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农户养殖方法有几种呢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有哪些)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第一种:猪-沼-菜模式    户建一口6-8立方米沼气池,养2头以上的猪,配套1亩左右的露地菜, 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 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也可采用“猪-沼-大棚蔬菜”模式: 在0.8亩塑料大棚内建8立方米沼气池,饲养3-5头猪。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温,为蔬菜生产提供肥源;沼渣、液过管网做 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20%-30%,且品质大大提高。由于猪舍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 增加了养猪的经济效益。第二种:猪-沼-果(鱼)模式    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3-5头猪,种1-2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 成本下降40%。也可采用“猪-沼-鱼”模式: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 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
第三种:“生物链”模式    建一口5-10立方米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头猪,养3亩水面的鱼,种5亩农田。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 环系统。具体内容: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 的特点。第四种:种-养-加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以加工的下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第五种:鱼-桑-鸡模式    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试验表明,每5000千克 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可增加鱼产25千克,年产鸡粪1200千克, 相当于给桑园施标准氮肥18千克,磷肥17.5千克。第六种:鸡-猪-鱼模式    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肥料。以年养100只鸡计算,将鸡粪喂猪,可增产猪肉100千克,猪粪喂鱼可增捕成鱼50千克,加上塘泥作肥料,合计可增收1000元。第七种:牛-鱼模式    将杂草、稻草或牧草氨化处理后喂牛,牛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农田肥料。2头牛的粪可饲喂1亩水面塘鱼,年增产成鱼200千克。第八种:牛-蘑菇-蚯蚓-鸡-猪-鱼模式    利用杂草、稻草或牧草喂牛,牛粪作蘑菇培养料,用蘑菇采收后的下脚料繁
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鱼,鱼塘淤泥作肥料。第九种: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    秸秆经氨化、碱化或糖化处理后喂家畜,家畜粪便和饲料残渣制沼气或培养食用菌,食用菌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沼气渣和猪粪养蚯蚓,将残留物养鱼或作肥料。第十种:家畜-蝇蛆-鸡-牛-鱼模式    家畜的粪便喂蝇蛆,蝇蛆是鸡的高蛋白质饲料,鸡粪发酵后喂牛,牛粪喂鱼,鱼塘淤泥是优质有机肥料。
第十一种:鸡-猪模式    用饲料喂鸡,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作农田肥料。每40只肉仔鸡1年的鸡粪可养1头肥猪(从仔猪断奶至育肥到75千克)。第十二种:鸡-猪-牛模式    用饲料喂鸡, 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处理后喂牛, 牛粪作农田肥料。这样可大大减少人、畜、粮的矛盾,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

农民养鱼怎么养法?

你好,我是清玉,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农民养鱼也要分两种吧!看是自己家食用还是做养殖来卖。我家自己养来吃的就是在自家房顶上养的,把房顶稍作清理,消消毒,买来自己喜欢的鱼种放养既可,纯天然放养、,不放鱼饲料,每天弄点杂草以及粮食放里面它自由进食,天然美味,有营养。如果是作为商业养鱼,首先需要租赁鱼塘或者自己挖塘,跟当地**咨询好土地使用政策,不然就算你挖好了也不能进行商业养殖。鱼塘准备好之后就要购入发电机,增氧机,饲料投喂设备等等关键性东西。这些都是必备的硬件。准备完毕后对鱼塘消毒处理,确保鱼塘无病害发生。准备完毕后跟随季节选择自己需要的鱼苗进行放养。养殖方法一定要学会,不然会完成鱼塘减产甚至鱼大量死亡。

典型的几种家庭立体种养模式?

1、“核桃+牧草+山羊”种养模式
长岭街村隶属于云南省砚山县维摩乡,地处维摩乡南边,为喀斯特地貌地区,山地石漠化十分突出,长期以来,当地农民在山石林立的石旮旯中种植玉米、辣椒等作物,每年收入只有几千元。近年来,当地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探索核桃+绿肥牧草复合经营,发展牛、山羊林下养殖,农民经济收益明显提升。
2004年,创业者聂应菊开始在传统农业之外发展山羊养殖,2010年,改变种植方式,将100亩庄稼地改种核桃,随后又在林下种植牧草。自此,“核桃+牧草+山羊”复合经营发展模式形成,聂应菊的收入随之提升。“一亩土地种核桃收入在250元(刚挂果,还未进入盛产期),林下种植牧草每亩可以养1-1.5只羊,这样每年每亩收入在1000-1500元。”聂应菊家养羊120多只,核桃种植100亩,玉米20亩,她称,除去成本,年收入能达到6-8万元。
看到经济效益后,周边村民也开始发展核桃、牧草种植和山羊养殖。但问题随之而来,农户虽有较高的意愿,但发展养殖首先需要购买山羊,而一些本就贫困的农户拿不出这些投资。
为解决资金的瓶颈问题,聂应菊于2015年2月注册成立应菊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相关扶持项目资金,扶持贫困农户发展山羊养殖。
2、“三元”农业种植模式
曙光农场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打造“三元”农业种植结构格局,试验发展“鹅玉”“鸭稻”“蟹稻”种养模式,科技及畜牧技术人员联手做好项目技术**服务。通过生态种养模式实现“减药肥、提品质、创绿牌”等多重效果,为农业提质增效探索了一条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在曙光农场第七作业站鹅玉种养模式示范田里,大鹅在玉米地里捉虫叼叶,地旁还有专门为它们搭建的遮阳棚,通过这种鹅玉种养新模式也让大鹅生活得更加悠闲自在。
据了解,该农场通过政策倾斜、资金辅助、技术引导等共设立了4处生态种养试验基地。
3、田园式种养”模式
江西景德镇管理中心建设田园庭院是该中心结合所站“一种三养”的基础上,按照“3个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一种三养,供应员工食堂;三分之一富有地方特色果蔬和苗木种养;三分之一供员工休闲娱乐)和“三无”(即:浑然无转基因,天然无反季、自然无公害)的理念,打破传统式“一种三养” 模式,按照田园式种养的理念,将原来的菜地边沟种上花草,将菜园小道铺成天然式道路,并在菜园边上修建休闲式草坪,使原本单调的“菜园”变“田园”和“花园”。
同时,为了使种养工作更加有可持续性,该中心将田园式种养按照企业化运作模式开展,总结了以往种出来的菜无人管、无人吃、浪费大、腐烂多的实际情况,改变种养行政经费支出,采取所站行政后勤人员统一管理,果蔬不定期采摘,建立果蔬收成台账,员工食堂按照低于市场果蔬价格采购,从而解决种养费用,使田园式种养实现了闭合式管理。
在生态庭院建设中,该中心干部员工积极参与,依靠自己劳动双手创造自己的“美丽家园”,他们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规划闲置空地,通过自己动手修建具有景观的菜园,动手搭建棚架,动手播种,安装便捷的浇灌等生态建设配套设施,各所站因地制宜建设生态蔬菜园、生态果园及生态休闲区;在蔬菜、果树种植上,做到高、中、低错落有致,蔬菜、果树、草坪搭配合理,使每个所站菜园建设成为集感观、美观于一体的特色菜园景观,建设成了员工心中丰收的田园、开心的果园、休闲的乐园。
4、‘水稻+龙虾’生态种养模式
2016年,长沙县依天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涂旭实施‘水稻+龙虾’生态种养模式。
‘水稻+'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效果。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龙虾提供了充足的饵料,而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实现了优势互补,可提升稻米品质和龙虾品质。
该创业者算了一笔帐:按照每亩50斤虾苗算,60亩农田需要3000斤虾苗,每斤虾苗在25-30元之间,这就需要7.5-9万元。”陈立介绍说,如果一切顺利,年底即可向外销售龙虾,保守估计每亩能带来4000元的收入,60亩农田就可收入24万元。
5、稻田养鱼模式
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 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
浦城县枫溪乡黄坛村村500亩养殖示范片的稻萍鱼,亩产达到75公斤。今年该乡稻萍鱼总产量有9万公斤,总产值达360万元。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
浙、闽、赣、黔、湘、鄂、蜀等省的山区稻田养鱼较普遍,养殖鱼类以草鱼、鲤鱼为主,也养殖鲫、鲢、鳙、鲮等鱼。
6、马铃薯生猪生态种养模式
马铃薯是云南曲靖陆良县优势特色产业之一,是主要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2017年在小春马铃薯种植前期,小百户镇炒铁村部分农户自愿与云南神农陆良猪业有限公司取得联系,通过自然发窖处理过的粪便用于还田,示范种植小春马铃薯5000亩,目前马铃薯处于苗期,田间长势均衡。
该模式其一是针对生猪养殖的生猪排泄物的特点进行的。生猪排泄物处理有一定的难度,一是水量大,冲击负荷强。二是固液混杂,有机质浓度较高。三是生猪养殖业效益受自然和市场影响大;其二是结合马铃薯是需大肥大水作物;其三是利用畜禽粪便还田,一是对改良土壤、提高马铃薯产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二是在土壤获得养分的同时,净化环境,节省了粪便的处理费用。
7、稻田养泥鳅模式
陕西黄陵县推行上面种植稻子,下面养殖泥鳅的立体稻田、生态循环模式。泥鳅不仅有松土、透气的作用,粪便还能作为肥料,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而水稻也为泥鳅提供了栖息、遮*等生长环境,达到生态互利、营养互利。
据了解,今年黄陵县双龙、腰坪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从插秧到成熟的田园美景已经成为黄陵全域旅游的亮点,稻田泥鳅和绿色大米更是延伸了产业链,立体稻田、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让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8、沙地散养模式
重庆首位养猪状元30年养殖经验之大成--------全国首创沙地散养模式“种养还原”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是:1、采用长江天然河沙作为猪舍垫料,充分吸附猪群的排泄物并进行降解。2、猪群出栏后猪舍改为蔬菜、水果、牧草的种植大棚,实现种养结合。3、种植物消纳粪污净化猪舍,大棚种植物收获后,再还原养猪。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9、鸭稻共生模式
“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与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该模式主要利用鸭在田间活动进行除草灭虫,鸭粪作为有机肥还田,同时在田间加装频振式杀虫灯,控制田间虫害。
安徽合肥市农业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能生产绿色大米340公斤,按每公斤8元计算,亩产值2720元。所生产的稻米价格较普通稻米价格高出40%,亩均增收300多元。同时,吃虫吃草的活鸭上市销售可另外获得一笔收入。”除去经济效益外,生态效益更是惊人,“稻鸭共育”生态循环种养殖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亩均化肥减量18公斤,农药使用量降低30%。目前,1518亩的稻田养鸭示范项目建设所需的围网已经装送到位,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杀虫设备和鸭苗正在采购和订购中。
当然,任何模式都不能100%,但至少留给创业者去思考。同时,我们要结合实际创新出适合自己的模式。

农村正确种养方案?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1、果园散养土鸡
在农村搞种养最常见的模式,就是你可以在果园里种不同品种的果树,或者同种果树不同成熟期的品种。譬如你种从夏季到冬季成熟的不同品种的桃子,这样你果园至少能吸引游客前来采摘游玩半年的时间。
另外果园的空地上,你可以散养三黄鸡、绿壳蛋鸡、贵妃鸡、乌鸡等各品种的土鸡,不仅能吃掉果园的杂草和害虫,鸡粪还能肥沃果园,鸡蛋和土鸡都是额外的收入。
2、稻田养鸭
与土鸡不同,鸭子更喜欢有水的地方,所以在水稻种植区的农户可以考虑在自家的稻田里散养一部分笨鸭,稻田里放养鸭子好处也比较多,数量适中的鸭子能很好地吃掉杂草和害虫。
稻田里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或者可以不使用,这样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鸭子、鸭蛋和水稻都能多赚钱。
3、种牧草养牛
在农村养牛的农户,对黑麦草一定不陌生,用黑麦草喂养的牛长得快,膘又好,而用牛粪沼液浇灌的黑麦草,一个多月的时间又能收割喂牛了,大大减少了养牛的喂养成本。
另外牛粪经过干湿分离,沼液能种出上好的牧草(黑麦草),而干牛粪能以每吨300到500元的价位卖给当地的种粮大户。
4、“桑树+鱼塘+养鸡”模式
这种模式简单的讲就是在池塘里养鱼、在池塘四周种桑树,再在桑园里养土鸡。这样鱼塘里的淤泥和果园里鸡粪都能肥沃桑树,桑果能拿来卖钱,桑叶能喂鸡和喂蚕,而蚕鸡屎和蚕屎又能拿来喂鱼。
5、“种牧草+养牛+种蘑菇+养蚯蚓+养鸡+养鱼”模式
这也是目前最推荐大家尝试的种养模式了,这种循环农业不仅极大地整合了各种农业资源,更由于各阶段都一环套一环,很容易提高了农产品利润,而降低单位面积的投入成本。
大家可以把种出来的牧草来喂牛,把牛粪收集起来作为蘑菇的培养基,而蘑菇采收后的培养基又能拿来喂养蚯蚓,蚯蚓粪能直接拿来卖钱,每吨能比干牛粪卖出高几倍的钱。
而蚯蚓能卖给渔具店,也可以拿来喂鸡,发酵后的鸡粪又能拿来喂鱼,鱼塘淤泥又能拿来种牧草,这种模式大家可以尝试下,希望能给到大家一定的启发!

养殖方式到底哪种最好呢?

养殖方式目前主要有笼养、网养、地面养殖。笼养和网养适合大规模饲养,疾病也容易控制;缺点:前期投资大。地面散养缺点:占地面积大,养殖难成规模,疾病不易控制。优点:前期投资少。

养殖方法?

养殖的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两种,第1种是菌养,第2种是放养。圈养模式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放养模式,出栏周期长,肉质比较鲜美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