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鸡身上的寄生虫叫什么用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一个月的小鸡吃什么药能预防它身上或者肚子里有虫子。(小鸡有寄生虫吃什么药)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一个月的小鸡吃什么药能预防它身上或者肚子里有虫子。
鸡寄生虫病主要有鸡蛔虫、鸡绦虫、鸡羽虱、鸡螨等4种,对鸡生长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以减少这些病害给养鸡户养鸡造成的损失。一、鸡蛔虫这种虫子主要寄生在鸡的小肠子里,是一种圆形,淡**的线虫,一般长50~110毫 米。鸡得了这种病后,产蛋量下降,严重时贫血 ,甚至由于蛔虫堵塞肠道死亡。治疗方法是:早晨放鸡的时候,给鸡吃2片“驱虫净”,一星期后再给鸡吃2片“驱虫净”,就可以把蛔虫给打下来。也可用鲜辣椒给鸡驱虫,每只鸡每次用鲜辣椒一个 切碎,给鸡灌服,也有较好的驱虫效果。二、鸡绦虫这种虫一般都寄生在鸡的小肠子里,是一种白色的带状分节虫,大约长25厘米以上,小的只有0.5~3厘米,头节上有吸盘和钩子,刺附在鸡肠上。鸡得了这种病,瘦弱、贫血、严重时死亡。治疗方法是:可以给鸡吃“杀绦灵”, 用量可以根据鸡的病情来定。用槟榔煎汁给鸡喝,效果也较好。三、鸡羽虱常见的有鸡大体虱,羽干虱和头虱。大体虱长约3~4毫米,大都寄生在鸡的*门下面,胸、背、翅膀下面也有。头虱长约2.5毫米。 寄生在鸡的头部和颈部。羽干虱长约1.7~2毫米,寄生在鸡翅膀上。这几种鸡虱对鸡的生长发育和下蛋都有一定的影响。治疗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喷洒在鸡身上轻轻地揉搓,使药液均匀,就能把鸡虱**。过10天再按此方法治一次。还可用神奇药笔捣碎撒洒在鸡窝。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四、鸡螨鸡螨大约有20多种。其中:鸡刺皮螨白天隐藏在鸡窝的暗缝里,夜里爬出来吸鸡的血,对鸡的危害很大。治疗方法是:用神奇药笔研成粉末,撒洒在鸡羽毛上。每隔5~7天一次,连续 :2~3次。
鸡身上的哪些部位里面含有大量病菌,就算免费也不吃?
每个人都不应该认为鸡肉中的每一块肉都可以吃掉。事实上,鸡肉有三个部分应尽可能少吃。里面藏着很多细菌和寄生虫。那些不受鸡价上涨影响的人经常使用人们不想要的鸡肉,以便为了每个人的利益而不是消费者的观点来填补它们。据研究,鸡皮含有较多的皮下脂肪,长期食用可能有血脂升高的风险。此外,如果鸡皮未清洁,则容易积聚大量寄生虫。吃这些时,寄生虫会进入我们体内,所以我给你总结下鸡身上有哪些不能吃的。
鸡头,有些人特别喜欢吃鸡头。事实上,当吃这些东西时,会吃到一些细菌,导致一些细菌在鸡头部生长,加上鸡在吃饲料的时候会长期累积激素在鸡头上,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危害身体的健康,激素会引起未成年人性早熟。
鸡皮,鸡皮虽然味道鲜美,但对健康不利。通常,***中的脂肪含量更高,胆固醇含量更高,污染物含量更高。特别是对于烤鸡,经过烘烤后,鸡皮中的胆固醇被**形成胆固醇**产物,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如果温度控制不当,可能会产生致癌物质。因此,最好在吃鸡肉时去除鸡皮,不要用鸡皮做饭。
鸡**有很多人喜欢当下酒菜,和酒完美搭配。鸡**由鸡的*门和其上方的突起之间的腺腔组成。已经发现鸡**含有大量的毒素,并且在鸡囊中存在大量的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细菌,**。高温后可能无法完全消除一种有毒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就可能引起胃肠道疾病,甚至中毒。
鸡腿里的寄生虫新闻
少吃肉,多吃蔬菜。要是荤类的营养不足的,以别的正宗家肉来弥补营养。或者好的肉来补营养。鸡常见的寄生虫病有哪些?如何防治
鸡的外寄生虫主要是以驱虫药对患鸡进行药浴,而预防则主要是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鸡的内寄生虫病防治目前除了球虫病已有少量的**(目前尚未能形成全面推广使用**免疫来防治球虫)外,其他内寄生虫的防治主要依靠药物预防和药物驱虫,具体使用方法将在有关章节中介绍。
小鸡身上有虫子吗?
小鸡身上本来就多虫子,鸡身上容易长寄生虫,建议小朋友不要去玩。避免用手触摸,避免导致细菌的感染,注意保持清洁为宜。小鸡就是鸡的幼崽,从鸡蛋中孵化。小鸡吃饲料及青菜、小虫、碎米成长。鸡是人类饲养最普遍的家禽。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突胸总目,鸡形目,雉科,原鸡属,家鸡种。
调节适宜温、湿度,提高雏鸡成活率。
初出壳雏鸡个体小、娇嫩、绒毛短,保温能力低,调节体温机能也还不完善,直到3~4周龄,才逐渐完备。因此,搞好防寒保温,调节适宜的温、湿度,是养好小鸡,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
蛋鸡常见细菌和寄生虫病有哪些?如何诊断和防治?
蛋鸡常见的细菌病和寄生虫病主要有白痢、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支原体、曲霉菌、禽霍乱、球虫病等。1.白痢
(1)病原与流行特点 鸡白痢:病原为沙门氏菌,革兰氏染色*性,为两端稍圆的细长杆菌,无荚膜和芽孢,也无鞭毛,不能运动。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温度5~8℃于木制饲槽上可生存65日,夏季在土壤中可生存20~35日,冬季可生存128~184日,在鸡粪悬浮液可生存3个月以上,附着绒毛上的细菌可生存约1年。沾附于卵壳上的细菌经5天,在孵化器内经3天即可死亡。在20℃储存的鸡蛋黄内的细菌繁殖很快。
流行特点:不同品种的禽都具有感染性,易感程度与年龄、品种有关,雏鸡流行最为广泛,2周龄以内的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褐壳蛋鸡比白壳蛋鸡敏感。鸡、火鸡、鸭、雉鸡、孔雀、鹌鹑、鸽、麻雀等均可自然感染。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既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病雏的排泄物及分泌物污染饲料、饮水和用具,可使同群雏受感染,感染雏多数死亡,但有一部分呈保菌状态,到产蛋时又产出保菌蛋,形成反复感染,循环发病。交配时,公鸡也可将病菌传染给母鸡。苍蝇、麻雀也是传染媒介。雏鸡的饲养管理**、温度忽高忽低、饲料营养不全、长途运输等,都可促使本病发生流行和死亡率增高。一向存在本病的鸡场,雏鸡的发病率在20%~40%左右,但新传入发病的鸡场,其发病率显著增高,有时甚至高达100%,病死率也比老疫场高。
(2)症状与剖检 症状:雏鸡,由保菌蛋孵出的雏鸡,大部分在7日之内死亡。同群感染雏鸡,则在2~3周内死亡。病雏怕冷,常挤堆,翅下垂,精神萎靡,停食,嗜睡。排出白色粪便,常粘在尾部羽毛上,有时阻塞*门,排便困难,甚至排不出粪便。排便时常发出尖叫,腹部膨大。肺部感染时,则表现呼吸困难。还会引起关节肿大,出现跛行。幸存的雏鸡多为僵鸡。成鸡多无症状而耐过。卵巢发病时,可引起产蛋降低,所产的带菌蛋孵化率降低,孵出的感染雏鸡成活率降低。有的也精神萎靡,食欲废绝,缩脖,翅膀下垂,羽毛逆立,肉垂呈暗紫色,排稀粪。
病理变化:早期死亡的雏鸡,肝脏肿大、充血或有条纹状出血,胆囊肿大,含有大量胆汁。肺充血或出血。病程长的卵黄吸收**,呈油脂样或干酪样。在肝、肺、心脏、肠及肌胃上,有**坏死点或小结节,心肌上的结节增大时能使心脏显著变形。盲肠部膨大,其内容物有干酪样阻塞。肾脏的色泽暗红或苍白,肾小管和输尿管扩张,充满尿酸盐。
成年母鸡常见卵巢皱缩、变形、变色,呈囊肿状。急性或慢性心包炎。受侵害的卵泡有的落入腹腔,导致腹膜炎及腹水,腹腔**粘连。公鸡的**萎缩、呈青灰色,输精管内有干酪样物质充塞而膨大。有的肝脏显著肿大,质地很脆,往往发生肝破裂,引起严重的内出血,造成病鸡突然死亡。
(3)诊断与防治 诊断:根据流行特点、发病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部确诊需做病原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查。
预防:做好种鸡的检疫净化工作,还要做好环境、饲料、饮水的卫生以及对种蛋、孵化过程中的消毒工作。药物预防,可于雏鸡出壳后按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14毫升、高锰酸钾7克的用量,在出雏器中熏蒸15分钟,1~2日龄用0.01%高锰酸钾溶液饮水。雏鸡还可用氟哌酸、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药物预防。或定期对鸡群投喂*酸菌等生物制剂,对预防鸡白痢有很好作用。
治疗:可用氟哌酸、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治疗。
2.大肠杆菌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为大肠埃希菌,是健康畜禽肠道中的常在菌,分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大类。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在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病。大肠杆菌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附着在粪便、土壤、鸡舍的尘埃或孵化器的绒毛、碎蛋皮等的大肠杆菌能长期存活。
流行特点: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以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和脐炎等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所不同,雏鸡及4月龄以下的鸡易感性高。**的饲养管理、应激或并发其他病原感染都可成为大肠杆菌病的诱因。雏鸡和青年鸡多呈急性败血症,而成年鸡多呈亚急性气囊炎和多发性浆膜炎。经蛋、呼吸道和经口传染。
(2)症状与剖检 症状:①大肠杆菌败血症,病鸡精神不振,采食减少,衰弱和死亡。腹部胀满,排出黄绿色的稀便。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混浊肥厚,有干酪样渗出物。肝包膜呈白色混浊,有纤维素性附着物,有时可见白色坏死斑。脾充血肿胀。
②种蛋孵化率降低,胚胎在孵化后期死亡,死胚增多。雏鸡体弱,卵黄吸收**,脐带炎,排出白色、黄绿色或泥土样的稀便。腹部膨满,出生后2~3天死亡,一般6日龄过后死亡率降低。即使不死的鸡,也发育迟缓。死胚和死亡雏鸡的卵黄膜变薄,脐部肿胀发炎。4日龄以后感染常见心包炎。
③输卵管炎时,输卵管变薄,管内充满恶臭干酪样物,阻塞输卵管使排出的卵落到腹腔而引起腹膜炎。
④出血性肠炎,病鸡羽毛粗乱,翅膀下垂,精神委顿,腹泻。肠道的上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肠黏膜充血、增厚,严重者血管破裂出血,形成出血性肠炎。
⑤滑膜炎和关节炎,病鸡跛行或呈伏卧姿势,一个或多个腱鞘、关节发生肿大。
⑥肉芽肿时,沿肠道和肝脏发生结节性肉芽肿,似结核。
⑦全眼球炎、脑炎等。
(3)诊断与防治 诊断: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作细菌分离、致病性试验及血清学鉴定。继发性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必须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分离出大肠杆菌。
预防: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严格控制饲料、饮水的卫生和消毒,做好各种疫病的免疫。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做好舍内通风换气,定期进行带鸡消毒工作。避免种蛋沾染粪便,对种蛋和孵化过程严格消毒。定期对鸡群投喂*酸菌等生物制剂对预防大肠杆菌病有很好作用。用本场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制成油*剂灭活苗免疫本场鸡群对预防大肠杆菌病有一定作用。需进行两次免疫,第一次为4周龄,第二次为18周龄。也可用于雏鸡的免疫。
治疗: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常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复方新诺明等。但大肠杆菌容易对药物产生抗药性,最好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3.葡萄球菌病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为金**葡萄球菌,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芽孢,除少数菌株外一般不形成荚膜。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土壤、空气、水、饲料、物体表面以及鸡的羽毛、皮肤、黏膜、肠道和粪便中。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的脓汁或血液中,可生存2~3个月,对许多消毒药有抵抗力。
流行特点:金**葡萄球菌可侵害各种禽,任何年龄的鸡,甚至鸡胚都可感染。其特征是腱鞘、关节和滑液囊局部化脓、创伤感染、败血症、脐炎和细菌性心内膜炎。虽然4~6周龄的雏鸡极其敏感,但实际发病以40~60日龄的中雏最多。主要经皮肤和黏膜的创伤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雏鸡也可通过脐带感染。无明显季节性。
(2)症状与剖检 症状:①急性败血症型:病鸡精神沉郁,呆立,不愿活动,两翅下垂。缩颈,眼半闭呈嗜眠状态,羽毛粗乱无光泽,食欲减退或废绝,部分鸡下痢,粪便呈水样,灰白色或黄绿色。胸腹部、大腿内侧皮下水肿,有数量不等的血样渗出液,外观呈紫色或紫黑色,触摸有波动感,局部羽毛极易脱落。皮肤破溃后流出褐色或紫红色的液体,使周围羽毛又湿又脏。部分鸡的翅膀背侧及腹面、翅尖、尾部、头、脸、肉垂、背及腿部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局部发炎,坏死或干燥坏死或干燥结痂(呈暗紫色)。多在2~5天内死亡,平均死亡率为5%~10%,少数急性暴发的病例死亡率可高达60%。
②慢性关节炎型,多个关节发生炎性肿胀,局部紫红色或紫黑色,破溃后形成黑色的痂皮。脚垫刺伤引起的肿胀,鸡发生跛行,不能站立,伏卧在水槽或食槽附近,多因采食困难,逐渐消瘦,最后衰竭死亡。
③脐炎型,病雏腹部膨大,脐孔发炎肿胀、潮湿,局部呈**或紫黑色,触之质硬。患脐炎的病雏,一般在出壳的2~5天内死亡。
④眼型和肺型,头肿大,眼睑肿胀,有脓性分泌物。病久则眼球下陷,失明。肺型以肺部淤血、水肿和肺实质变化为特征。
剖检变化:①急性败血症型,**、前腹部的羽毛脱落,皮肤呈紫黑色,水肿。皮下充血,有大量粉红色或黄红色胶冻样渗出物。肝脏肿大,呈紫红色或花斑样的颜色,有出血点及白色坏死点。脾脏肿大,有坏死点。心包腔内有**混浊的渗出物。肠炎,肠内容物呈水样。
②慢性关节炎型,关节和滑膜发炎,关节肿大,滑膜增厚,关节内有浆液性、黏液性或纤维性渗出物。
③脐炎型,脐部发炎、肿胀,呈紫红色或紫黑色,有暗红色或**的渗出液。卵黄吸收**,呈污**、污红色或黑色,内容物稀薄、黏稠,呈豆腐渣状。肝肿大,有出血点。胆囊肿大。
(3)诊断与防治 诊断:根据典型的病史、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同时无其他的呼吸道病的存在等情况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将渗出物抹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如果发现革兰氏阳性两极着色的球杆菌,有的呈丝状或多形态的小杆菌,可进一步怀疑本病。确诊须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为确定病原体的致病性,须进行动物试验。
预防:避免鸡只发生外伤。鸡舍内的设备不能有任何尖锐的物体。断喙、剪趾、免疫接种时要细心;做好消毒工作,定期用0.3%过氧乙酸进行鸡舍的带鸡喷雾消毒,可以减少环境中的含菌量;加强饲养管理,适时通风,保持鸡舍干燥,鸡群密度不宜过大;做好种蛋的消毒、孵化用具和孵化过程中的消毒工作,以减少胚胎感染和雏鸡发病。
治疗:葡萄球菌病一旦发生后,应立即进行确诊,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
4.支原体病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对禽类有致病力的支原体有3种,鸡败血支原体、滑膜支原体和火鸡支原体。支原体是缺少细胞壁的微小原核微生物。鸡败血支原体为0.25~0.5纳米,滑膜支原体为0.2~0.4纳米的球形及球杆状菌体。需在特殊的人工培养基中才能生长。有致病力的支原体能凝集鸡红细胞,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离体后迅速失去活力,一般消毒药均能迅速杀灭。对热的抵抗力弱,在20℃的鸡粪中存活1~3天,45℃1小时、50℃20分钟即可失去活力。在室温下可保存6天。
流行特点:我国绝大多数养鸡场的鸡群都存在着支原体的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根据所处的环境因素不同,病的严重程度及病死率差异很大,一般死亡率10%~30%。本病可通过接触传染和经蛋传染。可通过带菌鸡的咳嗽、喷嚏的飞沫传染,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传播。病鸡所产的蛋含有病原体,带菌蛋孵出的雏鸡带有支原体。还可以通过交配传染。单独感染支原体的鸡群,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常不表现症状,呈隐性经过。如果再感染了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或传染性鼻炎等或接种**,都会诱发本病。鸡舍通风**、饲养密集过大、突然改换饲料,可成为该病的诱发因素。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寒冷季节多发。
(2)症状与剖检 症状:慢性呼吸道病幼龄鸡流鼻、咳嗽、窦炎、结膜炎及气囊炎,呼吸道啰音,常有鼻涕堵塞鼻孔,频频甩头,个别鸡只眼内有泡沫分泌物。生长停滞,单纯**染本病死亡率低,并发感染的死亡率达30%。产蛋鸡感染多呈隐性经过,仅表现产蛋下降,孵化率下降。新孵出的雏鸡增重受阻。此病常与大肠杆菌合并感染,出现发热、下痢等症状。传染性滑膜炎病鸡发病初期冠色苍白,步态改变,表现轻微八字步,羽毛无光,离群,贫血,缩头闭眼。发育**,生长迟缓,冠下塌,有些病例的冠是蓝白色的。关节周围常有肿胀可达鸽卵大,**常有水泡,跗关节及足掌是主要感染部位。
病理变化:鸡败血支原体病变主要表现鼻道、气管、支气管及气囊的卡他性炎症。气囊壁增厚,气囊内常有黏液性或干酪样渗出物。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还可见到肺炎及输卵管炎。滑膜支原体病鸡早期关节、腱鞘的滑膜内有黏稠、灰白色至**的渗出物。慢**例渗出物为干酪样。肝、脾肿大,肾肿大、苍白,呈斑驳状。
(3)诊断与防治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作病原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常用快速血清平板凝集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对鸡群进行监测。注意与禽流感、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黏膜型鸡痘以及维生素缺乏症等的鉴别诊断。
预防:①加强鸡舍环境卫生,经常清扫、消毒,注意通风换气,及时接种**,预防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避免应激等诱因,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②阻断经蛋传播,在选种蛋前1个月内对种鸡按疗程投予敏感药物,减少种蛋内带菌率;孵化前将种蛋先加温到37℃,然后浸入2~4℃的抗生素(泰乐菌素或红霉素每升400~1000毫克)溶液中,浸泡15~20分钟,使抗生素吸入蛋内。将种蛋取出干燥后进行孵化。
③建立无支原体病的种鸡群是控制鸡支原体病最根本的措施。采取综合性防病净化措施,种鸡和育雏育成鸡分开饲养,全场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采取各种手段阻断经蛋传播,对种鸡群单独饲养,定期投药,严格消毒,定期检疫,且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④**接种。1~3日龄用敏感药物防止鸡群感染,7日龄用弱毒**免疫,可使鸡群得到良好保护。种鸡群产蛋前注射油*剂灭活苗,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经蛋传播。
治疗:鸡败血支原体对泰乐菌素、北里霉素、支原净、红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螺旋霉素、壮观霉素、百病消等敏感,当发病时,可选用这些药物治疗。有条件的可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拌料在第1周和第3周使用,全周用药。泰乐菌素0.1%、红霉素0.013%~0.025%、恩诺沙星饮水75毫克/升(前3天),50毫克/升(后3天),北里霉素0.033%~0.05%。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250克/吨饲料。强力霉素0.01%~0.02%。也可用上述药物饮水治疗,但用量减半。
5.曲霉菌病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一般常见而且致病性最强的为烟曲霉菌。其孢子在自然界分布较广,常污染饲料。此外,在混合感染的病例中,还有黄曲霉、黑曲霉、构巢曲霉、土曲霉和青霉菌等。烟曲霉属于不完全菌纲曲菌科,为嗜热真菌,适合于37~40℃的温度。烟曲霉菌生长能力很强,对理化作用的抵抗力也很强,在灭菌的小米粒上,置于实验室条件下,长达4年仍保持致病力。120℃干热1小时或在100℃沸水中煮5分钟,才能使其失掉发芽能力。对一般消毒药抵抗力较强,仅能致弱不能将其**。2%甲醛10分钟、3%石炭酸1小时、3%苛性钠3小时,方可使之致弱。
流行特点:多发生在1周龄以内,尤其是在1~4日龄左右的雏鸡,呈急性流行过程,死亡率高达50%,慢性时死亡率不高。成年家禽患病者很少,而且主要是慢性型。发病几乎都与生长霉菌的环境有关,常因饲料或垫料被曲霉菌污染,加之鸡群密度过大、通风**而诱发雏鸡发病。初生雏鸡的感染,是由于在孵化过程中污染了霉菌造成的。该病的特征是呼吸困难,于肺和气囊上出现广泛炎症和霉菌结节。呈世界分布,我国也有该病存在,特别是南方多雨、潮湿地区,常常在鸡群中暴发。
(2)症状与剖检 症状:病雏食欲不振,精神委顿,羽毛松乱,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张口呼吸。后期还可出现下痢症状,病程一般在1周左右,死亡率可高达50%或以上。有的呆立或卧在角落处,伸颈张口喘气。最终由于衰竭和痉挛而死亡。如果病原体侵害眼球,可使眼球发生灰白色混浊、角膜溃疡等病变;如果脑部受到侵害,则出现斜颈、步行困难等神经症状;脊髓受到侵害时,则出现麻痹症状。成年鸡感染后,其症状与喉气管炎患鸡的表现类似,但无异常死亡,产蛋持续下降10%~20%。
病理变化:肺脏可见散在黄白色或灰白色小米粒大小的结节,有时气囊壁上也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严重病例,腹腔、浆膜、肝或其他部位表面有结节或圆形灰绿色斑块。肺曲霉菌病时,在肺、气囊、支气管和气管出现病灶,其他脏器也可能出现病变。1~5日龄的雏鸡呈急性经过,见不到结节,只见有淤血。气囊壁肥厚,有散在结节,有的成为大的丘状隆起或黄白色圆盘状。圆盘状结节还可见于肝、脾、肾、卵巢的表面。圆盘状结节表面,有时可见到带蓝色的菌丝附着。
(3)诊断与防治 诊断:1~4日龄的雏鸡出现上述症状和急性死亡时,支气管发现栓塞和肺淤血、结节,可怀疑本病。如出现圆盘状结节并附有菌丝,将其与*酸酚(结晶石炭酸20毫升、*酸20毫升、**40毫升、水20毫升)1滴混合后镜检,如发现有顶囊、梗子、孢子等,则可判定为曲霉菌病。然而要确定曲霉菌的种类,必须通过培养鉴定。
预防:①加强饲养管理,经常清洗饲槽和饮水器,避免孳生霉菌,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尤其在冬季密闭的鸡舍中,应除去霉变的饲料和垫料,降低环境中霉菌孢子的含量。②不用发霉垫料,严禁饲喂霉败饲料。③防止孵化器受霉菌污染。④发现禽舍被霉菌污染,须及时隔离病雏,清除垫草。用20%石灰*彻底消毒,更换新垫料,并在饲料中加0.1%硫酸铜溶液。
治疗:对病鸡可试用碘化钾口服治疗,每升饮水中加碘化钾5~10克,具有一定疗效。制霉菌素对本病有一定疗效,成鸡用量为15~20毫克,雏鸡3~5毫克,混于饲料喂服3~5天。另外,可用1∶2000~3000的硫酸铜溶液代替饮水,连饮2~3天,有治疗作用。
6.禽霍乱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两端钝圆、**微凸的短杆菌,革兰氏染色*性。不形成芽孢,无鞭毛,瑞氏染色,两极着染,很像并列的两个球菌。存在于病鸡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少数慢**例存在于病灶组织中,健康鸡也可带菌。本菌含有菌体抗原和荚膜抗原,分为许多血清型。本菌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一般的消毒药均能杀灭,对多种抗生素和化学治疗药物敏感。
流行特点:一般呈散发性,鸭最易感,鸡、鹅和火鸡次之,野禽、野鸟和各种试验动物均可感染致死。幼龄鸡有抵抗力,16周龄以前很少发病,发病的高峰期在性成熟期,多呈散发形式。秋季、初冬易发本病,冬春次之,夏季极少发生。天气骤变、冬季鸡舍通风**、鸡群拥挤等**因素,均能诱发本病。病禽和带菌禽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及创伤传播,工作人员、饲料、病鸡尸体均能散播本病。
(2)症状与剖检 症状:①最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初期,以产蛋高的鸡最常见。有时是夜间死亡,早晨发现。病死前无前驱症状而死于舍内,有时见鸡精神沉郁、倒地挣扎、拍翅抽搐,迅速死亡。病程为几分钟到几小时。
②急性型,病鸡精神沉郁,嗜睡,羽毛松乱,翅膀下垂,缩颈闭眼,头缩在翅膀下,不愿走动,离群呆立,并常有腹泻,排灰白色、**或绿色稀粪。食欲下降,呼吸困难,鼻和口中流出混有泡沫的黏液。严重腹泻,排出**、灰白或淡绿色稀粪。鸡冠及肉髯变为青紫色,有的病鸡肉髯肿胀,产蛋鸡停止产蛋,病鸡体温升高到43~44℃,最后衰竭死亡,病程为0.5~3天。
③慢性型,常发生于流行的后期,以慢性肺炎、慢性呼吸道炎和慢性胃肠炎多见。病鸡日趋消瘦,冠髯苍白,腿关节肿胀而跛行,呼吸困难,腹泻,最后消瘦而死亡或恢复后成为带菌者。病程在1个月以上,生长发育受阻和产蛋长期不能恢复。
病变:①最急性型,无特殊病变,偶尔在心外膜有少许出血点。②急性型,急性的心外膜和心冠脂肪有明显的出血点。肺充血、出血,肝肿大、质脆,呈棕色或黄棕色,有许多灰白色、针尖大的坏死点。十二指肠出血性炎症严重。产蛋鸡的成熟卵泡松弛,未成熟的卵泡和卵巢的间质常充血,有时在腹腔中发现破裂的卵黄物质。③慢性型,可见肺及呼吸道出现有多量黏性分泌物,肺硬变;关节肿大、变形,有炎性渗出物和干酪样坏死;卵巢出血或卵巢周围有坚实、**干酪样物质等。
(3)诊断与防治 诊断:根据鸡、鸭、鹅互相传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肥壮及高产的鸡,发病快、死亡快以及排灰色或绿色稀粪的临床特征,肝脏表面有许多白色坏死点的剖检特征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实验室诊断。注意与新城疫的鉴别诊断。
防治:①在常发生地区,对60日龄以上鸡进行禽霍乱蜂胶霍乱灭活苗肌肉注射,6个月后应进行二次免疫。
②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应激因素,注意平时在饲料或饮水中经常添加微生态制剂。
③对发病鸡群应选择敏感抗生素。本菌易产生耐药性,所以有必要进行药敏试验。本病容易复发,隔3~5天后应再次投药,然后在饲料或饮水中添补微生态制剂以恢复肠道正常菌群,使鸡群完全恢复健康状态。
7.球虫病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为艾美耳球虫,包括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哈氏艾美耳球虫、和缓艾美耳球虫和早熟艾美耳球虫。前两种的致病力较强。艾美耳属的球虫其特征是在卵囊内胚孢子细胞形成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有2个子孢子。球虫的卵囊抵抗力非常强,在土壤中可以保持生活力达4~9个月,当气温在22~30℃时一般只需要18~26小时,就可能成为感染性卵囊。卵囊对高温和干燥的抵抗力较弱。鸡球虫的发育要经过3个阶段: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阶段是在肠黏膜上皮样细胞内进行的,孢子生殖阶段是在体外形成孢子囊和孢子,而成为感染性球虫卵。
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3月龄以内的鸡,尤其是15~45日龄以内的幼雏最易感染,11日龄以下的幼雏很少发生球虫病。流行季节与外界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对球虫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以5~8月份为最多。当饲养密度过高、湿热、潮湿、通风**、饲料中缺少维生素A和维生素K、卫生条件差,都能促进本病的发生。病鸡是主要传染源,被带虫鸡污染过的饲料、饮水、土壤或用具等,都有卵存在。人及其衣服、用具等可以成为机械性传播者。苍蝇、甲虫、蟑螂、鼠类和野鸟都可成为机械传播媒介。感染途径主要是吃了感染性卵囊。
(2)症状与剖检 症状:①急性型,病程多为2~3周,多见于雏鸡。精神委顿,嗜睡,被毛松乱,闭目缩头,呆立,喜欢挤在一起,嗉囔充满液体,便血,下痢,*周羽毛因排泄物污染而粘连。盲肠感染球虫,则粪便呈棕红色,以后变成血便。雏鸡死亡率高达100%。可视黏膜、冠、髯苍白。后期昏迷,两脚外翻、僵直或痉挛。②慢性型,多见于2~4个月龄的雏鸡或成鸡,无明显症状,表现为厌食、少动、消瘦、生长缓慢、脚翅轻瘫,偶有间歇性下痢。病程较长,拖至数周或数月。病鸡逐渐消瘦,产蛋减少,间歇性下痢,但较少死亡。
病理变化:消瘦,黏膜和鸡冠苍白或发青。泄殖腔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往往带有血液。病变一般集中在肠道,其他**病变不明显。不同种类的球虫侵害所造成的病变程度和部位亦不同。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盲肠,表现为肠管扩张,肠壁松弛、增厚、坏死,有淡白色斑点,黏膜上有多量白色斑点,肠壁及肠腔内有凝固的血液,使肠管外观呈淡红色。巨型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中段,表现为肠管扩张,肠壁增厚,肠内容物淡灰色、淡褐色,呈黏液性,偶有很小的血块。堆形艾美耳球虫在十二指肠上皮表层发育,而且同阶段的虫体**的一起,出现大量淡灰白色的斑点,有时汇集成带状。布氏艾美耳球虫侵害小肠后段与盲肠结合部位,表现为上皮样细胞脱落,黏膜出血,有针尖状出血及灰白色斑点。哈氏艾美耳球虫主要损害十二指肠和小肠前段,特征变化是肠壁上出现针头大的红色圆形出血点。
(3)诊断与防治 诊断:根据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多发生在温暖季节,以3周龄至1.5月龄的雏鸡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病雏衰弱和消瘦,鸡冠和黏膜苍白,泄殖腔周围羽毛被粪便所粘连,血痢等可初步诊断为球虫病。确诊可用显微镜检查粪便或肠内病灶刮下物,可发现大量卵囊及裂殖体、裂殖子和年幼配子等。在粪便中查不到卵囊时,不足以排除球虫病,因为往往在粪便中出现卵囊以前鸡就发病或死亡了。
预防与治疗:①做好鸡舍的卫生消毒工作,保持鸡舍干燥和通风良好,鸡粪应发酵处理。幼鸡与成年鸡应分开饲养,以减少感染的机会。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②本病流行季节,投喂维生素A、维生素K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抗体水平。③药物预防与治疗,可于10~45日龄用药物进行预防,常用的抗球虫药有氯苯胍、球痢灵、敌菌净磺胺合剂、三安球虫粉、克球粉、地克珠利、球虫净、氨丙啉等。可选择任何一种。氨丙啉预防量为每千克饲料添加40~250毫克,连喂7天,以后将浓度减半,再用14日。治疗量为每千克饲料添加500毫克,连用7天,以后减为250毫克,连喂10天。磺胺二甲氧嘧啶预防量为饲料或饮水中加入0.05%,连用6天;治疗量为预防量加倍混饲或饮水,连续3~7天。氯苯胍每吨饲料加入35克,混匀,连喂1~2个月。磺胺喹恶啉以间断投药治疗为佳,0.1%混饲,连用2~3天,停3天再用0.05%混饲2天。速丹(常山酮)用量为每千克饲料3毫克浓度混料。泰灭净按0.1%浓度混料,连用5天。盐霉素按0.007%混入饲料,预防从15日龄开始,连续投药30~45天。地克珠利,0.02~0.05毫升/升的浓度饮水,连服5~7天,效果显著。
花盆土里长虫子怎么办?
关于如何去除花盆土里的各种虫,可以用洋葱加水去除。取洋葱50克切碎,将其捣烂后兑1倍的请水,浸泡24小时后过滤去渣,然后喷洒在花木上,可防治蚜虫。鸡的寄生虫会传染给人吗
会的鸡寄生虫病主要有鸡蛔虫、鸡绦虫、鸡羽虱、鸡螨等4种,对鸡生长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以减少这些病害给养鸡户养鸡造成的损失。
一、鸡蛔虫
这种虫子主要寄生在鸡的小肠子里,是一种圆形,淡**的线虫,一般长50~110毫米。鸡得了这种病后,产蛋量下降,严重时贫血,甚至由于蛔虫堵塞肠道死亡。治疗方法是:早晨放鸡的时候,给鸡吃2片“驱虫净”,一星期后再给鸡吃2片“驱虫净”,就可以把蛔虫给打下来。也可用鲜辣椒给鸡驱虫,每只鸡每次用鲜辣椒一个切碎,给鸡灌服,也有较好的驱虫效果。
二、鸡绦虫
这种虫一般都寄生在鸡的小肠子里,是一种白色的带状分节虫,大约长25厘米以上,小的只有0.5~3厘米,头节上有吸盘和钩子,刺附在鸡肠上。鸡得了这种病,瘦弱、贫血、严重时死亡。治疗方法是:可以给鸡吃“杀绦灵”,用量可以根据鸡的病情来定。用槟榔煎汁给鸡喝,效果也较好。
三、鸡羽虱
常见的有鸡大体虱,羽干虱和头虱。大体虱长约3~4毫米,大都寄生在鸡的*门下面,胸、背、翅膀下面也有。头虱长约2.5毫米。寄生在鸡的头部和颈部。羽干虱长约1.7~2毫米,寄生在鸡翅膀上。这几种鸡虱对鸡的生长发育和下蛋都有一定的影响。治疗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喷洒在鸡身上轻轻地揉搓,使药液均匀,就能把鸡虱**。过10天再按此方法治一次。还可用神奇药笔捣碎撒洒在鸡窝。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鸡螨 鸡螨大约有20多种。其中:鸡刺皮螨白天隐藏在鸡窝的暗缝里,夜里爬出来吸鸡的血,对鸡的危害很大。治疗方法是:用神奇药笔研成粉末,撒洒在鸡羽毛上。每隔5~7天一次,连续:2~3次。
怎么学人体寄生虫学
首先,将“医学”和“寄生虫学”有机结合。既然是“医学”,就离不开“病”和“病人”;既然是“寄生虫学”(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就离不开形态和生活史。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地到课本、到图书馆、到临床去寻找有关“病”和“病人”,看一看这些病的特点和表现。接下来就是思考这种病的诊断和治疗了,这就有必要去研究引起这种病的寄生虫的形态和生活史。最后去探讨二者的关系。由此可见,只有将“医学”和“寄生虫学”有机结合才能学得系统、学得活、学得实用。其次,将“大课”(理论课)和“小课”(实验课)有机结合。医学生任务重、时间紧,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人体寄生虫学的特点之一是“好懂不好记”、“好学不好考”。所以,学生最好力争在“大课”理解一切、牢记一切;在“小课”加深理解、巩固理论。“大课”记好知识点,“小课”看好虫子形。
最后,将“课堂学习”和“参与研究”结合起来。学生在学好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适量参与一些教研室的科研工作,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巩固理论知识、开发思维、培养创造性。这两者的有机结合非常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当然这一点需要教研室创造条件。
总之,学好人体寄生虫学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努力。但毕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主体还是学生。我衷心地祝愿我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人体寄生虫学”界的专家!
{我也是在百度上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鸡的寄生虫病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由各种寄生虫引起的鸡病,叫**的寄生虫病。根据鸡寄生虫寄生的部位可将其分为体内和体表两类。体内的寄生虫主要是原虫和蠕虫。体表寄生虫主要是螨虱等。表3列出了常见寄生虫的种类、寄生部位和特征及鸡感染后的主要症状和危害:" role="table
表3 鸡常见寄生虫及其感染后的主要症状
" role="table
表3 鸡常见寄生虫及其感染后的主要症状(续)-1
鸡寄生虫病的发生需要其具有一定的致病作用和数量,有的寄生虫还需要中间宿主或传播者作媒介,有适当的外界环境条件。同时还有易感鸡的存在,即鸡处于易感年龄或因其他原因而使抗病能力降低。当这些条件都具备时,鸡寄生虫病就会发生或大规模流行,鸡的寄生虫病虽种类很多,但大多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
(1)一般情况下,多呈慢性发病经过,病程较长,并具有传染性。这是因为寄生虫从侵入鸡的机体到发育繁殖,并达到一定的数量,需要有一个过程。所以开始时病情并不明显,只有当虫体数量增加、发育达到成熟,有的产生相当量的毒素时,症状才明显表现出来。
(2)同营养缺乏症相似,出现消瘦和贫血等。因为寄生虫无论寄生在体内还是体表,均从所寄生的鸡体获取营养,从而导致鸡缺乏营养,降低了鸡的生产性能,致使鸡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鸡的肉、蛋品质下降,有的鸡甚至要废弃淘汰,从而使经济效益降低。同时,降低了鸡的抗病能力,诱发其他各种疾病。
(3)组织**受损。寄生虫入侵鸡体后,给鸡带来各种损害:多种寄生虫吸食鸡的血液或细胞组织,损伤鸡的肠粘膜等,比如鸡蛔虫幼虫在鸡体内移行,穿过内脏组织**,从而使其受损伤。这些幼虫也常可携带病原微生物,使鸡感染相应传染病;而且,这种组织损伤又为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创造了条件。此外,有些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大量寄生时,常团聚在一起,导致肠道、胆管受阻塞等。还有些寄生虫在鸡体内寄生,并生长发育,结果体积逐渐增大,**周围的组织**。
(4)毒素中毒。有些寄生虫在生活过程中分泌毒素,使鸡中毒,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引起鸡的生理机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