅祝你开心快乐每一天1、在塘内多增加一些遮阳避*的实施。当水温增高时,让龙虾有个藏身休息的场所。如:棚架、有益的漂浮植物等。
2、把塘内的水位加高,深水位达到1.8米,浅水位达到1.5米。
3、每隔10天,最多15天,将塘内的水更换2/3,保证塘内的水不变质,经常有新水补给。
4、定期用生石灰稀释全池泼洒,每亩用量约25公斤。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既能起到杀菌消毒,净化水质作用,又能增加池塘的钙质,有利于龙虾的脱壳生长。
5、严格注意每天的饵料的投喂量,每天观察投喂的饵料是否吃完,如有剩余,应及时的捞出,否则,会破坏水质,产生病菌,致使龙虾生病。
6、有增氧设备的塘口,要根据水体情况及时打开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网箱采用20-40目网布(或筛绢)制成,网箱长10米,宽3-5米,网箱上沿口内侧四周缝上15厘米宽的钙塑板,以防亲虾逃逸。箱底离池底10-15厘米,网箱设置在池塘进水口附近,以保证箱内水体充分交换。网箱正上方设置竹棚架,用黑色遮阳网双层覆盖。具体我也不太清楚若你们当地没有卖的,可考虑网购
水蛇养殖技术?
水蛇养殖技术1、水源:中国水蛇是有水生或半水生习性的蛇类,养殖中水源的安排是一大关键,在水蛇的活动季节里一定要保持水源的充足和清洁,盛夏时节每7-15天彻底清池除垢一次,以免水蛇无奈中喝了不洁净的水引发肠炎的发生,造成不应有的麻烦。2、建池:养殖池以100平方米为宜,挖深1米以上,回填淤泥或熟田土30厘米,注水40厘米以上,按池面积1/4加铺干稻草或干草10厘米,在池塘周围砌1米高的防逃防鼠墙。3、放养:中国水蛇从过渡池捞出后,按大小强弱分开放养入池,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0条,池内可加放繁殖快的小型鱼类伴泥蛇共同生长。4、管理:养殖池的堤埂可种植各种瓜果菜,但不能使用农药,池周围可适量栽种茭白或深水稻,高温季节、常换水降温,低温季节加投干草入水保温,上市规格150-500克。5、消毒: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应每月消毒2-3次,采用喷雾和水泼的方法均可。消毒时最好选在清晨或傍晚。因大部分水蛇喜欢在白天活动,饱食后尤喜欢**在一起晒太阳,外界温度达到32℃以上时,尤喜欢成群抱团地浸泡在水中,只微露头部便可长时间的静栖在水中。故消毒时应避开水蛇在外活动的高峰时段,免其受不应有的惊扰和惊吓。6、防病:中国水蛇的病害比较少,一旦发现泥蛇有异可用鱼爱的新等药物防治,个别体表病用新洁尔来清洗消毒,不能让农药入水,养殖场地周围做好防鼠工作,一旦人被蛇咬伤应立即取出毒芽,用水生油草与清水擦洗伤口并到医院治疗。
400斤田螺养殖技术?
1.种螺放养 田螺大多数是自然繁殖,养殖时可以到河边、水田等地人工收集,也可以去市场上购买。要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 田螺适宜生长在15~30℃的环境中,放养时要要注意避开高温炎热的时间,自然环境内放养,每平方放10~15个种螺即可,如果是人工建设的池塘,可高密度养殖,每平方可放100~500个(根据池塘大小),底泥厚度在10厘米以上,以方便田螺取食、休息,将雌雄螺一起放养就可自然繁殖。 2.养殖场地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人工建设水泥池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要设置进出水口并装好防逃网,只要底泥厚度保持在15厘米左右,水深30~50厘米,大小不限。池面可养殖藻类、水浮莲、菱白等水生植物,供田螺食用、遮荫避暑和栖息。池边四周种些花生,作田螺栖息遮荫之用。 放养田螺前,用石灰清除敌害,然后施基肥培育天然饵料,基肥用75%的鸡粪和25%的切细稻草,每平方米施450~530克。7天后水质变肥,即可投放亲螺。新建的水泥池,每平方洒白醋0.5~0.75千克,清洗后注入清水放螺。 3.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田螺有越水潜逃的习性,所以要经常检查维修进出水口的防逃设备。除此之外,田螺疾病少,重点是防止受化肥农药污染的水流入池中,防御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鸟类、家禽、猫、鼠等天敌混入池塘捕食田螺。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高温季节要加大水流量及水位,以防止水温升高,保证水体溶氧量。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次-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4.捕捞上市 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南方每年4~5月和9~11月是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