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兔病防控与治疗技术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兔子夏天容易得哪些疾病,怎么样预防 〈(兔子夏季最常见的疾病)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兔子夏天容易得哪些疾病,怎么样预防 〈

在气温超过30度的时候最常见的是中暑,需要给兔兔降温,比如用竹席子或电风扇。另外春夏皮肤病容易发,真菌啊螨虫啊很多,兔子本身不容易得,但人跟其他动物容易传染给他们,还有蚊子跟老鼠兔子也很讨厌的

夏天,兔子容易生巴士杆菌病,刚买的种兔就要打**。种兔一年打三次,条件好一点的4个月打一次,条件差一点的半年要打一次。小兔要预防球虫,建议用“氯苯胍原粉”、“地克珠利”。

夏季高温,特别是遇到潮湿闷热的雨季容易诱发疾病。

兔子夏天容易得哪些疾病,怎么样预防 〈

从耳朵的温度可以辨别兔子是冷是热,耳朵是兔子的散热工具,没有多余的体热需要散发时,耳朵自然冷冷的。

在夏天,兔子有多余的体温要发散,耳朵就会热热的,而待在冷气房里的兔子,

耳朵则是温温的。

没有特别的避暑措施,但兔子的耳朵不热时,饲主就要特别留意,

因为这可能是兔子的体温调节机能异常(如果发现兔子全身无力呼吸急促,

要赶快做降温处置,晚点就来不及了)。

青菜类,苹果也可以。别喂稀食,吃的要干净些,不然会拉肚子。我以前养的兔子就不怎么吃胡萝卜

怎样预防兔病?

家兔的很多疾病不仅传播快,而且危害大,因此,应树立防重于治的观念,努力做好兔病的预防工作。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切断或杜绝传染源

兔场是一个生产场所,必然要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尤其是人员来往,这就增加了传播疾病的可能性,所以对来往人员一方面应严格限制,不轻易让其进入生产区,如果进入,应做好全面的消毒工作,包括利用消毒池、紫外光进行消毒。如果在兔群中发现个别病兔,视情况严重与否,及时采取隔离或其他处理,避免进一步扩大。

(2)严格坚持日常卫生和消毒工作

对兔场、兔舍及笼具要定期进行消毒,或火焰消毒,或喷洒消毒液,或用高锰酸钾熏蒸,搞好日常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和剩余饲草、饲料,减少病菌滋生的可能,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

对一些传染病,特别是**性疾病,有**的,尽可能进行**注射,以免这类传染病发生,造成较大损失。

什么是兔蛲虫病,应如何防治?

本病是由兔栓尾线虫寄生于兔的盲肠、结肠和直肠等引起的消化道线虫病。分布较广,感染较普遍,是家兔常见的线虫病,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临床症状:少量感染时一般不表现症状,严重感染时,可引起肠黏膜损伤,有时发生溃疡和大肠炎症。病兔食欲降低,精神沉郁,被毛粗乱,进行性消瘦,下痢,严重者死亡。患兔后肠疼痒,常将头弯向*门部欲啃咬*门解痒。大量感染后可在患兔的*门外看到爬出的成虫,也可在排出的粪便中发现虫体。
预防:经常清洗消毒笼具,兔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定期普查,发现感染兔及时用药(**左旋咪唑)驱虫。
治疗:每千克体重用**左旋咪唑5~6毫克,或每千克体重用丙硫苯咪唑10~20毫克,一次喂服;或者用硫化二苯胺,以2%的比例拌料饲喂。

养兔子该预防一些什么疾病?

兔子通常生什么病,怎么预防?

怎样防治兔球虫病?

兔球虫病是家兔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它主要侵害1~3月龄的幼兔,特别是断奶后的幼兔最易感染本病。成年兔多为亚临床型或带虫者,是病原体的散播者。主要特征是贫血、消瘦、拉稀,幼兔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死亡率一般在50%~60%,有的高达80%以上,成年兔体重下降12%~27%。

本病主要是由于健康家兔采食了被感染性球虫卵囊污染的饲料或饮水而得病,幼兔突然更换饲料和营养**时,也易感染球虫病。因此,切断球虫的传播环节,提高兔体抵抗力,是预防球虫病发生的关键。

【预防措施】

(1)杀灭粪便中的卵囊 兔舍、兔笼要勤清扫,粪便要堆积发酵一段时间,消灭球虫卵囊后再作肥料。

(2)搞好环境消毒 兔舍和兔笼要定期用沸水冲洗或用消毒剂消毒,在温暖多雨季节消毒次数要适当增多。

(3)严防饲料和饮水被兔粪污染 病兔粪便不宜再来作青饲料基地的肥料。在本病流行季节,所喂青饲料要先用1∶4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消毒,饮用清洁的井水或自来水;更换饲料时要逐渐更换,让兔子有个适应过程。

(4)避免带虫母兔感染仔兔 仔兔26日龄后应与母兔分笼饲养,定时喂奶。

(5)药物预防 母兔怀孕25天至分娩后第六天,每天服0.01%碘溶液100毫升,停服5天后,再每天服0.02%碘溶液200毫升,连服1个月;仔兔从断奶3天起,每天服0.01%碘溶液50毫升,连服10天,停服5天后,再改用0.02%碘溶液,每天服70毫升,连服15天。

【治疗方法】

(1)内服氯苯胍,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每天一次,连服2个月。

(2)内服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天每千克体重200毫克,连用3~5天;或按0.02%比例加入饲料饲喂,连用3天。

(3)球痢灵或克球粉,按每千克体重50毫克内服,每天2次,连用5天。

(4)复方新诺明,治疗时以400毫克/千克混饲,服用7天,停3天,必要时再服7天,可降低死亡率。预防时以200毫克/千克混饲,服7天停3天,再服7天为一疗程。

兔炭疽病的流行特点以及预防与治疗措施是什么?

兔炭疽病的病原为炭疽杆菌,本病的发生无季节性。兔群一旦发病,在短时间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器具是本病传播的重要媒介。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次是破损的皮肤及黏膜。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0~12小时。病兔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黏膜发绀,食欲不振,行走不稳,战栗,血尿和腹泻,在粪便中常混有血液和气泡。病程稍长,病兔的喉部、头部可发生水肿,导致呼吸困难,死后天然孔出血。

炭疽病是恶性的**共患病,病死兔不得随意剖检。必须剖检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和各种消毒措施。动物死亡后尸僵不全、剖检可见胃黏膜出血、溃疡,肠黏膜充血,被覆暗红色黏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有点状出血。肝肿大、出血,切面外翻,流出暗红色血液,凝固不全。脾肿大,呈暗红色,质软如泥。头、咽,皮下组织胶样浸润,咽部淋巴结肿胀。膀胱积尿,黏膜出血。

预防措施

(1)兔场发生本病时,要立即向上级有关兽医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同时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防止本病传播、蔓延。

(2)严格遵守兽医卫生制度,对病兔要彻底烧毁或深埋。被污染的场地和用具等,要用5%火碱,或20%的漂**、0.1%**进行彻底消毒。

(3)发生过炭疽病的地区,每年应注射1次炭疽芽孢苗,免疫期1年。

治疗措施

(1)青霉素,每只兔肌肉注射20万单位,每隔6~8小时注射1次,连用3天。

(2)链霉素,每千克体重注射20~30毫克,每天2~3次,连用3天。

(3)注射抗炭疽高价血清,每只兔皮下注射2毫升。

(4)磺胺类药物也有一定效果,如与抗炭疽血清、青霉素、链霉素同时应用,效果更好。

如何对伪结核病进行防治?

(1)预防:①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灭鼠,防止饲料、饮水及用具被污染。②引进种兔要隔离检疫,严禁带入病原。平时对兔群可用血清凝集试验和红细胞凝集试验进行检疫,淘汰阳性兔,培育健康兔群。③屠宰时如发现患病兔,要销毁尸体,不得食用,以防止人感染本病。④可用伪结核耶新氏杆菌多价灭活菌苗进行预防注射,每只兔颈部皮下注射1毫升,免疫期6个月,每年注射2次。
(2)治疗:由于本病**难以确诊,又无特效药物治疗,同时,本病亦可引起人的急性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炎和败血症,所以对患病动物一般不作治疗而淘汰。如有必要治疗时,可用链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但效果不太稳定。

养兔的**

  1.兔瘟**
  用于预防兔瘟病。目前市售的多为组织灭活苗,是一种均匀的混悬液。对1月龄以上的断奶兔皮下注射1毫升,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成年种兔每年需接种2次。保存时该**不能温度过高,也不能冰冻,否则失效,如**出现明显分层,则不能再用。
  2.兔粘液瘤**
  用于预防兔粘液瘤病;是一种兔肾细胞弱毒**。按瓶签说明,用生理盐水稀释,对断*以后兔,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注射后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
  3.巴氏杆菌灭活苗
  用于预防巴氏杆菌病。对1月龄以上的断奶兔皮下注射1毫升,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种兔每年接种2次。
  4.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灭活苗,用于预防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对产前2~3周的孕兔和配种时的青年兔或成年兔及断奶前一周的仔兔,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
  5.魏氏梭菌灭活苗
  用于预防魏氏梭菌肠炎。对1且龄以上的兔皮下注射1毫升,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4~6个月。种兔每年接种2次。
  6.兔伪结核灭活苗
  用于预防伪结核耶新氏杆菌病。对断奶前一周的仔兔及青年兔、成年兔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种兔每年接种2次。
  7.沙门氏杆菌灭活苗
  用于预防沙门氏杆菌病。对断*前1周的仔兔,怀孕初期的母兔,以及青年兔。成年兔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种兔每年接种2次。
  8.大肠杆菌灭活苗
  用于预防兔大肠杆菌病。对20~30曰龄的仔兔,肌肉注射1毫升,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4个月。
  还有一些联苗,注射一次可预防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疾病。如魏巴二联苗,同时预防魏氏梭菌和巴氏杆菌病。巴瘟二联苗。同时预防巴氏杆菌病和兔瘟。魏瘟二联苗,同时预防魏氏梭菌和兔瘟。以上介绍的**除粘液瘤**需冰冻保存外,其他**均不宜冰冻保存。应置于4℃~8℃保存,有效保存期为6个月。接种时,如果皮下注射以颈部皮下较好,注射前用碘酊或酒精消毒,以防感染化脓。

兔李氏杆菌病如何防治?

李氏杆菌病又名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产单核白细胞李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可侵害多种动物。主要表现是突然发病,出现流产及脑膜炎等。

【病原】

李氏杆菌是一种短而呈球杆状细菌,其大小约为0.5微米×1.0~2.0微米,革兰氏阳性,无芽胞,不产生荚膜,有周身鞭毛,嗜氧性,菌体的一端较为粗大,单独存在或几个丛集一处,能够运动。在青贮饲料、干草、干燥土壤和粪便中能长期存在,对温度和一般消毒药抵抗力不强,本菌对青霉素、链霉素敏感。

【流行】

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或呈散发性。幼兔及孕兔易感性高,病兔和其他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这些带菌动物的粪便和分泌物污染了饲料、水源和用具之后就可直接传染给健康家兔。其传播途径有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损伤皮肤以及交配等,吸血昆虫媒介也可传播;幼兔比成年兔易感;营养**、怀孕、天气骤变、冬季缺乏青绿饲料,感染球虫病或其他传染病使兔体抵抗力降低后易感染此病。

【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2~8天,长的可达2~3周。根据症状和病程长短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急性型 一般看不见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最常见于幼兔。有症状时,表现精神委顿,无食欲,不爱走动;迅速消瘦,鼻黏膜发炎,并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体温升高到40℃以上,经几小时或1~2天死亡。

(2)亚急性型 精神沉郁,拒食,呼吸加快,出现中枢神经机能障碍:嚼肌痉挛,口流白沫,全身震颤,眼球凸突,作转圈运动,向前冲撞。如果侵害子宫,使母兔精神不振,停食,从*道流出暗红色或棕褐色液体,在产仔前1~2天流产、死亡或者胎儿呈干尸化。流产后未死的母兔以后也很难怀孕产仔。

(3)慢性型 病兔主要表现子宫炎,在产仔前几日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到预产期不分娩,多数病兔死亡。少数病兔呈现脑膜炎,头向一侧弯曲,头按身体纵轴转扭,致使一侧眼睛向上,一侧眼睛向下,丧失采食能力。欲采食或行动时,就表现出翻滚,逐渐消瘦衰竭死亡。

【病理变化】

皮下和肺部水肿,颈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水肿。肝脏有散在或弥漫性针头大黄白色坏死灶,心肌、脾和肾也有类似坏死灶。在体腔内有多量透明渗出物。子宫内积有化脓性渗出物或暗红色积液,子宫内有变性胎儿或灰白色凝*块状物等。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变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细菌学检查和动物接种试验。

【防治】

本病属人畜共患传染病,必须作好预防和病兔处理工作。定期驱除鼠类,防止污染草料和饮水。对病兔污染的笼舍和用具需用5%来苏儿、克辽林、3%苛性钠或福尔马林溶液消毒。地面可用漂**溶液消毒。另外,必须重视加强日常科学饲养管理工作,在日粮中适量补充维生素A、B12、C、E及矿物质,对增强兔体抵抗力和预防本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新霉素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肌注,每日两次;四环素每日每千克体重50~100毫克,分2~3次内服;金霉素或土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5~10毫克,分两次内服;磺胺嘧啶首次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2~0.3克,维持量为每千克体重0.1~0.15克。内服或拌料,每8小时服1次。对病兔防治、剖检时必须注意保护,防止传染给人,工作完毕后需用消毒药水洗涤消毒。

兔病防控与治疗技术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