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养殖青蛙怎么管理的呢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防治青蛙?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如何防治青蛙?

青蛙的防治流程在青蛙的养殖中,场地消毒是至关重的一环节,为了防止养殖中后酸化滋生细菌,往往都建议养殖户在养殖准备期使用生石灰消毒,且用量都会很大,通常一亩用量在300-400斤。对于培育蝌蚪期的场地,要求也是比较多的,首先要求杀虫,常用的杀虫药,鱼苗虫敌,一袋可以用4亩地,清除水体中苗种期的敌害生物,然后就是消毒。
当把蝌蚪苗种买回来之后,在要放入苗种培育池时,为了提高蝌蚪的成活率,应先放入苗种培育池,提前进行解毒抗应激。解毒常用的药是有机酸解毒霸,一升一瓶可以用4-5亩。解毒后才向苗池投放蝌蚪,并在投入蝌蚪前半小时,向苗池外泼解毒120加泼洒应激灵,各一袋用3-4亩。在平时管理中,苗种期的蝌蚪吃食量不易过大,按其体重投喂率控制在2-3%左右,为了防止由于消化**引发的肠炎,常可把干酪*杆菌拌饲料内服,或是直接外泼。拌料按10斤饲料添加50-60毫升,外泼则可在天亮后即可外泼,一升外泼3亩。如果发现蝌蚪生长缓慢,不在水面游动,或是游动不积极,则应注意检查,一是肠道是否发红,二镜检是否有寄生虫。当发现肠道发红,可以把菌毒威加酶合电解**,按10斤饲料用一袋菌毒威加半袋**,每天一次,连用5-7天。二是寄生虫,青蛙在苗种期常会因为微小的蠕虫和车轮虫等引起成活率低,可用车轮斜管净和鱼苗虫敌杀虫。
在养殖过程中,预防是重过治疗。从用药上看,预防用药多了,那治疗用药费用才会降下来。合理的比例是预防用药占到6-7成,而治疗用药占到3-4成。因为投料高峰期,蛙的采食量往往很大,如免疫多糖,一袋25公斤可拌5吨饲料,干酪*杆菌一箱可拌4吨饲料,两者合用,是采用最低的用药成本,产生最大的预防效果。平时根据气温高低,如温度过高导致的油脂**,维生素流失,可每半月再添加点酶合电解**,一袋饲料添加200克,连用3天;如饲料有霉变等,常会引起肝脏的病变,则根据情况,添加肝胆舒康,预防轻微期一袋饲料添加一袋,如严重时,添加至两到3袋每包料,或是添加特效肝胆散,一袋饲料使用2-3包。
对于常见的歪脖子病,已经证实是由伊丽莎白菌引起,这个致病菌与环境关系密切,重要平时预防,增强免疫,以及外用水环境调节,如增加换水,对于水源条件不好的养殖场,可以补充微生物菌种进行调节,如芽孢杆菌原粉、干酪*杆菌外泼。对于已经发病,有两种方案可供使用,一是不严重时,用菌多克加百菌克星和酶合电解**,各一袋用20公斤饲料,每天一次,连用5-7天。如发病严重,则使用菌必治、菌多克和酶合电解**各一袋使用10公斤饲料,连用5-7天。同时外用碘消毒。
对于烂皮腐皮,则是典型的环境致病菌引起,当养殖环境恶劣,水质变差,蛙的免疫力下降时易发。可通过定期使用复合碘、戊二醛、新型烂鳃宁进行防治,平时常用的方法是复合碘加腐皮疥疮灵各一瓶用3亩水面,结合内服菌多克加百菌克星各一袋,并加上两袋VC纳粉用40公斤饲料,连用5-7天。尤其是新型烂思宁,对于由柱状黄杆菌引发的烂皮,效果非常明显。同时内服免疫增强剂如免疫多糖,是治疗烂皮的有效方法。
在蛙池边一转,除了上面的情况,那接下来最多的就是发现青蛙腿发红,出现腹部膨胀、口和*门有带血的粘液。剖解的时候,发现腹腔有大量的腹水,肝、脾、肾肿大并有出血点,有的还伴随胃肠出血。用药是败毒散加菌毒威和酶合电解**,各一袋拌20公斤饲料。连用5-7天,同时还使用上面的方法外用消毒。

青蛙养殖技术

一、蛙池的建设
蛙池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蛙池四周应用砖墙围栏,墙高在1.5米以上,以防止青蛙逃跑或被蛇类进入捕食青蛙。最好能在居所附近建蛙池,以方便管理。蛙池两端应分别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并用铁枝和密眼尼龙网封口防逃。蛙池内四周应栽上水草和小灌木,以方便成蛙栖息。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野外大池4×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池中水深30~60厘米,水**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污的1/3。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后的幼蛙**。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二、种蛙的护理
在每年严寒冬天到来之前,应把池水放干,但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为种蛙钻入泥洞中冬眠创造有利条件。
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在蛙的肌肉中,采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按每3平方米约1组种蛙密度进行投种(在5月份以前投入较好)。种蛙要求个体肥大,开产1~2年的亲蛙为佳。雌雄混合放养比例为3:1,放养密度相对比肉蛙少。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三年。
种蛙管理:加强蛋白饲料的饲喂,以蚯蚓为主,诱蛾虫为辅。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当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即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 此时雄蛙鸣叫不停)。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产卵很多。一般雌雄抱对于水草上产卵。蛙卵呈浅**,圆形,成片附于胶质卵膜浮在水草上,极易识别。
三、种蛙繁殖蝌蚪
每年春天惊蛰节令过后,应放适量活水进入蛙池,让母蛙繁殖蝌蚪。繁殖出蝌蚪后应把种蛙隔离,防止吞食蝌蚪。
1、产卵:人造产卵场需要静水区,一般采用笼式产卵法,即将蛙强制在箩筐或笼子里产卵。雌雄蛙以1∶1的比例,20平方米的产卵也可放5个产卵筐或笼,池水深度应保持在10~15厘米,水温应保持在10℃~11℃,为了使孵化率提高,可将卵片用围网护起来,以免亲蛙干扰后下沉。
2、孵化:蛙受精卵在孵化期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0℃~28℃,主要是自然孵化;也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孵化法和无水孵化法。一般经过3~5天即可全部孵化蝌蚪。初生蝌蚪依赖于卵膜才安全生存,不要随便搅动池水,待所有青蛙产卵后,即将青蛙抓出池,以免干扰孵化及蝌蚪生存环境。卵孵化5天后可供给精饲料,如豆浆、蛋黄、水蚤及水中浮游生物,每天喂给2次,但投饵数量不宜太多,以免水质恶化,引起蝌蚪死亡。蝌蚪经1周饲养后即可移入饲养池饲养。
四、蝌蚪的饲养和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如何养殖青蛙?

1.孵化池的建设
根据蝌蚪孵化数量来设定孵化池大小,通常孵化池面积要求在1亩以上。水体过小,水质不易稳定。
2.养殖池的建设
养殖池大小一般以200平方米为宜,东西走向,同时每个池塘均应设有进排水管道。池塘高40~50厘米,池塘中间有环沟,环沟宽约60厘米、深40厘米,中间留出3~5米宽的滩涂,供青蛙夏天上岸休息使用。

在滩涂上方布置遮阳网,高约80厘米,或种植撒播水稻,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高温。每个蛙池之间用40目以上的网片分割开,高约1米。同时整个养殖场用围网架起网棚,进行封闭式遮盖,避免鸟类捕食青蛙。
二、孵化方法
青蛙繁殖时间一般集中在3—4月。每天清晨收集卵块,应在产卵后2~3小时采卵。这时受精卵外的卵膜已充分吸水膨胀,受精卵可以在卵膜中转位,从而使受精卵的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受精卵动物极呈黑褐色朝向上方,植物极*白色或淡**,朝向下方。)注意不要随意翻转卵块,避免受精卵的植物极和动物极发生颠倒。

青蛙养殖技术及场地建造?

如何防治青蛙?

,不少养殖者是第一年开展青蛙养殖,需要从别的养殖场引进种苗来开展养殖。这些养殖户就非常有必要在引进卵块前做好蝌蚪培育池的准备和处理 。 一、放养前的准备 A清野除杂:放苗前20天左右一般用甲氰菊酯或者漂**清塘,如果有田螺的蛙池用氯硝柳胺效果更好。 B原池消毒:通威速消带水清塘每亩用1袋,使用时在上风口抓取本品均匀抛洒入水中即可。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消毒人员应戴口罩和穿工作服操作。本品消毒后残留会很快消失,一般3-5天后即可进行蝌蚪养殖。也可使用生石灰,作用和漂**相似,但现在生石灰市场上难买到,而且石灰药效残留久,残留体多,所以不建议使用。建议使用量为每亩70-100公斤,应在下卵块或者下苗前10天使用。 C放养前消毒:养殖池或孵化池換入干净的水后,在放养前3天使用通威菌毒宁 50-l00毫升每池消毒,用水稀释300-500倍后全池泼洒或喷雾消毒。 二、蝌蚪放养 . 采用一体化青蛙养殖池的,一般每口标准池(约200平方米)投放约8-10万尾蛙卵,或者6万蝌蚪。 使用孵化池高密度培育蝌蚪的,孵化时每平方米可放入3-5团蛙卵,培育可以按每平方米水面放养刚孵出的小蝌蚪300-500尾。 同一蝌蚪培养池最好投放孵化时问相近的蝌蚪,以免后期**-时出现大量先**的幼蛙将后**的幼蛙及蝌蚪当做虫子误食或咬伤。 三、蝌蚪的饲养 蝌蚪孵化破膜后3-4天后开始投食,此时饵料以通威开口乐为最佳,每亩初始投喂量为100g,每日投喂量增加20%左右,喂养5-7天后可直接转粉料。也可使用豆浆或蛋黄开口,喂养4-5天后直接转粉料,当蝌蚪个体大于胡豆大小后,可以使用粉料加1.0颗粒饲料喂养,一般来说粉料投喂15天后可直接转1.0颗粒料喂养,直至**。蝌蚪孵化l5天左右,可以把水位提升至食台区。 日常管理中应根据温度控制投食量,晴天正常投量,*雨天适当减少投量,每天投食量按蝌蚪体重的2%-3%,开口期应该做到少量多次,每天投喂2-4次,可以分早、上午、下午、傍晚四次投喂;后期分早、晚两次投喂,早晨8点左右投喂饲料总量的2/5,下午5点左右投喂饲料总量的3/5。 蝌蚪期每7-l0天需消毒一次,一般200平方的蛙池,通威菌毒宁30毫升,通威菌清20毫升,2种药交替使用。 蝌蚪前期约按每亩每天添加**10-20克,通威鱼安康10-20克饲养,连续10天后,一般7-l0天左右需投喂通威**20克加三黄散20克,每次连续投喂2-3天。 四、控制水温、水位 蝌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3-25℃, 当水温超过32℃时蝌蚪活动能力下降, 吃食减少; 当水温高于35℃时,蝌蚪开始死亡。因此,整个养殖周期都应该注意水温的变化,水位做到早春浅(升温快)、中期满(活动范围日大)、后期适中(提供**上岸区),一般来说,当蝌蚪开始投料之后应适当每天逐渐加深水位。若果遇到阳光猛烈,应在水沟上搭建遮阳网。 **期管理 蝌蚪在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收缩,呼吸系统的发生改变,由原先的用鳃呼吸变成用肺和皮肤呼吸,此时蝌蚪不能长期淹在水中,因此需要提供青蛙上岸的区域,将水位适当放浅,漏出食台区。此阶段青蛙不再摄食,而是依靠吸收尾部囤积的营养作为能量,此时还有部分**不同步的青蛙需要摄食,因此需要投喂少量颗粒料。 **期青蛙皮肤娇嫩,容易被细菌感染引起死亡,因此要注意前期的内服保健后消毒工作,避免关键时期失败。 水质管理 蝌蚪期宜肥水饲养,水质保持在浅绿为佳,当水质深绿色时,可以进行换水。集中孵化的蝌蚪转池前应将养殖池的水质培育好再转入蝌蚪,每亩使用黄/黑金肽1斤加培藻素1斤培水。蝌蚪期由于有饲料的投入,无需再使用肥水产品进行肥水。 突**况处理 1.如果遇到水源有问题,造成蝌蚪中毒,应立即使用解毒卫士进行解救,每亩使用170毫升,或者每个标准养殖池使用50毫升,并对蓄水池进行解毒。 2.如果由于天气剧烈变化,引起蝌蚪应激反应或死亡,应使用通威应激灵进行泼洒解救。 3.若果遇到蝌蚪缺氧,可使用通威水动力进行解救,每使用一次,在不换水的情况下可保持至少3天不缺氧。 4.如果遇到氧气过于饱和,发生厌氧或者气泡病,可进行换水处理。 疾病爆发处理 气泡病:注入1/2-1/3的清水,使用食盐+应激灵(葡萄糖)进行处理。 肠炎病:定期换水,防止饲料投喂过剩,避免使用过期饲料或霉变、酸变饲料,使用恩诺沙星粉或大蒜素拌饲料投喂,恩诺沙星:每kg粉料使用2-4g,大蒜素:每kg粉料使用3-6g。 出血病:使用菌清全池消毒,每立方水体使用0.2-0.4ml,使用通威止血散拌料投喂,每kg粉料投喂2-4g。

养殖青蛙越冬如何管理?

青蛙:要 选择避风向阳、水深1.5米以上且水草较多的池塘,每亩放水草150. ~ 200公 斤,每十天左右投喂一次。

小黄蛙怎么养?

黄蛙又名黄拐,也称黄蛤蟆、油哈蟆,学名叫林蛙,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两栖动物,也是一种著名的滋补保健食品,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  人工养殖技术  在全国林蛙会议上,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林业局动植物保护办公室,东北地区省林业厅动物保护办公室,全国林蛙专业委员会,都莅临了会议。林蛙作为野生动物只属于一般保护动物,不属于重点保护动物,鼓全国林蛙专业会及林蛙论坛励和提倡在林区适宜地区人工养殖。会上特别说明:从事林蛙养殖生产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属于乱占林地行为。林蛙养殖人员是林业的建设者,森林的保护着,环境的监督者。各级部门应大力支持。  林蛙的全人工养殖,是每次全国林蛙会议争论最多的话题。林蛙全人工圈养难度还比较大,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提醒全国圈养林蛙的人要谨慎行事。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用赵文阁教授的话来说:"不反对,不鼓励,支持尝试"。  全人工养殖林蛙需要的技术要求比较多。众多养殖单位,盲目性很强,对林蛙的养殖技术没有很细致深入的学习,大多数养殖单位的养殖方法很粗放,达不到林蛙养殖的条件,各种因素综合起来,造成养殖效益不高,或者根本就是失败。造成的资源的大大浪费,给市场带来很大的冲击。  养殖场建设  选择森林茂密、水源充足、面积在100-200公顷以上的流域建立林蛙养殖场。在养殖场内,每10公顷修1一2个越冬池。池面要有排水孔和排水道。越冬池的面积不得低于100米2,水深1. 5米以上。水质清新。孵化池要选择向阳面,面积大小因地而宜,最好选择离森林较近的位置,以利幼蛙**后及时上山。  用塑料薄膜、砖、镀锌板、石棉瓦修建养蛙圈,防止林蛙逃跑。围栏养殖林蛙,陆地面积与水池面积比例,幼蛙期为10:1,成蛙期为(15-20):1。  养殖管理  首先,每年的春季(4月份)投放足够的蛙卵或留够蛙种。孵化池中的蛙卵密度不要过大,每平方米不超过2000尾。待蛙卵孵化期间,要注意水质清新,适时换水,喂食科学,及时预防蛙病,做到孵化池消毒,鳅鲜**后,及时引入森林。幼蛙成蛙虽然不在水中生活,但必须生活的潮湿的陆地上。当湿度不足时,就要及时补湿,使湿度始终保持在70%以上,保证林蛙能够进行正常的皮肤呼吸。为此,可在蛙田内设喷灌设施,天旱干燥时刻进行喷灌或入工降雨,也可以用喷壶喷水。  冬季林蛙回池越冬时,池水温度保持4℃以下,水深不得低于1. 5米,防止水面冻干,池水要适时换水,缓慢流水更好。越冬池内投放些秸秆、树枝等遮掩物,以利林蛙冬眠。  另一种是窖内冬眠。越冬土窖可建在室外,亦可建在室内。土窖宽2米、深2米,长度根据林蛙数量而定。窖底放些石头、瓦头、树枝、秸秆,作为林蛙冬眠时的隐蔽物。窖口要安装防鼠设备,防止老鼠加害越冬的林蛙。土窖内放入1尺厚的河沙,喷湿。林蛙越冬期间一定要注意补湿,使蛙体皮肤湿润,呼吸正常,防止体内二**碳中毒。

养树蛙的十大忠告?

1、饲养树蛙的时候,最好将它放在光线比较暗的地方,能够给它充分的安全感,而且还要将它放在相对比较安静的地方,以免使它受到惊吓。
2、养树蛙的时候,饲养环境要保持干燥,并在平常注意通风,还要在饲养箱中,放置干净的小水盆,使它能在感到很干的时候,能跳到里面洗澡保持身体的湿润。
3、在给树蛙喂食的时候,可以给它吃家养的黄粉虫、蟋蟀、蚯蚓等,最好在喂之前,给它清理干净,以免携带寄生虫对它造成感染。二、树蛙的养殖方法
1、饲养容器
(1)为树蛙提供高度及大小适宜的蛙缸,蛙缸内要布置树枝供树蛙攀爬,垫料可选择生化棉、水苔或树皮。
(2)树蛙体型扁平,具有较强的攀爬能力,可攀爬至高处(脚蹼上带有吸盘,吸盘腹面腺体以及**腺体可保证身体牢固贴附在叶片、树干及其他附着物上面),因此蛙缸还需具备封盖功能。
树蛙饲养环境,附养殖方法
2、饲喂
(1)购买树蛙后把它放入蛙缸,再将蛙缸放在安静处,保持通风。
(2)蛙缸内设置食盆,然后放入活饵,让树蛙自行捕食。
(3)树蛙的食物主要有蝗虫、蚕蛹、飞蛾、蟋蟀、小鱼、小虾、黄粉虫、水蚯蚓、人工配合饲料等。
树蛙饲养环境,附养殖方法
3、管理
(1)将缸内温度保持在24-28℃左右,湿度保持在60-80%,定期更换垫料,保证环境干净、卫生。
(2)在蛙缸顶部、侧面开出通风孔,确保缸内通风透气。
(3)缸内还需放置水盆,供树蛙泡澡,否则它会因为皮肤因过干而难以呼吸。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