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水产公司收福寿螺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福寿螺到底能不能吃?(福寿螺到底能不能吃知乎)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福寿螺到底能不能吃?

福寿螺不能吃。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人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中间宿主(如福寿螺)和转续宿主而感染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一种幼虫移行症,主要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2006年6月,北京某酒楼在加工福寿螺时,未彻底加热导致螺肉中广州管圆线虫未被**,从而引起北京爆发广州管圆线虫病。

福寿螺,又称大瓶螺、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20 世纪70 年代被引入中国**,80 年代作为一种食物被先后引入到日本、菲律宾、越南、泰国等亚洲国家。1981 年被引入广东,1984 年起广为养殖,并迅速扩散到广西、福建、海南、贵州、浙江、上海、江苏、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福寿螺具有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食量大、生长迅速等特性。

福寿螺到底能不能吃?

福寿螺属于水生动物,食性广而杂,以植物为主,其中,水稻是其主要危害作物。福寿螺能取食茭白、莲藕、慈姑等15 种常见的农作物,还喜食处于*湿生境的茨实、菱角、荸荠和其他水生蔬菜,因此福寿螺对水生植物的危害较大。福寿螺是世界100 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是列入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危害极大的外来物种之一”。

福寿螺吃了会怎样?

要学会认清楚田里的这两种螺,不要搞错了,福寿螺吃了容易感染寄生虫,要当心

福寿螺的生长繁殖

福寿螺的生长繁殖

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0℃。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000粒,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

广州年生3代,一代幼螺生长93天开始产卵,卵期9天,孵出二代幼螺历期102天,日均温27.1℃,相对湿度88%,二代螺生长63天产卵,卵期11天,即孵出三代幼螺,历期74天,日均温29.5℃,相对湿度87%。三代螺生长至翌年3月底,共189天,仍为幼螺,日平均温度18.2℃,相对湿度78%,各代螺重叠发生。螺龄为20~80天,每只螺经10天,一代增重0.9g,二代2.398,三代0.188.一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3050只,孵化率为70.1%,二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1068只,孵化率59.4%,1只雌螺经1年两代共繁殖幼螺32.5万余只,繁殖力极强。

1、福寿螺

福寿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其肉质可食用,但口感不佳,并不为人们喜爱。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中国各地均有养殖。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因此,食用福寿螺时一定要注意彻底加热。

2、形态特征

个体大,每只100~150g,最大个体可达250g以上。有巨型田螺之称。福寿螺壳薄肉多,可食部分占螺体重的48%,既是美味佳肴,又是高蛋白饲料

福寿螺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构成。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贝壳短而圆,大且薄,壳右旋,有4~5个螺层,多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有一个薄膜状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气后能使螺体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扰就会排出气体迅速下沉。

福寿螺与田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区别。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褐色,田螺则为青褐色;田螺的椎尾长而尖,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福寿螺螺盖则偏扁。

具一螺旋状的螺壳,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头部具触角2对,前触角短,后触角长,后触角的基部外侧各有一只眼睛。螺体左边具1条粗大的肺吸管。成贝壳厚,壳高7cm,幼贝壳薄,贝壳的缝合线处下陷呈浅沟,壳脐深而宽。贝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卵圆形,直径2mm,初产卵粉红色至鲜红色,卵的表面有一层不明显的白色粉状物,在5~6月的气温条件下,5天后变为灰白色至褐色,这时卵内已孵化成幼螺。卵块椭圆形,大小不一,卵粒排列整齐,卵层不易脱落,鲜红色,小卵块仅数十粒,大的可达千粒以上。卵于夜间产在水面以上干燥物体或植株的表面,如茎秆、沟壁、墙壁、田埂、杂草等上,初孵化幼螺落入水中,吞食浮游生物等。幼螺发育3~4个月后性成熟,除产卵或遇有**环境条件时迁移外,一生均栖于淡水中,遇干旱则紧闭壳盖,静止不动,长达3~4个月或更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6%8F%E5%AF%BF%E8%9E%BA/4201051?fr=aladdin

福寿螺肉能喂鱼吗?

不能,有寄生虫,容易使鱼生病甚至死亡。
  福寿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其肉质可食用,但口感不佳,并不为人们喜爱。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中国各地均有养殖。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因此,食用福寿螺时一定要注意彻底加热。

福寿螺和田螺有什么区别,区别的方法?

鱼塘里养着有鱼,但福寿螺很多,该怎样才能把福寿螺灭掉呢?

我想塘里养着鱼,想处理福寿螺。很简单,每亩放个十尾左右的青鱼就解决了。
不建议放鲤鱼,鳜鱼。因为鲤鱼虽然吃螺,但它更多的是与草鱼,鲫鱼等鱼抢饵料,会造成其它爱减产,特别是鲫鱼,减产会很严重,而且鲤鱼对塘堤的破坏也很大。
鳜鱼也吃螺,但它更多的是吃其它鱼,用它来控制鲫鱼等底层鱼还可以,但控制螺,效果不好。

福寿螺患者的介绍

福寿螺灾害举报到哪?

福寿螺的防治措施

1、植物检疫  

强化植检措施,对可能携带福寿螺的植物和产品进行检疫,防止人为传播;未发生区禁止人为引入、饲养;发生区要防止向外扩散。  

2、农业防治及物理防治  

(1)推广鸭稻共育技术,利用鸭群取食消灭幼螺和成螺;  

(2)在产卵高峰期采用摘除卵块,降低卵的孵化率,控制种群密度;  

(3)在孵化高峰期田水外排,降低幼螺的成活率;  

(4)在水往交界处设置拦截网、加高田埂,阻止福寿螺进入;  

(5)冬季清除水体淤泥、挖除水草、铲除田边杂草,破坏其产卵场所;  

(6)结合水旱轮作和深翻土地直接**成螺;改种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能有效的控制福寿螺的发生;  

(7)手工捡螺消灭成螺,降低成螺基数;  

(8)未发现福寿螺入侵的区域,要严格禁止人为引入、饲养。  

3、化学防治  

(1)每亩撒施5%或6%密达杀螺颗粒480克。  

(2)每亩用70%杀螺胺28克兑水喷雾。  

(3)在水稻移栽前7天,每亩撒石灰25千克。  

(4)每亩用茶籽饼3~5kg粉碎后直接撒施于已耕好的田块或排灌沟上。

虽然福寿螺对农作物的生长、生态环境的平衡以及其他的生物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但是现在已经有有效的方法来控制福寿螺了,或许不能完全从根源消除福寿螺,至少可以让福寿螺的危害降到了最低。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